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元年,八月十二日,殿試如期舉行。
浩大威嚴的宣政殿中,擺著整齊的128套桌椅,桌椅上面是文房四寶,兩側是座椅,朝廷重臣們的座位,趙昕高坐於龍椅上。
“宣!”
趙昕喊道。
“宣甲榜進士進殿!”
內侍大聲喊道。
128名進士排著整齊的隊伍進來,大聲拜道:“臣等拜見官傢!”
“免禮!”
“爾等都是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大宋未來的棟梁,希望好好作答,朕的殿試很簡單,但需要的是諸位拋下陳舊的觀念,用事實來闡述才行。”
趙昕威嚴的說道。
“臣等謹記在心!”
一眾學子紛紛拜道。
“懷吉!宣考題吧!”
趙昕笑道。
梁懷吉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考題,大聲念道:“本次殿試的考題是,祖宗之法可違還是不可違?”
“嘶!”
梁懷吉的話一落,不但滿朝舉子震驚瞭,就連陪在一旁的朝廷重臣也都是不由得倒吸一口氣。
龐籍心下苦笑,心想:當今官傢還真的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違啊!
“官傢!祖宗之法不可違啊!”
吏部右侍郎司馬光忽然擲地有聲的說道。
“古語有言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祖宗之法制定時,為的是讓後世子孫遵從,遇到事情時,有例可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祖宗之法也會出現不合時宜的地方!就拿本朝先前的恩蔭制度來說,若是一直遵循祖制的話,隻怕最後天下百姓交的稅都不夠給大臣們發放俸祿的,如此一來,還談什麼富國強兵!”
趙昕言道。
“官傢!隋朝暴君楊廣不遵祖制,任性妄為,大興土木,濫用民力,驕奢淫逸,甚至霸占先皇的妃子,最終天下群雄揭竿而起,是故隋朝二世而亡!先帝屍骨未骸!官傢莫不是想學隋煬帝!”
司馬光滿臉怒氣的朝著趙昕大聲說道。
“放肆!”
范仲淹大吼一聲。
“論文治,當今官傢改革恩蔭制度,裁撤冗官,成立大宋官學。
論武功,當今官傢大破交趾,滅大理,開發流求。
當今官傢年不過十八,文治武功不下本朝太祖,豈是一亡國之君可比擬的!”
范仲淹據理力爭道。
“官傢!司馬侍郎目無君父,竟然拿官傢同亡國之君相比,且今日殿試,竟然如此頂撞官傢,臣請官傢治其大不敬之罪!”
龐籍拜道。
一眾朝廷重臣見此紛紛附議道。
“官傢!臣魯莽瞭!但請官傢降罪!”
司馬光也是反應瞭過來,想起自己的言行確實過瞭,趕忙跪下請罪。
“先生起來吧!先生少時曾砸缸救人,遵循的也不是尋常的規矩。若是的話,隻怕是舀水救人瞭!待先生舀光水缸的水,隻怕裡頭的夥伴早已淹死瞭!”
趙昕笑道。
“祖宗之法的重要性,朕不是不知道,朕今日出此題,並不是朕不遵從祖宗之法,而是要在場大宋未來的棟梁們找出祖宗之法的缺點,加以修改彌補,祖宗之法延續至今,已經出現瞭很多問題,面對問題,我們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味的遵循舊制,而是應該從事實出發,以祖宗之法為基準,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度和規矩,如此以來大宋才能長治久安!你們說是不是呢?”
趙昕反問道。
“官傢英明!”
一眾大臣們連同舉子都拜道。
司馬光也是不由的松瞭一口氣,官傢的意思,並不是不遵守祖宗之法,而是要針對其中不合時宜的法度進行小修小改。心想剛才實在是神經大條瞭,沒弄明白官傢的深意,就出言頂撞。
.......
