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安南朝賀

作者:菜無心不活 字數:3238

第36章安南朝賀

汪立信還是第一次近距離和我接觸,聽我這般言道,略顯緊張卻又頗為激動道:“是,皇上。()”

我接著說道:“洪愛卿,烏河苗傢軍區和我朝其它軍區相比,有一處最大的劣勢,那就是和後方的聯系。大傢請看黃泥河畔的地圖,烏河寨北部的安順一線已經被蒙古人占領,山寨南面雖然和廣南西路接壤,卻又是群山峻嶺,交通極為不便,唯一的道路就是東面的山區小道,這條小道貫穿苗區,可以直通荊湖南路,將會是軍需補給的重要通路。所以,沿路苗傢兄弟的支持就顯得十分重要,盡管蒙古人還沒有占領苗區,但已有部分蒙古軍隊出入其間,而且苗人各山寨之間相互獨立,和我朝之來往並不多,這就需要洪愛卿你多方協調,以保證軍需物資的順暢。”

“皇上放心,這點臣已和田景頭人仔細商議過,而且薑央大巫師言及,他會親自走一趟這條通道,沿途拜訪所有的苗寨,以期得到他們的支持。”

“恩,有薑央大巫師的支持,朕認為此事無憂也。隻是,薑央大巫師年歲已高,萬一有何差錯,朕卻難辭其咎,洪愛卿,還有沒有其他辦法?”

洪源聽我關心薑央,心裡也是頗為感動,道:“皇上,薑央大巫師雖然年歲已高,但自幼修煉,身體狀況良好,應該無礙的。”

我點點頭道:“洪愛卿,那你和田景頭人好生商議下,從苗傢勇士中挑選一批武功高強之士,要絕對保證薑央大巫師的人身安全,同時,你告訴大巫師,此事無須著急,慢慢行進便可,朕可是答應過大巫師,待功成之日,朕還要和他一起前往九黎山。”

“皇上放心。”

“恩。”我又對汪立信道,“汪愛卿,你此次南下,需要謹記,苗傢也是我大宋的子民,漢苗乃是兄弟民族,在朕的心裡,都是同等重要,你需要告誡將官團,苗傢軍區和其他軍區一樣,若有人膽敢欺負苗族將士,破壞漢苗團結的,一律軍法處置。”

“是,皇上,臣謹記陛下旨意。”

“烏河寨雖然暫時還很落後,但有山有水,你們到瞭之後,一邊練兵,一邊可以因地制宜地發展農牧漁業,如果能做到自給自足,那就能擺脫物資運輸的困境,這就類似漢代的屯兵制,當然,必須是在練兵之空餘方可,否則本末倒置就得不嘗試瞭。(.cOM)”

洪源和王立信齊聲道:“臣遵旨。”

“苗傢獨立軍區的具體事務就由軍務院安排瞭,師臣,你還有何補充嗎?”

賈似道今天心情似乎不錯,難得的多說瞭幾句:“陛下,這路奇兵勢必在今後的宋蒙之戰中起到關鍵作用,陛下用兵果真奇妙,那些蒙古人定然不會想到,在黃泥河畔還有我朝的一路大軍,而且還是清一色的苗傢勇士。陛下此舉高明,臣十分認同。”

盡管苗族一直以來都是漢人江山裡的一支重要民族,但和漢族之間隔閡甚深,很少會融入漢人的生活圈,更別說加入漢人的軍隊瞭。到瞭宋朝時期,這種情況也是一樣,除瞭少數人因吃不飽飯或者一些特殊原因外,一般都不會選擇加入朝廷軍隊的。像烏河寨即將組建的五千苗傢軍隊,本身就是奇跡。

七月底,天氣依舊炎熱。這天下午,我收到瞭龍牙姚朝輝和葉東升從廣南西路傳來的兩條消息。第一條是關於儂復的,這條消息完全是出乎我的意料,儂復於七月初突發疾病,不治而亡。第二條是來自安南國內,安南國君正式派出使臣已於七月十二日出發,前來臨安恭賀大宋朝新帝登基。

我身旁的袁棘道:“陛下,儂復既然身故,也就不必再去理會瞭,姚朝輝等人是否重新安排事務?”

“恩,先生,令姚朝輝返回臨安,葉東升繼續留在我朝與安南的接壤處,待安南龍牙組織完全成形後再返回吧。”

“是,陛下。”

安南國態度的轉變,原因有二,一是蒙古人雖然也在拉攏安南,但采用的手法更多的是威逼,這點令安南國君陳晃十分不滿,那陳晃雖然沒有多大本事,但自小接受儒傢思想,對於蒙古的霸道卻是難以接受,第二點就在於安南國的重臣陳元瞭。

