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章 提前赴倭

作者:九年塵 字數:2083

因為,此次倭國之行,唐易雖然做好瞭準備,秦老也提供瞭一個很好的方案,但是,未必會有想象得那麼簡單!

所以,唐易這句話,有點兒重大行動之前出言感慨的意思。

方老愣過之後,卻擺瞭擺手,“放寬心,隨機應變,大道三千。”

秦老也點瞭點頭。

吃完瞭飯,唐易告辭離去的時候,突然感到心裡有些輕松,或許是和長者的交流使然。

接下來的兩天,唐易走訪瞭一些故交舊友。攏共在傢裡呆瞭沒幾天,便決定先返回燕京。

畢竟,去倭國,要準備的事情還是不少的。

剛回到燕京,高太明就來找他瞭,唐易又叫上文佳,三個人到瞭午飯點兒,幹脆邊吃邊聊。

“既然你決定去瞭,你是想和我們大部隊一起呢,還是自己行動?”高太明問道。

“你們大部隊住的是東京史料館安排好的酒店,我聽說很多個人藏傢都是自己找地方住。”唐易一邊說,一邊派煙,點煙。

“那是,能被東京史料館邀請的藏傢,哪個不是財大氣粗?當然瞭,也包括你。自己找地方住舒服唄!”高太明猶豫瞭一下,才點上煙,“不過,安全還是第一位的。”

唐易看瞭看文佳,文佳道,“自己找地兒吧,司馬兄說他安排。”

和大部隊一起,表面上是安全瞭,但卻是人傢安排的地方。而且,唐無心,文佳,司馬六這些人就沒法隨心所欲地在一起瞭。

“好。”高太明點點頭,“蔣主任說瞭,聽你的。具體行程和計劃,你和我隨時保持溝通。”

“對瞭。”唐易接口道,“我準備帶件葵口筆洗去倭國,你們都知道的,你給蔣主任說一聲,過關的時候別出麻煩。”

“好。”吃瞭一會兒,高太明接瞭個電話,提前走瞭。

“本來呢,我是想叫上刁欽一和靈洪子的,但是師叔覺得沒必要。”文佳開口道,“司馬兄說已經提前聯系瞭江戶近郊的一處獨戶小院,要是師叔設個陣法,安全是沒問題的。”

唐易想瞭想,“既然老爺子這麼說瞭,就別讓刁欽一和靈洪子去瞭。一來老爺子向來很穩妥,二來,他們都是剛過上安穩日子,暫時別折騰他們瞭。”

文佳點頭,“行。我最近也想瞭想,人多說不定還亂。”

接下來的日子,唐易他們和蔣英年他們都開始瞭細致而忙碌的準備。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間距離萬國展覽大典的舉行隻剩幾天瞭。

唐易、文佳、唐無心、司馬六提前到瞭倭國首都江戶。

司馬六還帶瞭兩個保鏢。實際上,這倆保鏢雖然是特種兵退役,但是有文佳和唐無心在,基本作用不大。司馬六的意思是讓他們晚上能輪流“值班”,白天能開車出行。

這處江戶近郊的獨戶小院,是司馬六通過朋友租下來的,之前經過瞭檢查,沒什麼問題。

他們提前赴倭,並沒有通知東京史料館,行程在蔣英年的協助下,也算比較隱秘。

之所以提前,也是為瞭熟悉下環境。

住下之後,唐無心在這個小院設置瞭陣法,頭兩天,他們在江戶都內大致轉瞭轉,對一些交通樞紐和機場路線,重點進行瞭查看瞭解。

唐易準備在萬國展覽大典開始前一天再聯系長谷靜真。

所以,最後還有兩天,是比較清閑的。這天一早,唐易提議,到江戶的古玩市場轉轉。

“咱們雖然來得隱秘,但是這已經來瞭,說不定河野老頭兒可能就知道瞭。”文佳說道。

唐易笑笑,“沒見你這麼小心過。”

唐無心擺擺手,“大典開始之前,沒事。”

這個一錘定音,讓所有人似乎都松弛瞭一下。文佳接口道,“那好,既然來瞭,展覽之後的行程又比較緊,我就陪你去轉轉吧,也算是一種放松。”

司馬六自然很想去。出乎意料的是,唐無心不僅是一副放心的樣子,而且居然表示不去瞭,同時還想留下兩個保鏢,說有些事兒想再交待一下。

唐無心從來不隨便做決定,而且交待一下確實是很有必要的。司馬六猶豫瞭一下,但很快點頭同意。

隻不過,除瞭兩個保鏢,這三個人都沒法在江戶開車,隻能打車去瞭。

倭國的古董店,和華夏不同,除瞭大型展銷會,沒有像什麼潘傢園、沈陽道這樣集中的大型市場,古董店的分佈很零散。

江戶也有古董集市,也是每周六開市。不過這天沒趕上周末。唐易提前查過,知道有條小街上有三處古董店,算是比較集中的地方瞭,三人便去瞭這條小街。

三人有心理準備,但是還是沒想到會這麼偏僻。而且到瞭一看,三處古董店,街中央的一處最大,但是看看裡面,也不過二三十個平米,還有兩處店面在拐角,最小的店面,估計也就是幾個平米。

三人來到最大的這處古董店的門口,左邊是一個小診所,右邊是一個寵物店,一點兒古風的感覺都沒有,而且顯得有點兒亂。

進瞭店,中間的一條長櫃臺,把店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古董”,就是倭國本土的古董,另一部分是“洋古董”,是國外的古董;其中,華夏的古董占瞭一多半。

店主居然是個四十多歲的婦人,另外還有個小夥子,但有點兒羞怯,是那個婦人上來招呼的。

司馬六的倭國語比唐易和文佳都好,基本交流是不成問題的,他告訴婦人,先隨便看看。婦人面帶微笑,禮節周全,不遠不近地跟著。

唐易先看瞭看“和古董”。倭國的古董市場,和華夏有點兒相似,老東西基本沒有瞭,和古董這一片兒,也多半是明治維新以後的東西,而且大多不過是幾十年左右的舊物。

唐易看得倒是仔細,不過沒有一件能提起興趣。

而在“洋古董”裡面,別看華夏的古董很多,但大型器物很少,精品更少。有件民國的粉彩提梁壺,下面是明碼標價的,寫著五萬倭幣。這種貨色,折合下來,比在華夏還貴。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