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工業基地

作者:菜無心不活 字數:3168

第322章工業基地

在我收到水師指揮使李北洋的第一封戰報時。()已是咸淳二年正月的下旬瞭。這封戰報是李北洋在離開溫州府東面的南麂島時所寫。並由快船送到溫州府。再通過四百裡加急送至臨安軍務院。

我打開戰報。見上面寫道:“臣所率我朝水師九千餘名。集東海、南海、北海三大艦隊之戰船一共六十四艘。於正月七日齊聚於溫州府水師基地。並於八日凌晨駛離溫州碼頭。十四日晚間抵達南、北麂列島的外圍海域。按照事先制定好的作戰方針。我軍於十五日凌晨從南、北、西三個方向發起攻擊。僅用瞭一個半時辰。便將盤踞於該群島上的海賊逐出。此役共擊斃海賊一百二十七人。俘獲三百三十一人。其餘海賊從東面遁逃。在略微清理戰場和補給淡水之後。我軍留下兩艘戰船之兵力。徹查群島上的餘孽。其餘大軍則趁勢向東追擊。”

從李北洋離開臨安。到我看到這封戰報。前後約莫二十多天。這種通信速度要是放在後世。簡直就如蝸牛一般。李北洋所率水師的下一個目標是更遠處的琉球群島。即便不算作戰時間。也不計途中風暴。一來一回也需要二個多月。或許當我看到李北洋下一封水師戰報時。已經是四月份之後的事瞭。

龍牙的信鴿雖然已經投入使用。但必須在中途接力方可。而且每一站之間的距離不是很長。所以在海上使用信鴿是根本不可能的。對此。我隻能雙手一攤。沒有電話。沒有網絡。沒有電報。作為穿越者一樣也無能為力。

“陛下。李大人兵精糧足。我朝戰船之裝備又遠遠強於張瑄這夥海賊。陛下無須擔心。”

“呵呵。君實。朕不是擔心李北洋此次出戰是否順利。而是覺得這水師遠征之後的聯絡實在是不方便。”

陸秀夫笑道:“陛下。遠航都是如此。像那南下海外的貨船每每出海一次往往都需要至少一年半載的時間。且在中途是沒有辦法聯系上的。”

“恩。不說李北洋瞭。君實。各軍區練兵的情形如何。”

陸秀夫興奮道:“陛下。根據軍務院所瞭解的情況看。除瞭廣南軍區還沒有滿員。正在招兵買馬之外。其餘五大軍區的練兵熱情均是空前高漲。()按照陛下旨意。各軍區新成立的督察隊由軍區制置使親自負責。嚴控各級將官克扣軍糧。胡作非為。士卒們隻要能夠達到規定的最低軍事訓練目標。就可以得到全額餉銀。而且軍中的夥食也改善瞭不少。加上將領們以身作則。士卒的訓練熱情完全被調動起來瞭。”

“好。這第一步做到瞭。將士們心甘情願。第二步就要做到會練、巧練。”

“是。陛下。各軍區為此都想瞭很多種辦法。其中不乏有很多做法都具有獨特的創意。臣已經整理完畢。明日便可發給各大軍區。讓他們相互借鑒。”

“恩。對瞭。印應雷那邊呢。”

“陛下。臨安軍區的練兵事宜是由副制置使王安節將軍負責。印應雷還是著重於練將。至於其效果如何。隻能留待到戰時才能檢驗瞭。不過臨安軍區有不少有經驗的將領都認為印應雷的方式可行。”

“有經驗者可以將印應雷所傳授的內容和自己的經歷相互印證。應該會有長進的。那些沒有上過戰場的將領呢。他們又是怎麼說的。”

陸秀夫道:“他們啊。更是把印應雷當做諸葛再世。”

“哈哈。這印應雷。倒是很能忽悠人的。隻是要讓印應雷提醒他們。千萬別做紙上談兵之趙括。”

“是。陛下。”

“好瞭。君實。你且退下吧。朕過會要去延和殿召開本年度的經濟會議瞭。”

陸秀夫離開後。我見會議時間差不多到瞭。便在小七的陪同下來到延和殿。出席會議的有賈似道、文天祥以及農業部、商業部、戶部的主要官員。

“臣等參見陛下。”

“眾位愛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各位愛卿。今天的會議內容是有關我朝本年度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如果說軍力強盛是我朝中興的保證。政務清廉是我朝中興的基礎。那麼經濟發展的成敗就是我朝中興的關鍵。根據戶部的統計數據。雖說去年的收益有瞭大幅度提升。但因國庫的沉淀不足。且今年各部的預算都遠遠大於去年。不說別的。僅僅是軍費的預算開支就是去年的一倍。所以說要實現今年的收入翻番的意義重大。”