安南首輔陳元的祖父陳欣是宋朝福建路長樂邑人,和陳晃的祖籍相同,陳欣年輕時前往安南做買賣,做大之後便在安南立足成傢,安南國陳朝取代李朝時,陳傢鼎力支持。陳元乃是陳傢長孫,進入仕途後一直深受安南國陳朝第一代國君太宗陳煚的重視,18年3月,陳太宗讓位於其子陳晃,專門指定陳元擔任瞭陳晃的首輔大臣,而陳煚退位後,作為太上皇,仍然大權在握,所以陳元在朝中的勢力一時無二。

在去年返回安南的路上,陳元不經意地遇到瞭正欲前去安南做買賣的葉東升,兩人一路深談,大有相見恨晚之意,葉東升見多識廣,講述瞭蒙古侵略大理的暴行,同時也就大宋皇帝的傳聞以故事的方式講瞭出來,在和陳元漸漸熟絡之後,又向其灌輸瞭大一統的思想,陳元本是漢人,因其祖父的教誨,心裡的漢人情節還是十分濃厚。

之後,葉東升在安南開設瞭一間貿易商行,往來於兩地之間,並和陳元的交情日深,在葉東升有意識的影響下,陳元逐漸偏向瞭大宋。隻是安南國君依舊遊離於宋蒙之間,一邊接受蒙古的冊封,一邊又不願意得罪宋朝,這一次因為陳元的堅持,所以陳晃才派出瞭正式使節北上臨安。

大慶殿。

“宣安南使節陳元進殿。”

帶著復雜的心情,陳元走進瞭大慶殿,上一次是受陳晃之托,秘密來到臨安,今日卻能正大光明地進入到大宋王朝的金鑾殿裡,心情自是不一。對於陳元而言,從葉東升那裡聽到瞭太多有關大宋皇帝的故事,什麼神人,什麼貢院訓示,什麼制造味精等等,當然,陳元也從自己的渠道證實瞭其中的不少事情。

所有的消息綜合起來,結果就是,當今大宋皇上的確非凡人也。

“安南使節陳元拜見天朝皇帝陛下,天朝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陳元,免禮,沒想到這麼快我們又見面瞭。”

“是,皇上,今陳元奉我安南國君之令,專程前來臨安恭賀皇帝陛下登基上位。”陳元拿出一封禮單道,“陛下,這是我安南國君敬奉陛下之賀禮,請陛下笑納。”

“呵呵,安南國君有心瞭,陳元,千裡而來,你也辛苦瞭。小七,收下安南國君的心意。”我笑道,“馬愛卿,陳元先生的行程食宿都安排好瞭嗎?”

馬廷鸞道:“回陛下,都已安排妥當。”

“好,陳元,你們安南能夠正式前來恭賀朕登基,朕自是很高興。今,天下局勢未明,宋蒙兩強之爭孰勝孰敗,目前還沒有定論,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前來,尤為可貴。”

陳元恭敬道:“陛下,雖說宋蒙各自占有半邊江山,但我安南歷來與大宋交好,實為一衣帶水之情,於情於理,自然應該站在皇帝陛下這一邊。”

我點點頭道:“陳元先生,朕先將今日之朝會進行完畢,你有否興趣在此聽聽?”

陳元熟知大宋禮節,知道朝會是不允許外國使節參與的,除非是禮儀性的會議,當下楞道:“陛下如此大度,陳元焉敢不從?”

“好。”我笑笑道,“今日的朝會主要是商議下臨安府潛說友的奏折,潛愛卿的這份奏折是有關臨安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由於工商業的飛速發展以及農村生產效率的提高,不少富裕勞力紛紛湧入城市,原有的城市規模已經難以容下如此多的人流,因此建議擴城。各位愛卿,大傢來說下看法。”

。。。。。。

待眾人一一說出自己的建議後,我道:“好,既然大傢都發表瞭自己的看法,那朕就來總結下,臨安城面臨的問題隻是一個個案,但因為我朝其它地區的城市化現象也越來越突出,所以,朕才就潛愛卿的奏折在此商議,對此,朕是持鼓勵的態度。隨著社會的發展,城鎮化現象會進一步加快,從我朝的稅收組成就能看出,農業已經不再占有主要地位,而是形成瞭農工商貿並重的局面,這一點,有人會擔心,認為背離瞭祖宗之訓,朕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傢,未來的社會就是以城市為主體,以工商業為主體,因此,大傢根本不用擔心,誰也無法違背社會的發展規律,連朕也不能。”

我接著道:“潛愛卿。”

“臣在。”

“你的奏折朕批準,但你需要制定出具體方案,首先經過戶部和工部的審核,再交給政務院處理,最後朕會親自審核。”

“是,陛下。”

“政務院,戶部,你們需要制定出相關的政策,以適應我朝大規模的城市化現象出現。”

“是,陛下,臣等遵旨。”

從頭到尾看完這次朝會的陳元暗道,“能聽從大傢的意見,處事又果敢堅決,實乃明君也,看來葉東升的那些故事並無誇張之處。”

隨著小七“退朝”的聲音想起,陳元才從思緒中恢復過來。

我看著一臉沉思狀的陳元道:“陳元先生,隨朕到後殿,好好議議,師臣,你也一起。”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