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傢的祝福和支持,小寒過瞭一個愉快的生日!)
或許是見著大傢似乎都有些心不在焉,而這個會見原本也就隻是一個形式,**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真正有關香港回歸之後的機構組織和施政綱要這些東西,是有專門的機構和組織在進行嚴格的討論審議,絕不是在這樣的會上交流一下就能夠的出來的。因此,沒過多久,也就草草收場。
“小寒跟我來!”首長和大傢談瞭幾句話,對冷冰寒丟下一句話就徑直轉身朝外走去。
首長額這個命令實在有些出人意料,連冷冰寒自己都是一愣,不知道首長有什麼需要吩咐的。
不過既然首長發瞭話,自是不能違抗的,想必敢對他老人傢說“不”字的,全中國還真找不出兩個。冷冰寒隻得對一心想要過來和他好好聊聊,敘敘舊的霍老爺子和朱建軍等這些“老熟人”們無奈地笑瞭笑,示意稍等一會兒再來拜訪後,就匆匆亦步亦趨,跟在首長身後,走出瞭會客室。
首長並沒有離開釣魚臺國賓館,而是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去到瞭會客室附近的一個房間。首長雖然沒有命令,不過自他走出會客室之後,還是有一大撥工作人員在曾峰平的帶領下緊跟其後,隨時聽候差遣和指令。
當然,這些工作人員也有級別和工作內容上的分工,有些或許能夠接觸到一些機密,有些打下手的甚至連首長也不一定有印象。
而有不少工作人員更是極為羨慕地看著冷冰寒。要知道,級別是首長自己的子孫,他老人傢也沒有那麼重視過,這個年輕人小小年紀就能得到首長的青睞,以後的發展前途還不平步青雲、扶搖直上?
進到瞭房間,已經略略開瞭些冷氣,畢竟五月的首都,天氣已經比較熱瞭,而首長年紀大瞭,雖然經過瞭冷冰寒的治愈和不少保健醫生的調理,身子骨得到瞭極大的康復,不過遠不如年輕人那般結識。
“坐吧!”
首長自己先在沙發上落座,指瞭指旁邊的位置。
冷冰寒依言落座。
曾峰平連忙上前給首長和冷冰寒泡好茶,隨即退瞭出去,將門帶上。
按理說,以曾峰平的級別來說,泡茶這樣的事情原本就毋須他親自來做,完全可以指揮賓館精挑細選的服務員或是手下的工作人員來做。不過,在這些細節上,曾峰平永遠也都是親力親為,不假人手的。他更不會幼稚地認為冷冰寒年紀小就該自己泡茶,他是那種很明白自己崗位在哪裡的人,更清楚這個冷冰寒其身的價值和重要性,因此,至始至終,他就從來沒有把冷冰寒視同為普通的年輕人,恭謹和尊重,是向來不少的。
或許這也是曾峰平之所以能夠被首長選中,留在身邊做秘書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小寒,眼看這香港就要回歸瞭,我這個老頭子能夠睜開眼睛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即便看著五星紅旗飄揚在維多利亞港,瞭卻夙願,這全都是拜你所賜啊……”首長眼望著冷冰寒,神色溫和,面帶感激,緩緩說道。
“爺爺,你可千萬別這麼說,這些可都是我應該做的。”冷冰寒雙手撫膝,恭謹地說道:“和爺爺為國傢所做的貢獻相比,小寒實在汗顏。”
這倒不是冷冰寒溜須拍馬,他對於首長的崇敬和敬仰之情,那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對這個開創瞭新時代的老人,前世的冷冰寒不止一次地曾經想過,要是他老人傢能夠再活上十年,二十年,想必中國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絕對還要更加驚人。
這一世能夠延續首長的生命,讓他老人傢繼續為瞭國傢發光發熱,領導中國大步向前邁進,冷冰寒真是感到萬分榮幸。
首長笑瞭笑,端起茶杯,喝瞭一口,說道:“香港回歸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許多西方國傢的媒體宣稱,中國大陸收回香港是錯誤的,中國政府管理不瞭香港,回歸隻會讓香港這顆東方璀璨的明珠陷入死亡,我們的工作和使命,任重而道遠啊!”
