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臨安提督

作者:菜無心不活 字數:3720

第332章臨安提督

“各位愛卿。(.cOM)科技月已經過去瞭半個月。從這段時間的反應來看。效果還是很不錯的。臨安百姓的視點基本上都集中到‘科技革命’上面來瞭。有不少民間科學傢將自己的發明創造及設想方案上報到瞭臨安大學、皇傢科學院。這其中不乏有很多實用性很強的成果或項目。有瞭眾人的參與。朕相信。這次的科技月必定會取得空前的成功。科技革命必將會給人類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會使我朝的中興大大提前。”

作為本次活動的朝廷代表。教育衛生部尚書江萬裡出列道:“陛下。由於事前的宣傳到位。不僅是臨安城內的百姓人人皆知。就連臨安周邊的地區也開始出現共鳴現象。臣等估計。在本次科技活動結束之後。外區還會有不少科技成果送來臨安的。”

“恩。江愛卿。科技和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隻有教育得到普及。才會湧現出更多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

“是。陛下。自三月活動以來。朝廷對於科技的重視度已經在百姓中引起瞭很大的反響。雖然大多數人隻是知道瞭有科技這個名詞。但在他們看來。不用通過科舉。也可以享受三品到七品的待遇。著實讓百姓們心動不已。此外。還有另一個收獲。那就是臨安的一些書院陸續向教育部表達瞭願意將書院轉為新型學校的意願。”

“好啊。朝廷應當鼓勵和支持。以加速新型學校的普及。”

“陛下。教育部已經擬定好有關的方案。下午便可呈上奏折。”

“恩。江愛卿。目前新型學校的普及是不是最缺教學的老師。”

“回陛下。正是。前些日子。臨安慈善機構紅十字會還因此前來找過微臣。”江萬裡道。“陛下。教育衛生部連續數日召開會議來商議此事。一致認為。最快最好的辦法是在各省各路的治所(省會)組建教育衛生部的分部。並由當地分部選派有一定基礎的人員前來臨安大學。接受專門的培訓。培訓合格後回到當地。再對各屬州縣的人員進行培訓。”

我想瞭想道:“好。愛卿此法可行。朕準奏。你們盡快做出細則。如果有一定基礎者。隻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便可掌握基本的數學及自然常識知識。江愛卿。教育乃是我朝的一項長期國策。是國之根本。這次教育部的延伸。不僅僅是在各地治所成立分支機構。更要延伸到我朝所有的州縣。各地治所的教育分支就叫做教育衛生廳。州縣的分支則叫做教育衛生局。其職能按照朝廷教育衛生部的所轄范圍制定。業務歸屬上一級部門。政務歸屬當地衙門。官員級別等同各地原附屬部門。”

江萬裡的臉上流露出驚喜之色。道:“陛下。能夠延伸至州縣。那敢情很好。但這樣的話。費用開支會很龐大的。”

“江愛卿。你也是做教育出身。朕如果記得不錯的話。愛卿你曾經在從政之餘。創辦過白鷺州書院。當地人言道。‘萬裡辦學。使縉紳(即官宦代稱)德之。吏民憐之。悍卒(勇猛之人)化之。’有這事吧。”

“回陛下。(.cOM)正是。”

“後來連先帝都親自賜匾額。足見教育之功績也。江愛卿。各位愛卿。教育事業關乎千秋萬世。無論支出多大。朕都會滿足。哪怕朕之皇宮從此不再增添一磚一瓦。也要堅持下去。古人管仲曾言。‘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難道我朝的眼光還不如二千年前的古人嗎。”

江萬裡激動道:“是。陛下。臣遵旨。臣即刻起草方案。”

“好。有關科技月的事務就議論到此。各位愛卿。政務、軍務兩院已經成立瞭很長一段時間瞭。但一直沒有院長。為瞭便於兩院更好的開展工作。朕決定在今日的朝會上任命兩院之正、副院長及增加兩名兩院院士。”

雖然軍務、政務兩院的院長人選一直懸而未決。但朝中大臣們已經分別默認文天祥和陸秀夫兩人的首席院士之位瞭。而且也漸漸習慣瞭兩院的地位在中書省和兵部之上。甚至超過瞭樞密院。

如果說院長的人選沒有疑問。那麼副院長呢。殿中的大臣們都很想知道我會如何任命。打起精神。目光齊聚前方。

我繼續道:“原政務院院士兼兵器監文天祥文愛卿聽旨。”

“臣在。”文天祥出列道。

“文愛卿。朕封你為政務院代理院長。全面負責政務院之事務。領正三品銜。仍然兼任兵器監。”

“謝陛下恩寵。”

“原政務院院士兼監察禦史陳宜中陳愛卿聽旨。”

“臣在。”

“陳愛卿。朕封你為政務院代理副院長。協助院長處理政務院之事務。領從三品銜。同時免去你監察禦史職務。”

“臣陳宜中謝陛下厚愛。”

“原中書令翁應龍翁愛卿聽旨。”

“臣在。”

“翁愛卿。朕封你為政務院院士。兼任中令。領正三品銜。”

“謝陛下恩典。”

翁應龍暗道。“總算進入政務院瞭。”

“原軍務院院士兼兵部侍郎陸秀夫陸愛卿聽旨。”

“臣在。”

“陸愛卿。朕封你為軍務院代理院長。全面負責軍務院之事務。領正三品銜。同時免去你兵部侍郎職務。”

“臣陸秀夫謝陛下隆恩。”

“原軍務院院士兼兵部尚書范文煥范愛卿聽旨。”

