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談心

作者:菜無心不活 字數:3088

第555章談心

我想瞭想道:“靈兒,這裡有巧合之際,也有必然之處。~隨~夢~小~說~щ~suimеng~lā”

方靈不明所以,接著問道:“何意。”

正在這時,公孫小宸和田修顏入內稟道:“皇上,好在大雨及時,我軍將士隻有一百二十一人在火中遇難,但卻有數千人受傷,具體的傷員人數還在統計中。”

“恩,小宸,修顏,你們也累瞭一晚,坐下來休息下吧。”

“是,皇上。”

看見公孫小宸坐下,方靈突地心念一動,說道:“小宸,你是帝王谷術士,頗有幾分道行,想必你該知道,凌晨時的這場大雨的原因何在吧。”

“當然知道。”

“啊。”方靈沒想到公孫小宸竟然回答得如此之快,忙道,“說來聽聽。”

公孫小宸呵呵一笑道:“靈妃娘娘,您還記得在打雷前,皇上對我說的話吧。”

“記得啊,皇上說,傳令,不過後面的話便被雷聲打斷瞭。”

公孫小宸“恩”瞭一聲道:“靈妃娘娘,皇上所言正是‘傳令’二字,隻不過,當時末將也沒有明白,傳令誰,傳令什麼,後來,末將經過一番推算,才明白其中之原委。”

方靈有些著急,催道:“小宸,快說,別賣關子。”

“靈妃娘娘,根據末將所推算的天象顯示,皇上在第一聲巨雷前剛好和守護者大人取得瞭聯系,而守護者大人立即將領路人,也就是皇上的指示傳遞給瞭和守護者大人同處一地,且主掌下雨、打雷的神靈那裡,得到消息的神靈瞬間便來到洺州城之上,於是,就有瞭那場突如其來的大雨。”

公孫小宸三言兩語就解釋瞭前因後果,又因為和守護者結合在一起,直令方靈點頭稱是,對於我是領路人之說,軍中的高級將領人人皆知,也人人皆信,不然,那些威力巨大的火器從何而來,而對於守護者大人,則顯得頗為陌生,公孫小宸和田修顏隻得向這些不知情的將領又解釋瞭一番。

聽完後,眾將全都明白,守護者就是守護一個族群的神,始自遠古的軒轅黃帝,領路人則是守護者在人間的使者,換而言之,也就是尊神在人間的代言人。

“造神也沒有什麼不好啊,至少可以快速地形成凝聚力。”我看瞭看興致盎然的公孫小宸和田修顏,又看瞭看眼神中充滿虔誠敬意的一眾將領,暗自想道。

當時,我是想命令呂文煥,如果無法撲滅火勢,就撤出洺州,隻不過被雷聲給打斷瞭。

對於這場大雨,如果用我的科學概念去解釋,或許這些將領們還很難理解。

隨軍的大宋皇傢報記者不知從哪裡知道瞭公孫小宸的[],並誇張地在報上刊登出來,說是在元軍火燒洺州城時,騎在禦馬上的皇帝陛下拔出長劍,嘴裡念念有詞,指著上天傳令道,“天神降雨。”果不其然,皇上剛一說完,洺州城上空便降下瞭一場大雨,頓時將大火撲滅,再往後,臨安城裡的說書人更將這段故事加以神話,成為大宋北伐的亮點之一,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約莫中午時分,整個清理工作算是告一段落,經過清點,在大火中受傷的將士達到八千六百餘人,雖然絕大部分都沒有生命危險,但也暫時失去瞭戰鬥力。

收復瞭洺州,就使得元朝的都城失去瞭南方的一處屏障,盡管付出瞭不小的代價,甚至可以說是宋軍北伐以來損失最大的一次戰役,但也徹底重創瞭元朝的中路大軍。

洺州之戰結束後,經過清點,宋軍的傷員人數總共達到瞭二萬八千人,如此高的受傷比例大大減弱瞭軍隊的戰力,看來怎麼都得休整一兩個月瞭。

雖然可參戰的將士急劇減少,但對於使用冷兵器的元軍而言,洺州城易守難攻,我倒是毫不擔心。

吃完中飯,方靈忙著去醫院看望傷員,我則帶著袁棘、張全一來到瞭離帥府不遠的一座讀力院落,一走進大門,就能感覺到裡面的守衛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而且擔當守衛的衛士全都是精銳的黑炭團戰士,從表面上看,其防衛程度甚至超過瞭我的臨時行宮。

黑炭團指揮使呂文信親自帶著我走進瞭位於院落深處的一間廂房,進入屋內,隻見這間房屋雖然不大,但擺設齊全,而且非常整潔,床上正坐著一個身材高大,相貌不俗的元朝漢人將軍,此人一見我入內,便“噌”地一聲從床上站瞭起來,直盯盯地看著我。

