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民間集萃

作者:方千金 字數:3070

林源對這位老爺子產生瞭濃厚的興趣,長期以來,國內中醫所盛行的承認機制,是照搬西方那一套,必須是有專業的院校培訓,然後上崗,才能夠承認行醫資格。

但絕大多數的中醫人,都是植根於民間,許多中醫的絕活,喬掌握在這些人手中的。

就拿林源來說,他的中醫醫術非常高,那是得益於爺爺林春暖的親傳,在醫學院學的東西,不能說對水平一點沒有幫助,但也是沒有質的影響。

中醫在華夏,走瞭很長的一段彎路。尤其是在清末明國這段時間,西醫湧進華夏,因為長期戰亂,西醫在外科上的優勢顯露無疑,加上思想的變革,對於華夏流傳下來的一切傳統的東西都有瞭巨大的質疑。

就從中醫這個角度而言,許多的雅,都認為中醫是一種糟粕,不利於民族的降展。

一時間,排擠,甚至滅絕中醫的聲音不絕於耳。

到瞭建國初期,甚至有人把中醫滅絕作為提案報請審核。

幸虧太祖爺高瞻遠矚,覺得歷史這樣悠久的民粹,不應該草率滅瞭。

這樣,中醫就在一種極其艱難的環境下慢慢流傳展。

盡管中醫躥這樣險惡的生存環境,但其深厚的底蘊,跟華夏人有著那種植根於民族血液的交融,讓其非但沒有被歷史淘汰,反而煥瞭一種新的生命力。

國傢現瞭這種變化,因而在政策上也有多調整。從前的中醫醫師資格證隻能是國傢指定的機構通過考試頒認證,想在,通過有影響力的中醫傳承,也可以獲得資格證。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也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瞭中醫獨特的魅力。

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爭論也隨之而來。

在中醫整個行業內部,就有中醫是否要完全走傳統這條路,進行瞭極為激烈的爭辯。

要知道,很多的中醫,尤其是老中醫,對於傳統是極為敬重的。哪怕是有官方背景的謝志坤,顧森全這些名傢,都是傾向於傳統。認為中醫的口傳心教,還有遵照古法炮制藥品,才是正道。

但一些新生代的中醫,思想有所開放,認為在中醫中引入現代化,才是展的硬道理。

為此,新生代的中醫甚至搬出瞭韓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傢作為例子。

世界范圍的中成藥,這兩個受中醫影響最大的國傢做得最好。為什麼?就因為他們把中醫成藥引入現代化的生產和管理機制,在世界范圍內有瞭非常大的影響力。

這本是行業內部的爭論,卻是引起瞭周圍的連鎖反應。

因為有些商傢敏銳看到瞭這其中的商機,很有可能,拿下一個老方子就能夠一夜暴富,因而行業內的爭論蔓延到思想領域。

時代展瞭,中醫要不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要不要走出國門,形成一個在世界范圍內跟西醫分庭抗禮的醫學門類?

林源翻看瞭一些帖子,感覺這裡面的水恐怕是很深的。他趕緊打電話給謝志坤。

“謝老,您好,問您一件事情,最近中醫行業協會在京研討會,您接到邀請瞭麼?”

“小林啊,你接收到邀請瞭?嗯,這話怎麼說呢?就說說我吧,我接收到瞭邀請,但是我拒絕瞭。”

“啊?謝老,您在中醫界可是德高望重啊,這樣的行業討論,您怎麼拒絕瞭呢?”

謝志坤沒有回答林源這個問題,反而問道:“小林,是誰通知你的?”

“是季部長給我打的電話。”

“哦,這樣啊,那就不好推瞭。小林,這次季部長可是親自給不少人打瞭電話,王成先,顧森全基本上全部都婉拒瞭。”

“啊?謝老,這是怎麼回事?”

“往常時候,中醫協會不過是個類似於民間的組織,比較松散,大傢在一起見見面,交流一下,是很好的見面會。這一次,因為中醫得到瞭國傢機關的重視,有機關托底召開,就有人呼籲,中醫應該跟西醫一樣,在華夏應該是同樣得到有的重視和地位。”

