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也有鬼市?”馮青山一愣。
“有。”唐易接口道,“正好我來瞭幾次瓷都,也沒去看看。就在陶瓷市場邊上的廣場,一周一次。”
鬼叔接著說道,“其實也是個噱頭,現在真東西哪裡都少。不過不比瓷裡村,還是有真品的。”
的確,瓷都這個地方,建立在歷朝歷代的窯口窯址之上,別的不說,光是地下挖出來的東西就不少,這些東西雖然完整器少,但是有些瓷片與殘件卻也是好東西。
晚上回去一起吃飯的時候,馮青山試探著問陸知行,能否見識一下他的作品。
陸知行沒拒絕,正好他也做出瞭幾件,不過,這幾件是在底部加瞭“火聖”小圓章的,算是試驗樣品。
當然,不能都拿出來讓馮青山看,陸知行拿出瞭一件康熙釉裡紅團花蘋果尊。
陸知行的手段,豈是市面上那些高仿所能比?不說別的,這東西一擺出來,那種古風氣韻一下子就撲面而來。
鬼叔拍案叫絕,“陸先生的高仿,是真正的頂級藝術品!這個窯廠,真是大手筆啊!”
唐易笑瞭笑,對小顧說道,“你把你做的仿陳鳴遠紫砂壺也拿出來,讓老爺子欣賞一下吧!”
小顧確實做瞭一件仿陳鳴遠的甜瓜壺,就是在窯廠燒的。既然唐易說瞭,他便也去拿瞭出來。
陸知行的東西雖然驚艷,但是馮青山也算有心理準備。但是小顧太年輕瞭,這紫砂壺一拿出來,他是真的被驚呆瞭。
陳鳴遠是清代的紫砂大師,名頭太大。仿制他的作品,一般人哪敢來?
甜瓜壺,是陳鳴遠的代表作,現在在金陵博物館呆著呢。壺身那兩句“仿得東陵式,盛來雪孔香”,一下子就讓人很有感覺。
小顧的這件仿品,是做瞭又砸瞭七八件之後最滿意的一件。雖然氣韻上還稍微能透出點兒生澀,但說是一流高仿,也絕對不為過瞭。
“小顧是陸先生的高徒,不過他是學紫砂出身。”唐易介紹瞭一句。
“老朽沉浸古玩數十年,自忖走南闖北,見識不少。今天見瞭陸先生和小顧的作品,這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馮青山感慨道,“小顧這個年紀,就有如此成就,以後前途不可限量啊!”
陸知行笑瞭笑,“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小顧要感謝唐易!”
馮青山哈哈大笑,“痛快,今天當浮三大白!”
馮青山晚上喝瞭不少,不過臨回房間前還念念不忘“鬼市”的事兒,反復提醒唐易別忘瞭叫醒他。
結果,第二天他自己醒過來瞭,反而先去敲的唐易的門。
唐易和馮青山到瞭鬼市的時候,正好五點整。鬼市所處的位置是個廣場,這個時候,一個個的地攤已經擺放齊整,這時候天短瞭,還沒亮,一道道手電筒光束子來回亂竄。
瓷都的這個鬼市,和潘傢園的鬼市,還有以前津門沈陽道的開市時間不一樣。潘傢園是周六,以前沈陽道是周四,而瓷都的這個鬼市,是在周一。唐易和馮青山正好趕上瞭。
鬼市,而且是一周一開,這和天天都能逛的古玩市場就不一樣。首先就是人肯定多,再就是雖然也有很多假貨和做局的賣傢,但是這攢瞭一周的勁兒,真東西好東西它也相對多一點兒。
唐易和馮青山都是圈裡常逛攤兒的老人,能把持得住,第一次來,卻逛得不緊不慢。
這鬼市不光有瓷器瓷片,其他古玩類別也有,比如銅器木器書畫玉器雜項等等,隻不過以瓷器為主罷瞭。而且瓷器占據一條“長線”路面,其他類別區域相對短一些。
初次逛攤,唐易和馮青山先總的觀察瞭一下。鬼市上的攤主,看起來還是以農民和小販樣貌的人居多。貨源呢,應該也是四下收購的。當然,也有很多出自包括瓷裡村在內的瓷都幾個高仿村子的瓷器。
唐易看瞭幾個攤子,發現瓷片裡真品還是不少的。
這也不奇怪,有什麼小區改造,河堤工程,挖掘疏通之類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瓷都這樣的地方,很容易就能見到瓷片。其中還有不少明清官窯。
同時,還有一些宋元時期的瓷片。宋元時期,瓷都還沒有那麼高的官方地位,但是窯口和名氣已經都有瞭。宋元時期的瓷片,主要是出自郊區。
大致看得差不多瞭,兩人開始找攤看東西。不一會兒,馮青山就發現瞭一件宣德青花雞心碗,順手拿起來看瞭看。
每個人逛攤問話的習慣不一樣。比如很多人看上一樣東西,喜歡先拿別的指東打西一番;還有的人呢,喜歡先拿看上的東西問,價兒不合意,再拿看不上的幹擾。
馮青山有個習慣,這習慣不太好,就是一邊拿起東西,還沒看透呢,一邊順嘴會問上一句:“什麼價兒?”