“郭侃。”我首先言道。

“南朝皇帝。”郭侃幾乎在同時說道,我身上的皇袍十分顯眼,自然讓郭侃一眼就認瞭出來。

我笑笑,坐在瞭一張椅子上道:“郭侃,字仲和,唐朝漢人名將郭子儀的後人,爺爺為郭寶玉,父親名郭德海,幼年時被蒙古將領木華黎的部下史天澤將軍所收養,長大後加入蒙古軍,從宗王旭烈兀西征,近十年間,率軍攻陷瞭數百座異域城池,遠征西域以及更為遙遠的黑衣大食(今巴格達)、天房(今沙特)等地,大破十字軍,並且百戰百勝,成就瞭一番傳奇,郭侃將軍治軍有方,所部軍紀森嚴,常常風餐露宿,就連暴風雨時也不入民宅,可謂仁義將軍也,後任蒙古征南都指揮使,編入蒙古中路軍,隨元帥阿術南下。”

郭侃見我清清楚楚地說出瞭他的經歷,頗為自豪道:“不錯,在下正是郭侃。”

“郭將軍,朕,正是大宋皇帝。”

郭侃抱拳行禮道:“郭侃見過宋朝皇帝陛下。”

“恩,郭將軍,你有傷在身,就坐下說話吧,先生、全一、呂將軍,你們三人也都坐下吧。”

“謝皇上。”包括郭侃在內的四人異口同聲地謝道,袁棘等人坐在瞭我的身邊,郭侃則依舊坐在瞭床上。

我就像是在拉傢常似地和郭侃說道:“郭將軍,你精通兵法,智勇雙全,那你知道你們元軍接連敗陣的原因嗎。”

郭侃道:“皇上,你們的火槍、火炮還有火彈,威力甚大,我軍無法抗衡也。”

“火彈。”我愣瞭下,但隨即明白,“哦,我軍的投擲彈被你們稱作火彈,倒也頗為貼切,郭將軍,火器是我軍獲勝的直接表現形式,其威力遠遠大過你們所使用的長槍大刀,但,這並非根本,一百多年前,我大宋軍隊的武器也遠遠領先於當時的金國,但我軍還是敗瞭,可見,決定戰爭勝負的應當還是掌握武器的人,你覺得呢。”

郭侃想瞭想道:“不錯,在下認同。”

“這就是說,我軍的綜合戰鬥力超過瞭你們元軍,而不僅僅是在武器上。”我看著臉上寫著不服氣的郭侃道,“郭將軍,三十多年前的端平入洛拉開瞭宋蒙大戰的序幕,雖然我軍敗多勝少,但始終守住瞭自己的傢園,你們一定會說,是因為我朝城池堅固之故,那朕也可以說,你們蒙古軍的強大是因為蒙古人的戰馬之故,戰爭嘛,就應當充分發揮自己一方的優勢,揚長避短,自可占據上風,回頭再來說說火器,當初的金人在火器的研究方面頗有心得,但你們的大汗似乎根本看不上眼,一把大火,燒盡瞭金人的研究成果,可惜啊,如果三十多年前,你們能夠繼續金人的研究,說不定你們會先我朝一步,研制出火器。”

在元朝的將領中,郭侃算是比較容易接受新式武器之人,也善於琢磨一些新生事物,他曾經專門研究過金人的火器,但苦於資料不全,所以一直未有結果。

我繼續道:“朕剛剛所言,其實就是想告訴你,你們元軍失敗的主要根源不在於武器的落後,而是輸在瞭你們的大汗目光短淺,思想意識落後上,也就是說,不能做到洞察先機,郭將軍,你可能會認為,朕之言語有些虛無,但這是事實,朕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世上有種,有種法術,可以將你送回到幾千年前的青銅器時代,你到瞭那個時代,是不是會打造鐵器,以取代落後的青銅器具。”

郭侃思索瞭一會道:“應當會的。”

我點點頭道:“對,朕就是這個意思,從表面上看,是你將鐵器技術帶到瞭青銅器時代,其實是你將你現在的見識,現在的思想,帶回到瞭那個時代。”

郭侃聽罷,又一次陷入沉思之中。

在洺州失守的第二天夜裡,消息便傳到瞭大都皇宮。

朝野震驚,不少蒙古族大臣請求忽必烈,將都城北移,忽必烈的心情也因此變得極為沉重,在和才恩吉雅、兀良合臺等人詳細研究完戰事之後,忽必烈嘆道:“古人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當真不錯也,沒想到啊,竟然會在關鍵時候,突降大雨。”

才恩吉雅道:“皇上,事已至此,也無需再去探討得失,還是盡快商討對策。”

“至尊大人說得不錯,兀良合臺,召集軍務大臣,商議應對方案。”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