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秘藏!
這老夥計當年負責崇禎秘藏的押運!
唐易一陣激動,繼續往下看去。“後龍堪輿,九龍合璧,一龍為洞,雙目竅開,吾已堪任;;;;;;”
沒瞭。
就這麼幾句啊?唐易心有不甘,徹頭徹尾把這封血書讀完瞭,後面的卻又是些什麼委曲求全,推行漢制之類的話瞭。
落款為:亨九血書。
洪承疇,號亨九,明末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血書中所寫,基本就是被俘、降清、仕清的經過。崇禎十五年,洪承疇率軍被困松山半年,當時副將夏承德提出,可以讓兒子夏舒為人質來投降。
洪承疇還算是血戰到底,但後來被俘,皇太極三番五次招降,但是洪承疇不為所動。後來,皇太極派瞭降清的吏部尚書范文程前去勸降,范文程察言觀色,最終成功。皇太極曾親手把自己的貂裘披到洪承疇身上,籠絡人心。
不過,皇太極表面上對洪承疇恩禮有加,其實對他采取瞭軟禁政策,他在傢中不能任意外出,也不封官,隻是咨詢策略。
崇禎十七年,洪承疇跟隨多爾袞攻明,四月十一到瞭遼河,這時候聽說李自成已經攻下瞭京城,崇禎皇帝上吊。洪承疇出謀劃策,清軍出其不意,又拿下瞭京城。
滿清入京之後,順治皇帝對洪承疇面兒上還是很器重的,任命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還兼著都察院右都禦史,並授秘書院大學士。洪承疇由此成為清朝的第一個漢人宰相。
順治二年,南京被攻克,多爾袞下瞭一道“剃頭令”,所謂“留發不留人”,江南民眾激烈反抗,攻克南京的多鐸根本控制不瞭局面。這時候,洪承疇又出馬瞭,被“敕賜便宜行事”,到南京安撫民心,平定亂局。
而這封血書,是順治四年,洪承疇的老父去世,他回鄉守制時寫的。應該是寫完後,藏到瞭這支住諸葛筆當中。而這支筆是如何流落民間,又被老人的祖上所得,那就無從考證瞭。
洪承疇這個人,是很復雜的。一開始,傳來的是他戰死的訊息,可是後來降清的消息傳來,都傻瞭眼。在古代,大多數民眾喜歡用極端的“忠”和“奸”來評價歷史人物,那麼對於前明遺民來說,對洪承疇的評價可想而知,從血書中不難看出,崇禎皇帝曾經極為寵信洪承疇,連這押運秘藏的事兒都讓他來幹,所謂的“押運”,那可不是單純的押運,而是押運到地方,再封藏起來,可以說就是隨時可以取走秘藏的人,否則也不用“隨從皆殺之”瞭。
好在洪承疇雖然降清,但終究沒有透露秘藏的所在,他不是糊塗人,降是降瞭,但還能認定滿清當時是外族。同時,也可以由此推斷,崇禎秘藏,非同凡響。
根據血書中的“吾已堪任”,這件事兒,也被洪承疇看做自己的一件沒有完全降清的氣節證據。
實際上,洪承疇為瞭感激崇禎皇帝的信任,曾在廳堂之上張掛瞭一幅對聯: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結果得知他降清之後,有人在這幅對聯的上下聯各加瞭一個字,變成瞭: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
標點是我加的,估計讓誰加也會這麼加,肯定是這個語氣。
洪承疇活得是很尷尬的,前明遺民強烈排斥他,清廷其實也沒有真正接受他,多爾袞和順治算是重用過他,但是隻是給他虛名讓他幹活兒,沒有真正進入決策層面。洪承疇大力推行漢制、漢文化,結果,接受瞭儒傢理論的滿人,也反過來認為他是個不忠貳臣。他被列入瞭清朝的《貳臣傳》。
縱觀洪承疇的一生,保護瞭這個崇禎秘藏,確實是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情。
但是可惜,沒有任何正史甚至野史記載瞭這一點。
好在,現在有一個人知道瞭,還是個學歷史的,也相信瞭他。
唐易忍不住大聲說瞭出來:
“洪承疇,我讀懂瞭你的懺悔,九泉之下,你也該瞑目瞭!至於崇禎秘藏,我去看看也不為過吧?”
“臥槽,你鬼叫個啥?”毛逐推門進來,對著櫃臺後面的唐易嚷道。
“你可回來瞭,看著店,我去看幾樣東西。唐易把血書迅速卷瞭起來,又把筆毫安置到瞭筆桿上。
毛逐並沒有註意唐易的動作,先是把包放到瞭一邊,而後倒瞭一杯水,喝瞭一大口才說道:“又有什麼好東西?”
這次去瓷都,毛逐撿漏瞭一把“黃錫”,心氣頓時就顯得不一般瞭。
唐易將血書放進瞭包裡,拿著這支諸葛筆遞給毛逐,“你看看。”
倒不是他不想把血書的事兒告訴毛逐,隻是關系到崇禎秘藏,這事兒事關重大,而且還未成形,現在確實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這毛筆倒是個老東西,年頭不短瞭,不過看似很普通啊!”毛逐拿著筆坐下瞭,看瞭看之後說道。
“你眼力進步很快啊,這是一支諸葛筆,不過確實是太普通瞭。”唐易接口道。
“多少錢?”毛逐又喝瞭一口水。
“一萬。”唐易道。
毛逐含瞭一口水,半天才咽下去,“不會吧?這東西的市場價也就是這個數瞭,你這種吃肉不吐骨頭的,肯吃這麼大的虧?”
唐易淡淡笑瞭笑,沒有說話。
毛逐拿著筆走到唐易面前,盯著他看瞭一會兒,突然笑著說道:“我明白瞭,你這是放長線掉大魚,你是看上瞭人傢別的東西瞭吧?這麼著急要去,看來那個才是大漏!”
“哎?我以為你會說我有錢燒的,是個裝逼貨呢!”唐易笑出聲來,“我給你說實話吧,那幾樣東西他不賣,我隻是去看看,而且看看還要給一萬!”
“什麼?!”毛逐瞪大瞭眼睛,半晌沒說話。過瞭一會兒,突然說道:“讓你這麼感興趣,肯定不是一般的東西,這樣吧,中午吃飯時間人少,你趕緊約,我們早吃飯,關瞭店門我們一起去!”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