“臣在。”

“范愛卿。朕封你為軍務院代理副院長。協助院長處理軍務院之軍務。領正三品銜。”

“臣范文煥謝陛下恩典。”

“原禦林軍副軍長謝道臨謝愛卿聽旨。”

“臣在。”

“謝愛卿。朕封你為軍務院院士。兼禦林軍副軍長。領從三品銜。”

“臣謝過陛下恩典。”

在這六人中。文天祥和陸秀夫均從正四品升為瞭正三品。翁應龍和范文煥的品級維持不變。陳宜中從從四品升為瞭從三品。品級升幅最快的是謝道臨。從正五品一下升到瞭從三品。

“各位愛卿。軍務、政務兩院需要擔負起我朝的軍政要事。朕給瞭你們職位。同時也就給瞭你們責任。希望各位莫要辜負瞭朕對你們的厚望。”

“是。陛下。臣等絕不負陛下厚望。”

“好。既然兩院有瞭院長。那各位院士的具體工作分工就由文院長、陸院長兩位愛卿重新安排。並上報於朕。”

“是。臣等遵旨。”文天祥和陸秀夫齊聲道。

對於增設的兩位副院長人選。范文煥屬於賈似道一黨。而陳宜中雖然和賈似道走得很近。但卻是一個兩面三刀之人。不過其人的自身能力還是很突出的。我將原中書令翁應龍提拔為政務院院士。原兵部尚書提拔為軍務院代理副院長。則是我在公開場所第一次表露出。中書省的地位在政務院之下。而兵部的地位也在軍務院之下。

從表面上看。兩位副院長都可以算是相權一黨。加上賈黨之一的翁應龍被我任命為政務院院士。這也算是我給足賈似道的面子瞭。

然而。正職和副職雖然隻是一字之差。但在權力上卻是天壤之別。說得好聽點。也是一院之長。說得難聽點。就隻是院長的助理而已。

在宣佈任命之前。我沒有和任何人討論過。大部分朝臣在聽完任命後。也都接受瞭這個事實。就連賈似道一黨似乎也是很默契地沒有提出異議。

賈似道還是那般模樣。毫無表情。不知道是接受瞭我的安排。還是因為很久沒有在大殿上和我發生爭執。有些麻木瞭。

“各位愛卿。前些時日。朕將顯文閣的資料文獻初步清理瞭一遍。發現這些文獻資料中有不少有價值之物。所以朕打算近日會花上二個月的時間進行詳細整理。其中最為重要的一份文獻是先帝特意留給朕的。那是一種新式武器。這種新式武器的制作方式已經在朕的腦海中瞭。其威力極大。但是難度也很高。朕在一時之間也無法完全明瞭。因此。朕會在宮中閉門二個月。一邊整理顯文閣的資料。一邊研究新式武器。在這兩個月中。會由太後監國。親臨朝政。”

“太後監政。”

“去年有過數日。今年又來瞭。看來剛才皇上任命兩院院長之事頗含深意啊。”

“先帝留下的文獻。莫非皇上又做夢瞭。”

“什麼新式武器。竟然值得陛下閉門兩月。不理朝政。”

不少大臣各懷心事。暗自嘀咕道。不過。大多數大臣對於我的決定已經習慣性的接受瞭。也沒有過多地去做考量。

大殿之上很快又恢復瞭安靜。我接著道:“在太後監政期間。朕會設立一個臨時性的特殊職務。來負責臨安城的防衛。這個職務的名稱叫做臨安提督。其權限是可以轄制臨安城內的所有軍隊。也就是禦林軍和臨安軍區駐紮在城內的第二、第三廂將士。其目的當然是保證臨安城的正常秩序。軍務院、樞密院、兵部等均無權幹涉臨安提督的佈防。臨安提督隻聽命於其直接上司--監國者。”

提督之官名始於明朝。當時並非固定之職官名稱。不設員額。亦不常置。到瞭清朝。提督這個官名才開始流行起來。最為後人所知的就是九門提督瞭。

當大傢剛開始要猜測這位臨安提督的人選時。我已經叫道:“謝道臨謝愛卿。”

“臣在。”謝道臨再次出列道。

“朕封你為首任臨安提督。可以節制臨安城裡內除錦衣衛之外的所有軍事力量。任職時間從三月二十一日起。到朕重新親臨朝政為止。”

“是。陛下。臣遵旨。”

所有大臣都知道謝道臨是太後謝道清的親弟弟。如此一來。後權的勢力一下膨脹起來。姐姐監國。弟弟掌京城兵權。會不會表示著後權的重新崛起呢。眾人不由自主地看著我。希望能從我的表情上看出端倪。

看來看去。似乎又不像。龍椅上面皇帝的表情一切如常。不少官員又開始揣摩起來。

“各位愛卿。今日的朝會到此結束。一刻鐘之後。朕會在後殿召開軍務會議。後天的朝會結束後。朕會召開政務會議。下面。朕宣佈有關軍務會議參會人員的名單。師臣、陸秀夫、范文煥、謝道臨、印應雷、王安節、史巖之。。。。。。其餘愛卿退朝。”

念到名字的大臣們一個個來到大殿外的休息室。等候會議的召開。對於我突然閉門兩個月之事。就連文天祥和陸秀夫二人也覺得有些驚訝。何況其他的大臣將軍們。眾人來到休息室中。也沒有閑聊。各自閉目養起神來。

我從大慶殿的後門直接來到後殿。讓小七沖瞭一壺茶。慢慢的喝瞭起來。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