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亂世必用重點

作者:煙花若殤 字數:2387

宣武二年臘月初五,宣政殿大朝會。

殿外,陰雲密佈,似乎一場暴雨即將來臨。

大宋朝的文武大臣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宣政殿,武將一方面,狄詠打瞭勝仗,軍方等人的腰桿子也挺瞭起來,以往都是低著頭走路,現今也是昂首挺胸,大步向前邁。

而反觀文官集團方面,似乎每個人的臉色都不是很好,走起路來很是安靜,但卻給人一種很沉悶地感覺。就好像黑雲壓城城欲摧,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一樣。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內侍梁懷吉大聲的喊道。

“回稟官傢!臣有本奏!”

梁懷吉的話剛落,宰相龐籍就手捧著芴板奏道:“官傢!臣要彈劾戶部左侍郎,治蝗欽差大臣王安石,濫用刑權,斬殺無辜官吏!”

趙昕不由得心頭一沉,心想該來的還是來瞭。

文彥博出言道:“官傢!王安石到懷州後,查出懷州知州夥同縣令貪污朝廷的賑災糧,王安石便當著懷州十萬百姓的面,將懷州一十三位官員盡數腰斬,臣以為貪污賑災糧一事,乃懷州知州一人所為,而王安石盡然斬瞭參與賑災的一十三位官員,臣以為王安石手握官傢賦予的生殺大權,結果卻如此草菅人命,實在是有違聖命,臣請官傢即刻處置王安石!”

禮部尚書富弼出列道:“官傢!我大宋朝立國至今,未曾殺過士大夫,而王安石公然違抗祖制,行為之惡劣,人神共憤,天下士子聞後,無不說王安石濫用權力,臣請官傢處罰王安石,以安天下士子之心。”

趙昕也沒想到王安石前往河北兩路治蝗,竟然一言不合就動瞭虎頭鍘,如果將首惡斬瞭的話,趙昕也還能壓下來,但眼下,卻是一十三位朝廷命官,這一十三位朝廷命官同在朝的群臣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趙昕都沒有想到,大宋朝不殺士大夫的政令竟然破的如此之快。

范仲淹出言道:“官傢!常言道:亂世必用重點,王安石前往懷州,親眼目睹瞭懷州百姓饑腸轆轆,死傷無數,耳聞目染之下,自然極為惱怒,索性陣斬瞭參與救災的一十三位官員,臣以為,王安石的做法雖然有欠妥當,但事從權急,情有可原,還望官傢從輕發落!”

“官傢!刑不上士大夫,王安石此舉不但公然挑釁全天下的讀書人,而且置太祖太宗遺訓於不顧,如此藐視祖宗傢法的人,怎能擔當朝廷如此險要的職務,是故臣以為官傢應該重罰王安石,奪取一切官職,薛職為民,永不錄用!”

司馬光很是氣憤的說道,因為司馬傢的子侄就有一位是這十三名官員之一。

工部右侍郎宋庠出言道:“官傢!漢代易學傢京房說:臣下處理事務雖然公正,但專權必然會引起地震,王安石手握官傢授予的生殺大權,他的一言一行代表的都是關鍵,所以更應謹言慎行,懷州官員貪污賑災糧,按律最多不過是削去職位,流放邊疆,而王安石不遵從國法,妄自動用殺刑,實乃有負於官傢的厚望!”

翰林學士馮京出言道:“官傢!臣先前同王安石同在流求為官,他的人品,臣敢擔保定然絕非無緣無故做出這樣的舉動,臣以為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內情?”

眾臣之中,除瞭范仲淹和馮京之外,少有替王安石說話的,趙昕琢磨瞭一下,方才說道:“朕這裡有一份王安石的親筆劄子,裡面言及為何斬殺一十三名朝廷命官!馮卿,你來念一下吧!”

趙昕朝著翰林學士馮京說道。

馮京接過內侍遞來的劄子,而後打開念道:“聖明天子在上,臣王安石伏拜!臣自前往河北東路治理蝗災,眼見各地官員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災民雖然有畏懼蝗災之心,但卻沒有性命之憂。然而臣至懷州時,發現百姓流離失所,賣兒賣女,甚至有餓死街頭者,臣不解,臣前幾日可是親眼目睹朝廷的賑災糧到瞭懷州的,可為何百姓卻困頓至此。

按照官傢的賑災令,朝廷每日施粥一頓,給予蔥油餅一份,然而臣到瞭懷州,隻見稀粥一碗,米粒肉眼就能數清,而蔥油餅竟然不知去向,臣當即命令隨從禁軍將賑災的官員全部拿下,而後順藤摸瓜查出懷州知州盧懷德貪污賑災糧一事,臣極為震怒,當即將懷州知州拿下,當著十萬百姓的面,處決!而其餘官員,知情不報,乃為同謀,為瞭還死去百姓們的一個公道,臣將這一十三位涉案官員全部處死!為瞭安百姓之心,臣冒天下之大不為,臣九死難贖己罪......”

馮京念完後,趙昕對著眾臣說道:“王安石前往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治理蝗災,是朕允許的,先斬後奏之權,也是朕授予的!朕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十幾年前,朕在這大殿之上年過幾句散詩,不知何人還記得?”

“慶歷三年十一月初六,官傢當時以不滿六歲之齡上朝聽政,官傢昔日之言,臣范仲淹莫敢忘!”

范仲淹正色道。

“朕說瞭什麼!范卿提醒一下朕!”

趙昕笑道。

“十年寒窗無人問,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兩袖清風去赴任,為官數載政績無,范相一筆驚天下,腰纏萬貫歸故鄉。”

范仲淹大聲的念道。

“昔日之言到如今十多年過去瞭,朕改革恩蔭制度,改革科舉,成立監察院,為的不是斷天下士子的前程,而是為瞭給天下士子規劃一條更為坦蕩的光明大道,十年寒窗苦讀,隻為一朝金榜題名,結果當瞭官員之後,卻不思為民謀福利,反而搜刮民脂民膏,貪污朝廷賑災錢糧,此等行為是讀書人做出來的嗎?古今聖賢就是這麼教導他們的嗎?”

趙昕極為惱怒的說道。

“朕所作的種種,為的是讓天下士子更加光明磊落的做人,做官!而有的人陽奉陰違,不思悔改。”

“大宋官學院長何在?”

“官傢!臣在!”

吏部吏部右侍郎杜衍此時已經七十五歲瞭,大宋官學的院長也是由他兼任,拄著拐杖顫巍巍的走瞭出來。

“盧懷德可曾前往大宋官學?”

趙昕問道。

“回官傢!盧懷德是第二批前往大宋官學改造的官員!”

杜衍趕忙回道。

“朕已經給瞭他一次機會,但是他仍然不知道珍惜,朕認為王安石殺得好,這樣的貪官污吏,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傳朕旨意:懷州知州盧懷德貪污賑災錢糧一事,經查事實屬實,欽差大臣王安石無過錯。

其餘一十三名官員有包庇之罪,按律罪不當死,但時值蝗災爆發,百姓食不果腹,若不嚴懲,隻怕民亂必起!眾位都是飽讀詩書之士,需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若是民亂起,朕就是滅瞭他們的九族都不為過!”

“官傢息怒!”

趙昕龍顏震怒,底下的大臣們趕緊跪拜道。

......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