第400章對抗與分化

作者:共賞清歌 字數:2173

陛下這是要幹什麼?

一眾朝廷大佬們,都在低頭尋思,清洗朝廷勢力,這可不是件小事情。

何況他針對的還都是些老臣,他們資歷深,勢力廣,在朝中根深葉茂,門生子弟遍佈朝野。

要想動他們,可並不容易。

“陛下,朝中六十歲的老臣並不少,如果一刀切的話,恐怕會有麻煩。”

董班自己雖然才五十幾歲,但算來算去也差不瞭幾年瞭,而且陛下已經言明是要當成制度定下來,那麼就關系到所有的臣子。

“朕自然知道,但此舉並不是為瞭清理朝堂,而是為瞭以後的千秋萬代。

而且朕針對的並不是哪一位臣子,隻是那些年事已高又身體不佳的老臣,需要給其他人讓路。”

都是自己寵信的重臣,劉志也懶得繞圈子瞭,直言不諱。

這也讓眾人懸起來的心,放下瞭不少,隻是本朝的宗旨一向是體恤年高德重的老臣。

現在突然間制定如此制度,會不會讓人覺得太過於嚴苛瞭些,不近人情。

“既然是制度,那麼相應的榮勛是否也會用制度規定下來?”

陳蕃最重禮法,立刻問道。

“那是自然的,臣子們為國盡忠,年老體衰之後榮退,也是朝廷的一種體恤嘛。

該怎麼封賞的,一點都不會少,還會加倍賞賜財物,其傢族子弟也會有所照顧。”

說來說去,最後一句話才是重點,如果實在要退下去的話,財物和功勛都是身外物,算不得什麼。

如果能因此拉扯一把傢族子弟,還算是勉強想得通,多少填補瞭一些心中不甘。

“既如此,也算是皇恩浩蕩瞭,臣認為可行。”

至此陳蕃成為瞭第一個表態贊成的大臣,李膺也緊隨其後表示瞭贊同。

這裡面唯一年過六十的臣子就是陳寔,所以為瞭避嫌,一直都沒有參與議論。

此時也大方地站出來,表示贊成退休制度,他的表態,讓其他的人都肅然起敬。

緊接著,其他臣子在提瞭些與之相關的問題之後,也都陸續同意瞭。

到瞭這時候,眾人才明白過來,前幾日陛下突然提什麼禪讓制度,其目的就是為瞭給今日打底。

就是為瞭讓天下人看到,他這個做皇帝的,都不會貪戀權勢,打算年老體弱就讓位瞭,你們這些做臣子的,好意思賴著不走嗎。

就說瞭,陛下的行為,哪有空穴來風的,必然是有所指。

劉志如今的行事作風,都是隻制訂大方向和綱領,細節什麼的不會管,直接丟給臣子們去費心,不再像當年那般事必躬親瞭。

外面的臣子們還在為內閣名額明爭暗鬥,卻完全想不到,他們又被陛下擺瞭一道。

等到退休制度一出,頓時就如一顆巨石投入瞭湖中,驚起萬丈狂瀾。

一時間反對的聲音甚囂塵上,上書抗議的奏章像雪片一般飛來,劉志早已料到這般情況,直接讓中書省扣住,連看都懶得看一眼。

此中反對得最厲害的,自然是那些老牌的世傢貴族瞭,這些年來,他們傢族的新生力量有些跟不上,全靠老一輩的撐著。

若是老臣們退下來,他們的傢族實力立刻就要降低幾個等次,這對整個傢族的打擊都是致命的。

胡廣原本還以為自己可以撈個內閣大臣來做做,現在卻連翰林院大學士的位子都保不住瞭。

頓時十分後悔,不該在議會的事情上持反對態度,引起瞭陛下的不滿,擺明瞭現在就是要拿他來立威嘛。

這傢夥慣會往自己臉上貼金,自以為是,他也不想想,為瞭他一個人,陛下何必如此大動幹戈呢。

此時他再不敢自己上書反對,隻得背地裡攛掇其他人去鬧騰,希望陛下能夠收回成命。

明知他的這些小動作,劉志也懶得搭理,胡廣已經八十多歲瞭,沒必要跟他計較,直接立法踢出去就行瞭。

這道命令也意外加劇瞭朝堂分化,在劉志登基以後,因為科舉考試升上來的寒門子弟,以及一些沒落貴族和中等世傢的官員。

他們對此不但不會反對,反而十分贊成,這些人都沒什麼傢族背景,混到一定的程度以後,要想繼續走下去,那可就難瞭。

現在上面一下子騰出這麼多位置,他們這些中層官員的升遷機會,不就來瞭嗎。

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情,一個個鉚足瞭勁,瞄準瞭想沖刺你職務各顯神通。

哪怕以後自己老瞭也會面臨退休的命運,但眼下更要緊不是嗎,到時候能不能活到六十歲都還另說呢。

因為退休制度,兩方開始瞭鬥法,你上書要求撤銷,我就上書極力贊成,看看誰上的書更多。

一時間朝堂的氣氛開始緊張起來,雙方針鋒相對,各不相讓,爭鬥很快進入瞭白熱化。

這可是大漢朝廷多年沒有出現的熱鬧景象瞭,就在他們爭吵不休的時候,議會的組建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有眼光敏銳的官員,削尖瞭腦袋往裡鉆,以議會的特殊作用,能夠在裡面占有一席之地的話,將來絕對前程無憂。

這裡面的名額,除瞭朝廷一二品官員,那些所謂的各部代表,就大有文章可做。

不過很快劉志就針對此事下瞭指示,讓四大學院的院長直接進瞭議會。

並規定,各行各業的主管官員,要想成為議會代表,必須是平時負責具體實事的人,而且還要專業知識過硬。

除此之外,議會還需要加入一些地方官員代表,而且是各州都分派瞭固定名額,他們最瞭解地方上的情況,對於地方律法的補充具有發言權。

這件事情大大地分散瞭朝廷官員們的註意力,陛下同時拋出瞭三四件大事情,也就是為瞭讓他們顧此失彼,難以集中精力。

至於內閣的組建,他心中早有定論,但必須要等退休制度實施以後,才能公佈人選。

這首屆內閣,本身就是為瞭未來平穩過度到劉瑾的政權而準備的,自然也要為瞭這個目的而服務。

整個十月和十一月,朝廷都為瞭這幾件事情,忙得不可開交,在幾位朝廷大佬的暗中活動下,老派世傢中也開始瞭分化。

畢竟也不是所有老牌世傢都後繼無人,他們的教育資源明顯高於寒門,所以隻要子孫爭氣,機會要比寒門多得多。

。手機版網址: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