當然,這個習慣雖然不好改瞭,但還不算毛病。因為他不輕易還價。
問價之後攤主給價,沒看懂就輕易還價,這才是毛病。
人傢攤主已經說瞭個價兒,你要不想買,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這麼說:“又仔細看瞭看,不喜歡!”不喜歡,這個東西誰也不能勉強,不喜歡當然不要瞭!你要是說因為有毛病或者懷疑不老,攤主還會跟上一堆話,麻煩。
但是有的人,他偏不這樣,他會還一個自認為攤主無法接受的低價,然後讓攤主擺手說不行。但是,有時候你覺得是低價,沒準兒攤主就同意瞭。你買還是不買?不買,你耍人哪?有時候攤主較真,都不容易走脫。
瓷都的古玩市場上發生過一件這樣的事兒,和問價兒有關,最終竟然鬧出瞭血光。
當時是有個外地遊客,算是古玩愛好者,不過入行不深,很多東西算是似懂非懂,來瓷都逛古玩市場。在一個地攤前,看到瞭一件定窯白釉大碗,有一眼。
這人就用腳尖虛點瞭一下這隻碗,“多少錢?”
這的確是太不懂事兒瞭,你問價就算不蹲下和攤主平視,你也不能拿腳尖點啊?
攤主是個四十多歲的坐地戶子,老練,沒拿這個說事兒,卻站起身來,平視遊客說道:“這可是定窯白釉,少瞭二十萬不賣!”
這遊客一聽,嘿,地攤上還能出這價兒?本來拔腳想走。攤主卻一直盯著他,追問瞭一句,“你說多少錢合適?”
“我看,兩千吧!”遊客回瞭一句。
兩千,不算個小數瞭。其實,就是這遊客就是回二十,攤主也挑不出毛病來。可問題是,這攤主一開始開得太高,無形中在心理上影響瞭遊客。而且,他之所以問,也是覺得這東西不錯。
攤主一下子就逮住瞭這個機會。你以為你拿腳這麼點點,就能這麼輕松過去瞭?二十萬就是沖你喊得,追問出價也是順著這個來的!
“好!拿走吧!”攤主幹凈利索地說道。
這下遊客傻眼瞭。一時沒說出話來。
攤主把東西包好,遞向攤主,“掏錢!兩千。”
“你說兩千就兩千啊?”遊客咽瞭口口水,終於說道。
“兩千是你說的!”攤主突然提高瞭聲音。這時候,旁邊接著冒出瞭兩個壯漢,站在瞭遊客身邊。
“怎麼著?還想在這裡耍人玩兒啊?你自己還的價兒,誰逼你瞭嗎?”其中一個壯漢叫道。而另一個壯漢,則活動瞭一下手腕,一言不發。
遊客也不算笨,想瞭想,認栽瞭,從手包裡拿出瞭兩千,點給瞭攤主。
當然瞭,他心裡有氣兒是難免的,臨走時,低聲罵瞭句:“土匪窩!”同時心裡打定主意,特麼的待會兒就去報案,就說攤主敲詐,有民警在,估計退東西拿回錢還是有戲的。
他想的是不錯,當時忍瞭,接著去報案,也是個好辦法。可是他不該叫那聲“土匪窩”。一聽這個,攤主立即叫道,“你說什麼?”接著,兩個壯漢又把他夾住瞭。
“沒什麼,沒什麼,我說我以後得上心學!”遊客連忙說道。攤主這時候也是來勁瞭,竟然上前拍瞭拍遊客的臉,“以後長點兒記性,別沒事拿腳對著寶貝!”
這一拍,結果拍出瞭大事兒瞭。這遊客本來就憋著氣,這種欺辱之下,再也憋不住瞭。他鑰匙扣上,掛著一把折疊小刀,不長,十公分左右。他一下子從腰帶上解下鑰匙,起開小刀,一刀就捅在瞭攤主肚子上!
不幸中的萬幸,這刀隻捅在瞭腸子上,最終算是沒鬧出人命。可是這事兒鬧的!本來就是一買一賣的身份,最終一個重傷,一個進班房。
當然瞭,馮青山沒那個遊客那麼不懂規矩。他問瞭價兒之後,攤主應得也不低:“十萬!”這一聽,馮青山沒有再還價,而是拿起手電筒仔細看瞭起來。
唐易不用手電筒也看明白瞭,這是件高仿!不過,馮青山不是新手,他比較放心,而且正在用手電筒仔細看呢。所以唐易也就沒多嘴,就在這旁邊觀察著攤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