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墨宸淵極為重視

作者:伊玉 字數:2086

“怎麼會。”葉芷雪好笑:“我又不是才到郭城,城外的農田是個什麼樣子,早見過瞭。”

“嘿嘿,那就好。”

郭城以北的田地不僅貧瘠,還隱隱有瞭沙化的趨勢,因往年北方戰事多,偶爾風沙滿天的情況也是有的,再加上行軍,駐紮,別說農田瞭,就是北方的山林也開始慢慢變禿。

大越先帝在的時候,也曾鼓勵過北方的百姓下地耕作,可農作物實在是長不起來,產量極少,連百姓的溫飽都維持不瞭,在這種情況下,還要給國傢交稅,這無疑雪上加霜。

百姓走投無路,紛紛棄農行商,就算花城,黍城,雍城的百姓沒有死光,這些農田也是沒人管理的。

除瞭極少部分割舍不開或是窮到沒有本錢行商的百姓,才會下地農耕。

依葉芷蕓的吩咐,李末在接下來的幾天,命人將郭城內外已經荒廢瞭許久的農田都征收瞭回來。

墨宸淵從軍中分派瞭三萬兵力給李末,讓他帶著這些人巡視花城,黍城以及雍城的農地,將能用的農地全都圈起來,收為公傢所有。

郭城之內的農地沒多少,城中的人行商得瞭錢,都將農地改建成瞭商鋪或者宅子,而城外的農地因沒有人流,大多都是放著任其自生自滅。

原本第一批經商富起來的人也想過改善農田的地質,曾雇人種植過不少東西,後都以失敗告終。

他們就是有心改善,也架不住北方的幹旱,更何況時不時還有氣候蝗蟲等天災。

征收農地之時,李末是有明說的,說葉芷蕓與墨宸淵已命人開河造渠,靖陽江的水遲早是要引到郭城的農田裡的。

隻是,郭城早就成瞭經商之城,已經沒多少人下地耕種瞭,現在就算告訴他們莊稼能夠收成,農耕能得到回報,他們也已經不願意再做這種靠天吃飯的活。

就連普通的百姓也不盼著這點農田過日子瞭。

所以農地征收的消息一出,不用李末上門,郭城百姓自主的揣著地契,三五相邀的跑到戰王府來賣地。

本來就沒人要的東西,現在說有人要征收,百姓肯定是把它當燙手山芋扔出去的。

所以征收農地一事進行的格外順利,不過幾日就差不多將郭城地界之內的農地征收完瞭。

自然,有那麼一小部分是想守著這點祖產過日子的,再窮也不舍得將地賣出去。

剩下的,就是已經荒廢瞭的,沒人認領的,李末也直接圈瞭起來。

征收完瞭後,李末不敢怠慢的將參軍分田的公告貼在瞭城中的告示板上,就如葉芷蕓所想的那般,郭城以北的農田是什麼樣子,大傢心知肚明,對此根本沒有期待,要不然前面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賣地瞭。

直到第二個告示貼出來,才引起瞭百姓的議論。

告示中寫道,戰王與戰王妃已經命人著手從靖陽江鑿渠引水,主河道已經越過雍城地界,如今工人日夜勞作,主河道繼續南上,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抵達郭城。

通河之後,河水將流向各大農田,如此一來,農田將不再幹涸,農作物也不再會像以往那般難有收成。

這個告示確實引起瞭一絲波瀾,但也僅此而已。

前面已經說瞭,郭城早已是經商之城,讓他們重新拿起鋤頭耕作,想來是很難的。

將葉芷蕓交待的事實施後,效果卻不怎麼理想,李末不免有些受挫。

思來想去,在去回稟葉芷蕓前,他先去見瞭李福。

李福如今居住的院子就在徐嬤嬤隔壁,離得不遠,幾乎是抬眸就能看見。

李末去找李福時,徐嬤嬤剛好在院裡澆水,見李末腳步匆匆的,徐嬤嬤喚瞭聲:“末兒呀?這麼急匆匆的,可是出什麼事瞭?”

李末忙朝徐嬤嬤行瞭個禮:“有些事想要請教一下師傅。”

“哦。”徐嬤嬤點點頭:“去吧,別太著急,你看你師傅啥時候急過,天大的事他都能處理妥當,太著急反而想不出頭緒。”

“是。”李末應瞭一聲,到底是緩瞭腳步。

李末才進李福的院子沒多久,徐嬤嬤便見葉芷蕓的身影出現在院外。

“徐娘,早呀。”葉芷蕓像是走街串巷的鄰居般,朝徐嬤嬤揮瞭揮手。

徐嬤嬤忙放下澆水的工具:“娘娘,您怎麼來瞭。”

她蹣跚著腳步上前,正想行禮就被葉芷蕓扶住:“今日有事想來請教一下徐娘。”

“好,好。”徐嬤連連點頭,看瞭看葉芷蕓身後:“就娘娘一個啊?孩子小綠跟清茵帶著?”

“是啊,天沒亮這倆丫頭就在院外等著瞭,比奶娘還要早,倒顯得我這個娘沒什麼用處瞭。”

“瞧娘娘說的,如今戰王府擁有的一切,不都是王爺與娘娘打拼來的?沒有你們,何來我們這麼安生的日子?”徐娘說著,熱切的將葉芷蕓拉進屋。

說道:“娘娘與王爺事忙,老奴雖住在這府裡,可一個月都與娘娘見不上幾面。”之前葉芷蕓懷孕養胎還好些,近些日子兩人一忙起來,那真就是見一面都難瞭。

“話說回來。”徐嬤嬤給葉芷蕓倒瞭杯茶,問道:“王爺最近也經常不著府,是忙什麼去瞭?”

“前些日子不是招瞭五萬士兵嗎?這些兵得要宸淵選拔分營才行。”軍事規劃這方面,還是墨宸淵擅長,他肯定是要親自出馬的。

以前受先帝打壓,墨宸淵十年才訓得一支五萬人的墨龍軍,如今沒瞭鉗制,他終於能名正言順的擴充墨龍軍瞭。

而且出征北蠻的時候,見過黃旗軍跟駐防軍是如何不堪一擊之後,墨宸淵對此事極為重視。

他必定是要將墨龍軍作為軍力的標配,他可不想再打那種捉襟見肘,無計可施的仗。

“你要叫王爺註意身子才行。”徐嬤嬤提醒道。

“知道啦,看他辛苦,我也心疼,所以我才將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攬上身,否則光他自己一人,豈不要累壞瞭。”

聞言,徐嬤嬤笑得欣慰:“是老奴操心瞭,王爺與娘娘琴瑟和鳴,恩愛有加,自然是有相處之道的,對瞭……”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