說到後面,首長輕輕嘆瞭一口氣,神色有些凝重。
冷冰寒卻是微微一笑。
事實上,香港回歸前夕,唱衰香港曾是西方媒體合奏的“主旋律”。
英國人和美國人對香港新聞的處理方法,就是把香港視為“即將沉淪之地”。1996年11月,美國《紐約時報》就曾妄言:“愈來愈多跡象顯示,當中國行使香港主權時,香港公民將會喪失很多自由。”
而冷冰寒還記得,前世裡,就在香港回歸前夕,《財富》周刊發表該刊亞洲區記者路易斯·克拉爾的文章,斷言香港回歸後前途暗淡:“北京會控制港府的各個部門,英語會被普通話所代替,滿街是跟****的解放軍,外商會因受到不公平待遇而紛紛撤走,人民幣將取代美元與港幣掛鉤……”該期雜志封面上則寫著大大的幾個字:“香港之死”。報道一出,頓時轟動世界。
可以這麼說,當香港回歸成為一種無法逆轉的歷史趨勢後,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這裡,都眼睜睜地看著香港回歸之後,會迎來怎樣的命運?是如同西方國傢所預言的那樣“沉淪死亡”,還是在大陸一國兩制的政策性,綻放新的生命力,譜寫發展新篇章?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在西方國傢的嘲諷下,在香港民眾大多數還持觀望態度,甚至一部分民眾產生不信任,紛紛移民海外的背景下,中國政府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如果要是處理不好香港事務,不僅僅是香港回歸會成為笑柄,接下來的澳門回歸,也將是困難重重,甚至更沒有人會再對中國政府抱有信心和希望。
在這種嚴峻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政府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事實勝於雄辯,歷史會如實記錄一切的,更會銘記這一刻。”冷冰寒淡定地說道,語調中充滿瞭篤定的意味。
“喔?”聽到冷冰寒如此信心滿滿,首長笑瞭笑,心情似乎也好瞭許多,調侃道:“你這個小傢夥,怎麼看起來比我還有信心?”
“那是當然!”冷冰寒眉頭一揚,說道:“香港原本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大傢血脈相通,,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加上中國人民是世界上最聰明勤奮的民族,香港回歸後,和大陸聯系更為密切,有大陸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富饒土地,有十二億人口廣闊市場,有大陸人們的全力支持,發展必定是日新月異。即使剛開始會有一些困難,但相信,作為一個興旺的中國的一部分,這幾乎保證它可以永遠繁榮。”
聽瞭冷冰寒的話,首長忽然掀起濃眉,冷電般的目光掃瞭過來,嘴角卻又浮現起一絲笑意。隨即又仿佛不經意地問道:“對於泰國的事情你怎麼看?”
