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兵器掉在地上發出刺耳的聲響,大殿內眾人目瞪口呆,隻見顧魁手中的劍落在瞭地上。
而他的胸前,露出一截染血的劍刃。
顧魁不敢置信的低頭看著貫穿自己胸口的長劍,似是沒有想到竟會有人在背後偷襲。
“相爺。”
顧楓驚呼一聲,然而不待他有所動作,身旁的男人突然抽出刺入顧魁胸前的長劍,轉手一揮,凌厲的劍鋒劃破瞭顧楓的喉嚨。
他出手迅速,一招斃命。
身後顧字營的士兵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得忘瞭反應,直至男人厲聲道:“顧魁所犯謀逆之罪,兄弟們我們沒必要陪著他一起送死,放下手中的兵器,投降吧!”
說著,扔掉瞭手中的長劍,單膝跪在瞭地上。
其餘人等見狀紛紛丟下手中的兵器,嘩啦啦的一群人全都跪在瞭地上,這場面有些震撼。
葉沉魚打量著這個在背後刺瞭顧魁一劍的男人,他很是年輕瞧著和蕭臨淵不相上下的年紀。
不可否認此人很是聰明,殺瞭顧魁以此來換取他們這些人的生機,總比一場混戰要好得多。
蕭臨淵早就註意到瞭這個男人,從他跟著顧魁一起進城,他就覺得這個男人不同尋常。
直覺告訴他,這個男人就是顧魁的變數,果不其然。
他問:“你叫什麼名字?”
男人低著頭,冷硬的聲音回瞭一個字:“驍。”
蕭臨淵心下好奇問他:“沒有姓嗎?”
男人道:“我等都是孤兒,無親無故,顧魁收留我們,賜我們顧姓,建立這支顧字營為他的親兵。
我以前叫顧驍,然顧魁乃是叛賊,我等自然不敢再用他的姓氏自稱,是以沒有姓氏。”
蕭臨淵問他:“那你之前叫什麼?”
男人垂著的眸子微微一動,隨即回道:“叫什麼不記得瞭,隻記得自己復姓賀蘭。”
蕭臨淵點瞭點頭:“那便叫賀蘭驍吧,你誅殺顧魁有功,本王不會虧待你的,至於你的這些兄弟,本王也會好好安置。”
“多謝攝政王。”
眾人俯身叩拜。
蕭臨淵走過去將賀蘭驍扶瞭起來,就聽躺在地上的顧魁突然笑瞭起來:“我一生圖謀,沒成想最後竟死在你一個無名小卒之手。”
他唇角源源不斷的流出鮮血,隻吊著一口氣沒有咽下而已。
顧魁怎麼都沒有想到,最後要瞭他命的竟然是他培養的這支顧字營的統領顧驍。
他自問沒有對不起他的地方。
他們這些都是無傢可歸的孤兒,他讓他們免於顛沛流離,給他們溫飽,教他們本事。
結果他們卻在背後捅他一刀。
這難道就是報應嗎?
他躺在地上,回想自己這一生從落魄到權利的巔峰,最後落得傢破人亡,摯友反目,心腹叛變的下場。
如果他生在普通的人傢,沒有經歷兒時的那些遭遇,父母恩愛和睦,兄友弟恭,是不是就不會走上這條不歸路?
但其實,他也遇到過救贖,遇到過此生他唯一的光,隻是那人最後也拋棄瞭他。
顧魁的轉頭看向江珩,他伸手想要去抓他的衣擺,就如同他費力想握住那一抹光一樣。
“殿…殿下,對……對不起!”
顧魁想說,他從來都不想傷害他,但他的所作所為還是將他傷得體無完膚,沒有人教過他要如何做人?
遇到他,是江珩此生最大的錯誤。
而他也該去贖自己犯下的罪瞭。
顧魁的手最終還是沒有觸摸到江珩就重重的落在瞭地上,他閉上眼睛一滴眼淚從眼角滑瞭下來。
沒有人為顧魁的死而動容,隻是有人心生感慨。
如顧魁這般若是走的是正道,當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千古偉業。
然而他卻做瞭一代奸相,他的人生在這一刻落下瞭帷幕,留下的將會是千古的罵名。
江珩深吸瞭一口氣,沉聲道:“把他拖下去吧。”
侍衛將顧魁和顧楓的屍體拖瞭下去,地上的鮮血也被清理幹凈,似乎這大殿之上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蕭臨淵看瞭一眼坐在地上受到驚嚇的大胤太子道:“來人,把大胤太子帶下去,讓太醫給他瞧瞧。”
蕭祈然這才恍然驚醒,他伸手摸瞭摸脖子上的血痕,掙紮著站瞭起來道:“孤今日算是長瞭見識,原來這就是你們大盛的待客之道。”
他可沒忘方才在大殿上,蕭臨淵矢口否認他的身份,害的他差點死在顧魁的劍下。
葉沉魚見這大胤太子耍起瞭威風來,不禁出言諷刺道:“太子殿下若是聰明人,就當知道方才攝政王和安郡王不過是為瞭亂顧魁的心神,為營救你尋找機會而已。
沒想到你堂堂大胤太子,肚量竟如此之小。”
“你……”
蕭祈然臉色一慍,對著朝臣道:“你們竟容一個姑娘傢在此如此放肆,簡直沒有規矩。”
“本姑娘今日就教教你什麼叫做規矩。”
說著,葉沉魚扣動手腕上的機關,就見一枚銀針飛射落在蕭祈然的腿上。
他愣瞭一下,感覺到左腿沒有力氣,不可控制的重重的跪瞭下去。
隨即,眼前一黑就失去瞭意識趴在瞭地面上。
葉沉魚翻瞭個白眼,有些不屑的用鼻子哼瞭一聲。
大殿上的朝臣目瞪口呆的看著,就聽蕭臨淵道:“看來這大胤太子是受到瞭驚嚇暈瞭過去,來人,將人扶下去,好生照顧。”
侍衛拖著暈倒的蕭祈然出瞭大殿。
朝臣個個心知肚明,攝政王對靈安縣主如此袒護,他們是活得不耐煩瞭,才會諫言找不痛快。
是以,眾人心照不宣的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目睹瞭這一切的蘇逾白唇角抽瞭又抽,當著百官的面也敢將大胤的太子給毒暈瞭過去,這底氣可不是什麼人都有的。
想想自己曾經做過的那些蠢事,他還能活著也是奇跡。
正想著,就見那個叫李恪的大臣跪在瞭江珩的面前道:“殿下,逆賊顧魁已經伏誅,當年真相也已大白。
隻是國不可一日無君,還請殿下登基重振朝堂,興我大盛。”
百官嘩啦啦跟著跪在地上山呼:“請殿下登基重振朝綱,興我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