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作者:共賞清歌 字數:2151

閑來無事。劉志幹脆跑到科學院去看瞭看最新的發報機。

院長蒙堅看到皇帝親自前來,眼睛一亮,“陛下快來幫臣看看,這是今天剛出的新款發報機圖紙。”

劉志很感興趣地湊過來,認真的研究瞭一番,然後提出瞭自己的修改意見。

盡管他在前世連高中都沒畢業,但這一世為瞭帶領大漢人民,走向科學興國之路,一點一滴從頭慢慢的開始學習研究,可以說在機械方面,已經很出類拔萃瞭。

因為有現代的見識,再加上後天磨練的技術,他總是能看到事物的本質,提出非常中肯的意見。

在這一點上,蒙堅對他甚至有些崇拜,他的許多研究發明,都離不開陛下的傾心指導。

至於第三代的發報機,在劉志的寢宮裡也有一臺,他偶爾會親自練習給蒙堅發報。

當然,他也有讓身邊的侍衛練習,這些人他將來是準備帶著一起出海的,時間緊迫,該練習的自然要操練起來瞭。

兩人又在這裡商討瞭會兒細節,劉志剛準備走,轉頭便看見瞭小兒子劉瑜正好從窗外走過去,於是便問道:

“這小子最近學得怎麼樣瞭?”

蒙堅笑道:“臣覺得他應該繼承瞭陛下在科學方面的天分,如果能夠堅持不懈的話,將來一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劉志沒想到蒙堅會給劉瑜這麼高的評價,倒是出乎他的意料瞭,他是知道對方性格的,絕不會因為討好他這個皇帝就說假話。

於是高興得哈哈一笑,“那就拜托蒙大院長,要對他嚴格教育瞭。”

他把嚴格二字咬得頗重,暗示意味明顯。

“陛下放心,臣一定會謹遵聖命的。”

蒙堅與劉志雖然是君臣,但多年來常在一起研究各種機械,兩人的私交也非常不錯。

而且他們之間的感情沒有摻雜進政治的成分,比較純粹

所以有時候開開玩笑也是正常的,劉志的弦外之音,他自然也是秒懂,立刻心領神會的回答

如果兒子真的入瞭正途,將來能有所成就的話,劉志也倍感欣慰瞭,他從不認為做皇帝就一定比其他職業強。

有些時候,作為皇帝,很可能在歷史上也隻是能留個名字而已,可如果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傢,他絕對能夠流芳千古,名揚萬世。

在劉志的計劃中,今年已經是他作為帝王生涯的最後一年瞭,正好也是大比之年,所以他決定主持完這最後一次科舉。

每次大比之年的五六月份,各地趕考的士子們就已經齊聚一堂,參加各種宴會活動,以文會友。

這也是為瞭今後進入仕途做準備,一旦才華出眾,被某些達官貴人看上,就會在考取後對他進行提攜,那麼以後升官的速度會快很多。

身居高位的朝廷大佬們,需要培養自己的名聲和派系,陛下對單純的傢族體系很反感,因此培養一些額外的勢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對於毫無根基的寒門士子們來說,能夠背靠大樹乘涼,也比靠自己單打獨鬥,宦海沉浮的要強。

無論是世傢還是寒門,這都是兩全其美,各自得利的事情,因此情況愈演愈烈,已經逐漸形成瞭一種公開的行為。

起初劉志並沒有進行過幹涉,但隨著大漢朝廷黨派鬥爭有加劇的跡象,他也開始重視起來。

當年他提出科舉就是為瞭讓寒門階級,能夠與世傢階層相抗衡,如果到最後他們還是淪為瞭世傢的附庸,那對於他來說還有什麼意義?

反而是一些貧傢子弟,隨著大漢基層教育的普及,某些天資縱橫的窮孩子也開始獲得瞭受教育的機會。

他們由於出身實在太低,許多世傢都瞧不起他們,反而很少去攀附權貴。

這些貧傢子弟為瞭能夠出人頭地,大多數都走瞭四大學院的路子。

早年四大學院雖然很受劉志的看重,但卻並不入世傢的法眼,認為沒有多大的出息。

加上四大學院的院長在選擇學生的時候都是以成績為主,並不會看重出身。

所以大量貧寒人傢的子弟,都由此得以進入瞭仕途,十幾年來,他們一步一個腳印,靠著勤懇務實的態度,慢慢向上爬。

不知不覺間,竟然有為數不少的人混進瞭朝廷中層,也正因為如此,四大學院才引起瞭世傢的註意。

貧傢子弟的極限代表是陳寔,雖然四十歲才考取功名,但他如今已是水利部的尚書,而且頗得皇帝的信任。

當然董班也算一個,他出身於低級文吏的傢庭,也算是正兒八經的庶民出身瞭。

隻是他早年的經歷更加傳奇一些,而且並不是靠科舉出身,而是因為有從龍之功。

現在已經是妥妥的內閣大臣之一,大漢六位副相之一,而且還有許多人都在猜測,等袁盱榮退之後,下一任首輔應該就是他瞭。

這兩個人一個一直看重民間教育,另一個喜歡提拔低級官員,所以他們身邊聚集瞭大量庶民出身的官員。

形成瞭大漢朝廷的第三股勢力,目前雖然還不能與世傢並駕齊驅,但已經隱隱有凌駕於寒門階層之上的跡象瞭。

這股異軍突起,將本來就沒有特別強盛過的寒門階層,直接給邊緣化瞭。

正是這個特殊現象,導致瞭寒門兩極分化,一部分開始靠近庶民黨派,另一部分則向世傢靠攏。

在後世曾經無比興盛的寒門階層,為什麼在大漢卻無法立起來瞭?劉志覺得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寒門沒有出什麼有代表性的人物,撐不起場面。

朝堂上黨派劃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相互對立鬥爭尖銳,甚至影響到整個朝廷機構的正常運轉。

後世的北宋時期,就是最顯著的代表。

盡管在目前看來,依然是以世傢階層為主,但庶民階層發展勢頭強勁,如果再分化一部分寒門官員,也能在朝廷占上一席之地瞭。

在劉志的心目中,寧願那些寒門子弟倒向庶民集團,也不願意他們去為世傢階層錦上添花。

畢竟來自於現代,本身也是平民出身,哪怕做瞭皇帝,在思想深處依然有著新社會的烙印。

盡管現在是封建社會,他還是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進入官場,為百姓們代言發聲。

。手機版網址: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