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無心點點頭,又找出瞭一個小硬木盒子,打開,裡面厚實的襯瞭兩層絲絨,“這倆東西都發光,裝這裡頭吧。”
唐易接過盒子,將龍胎日珠和隋侯月珠裝瞭進去。其實,龍胎日珠和隋侯月珠,在日光下光芒並不明顯,隻是在夜間才會充分顯示出亮度。
看著似乎變暗的隋侯珠,唐易好似突然想起瞭什麼,“不對啊,那漢代的珍珠怎麼會保存這麼久,”
有個詞兒叫人老珠黃。珍珠這東西,不比其他材質,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鈣,極難保養,就算是行傢裡手全力悉心保護,能有個兩三百年就算是頂瞭天瞭,而且不可避免的因為氧化作用會變黃。
一般珍珠的“青春期”也就是幾十年,時間一長,除瞭變黃,還有可能斑駁脫落,甚至粉化。
所以市面上最老的珍珠,也就是清代的珍珠。比如在拍賣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東珠朝珠。
但是,從崇禎秘藏裡拿出的這一串,唐易憑借異能,確實斷定是漢代的。而且從五古封燈的規律上來看,兩件漢代古物,兩件唐代古物,也應該如此。
這都兩千年過去瞭,居然依舊白亮。
從下去到上來,整個過程比較緊張,唐易沒有多想,現在拿著隋侯珠,突然想起來瞭。
唐無心一聽,連忙又從暗格裡將這串珍珠拿瞭出來。
的確如此。
不僅白亮,而且表面似乎還很潤澤。
“表面似乎還塗過油料。”唐無心細看之後說道。
“不對,就算塗瞭油,再特殊也幹瞭。”唐易搖搖頭,不自覺地拉動珠串。這一拉不要緊,裡面的線繩露瞭出來,當時根本沒細看,這線繩居然是綠色的類似魚線的東西。還有一定的韌性。
唐無心盯著這綠色的有膠質感的線繩,突然說道:“莫非,這是攢針水筋,”
“嗯,”唐易和文佳俱是一愣。
“攢針水筋和那散尾火甲一樣,都是絕種瞭的植物,那散尾火甲是火性,而這攢針水筋卻是水性。據說這種植物細如竹,葉如針,關鍵是砍伐之後,樹幹裡能抽出一條條如同筋狀的細條,而且水瑩瑩的,所以才叫攢針水筋。”唐無心介紹道:
“別說,攢針水筋好像真是漢代絕種的。這東西,相傳主要就是抽取裡面的水筋條用,做什麼用呢,你們可能想不到,這東西是保存龍種用的。”
“保存龍種,”唐易脫口而出,隨即便明白瞭幾分,“你是說用水筋條做成小編織袋,”
一聽“編織袋”,文佳不由笑瞭起來,旋即又問道:“這有什麼好保存的,現用現來不就行瞭,”
“這隻是我從你師祖的古籍上看到的,不是皇帝保存,是後宮的女人保存,尤其是不受皇帝寵幸的。母憑子貴,有時候皇帝來瞭,但日子不對也懷不上啊。所以,一點兒都不能浪費,據說能保持七天的活力,到時候自己輸送一點兒,咳咳。”唐無心解釋這個似乎有點兒尷尬,不由咳嗽瞭兩聲。
“怪不得沒看到過什麼記載,這也太搞瞭。不過,古人科技不發達,這方面的亂七八糟的法門還真不少。”唐易嘿嘿一笑。
“攢針水筋據說很難成活,都長在深山裡,而且要生長幾十年才會形成裡面的水筋條,水筋條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千年不變。這東西很稀缺,又有人高價收購,絕種就很正常瞭。”唐無心嘆道,“沒想到時至今日還能見到。”
“我明白瞭,這串珍珠肯定是後宮某個什麼昭儀、婕妤之類的用的。她手裡有水筋條,對這串珍珠又極為珍愛。沒想到,水筋條居然能鎖住水分彈彈彈,還讓外面塗的保養油之類的東西也跟著發揮瞭更大的作用,導致兩千年不被氧化,光潔完美如初。”唐易充分發揮瞭想象力。
畢竟是學歷史的,漢代後宮沒有妃、嬪這些稱號,唐易說的稱號還是很對頭的。而且這個想法邏輯上也行得通。
“這東西我估計在明代也是嘆為觀止瞭。崇禎皇帝為瞭這五古封燈,也是很下本啊。”文佳嘖嘖道。
“好瞭,收起來吧,老爺子。今天算是又開眼瞭,真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什麼散尾火甲,攢針水筋,真不知道現代人還有多少東西沒見過啊。”唐易也感嘆道。
唐無心重新將這串珍珠放回瞭暗格,“再淵博的人,在古物面前,都是無知孩童。”
“還得再加一句,再有錢的人,在古玩面前,都是窮光蛋。”文佳反應倒快。
三人不由一起笑瞭起來。
“哎,對瞭,師叔,聽你剛才那意思,你也要跟著去見見那個所謂的老前輩,”笑著笑著,文佳又回到這茬上來瞭。
“能知道崇禎秘藏,又是老前輩,我當然得去會會。”唐無心面色平穩,但眼神卻很犀利。
唐易和文佳對視,很快便明白瞭唐無心的意思,文佳道:“師叔,未必有什麼危險的。不過,既然你不放心,為何還要唐易帶上龍胎和隋侯珠呢,”
“不管有沒有危險,我一個老頭子瞭,本來就多活瞭這麼多年,不就是一條命麼,我絕不允許到手的東西被人這麼奪走。”
唐無心微微一笑:“至於帶上這兩樣東西,是以備不時之需。萬一他有黃宮地體,我們說不定還能把握住這個機會呢,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雖然不是真的給。”
唐易暗嘆,都說江湖越老,膽子越小,但唐無心卻膽大心細手段狠。唐無心想的肯定是,就算那位老前輩準備充分,也未必能取走這幾樣東西。同時,萬一他真有黃宮地體,唐無心見機行事,以龍胎和隋侯珠為誘餌,還想取走他的東西呢。
“我看瞭看,這個曾局長是個很正的人,恐怕不會幹巧取豪奪的事兒。”文佳卻又說道。
“曾局長很正,那個老前輩也很正麼,他是什麼來路,咱們可一點兒都不知道。不過,我讓唐易帶上這兩樣東西,未必用的上,到時候看情況,不拿出來,他也不會知道我們有沒有這兩樣東西。”唐無心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