冷冰寒似乎沒有想到首長的話題會突然從香港轉到泰國,愣瞭一下,才明白首長所指的是什麼事情,笑瞭笑,說道:“悲劇才剛剛開始上演。”
今年三月,泰國中央銀行對外宣佈,國內九傢財務公司和一傢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這個就等於向國際金融大鱷發出瞭總攻的信號。早就虎視眈眈的以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為首的國際炒傢和套利基金紛紛一擁而入,開始大量拋售手裡前段時間吃進的泰銖。
泰國外匯市場立刻波濤洶湧,在巨量拋盤的重壓之下,泰銖的匯率一路下滑,對美元的比價迅速跌至谷底。泰國中央銀行見勢不妙,緊急啟動應對機制,調動瞭一百多億美元外匯大量購物泰銖,同時提高隔夜拆借利率,限制本國銀行的拆借行為。
應該來說,這些應急措施大大增加瞭各個基金的交易成本,初期都造成瞭一定的損失,還是起到瞭一定的效果。不過隨著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天量的資金投放,其他國際炒傢大受鼓舞,紛紛跟進,調集瞭更多的資金,不少嗅覺靈敏的國際遊資也不甘示弱,很快形成瞭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
一時間,拋售泰銖的資金越來越龐大,對泰銖的攻擊一波強於一波。各大交易所一片混亂,泰銖狂跌不止,交易商瘋狂拋售,宛如末日來臨。泰國政府隨即加大瞭幹預力度,動用瞭三百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一百多億美元的國際貸款企圖力挽狂瀾,但到瞭這個時候,事態已然不可逆轉,區區數百億美元對於蜂擁而至的資金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形式一片慘淡,悲鴻遍野,泰國頓時陷入瞭一場空前的混亂之中,似乎已經到瞭末日窮途的地步。
索羅斯和他的“量子基金”宛若是一匹餓狼一般,又一次張開瞭血盆大口,讓全球都不由得惶然驚駭。
自從飛遠投資漸漸從人們視線中淡出以後,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就成為瞭國際金融界的焦點。
在此之前,索羅斯索羅斯憑借“量子基金”以其強大的財力和兇狠的作風,在國際貨幣市場上興風作浪,對基礎薄弱的貨幣發起攻擊並屢屢得手。第一次是在歐洲,90年代初狙擊英鎊和意大利裡拉,一手導致瞭英國的英鎊危機和意大利裡拉危機。第二次是在美洲,1994年,對墨西哥比索發起攻擊,使墨西哥外匯儲備在短時間內告罄,不得不放棄與美元的掛鉤,實行自由浮動,從而造成墨西哥比索和國內股市的崩潰。
兩次出手,每一次都全勝而歸,獲取巨額暴利,也給當地的金融市場造成瞭巨大的損失,數以萬計的人恨不得將他碎屍萬段。而更多人,則是對索羅斯的魄力和手法欽佩得是無以倫比。
沒有人想到,索羅斯這次會將目標轉移到瞭東南亞,第三次出手就是狙擊蓬勃發展中的泰國。
“哦?”首長雙眉微微一揚,雖然冷冰寒的回答,和國內的金融專傢所分析得出的結論大同小異,不過首長還是忍不住沉聲問道:“你的意思是說,泰國目前的情況還將進一步加劇惡化?”
“這是毫無疑問的。”冷冰寒重重地點瞭點頭,說道:“這次泰國與1994年的墨西哥一樣,長期依賴中短期外資貸款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匯率偏高並大多維持與美元或一攬子貨幣的固定或聯系匯率,這給國際投機資金提供瞭一個很好的捕獵機會。索羅斯這次選擇泰國下手,也是情理之中。在這次事件中,量子基金扮演瞭狙擊者的角色,從大量賣空泰銖開始,其目的就是想要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瞭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並從中攫取巨額的利潤。”
首長眉頭微微一皺,說道:“照你這麼說,泰國這次完全就是重蹈墨西哥的覆轍,金融秩序崩潰是在所難免?”
“是的。”冷冰寒說道:“泰國近幾年經濟發展過快,為瞭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還於1992年取消瞭政府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泰銖在國際市場上是否要**不由政府來主宰,而他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面對金融傢的炒作,經濟不堪一擊。”
首長輕輕嘆瞭一口氣,說道:“是啊,這也給我們國傢提瞭一個醒,千萬不能因為一味的追求發展速度而忽視瞭國內基礎建設。沒有堅實的基礎,沒有科學合理的經濟體制,這樣的經濟發展,或者說經濟繁榮,隻是一種假象,純粹就隻是一種泡沫經濟。一遇到風暴,必定會泡沫破滅,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
冷冰寒知道,這是首長在反思經濟建設中漸漸湧現出來的一些問題瞭。
自從首長提出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紛紛掀起瞭經濟建設的大潮,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這些都是老百姓們實實在在感受到瞭好處。所有人都想著再接再厲,快馬加鞭,可步子邁得太快,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