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一拍巴掌,“咋把花她哥給忘瞭呢?”
雖然秦鴻飛跟陳傢的關系算不上親密,但人傢的妹妹在傢裡養著呢,經常通個話,交換個信息也是有必要的。
於是第一個電話就撥打瞭國際長途。
現在尚未實現程控電話,長途都由總機轉接,轉接頗費瞭一番功夫。
這次接電話的就是秦鴻飛本人,他不知這是元妮傢裡的號碼,聊瞭幾句之後,就主動說起周德明,
“我聯系上郭先生瞭,得知周德明的所作所為之後,郭先生很生氣,專門登報發瞭一則聲明。
聲稱周德明在內地的所作所為,並非出於他授意,跟他本人無關,他今後不會再雇傭周德明。”
竟然是登報聲明?
上報紙之後,周德明的前程基本上是完瞭。
元妮道瞭謝,又說瞭自己傢裝電話的事兒,讓秦鴻飛想大花瞭,就可以撥打這個號碼。
“裝上電話瞭?你這日子過得可以啊。”
其實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大花不再是以前癡癡傻傻的模樣,秦鴻飛也洗白瞭身份。
秦鴻飛跟大花聊瞭幾句,記錄下號碼之後,又提醒瞭一句,“郭先生己動身前往內地去瞭,你手裡有貨可以備著。”
像是蟈蟈葫蘆之類的小玩意,無傷大雅,不損國運,完全可以賣給郭先生。
元妮笑著答應瞭,隨後掛斷瞭電話。
第二個電話是撥給耿老太太的,雖然兩傢離得近,但有瞭電話更方便。
耿老太太很高興,記錄下電話號碼,跟耿老爺子分別聊瞭幾句,又提醒他們每月要交電話費。
這個時候,姥姥才意識到裝上電話機並不是一勞永逸,這玩意兒跟電燈一樣,還要一直付費啊?
“當然要給錢瞭,每月十三塊。”
“不用也要交十三塊?”
“哈哈哈,是這樣的。”
姥姥立刻心情不好瞭,她還以為隻有撥打電話才扣費呢,沒想到不用也扣錢。
姥爺安慰她說,“是有點費錢,這不是方便嗎?之前妮兒出遠門,你總惦記著,但孩子就算想你,也沒辦法給你打電話,現在就方便多瞭。”
這倒也是,然而每月十幾塊呢……姥姥摩挲著胸口,突然沒有瞭打電話的興趣。
怪不得電話得不到普及,除瞭初裝費以外,每月十幾塊的基礎服務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接下來的幾天裡,四舅舅和四舅母請瞭人幫忙,緊鑼密鼓的收拾起對面的房子。
需要維修的主臥室斷瞭一根大梁,主要工作是換大梁,然後重新修整房頂,鋪瓦片。
剩下的都是些小活,裝玻璃,疏通煙道什麼的。
四舅舅還買瞭石灰,用大白粉刷墻面。
元妮讓他們不用這麼忙。
四舅舅擦瞭把汗,笑道,“我們一傢四口在你傢,已經很出格瞭,怎麼能讓老丈人再住進來?這實在太不合適瞭。”
見四舅舅堅持,元妮隻得罷瞭。
就這麼忙碌著,眼瞅著到瞭過小年的日子。
小年這天包餃子,還要用糖瓜祭神。
前些年破除封建迷信,沒人敢提祭灶神,但糖瓜還在吃。
糖瓜是用麥芽糖熬的,裡邊加上瞭葡萄幹和杏仁,嚼著又香又甜,還特別粘牙。
這玩意也可以自己做,但自己做起來費勁,還費鍋。
大舅母跟八一已經進瞭傢具廠,雖然還沒領工資,但過年的福利已經發到手瞭,是十斤帶魚和一捆粉條。
母子二人很高興,帶魚剛好可以給大傢添個菜,除此以外,他們又拿出錢來買瞭二斤糖瓜。
還沒來得及給大傢夥分呢,耿老太太就上門,她也是來送糖瓜的,
“我們倆歲數大瞭,牙口本身就不好,再吃糖的話,這幾顆牙都得倒。”
看見貓蛋狗蛋小狗一樣的眼神,耿老太太忍不住樂瞭,摸瞭摸他們的小腦袋瓜子,“不等你們奶奶發話瞭,我做主,這包糖瓜就你們幾個小孩分。”
貓蛋狗蛋一聲歡呼,直接分糖去瞭。
過完瞭小年,顧超就帶過來消息,“我找商業部門的朋友打聽過瞭,民俗博覽會是真的,裡邊的商品可以自由買賣,主辦方隻收管理費。”
如果是這樣,那民族博覽會隻是個名頭,管理方式就跟自由市場一樣。
顧超問元妮,“你參加嗎?”
“隻收管理費的話,那就去一下吧。”
之前元妮得到瞭兩個蟈蟈葫蘆,其中一個是壞的,耿老太太幫忙找瞭個手藝高明的金匠,用黃金把斷掉的兩節葫蘆接到瞭一起,現在破葫蘆成瞭金鑲葫蘆,反而更值錢瞭。
除瞭這兩個金鑲葫蘆之外,元妮還準備瞭兩個木制袖算,這個並不是老隊長給她的抵押品,而是四舅母在收破爛的過程中,收上來的。
四舅母想起來收這東西,還是受到瞭老隊長的啟發,如果不是老隊長先給抵押品,就算有人把袖算送到瞭她面前,她也不識貨。
看到元妮準備的這幾樣東西,大傢也意識到瞭,這個所謂的民俗博覽會,其實就是個低門檻的商貿交流會。
大舅母幾次欲言又止,元妮猜她手裡有東西,就笑著問她要,“舅母,你手裡有什麼?給我碰碰運氣吧。”
所料不錯的話,戴科長至少會給她們留下一個展位,不多拿幾樣東西的話,連展位都擺不滿。
大舅母有點不好意思,“繡花鞋墊算民俗嗎?我有幾雙手繡的鞋墊,原本是想分給大傢夥的,但既然有這個機會,我想先掙點錢。”
大舅母是地道的丹縣人,當地婦女最擅長制作繡花鞋墊,虎頭帽,還有花饃饃。
元妮點頭,“糖畫泥人這些都算是民俗,繡花鞋墊當然也算。”
於是大舅把自己做的鞋墊拿出來,數量還真不少,一共有二十多雙,全部以藍黑色佈面為底,上面用彩色絲線繡出的圖案。
而每一雙鞋墊的圖案都不一樣,最多的是花鳥,其次就是屬相生肖鞋墊。
四舅母忍不住贊道,“大嫂,你這手藝好。”
她也是會繡鞋墊的,但繡鞋墊的手藝沒法跟大嫂比。
看到瞭鞋墊,姥姥受到瞭啟發,“做虎頭鞋來不及瞭,咱們蒸點花饃吧?”
花饃又叫饃花,以麥面為主,用可食用的染色劑染色,蒸出來的饃饃。
這饃饃是有套路的,蒸饃的人手有多巧,思路有多清奇,蒸出來的饃就有多麼令人驚艷。
元妮盤算瞭一下展位的面積,“沒問題,現在就蒸,蒸好晾一晾,明天剛好拿去賣。”
大傢正盤算的時候,丁老太太來敲門瞭,她說話開門見山,“聽小兵說,你們要參加民俗博覽會?”
“是啊。”
“我這兒有件東西,你們幫我拿去賣吧。”丁老太太說著,打開瞭手裡的小包袱,從裡面拿出長長一串黑色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