“當然。這些新增加的投入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會有回報的。朕之所以會增大各行業的投入。就是為瞭未來的回報。”我繼續道。“我朝以前的歷朝歷代都是以農業為本。農業的稅收占到總收入的一大半。到瞭我朝。這種情況開始改變。手工業、商貿業的稅收已經達到總稅收的一半左右。對於這種現象。朕認為是好事。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下面朕先來說說農業。農業是經濟的基礎。是人類生存的前提。隻有吃飽瞭飯。人們才會有心思去思考、去發展其它事業。自去年以來。農業部制定瞭一系列扶持農民的政策。這些政策極大地提高瞭農民的積極性。同樣的產量所需要的勞動力大為減少。這樣就使得農村開始出現瞭富裕的勞力。今年。隨著科技革命的興起。朕相信會出現更為先進的農具。更為優良的農作物種子以及更為科學的種植方法。同時。水利設施的完善也必將促進農業的發展。趙愛卿。”

趙葵站起道:“老臣在。”

“農業部首先要總結去年所定的各項措施。能夠促進生產的繼續保留。反之。則需要進行完善或者修正。甚至取消。在保證稻麥等基本農作物增長一倍半的前提下。農業部要開始引導農民。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發展多種作物的種植和擴大養殖業。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比如。有條件的地區種植果樹。或者可以開辦養殖作坊等。”

“是。陛下。老臣遵旨。”

“另外。農業部可以會同商業部。嘗試著引導農村多餘的勞動力逐步轉入到手工業中去。”

“轉入手工業。”

“恩。趙愛卿。我中華之地一向號稱天朝。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但不少物品因無法保存而導致其附加值降低。比如。種植水果的農戶因其具有時效性。所以不宜保存。但可以通過加工。將多餘的新鮮水果制成水果幹。各位都知道。在我朝的兩浙路。有不少農傢將多餘的糯米制成酒釀或者糯米酒。這就可以擴大農產品的用途。一來可以提高農戶的收入。豐富我朝的物品。二來可以使部分富裕勞力有所事做。對於這點。你們農業部可以先行做下調研。再提出你們的看法。”

趙葵道:“陛下。老臣謹遵旨意。”

“好。有關農業方面。我朝積累下很多經驗。朕就先說到這裡。下面朕重點來說說工業、商貿業。世上之人都愛財。但商人的社會地位卻一直得不到重視。哪怕到瞭我朝。商貿業逐漸發達。其稅收占據瞭我朝收益的一半甚至以上。商人的地位同樣如此。因此。朕認為首先要打破人們的層次觀念。無論是官吏、商人、學者、農民、匠師還是士卒等。其地位都應該平等。這點就和朕以前說過的民族平等一樣。不能有任何歧視之心。師臣。你說是不是。”

賈似道心不在焉地答道:“陛下聖明。”

我笑笑:“回到正題。廖瑩中廖愛卿。”

“臣在。”

“朕打算在商業部之下設立工業司。將商業部的職能部門細化為工業司、商貿司和海外貿易司。我朝的工業大多是規模很小的手工作坊。因此。朕決定在兩浙路、江南東路一帶首先建立一批工業基地。以帶動工業的發展。並形成大規模的集中生產。比如。在長江入口處的松江建立造船基地。在蘇州府建立鐵器制作基地。在建康府(今南京)建立鋼鐵基地。在臨安府建立官窯生產基地等。在這些工業基地中。可以有國有作坊。也可以有私人作坊。朝廷會給與其中的大型作坊稅收減免。廉價的土地租金等優惠政策。以扶持出一批具有大規模制作能力的龍頭作坊。再由這些龍頭作坊帶動周邊的輔助作坊。形成整體的工業基地。廖愛卿。你們商業部根據朕剛剛所言之意思。先提交方案吧。”

“是。陛下。臣遵旨。”

“如果此法可行的話。再逐漸向全國其它地區推廣。宋瑞。你們政務院在行省制改革進程中。可以順便和當地官員商議下此事。朕的大體意思是由朝廷、地方官府和地方大型手工作坊業主一起來進行此項事務。”

“是。陛下。”

“商貿業在去年的發展最快。所創造的稅收增長幅度也是最大的。在這裡朕要表揚下商業部的全體官員。希望繼續保持下去。對於商貿業。朕放心得很。所以也就不多說瞭。而今年要重點加強的就是海外出口貿易。下面大傢一起來議議。該如何提高出口貿易。”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