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見唐易面色有點兒不對,陸知行立即問道。
這件柴窯天青釉玉壺春瓶,陸知行出窯之後,還沒有讓鬼叔和小顧看過,此時他們倆也不在,隻有唐易和陸知行在房中,“你有什麼想法,但說無妨!”
唐易苦笑瞭一下,點瞭一支煙。
陸知行的身份很極為特殊,而且為人也極為可靠。唐易斟酌許久,最終掐滅瞭煙頭,把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全部告訴瞭陸知行!本來,關於和氏璧傳國玉璽和玄黃神燈的關系,隻有文佳和唐無心知道。
陸知行靜靜聽完,並沒有太過吃驚,反而淡淡開瞭口:
“唐掌門一代英才,最後苦苦追求崇禎秘藏,恐怕就是因為天理紫龍圖的這個秘密吧?”
唐易點點頭,“應該是。不過,根據我們知道的情況,恐怕他也不知道,要想破解真正的秘密,竟然需要和氏璧傳國玉璽這個‘啟動器’。畢竟,他連玄黃神燈也沒接觸到。”
陸知行站起身來,“散尾火甲所提取的溶液,我保存瞭起來,再制造三件都夠瞭。”
唐易面色一變,跟著起身,“您的意思是?”
“我既然試燒成功,技術上就沒有太大難度瞭,再燒一件帶暗記的也不難。不過,這件事兒非同小可,你考慮清楚瞭麼?”
唐易沉吟,“就算帶瞭暗記,但除瞭我們,誰都不知道。也就是說,在其他人眼中,就是真的柴窯。”
“你說的那個長谷橫草,不是古玩圈的人,而且在倭國地位高、權勢大,如果他真得到瞭‘柴窯’,恐怕不會藏著掖著。這就相當於你把柴窯這樣的東西送出國門。普通人把普通的古董賣給外國人,倒也罷瞭。但是如今你的聲譽,加上柴窯這樣的東西,一旦在華夏散播開來,你將會背負什麼?”
陸知行頓瞭頓,又接著說道,“哪怕你進展順利,拿到瞭龍紋紫匣,而後再戳穿這‘柴窯’是件高仿,但是你明知是高仿,卻行詭詐之事,故意做局,這也不是什麼好事兒。而且長谷橫草被耍瞭,豈會善罷甘休?”
唐易其實這些也想過,但是沒想那麼深,因為之前陸知行還沒有試燒成功呢!
“這?”唐易又點瞭一支煙,重重噴出一口煙霧之後,“行大事不拘小節!為瞭拿到和氏璧傳國玉璽,這些我一個人擔瞭!”
“如果裡面沒有和氏璧傳國玉璽呢?”陸知行卻笑瞭笑。
這個唐易沒法回答。的確,是有這個可能的。
唐易又狠狠抽瞭幾口煙,卻沒有說話。
陸知行的臉上依然掛著笑,“我可以再做一件帶暗記的柴窯,你也可以和長谷傢族交換,而且還能避免這些事情發生,想不想聽聽?”
“哦?”唐易一聽,立即把煙熄瞭,“請陸先生指點。”
“這件事兒,本質上是你在耍詐,但是耍詐不夠!”陸知行輕撫玉壺春瓶,“為什麼一定要把東西易手呢?”
聽陸知行這麼一提示,唐易有點兒明白,“您的意思是,借?”
“確切地說,是相互借。讓他把龍紋紫匣借給你欣賞,你把柴窯借給他欣賞,而後再彼此歸還。你隻要有單獨面對龍紋紫匣的機會,既然你知道密碼,這事兒不就簡單瞭麼?”見唐易明白瞭,陸知行點瞭點頭。
“如果有東西,我悄悄取出拿走,隻歸還龍紋紫匣;如果沒東西或者不是和氏璧傳國玉璽,我就照常歸還!”唐易接口道。
“過程是這麼個過程,不過還有兩個大問題!”陸知行道,“第一,這東西,他給你欣賞之前,就算知道你打不開,也不會給你欣賞太長時間,而且恐怕還會稱重,還回去的時候重量不對不行!”
唐易想瞭想,“這個好解決,到時候準備好秤,裝進泥胚之類的可隨意定制重量、而且發不出聲響的東西就行!”
陸知行繼續說道,“第二,等你換回龍紋紫匣的時候,他也有可能耍詐,不把柴窯的器物還給你!因為就算你想交換欣賞,他也不可能讓這個過程在華夏實現,而是在倭國!倭國是他的地盤,他就是耍詐,你也沒辦法!”
“要是這樣······”唐易皺眉,“好像還真沒有什麼好辦法!”
“要是這樣,給他就是瞭!本來就不是真東西。而且,他用瞭這樣齷齪的手段,恐怕就不好意思對外宣稱來歷瞭!你反而可以說瞭,因為你被騙瞭,你的經歷和身份,是一個受害者!”
唐易眼睛一亮,“明白瞭,我這個時候不僅要說,而且還要說出這是一件高仿!那就全搞定!畢竟柴窯的真品從未出現,如此逼真的高仿拿來收藏,一直珍藏,卻不能出手,隻能借出欣賞,正好能說得過去!”
“不錯,如果不說出是高仿,即便是你‘被騙’,讓真品柴窯從華夏流到倭國,還是會有人口誅筆伐的!”
唐易豎起瞭大拇指,“陸先生,薑還是老的辣!”
“你不要高興得太早。我說的,隻是理想化狀態下的,實際發生什麼,還未可知!”陸知行擺擺手,“不過,比你那個直接交換是強多瞭。其實,你隻是有個大致想法,還沒有仔細籌劃,所有才沒有想到。”
唐易點點頭,“那就按照這個計劃來吧,隻是辛苦陸先生瞭!”
陸知行微微一笑,“這次我一次試燒兩件,一件加上暗記,一件不加,不加的我留下。不過,這次燒制,水平可要比給你的玉壺春瓶要高!”
唐易連忙道,“陸先生啊,這件玉壺春瓶已經妙到毫巔,你還想怎麼高?”
“這玉壺春瓶畢竟是我第一次試燒,遺憾還是有的,個別地方的釉略略有點兒不均。”陸知行笑瞭笑,“當然瞭,你是從鑒賞的角度來看,我是從技術的角度,不一樣、我這個遺憾你們體會不到。”
“那這次您要燒制什麼器型?”
“大道至簡,我要燒造一對葵口筆洗,這暗記,就加在洗底的釉層之下!”陸知行看瞭看唐易,“而且,上次倭國人調包汝窯蓮花筆洗,這次回贈給他們一件柴窯葵口筆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