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聽得這話,猛然抬起頭來,卻隻看見瞭李澈一身白衣,騎馬冷聲吩咐啟程的背影。
待到眾人浩浩蕩蕩啟程離開之後,那難民才回過神來,面上有著抑制不住的狂喜之色,朝著李澈的背影,連著咚咚咚磕瞭好幾個響頭。
同行的難民瞧著他面上的狂喜之色,忍不住問道:“貴人們同你說瞭什麼,瞧吧你高興的那個樣子!”
難民一臉激動的對同行人道:“馬知府沒有騙我們,太子殿下他真的來瞭!看見那些馬車瞭沒,那些佈下面蓋著都是糧!!太子殿下真的親自來瞭!”
聽得這話,同行的人一臉不可置信:“確定是太子殿下親自來瞭麼?不是朝廷派的官?!”
“那還有假?!這可是貴人親口說的!”
那難民站起身來,轉身朝不遠處的難民們朗聲道:“鄉親們!馬知府沒有騙我們,太子殿下真的親自來賑災瞭!咱們不用背井離鄉的逃難瞭!”
聽得這話,原本三三兩兩坐著休息的難民們都激動的站瞭起來,詢問那難民話中真假。
難民將和韓先生的對話,告知瞭他們,同行的難民一個個也激動起來。
有人懊惱道:“我剛剛就沒敢往貴人們休息的地方看上一眼,若是看瞭,我也是親眼見過太子的人瞭!”
他這麼一懊惱,立刻就有人跟著懊惱起來。
他們懊惱完之後,又像那難民,詢問道:“你離太子殿下那麼近,可曾敢抬頭瞧上一眼?太子殿下他是什麼樣的?”
那難民其實也隻是看見瞭李澈的一個背影,但他卻停直瞭腰桿,一臉驕傲的道:“當然瞧見瞭,太子殿下那可叫長的一個英俊不凡,反……反正就是跟謫仙一般!”
同行的難民都是大字不識的人,頓時就被那難民給唬住瞭。
不知道是誰帶瞭頭,一行難民忽然紛紛跪地,朝李澈走的方向磕起頭來。
又走瞭兩個時辰休息的時候,秦婠忍不住向李澈問道:“你怎的不留些糧給那些難民?”
李澈聞言垂瞭眼眸,淡淡道:“他們最缺的不是糧,而是水。即便留瞭糧給他們,他們也是沒法用的。孤現在有些後悔,當初從平陽府離開之時,應該聽瞭你的話,哪怕多費瞭些人力物力,也該運些水,最起碼在遇到那些難民的時候,能夠擠出一部分來給他們。”
聽到他語聲裡的悵然,秦婠伸手挽瞭他的胳膊,柔聲道:“這世間沒有那麼多早知道,殿下不若想想,因著咱們沒有帶水,這才路程快瞭些,秦地還有更多的百姓,等著咱們呢!”
聽得這話,李澈抬眸看向秦婠,忍不住牽瞭她的手握瞭握,一切盡在不言中。
又趕一日路,第二日終於抵達瞭秦地,秦地知府馬英才,一早得瞭通報,早早恭候著。
見到李澈和秦婠之後,他領著秦地眾官吏叩見,李澈卻沒有心情同他多言,直接道:“去府衙議事!”
馬英才連忙應下,一邊命人安排眾將士將糧卸下,安排眾將士休息,一邊親自帶著李澈朝府衙走去。
秦婠本是準備去休息的,畢竟自古後宮不得幹政,可韓先生去對秦婠道:“娘娘也一道去吧。”
秦婠愣瞭愣,她隻是個打輔助瞭,沒想到幹主力的活呀。
不由的,就朝李澈看瞭過去。
李澈頷首,意思不言而明,一旁興安侯也道:“婠兒一道去吧。”
他們都這麼說瞭,秦婠也就不再推辭,讓紫嫣牽瞭一匹馬過來,上馬與李澈並馬而行。
馬英才有些詫異的看瞭看秦婠,不僅是詫異秦婠的颯爽英姿,更是詫異李澈等人對待秦婠的態度。
太子妃,竟然是這般得到看重的麼?
馬英才很快將自己的詫異掩下,也騎瞭馬與李澈等人直奔府衙。
去瞭府衙之後,連水都沒來得及喝上一口,馬知府便讓人領瞭秦地的堪輿圖來,為李澈等人介紹起秦地的災害。
他一邊指著堪輿圖,一邊道:“秦地如今受災很是廣泛,不僅僅是臣所在的平涼,鳳翔、慶陽、鞏昌幾地也有災情,尤其是慶陽,不僅旱情最為嚴重,還鬧起瞭蝗災,蝗蟲所過之地,簡直是寸草不生。”
“不幸中的萬幸是,幸好如今大旱,蝗蟲們吃完糧食和草地之後,沒瞭糧食也漸漸的被滅瞭,加上百姓們缺糧,這些蝗蟲最後還被膽子大的百姓給吃瞭。”
他說這話,本以為會引得這些京城嬌生慣養的貴人一陣驚呼或者惡心,可沒想到,在座的竟然沒有人有特別的反應。
就連太子妃一介女流,也甚是平靜。
馬英才這下子才真正對秦婠刮目相看。
他見眾人沒有反應,這才接著往下道:“可問題也在寸草不生上,如今旱災加上蝗災,慶陽官府開倉放糧勉強讓百姓活瞭下來,可糧倉早在三日之前已經空瞭,慶陽的百姓已經開始四處逃散。”
聽完他的話後,李澈問道:“水呢?”
“無水。”馬英才沉聲道:“其實糧食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缺水,沒水百姓就無法種植,即便開倉放糧,也隻是解一時之急。”
如今百姓主要還是看天吃飯,久不下雨,又沒有灌溉系統,土地幹裂,自然無法種植。
韓先生站起身來,仔細看瞭看堪輿圖道:“平涼在渭水邊,依水而建,故而災情要輕上許多,慶陽卻實實在在是旱地,周遭都沒有大的江河,故而災情最為嚴重。”
秦婠也站起身來,仔細看瞭看著堪輿圖,慶陽在最北,不靠近任何河流,即便要挖渠引水,也是個極其浩大的工程。
她想瞭想,開口對李澈道:“先從平涼府開始,然後是最接近渭水的鞏昌,再是鳳翔,最後再去慶陽。”
李澈看著堪輿圖,點瞭點頭,轉眸對馬英才道:“開平涼府的城門,允慶陽的百姓入城,在城北和城南各設兩個施粥點,領平涼府守備軍,挖渠引水!”
馬英才聽得這話,有些不大贊同,他擔心慶陽的難民入城之後,會引起混亂,畢竟窮生奸計,這是自古不變的真理。
他正要開口,忽然外間有人急報。
李澈直接越過馬英才,親自接過瞭急報,隻見那急報上寫著:慶陽有瘟疫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