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狄梁公碑

作者:九年塵 字數:2120

三人走到地窖所在的土坑附近,警察已經拉上瞭警戒線,線外圍滿瞭人,有民工,也有進來看熱鬧的市民。

“我現在是在歷傢樓工地,今天上午八時許,幾名工人師傅在施工時,發現瞭一個地窖······”省臺的一名女記者正在對著攝像大哥肩頭的攝像機介紹,語氣有點兒僵硬,手勢也不太自然,像是個新手。

“經省文物局專傢鑒定,這個地窖裡以清代官窯瓷器為主,隻是可惜,基本都已殘破,具體數量和價值有待清查。根據專傢的初步推斷,這個地窖應該是民國年間的一處宅院內自建的,至於宅院的主人,尚需進一步考證。”

接著,女記者將話筒給瞭旁邊的一位六十歲上下的老者,這個人唐易好像見過一面,是省文物局的,不過記不起叫什麼來瞭。

專傢手上拿著半隻帶底的碗,“根據我們初步查看無錯,地窖裡的藏品,基本都是清代官窯瓷器。除瞭一隻康熙官窯五彩過枝花蝶紋盤是完整的,其他的都有不同程度的破裂,有的甚至變成瞭碎片,可惜啊!”

接著,專傢舉瞭舉手上的半隻瓷碗,“像我手上的,本來是乾隆官窯青花紅彩寶相花紋碗,原本地窖裡有一對。但是,我手上這隻碎成瞭兩半,而另一隻,已經變成七八瓣瞭。”

“根據現場查看的情況,這個地窖本來就有過塌方,塌方不僅直接破壞瞭部分瓷器,還使得地窖內的木樁和鐵架歪倒,又破壞瞭另一部分瓷器······”

女記者隨後又問老者:“為什麼這麼多官窯瓷器會放到地窖裡,這會不會是山州民國時期的收藏大傢所為?”

專傢應道:“民國年間,戰亂動蕩,國傢舉措乏力,不少珍寶流向民間或者流出國門,民間收藏大熱,各地都出現不少大收藏傢,有的大名鼎鼎,有的卻低調得很。你說的很有可能,但卻未必能查出真實身份。”

唐易一看已經開始扯相關背景瞭,便看瞭看老王。

“看吧?沒事兒!”老王低聲嘟囔瞭一句,接著就轉身,“走吧,趁現在工棚裡沒人。”

唐易和毛逐對視一眼,和老王一起走向住宿的工棚。

工棚是那種彩鋼板房,一間不大的房裡,擺瞭四張簡易上下鋪的床,看起來是住八個人。這時候,確實一個人沒有,進去之後,老王插死瞭房門,從自己的床底下拖出瞭一個蛇皮袋子。

“那個地窖裡,除瞭瓷器,就隻有你們發現的這倆木盒麼?”唐易問道。

“對,瓷器有直接放的,有放到鐵架上的。一共兩個鐵架,這兩個木盒,就放在兩個鐵架下面的空隙。鐵架倒瞭,木盒沒事兒。”老王說道。

接著,老王拖出瞭蛇皮袋子,從裡面又拿出瞭一件黃綠色的棉大衣,扒開棉大衣,露出瞭石碑。

確切的說,這是兩條長方形的石碑,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半塊。隻不過被人用類似修補米缸的辦法,用鋦子鋦瞭起來。

但是,這兩條長方形石碑的文字卻能連貫起來的。不難發現,這兩條石碑本來是上下相連的,原碑想必很大,可能收藏者就隻弄到這兩塊,恰好文字連貫,於是便並排放著,鋦瞭起來。

唐易先掃瞭一眼上面的碑文:天地閉,孰將辟焉?日月蝕,孰將廓焉?大廈仆,孰將起焉?神器墜,孰將舉焉?(碑文當然是沒標點的。)

字體是楷書,看起來有點兒歪,又似乎有點兒稚拙。但是審視之下,卻又是端正嚴謹,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別有美感。

唐易看完,對老王擺瞭擺手,“收起來吧!”

“真是墓碑?”老王一邊裝起來,一邊問道。

“不是墓碑,但也是寫給死人的。隻是隻有這兩條,所以還沒寫到哀悼的部分。”唐易道。

老王將蛇皮袋子收好,又塞到床底下,“那你還要不要?”

唐易嘆瞭口氣,“其實不想要。但是我既然都說瞭,那就拿著吧,這也不算是墓碑。不過,這也是拆瞭人傢祠堂的東西,我買回去也出不瞭手,隻能自己留著欣賞書法瞭。”

本來這石碑的石質普通,也不好看,有風化痕跡,坑坑窪窪。關鍵是特別重,老王不可能帶著一趟趟往古玩市場跑。一聽唐易這麼說,立即點頭道,“好,你們去等我,飯店門口見!”

唐易和毛逐離開工棚,迅速出瞭工地,過瞭馬路,毛逐才問道,“這書法不賴,碑也夠老,但是可惜隻有兩條。我卻看你有點兒壓不住瞭,到底是什麼好東西?”

“海內三絕!”唐易指瞭指前方的車子,“車裡說!”

兩人上瞭車,把車窗開瞭一條小縫,各點上一支煙,唐易狠狠抽瞭兩口之後才說道,“這是一塊宋碑。”

“宋碑?宋碑沒什麼創新,基本沿襲隋唐,研究碑刻的,好像都不太重視。”毛逐應道。

“有長進啊!”唐易笑瞭笑,“不過這一塊太不一般瞭,據說元代就毀瞭,沒想到還有這兩塊殘條,而且文字清晰,更重要的是文字能連通起來!”

毛逐回憶瞭一下碑文,“天地閉,日月蝕,大廈仆,神器墜。這特麼都能力挽狂瀾,這碑文說的不是神仙吧?”

的確,這些重大難題,似乎不是人能夠解決的。

唐易笑瞭笑,“古人為文,不過是虛寫,象征意義罷瞭。元芳,你不會真這麼看吧?”

毛逐一愣,看瞭看唐易,琢磨瞭一下唐易說出的“元芳”,猛然明白瞭,“這寫的是狄仁傑?”

“沒錯,這就是《狄梁公碑》的兩塊殘條!”唐易幹脆滅瞭煙,“主角是狄仁傑,寫文的是范仲淹,書法是黃庭堅,你說這塊碑是不是海內三絕?”

“臥槽!怪不得單獨存放,這《狄梁公碑》,就是傳世的宋代拓片都是鳳毛麟角吧?”毛逐倒抽一口冷氣。

狄仁傑這個人,在歷史上廣受贊譽,死後曾被唐睿宗追封為梁國公,所以又稱狄梁公。死後仍舊保持著長時間的盛名,各地都建有不少祠堂,唐宋時期的碑刻當然也就不少。但是最著名的一塊,無疑就是這一塊!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