林源明白瞭,為什麼這些中醫國手級別的人物會婉拒這樣的見面會,原來是有這樣的背景。

要知道,中醫這方面的訴求是沒錯的,可關鍵在於,中西醫的現狀,不是一天兩天形成這樣的格局。

要從根上算,那得推算到民國一直到現在。

西醫在華夏醫療方面一統天下,中醫隻能仰其鼻息,也是歷經瞭漫長的歲月才形成的。

要說中西醫並重,在現階段而言,隻能是個理想。西醫目前把持瞭醫療界的各大利益關口,相關利益人的既得利益,以及因此而產生的龐大利益鏈條,是誰也無法撼動的。

涉及到這個原則利益,謝志坤,顧森全王成先這些體制內的國手無法站隊,因為他們享受著體制內的耕,但卻偏偏是中醫人,這個口,實在是沒法開。

其實,這種利益上的沖突,也是中醫價值的一種體現。如果像從前一樣,人們對於中醫的理念還是旁學末枝,屬於封建糟粕,這種利益訴求完全就是一個笑話。

而人們漸漸意識到中醫的價值,這種準備跟西醫分庭抗禮的訴求就不是一個笑話,而是一種正當的利益訴求。

這也難怪季望樓會打電話給林源,知名的體制內的中醫國手差不多都不願意趟這趟渾水,要是沒有林源這樣的中醫高手參與,那簡直就成瞭笑話。

林源不覺苦笑,這看上去是個很被領導重視的活兒,卻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坑。

顧森全和王成先那邊就不用打電話瞭,或許這些人早就達成瞭默契,不會參加這樣的交流會。

要知道,這些人的身份很敏感,一旦參加表態,就有官方表態的味道。也別說人傢坐視不管,如果林源事先知道這是個坑,說不定林源也會考慮不去參加的。

交流會如期舉行,但來的中醫人,大部分是林源不認識的,唯一一個認識的,還是章傢的章廉飛。

章廉飛跟章廉羽雖然是兄弟,但性情迥異,為人處世不囂張,帶有點儒雅的味道。

見瞭面,章廉飛還很禮貌跟林源打招呼。

章傢其實也很想躲開這樣的交流會,但章傢很特殊,他們不僅僅是中醫世傢,而且還做著中醫藥材的買賣,如果他們不來參加,那對章傢的事業是會有影響的。

林源也很客氣,不管跟章廉羽有什麼樣的齷蹉,章傢人還是有些值得稱道的』能因為章廉羽一個人,把所有章傢人都視為仇人。

兩人都知道研討會討論的重要議題是什麼,因而兩人都十分低調躲在瞭陰暗的角落裡,這次的風頭,估計除瞭在野的中醫人士,誰也不會跳出來。

組織交流會的官方人員,論名頭真不小,叫做研討會觀察員,是負責監督研討會的。可明眼人都知道,這不過是衛生部的閑職人員,被派到這裡,連特務都算不上,就是個擺設。

華夏人有些東西,真是自己人都看不慣。衛生部派來的監督員說瞭兩句激昂慷慨的話,馬上就躲到一邊瞭,輪到中醫人自己進行交流,最先開始的竟然是講資格論輩分。

誰應該先講,誰應該為主。

這一幕,讓人很容易想起魯迅的紀念范愛農那篇文章,一群人坐火車,本來就是那麼幾個座位,必須是誰坐到誰的身邊,團團作揖,一團和氣,結果車開的時候,一群人跌撞到瞭一起。

林源看得有點不耐煩,有心想要離去,但這畢竟是中醫民間的中堅力量,林源的理想就是把中醫揚光大,離開瞭這些人,就等於花朵離開瞭土壤一樣。

毫無意外,林源在網絡上已經很熟悉的周傳亭坐上瞭位。在他的身邊,一個帶著濃鬱書卷氣息的人,引起瞭林源的註意。

這人白凈面皮,長眉細目,如果不是坐在這個位置,誰都會以為是個書生一樣的人物。他能夠受到這麼大的追捧,肯定不是一般的人物。

林源碰瞭一下章廉飛:“喂,那個白胡子老頭身邊的那個人,你認識不?”

章廉飛掃瞭一眼道:“怎麼能不認識呢?他是南雲受記制藥廠的廠長,是周傳亭老爺子的大兒子周毅,醫術瞭得,深得周老爺子器重,我們章傢跟他們還有業務上的往來,他坐在那個位置,也算是實至名歸。”

“廠長?現在還有這麼土的名稱?現在不都是總經理,或者是董事長嗎?”

“嘿嘿,這就是老爺子的古板之處。在他眼裡,現在所有的什麼資本運作之類的東西,完全應該視作是洪水猛獸。還是建國時期那些東西,用的實在。”

林源聽瞭不覺曳,看來,這位周老爺子還真不是一般的古板,跟宋老有那麼一拼。

就在此時,周傳亭清清嗓子說道:“各位同行,今年大傢夥湊到一塊,我想就不用研究什麼醫療之類的事情,大傢觀點相差太大,還是說說咱們中醫的現狀吧。”

[記住網址.三五中文網]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