殿試之後,曹太後聽聞瞭此事,便召趙昕與慈寧宮用晚膳,而且還招來瞭趙徽柔作陪。
“官傢!徽柔年紀也不小瞭,本次殿試可有拔得頭籌者,不妨選為駙馬,也好彰顯我趙氏皇族對天下讀書人的重視!”
曹太後看瞭一眼出落得愈發成熟美麗的趙徽柔說道。
先前仁宗要把趙徽柔許配給李瑋,被趙昕給攪合瞭,後來遼國和親一事,也被趙昕給攪合瞭,所以趙徽柔的婚事也就被耽擱瞭下來,趙徽柔十七歲的時候,禮部的官員看不下去瞭,便上書和仁宗皇帝說瞭此事,畢竟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公主即便再嬌貴,也應該為天下臣民之表率才行,這遲遲招駙馬,是何意?
仁宗皇帝期間問瞭趙徽柔的意思,但不想趙徽柔卻因為心有所屬,百般不從,甚至以絕食來相邀,最終仁宗皇帝下令,趙徽柔代替他去給已故的李宸妃守孝,才將此事給遮掩瞭過去。
趙昕登基後,封趙徽柔為福康大長公主,住在宮外,有心思的豪門貴族,紛紛派遣自傢的子弟前來追求趙徽柔,其中不乏才華橫溢,儀表堂堂者,但最終無一人打動趙徽柔的心。
“大娘娘!徽柔都已經是二十的大姑娘瞭,早過瞭嫁人的年齡,徽柔眼下隻想陪在大娘娘身邊為我大宋日夜祈福,不再考慮任何兒女私情!”
趙徽柔起身說道。
“大娘娘認為狄詠如何?”
趙昕忽然說道。
“狄詠?長得倒是英俊不凡,哀傢如果沒記錯的話,狄詠是武將吧?”
曹太後盯著趙昕說道。
“回大娘娘!是的!”
趙昕起身回道。
“官傢!可知道本朝太祖祖制!”
曹太後正襟危坐道。
“大娘娘!兒臣自然知曉!”
趙昕奏道。
在場三人中,不但趙昕知道趙徽柔的想法,而且曹太後和苗太後都知道趙徽柔心裡惦念的是狄詠。因為趙徽柔入住公主府後,宴請的第一個人居然是狄詠。
“大娘娘!父皇子嗣不少,但一連十餘年,陪在身邊的隻有兒臣和姐姐,兒臣想,父皇也是希望姐姐能幸福的,所以兒臣打算把姐姐許配給狄詠!”
趙徽柔感激地看瞭趙昕一眼,
“官傢不擔心武將專權嗎?”
曹太後皺著眉頭說道。
“大娘娘!大宋的軍隊今非昔比,他們眼中效忠的人隻有一個,那就是兒臣,兒臣的年號為宣武,不論現在還是將來,武將對於兒臣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
趙昕回道。
“如若所嫁非狄郎,徽柔寧願出傢為尼!”
“徽柔懇請大娘娘成全!”
趙徽柔忽然朝著曹太後行瞭跪拜禮。
曹太後看瞭看趙徽柔,有又看瞭一眼趙昕,心想:當今皇帝雖年不滿十八,但在軍中的威信是無人能敵的,隻怕是比之太祖都有過之,當初,十二萬大軍誓師出征的時候,她是親眼見到士卒們對趙昕的擁護和愛戴的。
“罷瞭!就隨官傢的意思辦吧!不過大宋祖制,沒有萬全之策時,絕對不可以輕易更改!否則哀傢它日沒法和先帝交代!”
良久曹太後才說瞭一句。
“大娘娘!兒臣同意姐姐嫁給狄詠,但是還需要一個契機,眼下時機還未成熟,所以暫時還不能對外宣佈!至於祖制,兒臣沒有十足的把握之時,是不會輕易改動的!還望大娘娘安心!”
趙昕起身拜道。
“嗯!官傢這麼說,哀傢就安心瞭!”
......
一起看書網手機閱讀請訪問『』,全文免費在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