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抱團謀生

作者:大羅羅 字數:3100

臨安,禮部迎賓院。

現在,這裡是賈似道在臨安城內的官邸。葛嶺賜第位於臨安城外的西湖之畔,雖然風景宜人,但畢竟沒有城墻保護,在明軍隨時可能登陸臨安府的時候,就顯得不大安全瞭。而位於原先臨安禁中所在的朝天門內的禮部迎賓院,則在臨安城墻的重重護衛之下,挨邊上還有整個大宋最堅固,本來也應該是最後的堡壘——臨安皇城。

這裡絕對是整個兩浙路最安全的去處!不過安居於此的賈似道,卻感覺不到哪怕一絲的安全。在他看來,這座富麗堂皇的宅院不過是一座豪華監獄罷瞭。

作為這座豪華監獄中最尊貴的囚犯,賈似道這會兒並沒有去都堂處理軍務,隻是呆坐在自己的書房裡面,拿著一封書信,翻來覆去的仔細看著。也不知道看瞭多少遍。廖瑩中拉瞭把椅子坐在他的對面,也是臉色鐵青。

信是從臺州來的,是賈似道的哥哥賈似德差人日夜兼程送來的。

信中的消息已經不能用壞來形容瞭,而是聳人聽聞!是聳人聽聞的噩耗!

臺州名門,杜橋杜氏的兩千多口人,不分老幼,也不論男女,全都被明軍殺瞭!兩千多人……還有不少是天臺賈氏的親眷,有幾個還是賈似道的老相識,還有幾個是賈似道的堂姐、堂妹、堂侄女,統統都被殺瞭!

其中還有幾個是賈似道的堂侄女兒,正是花兒一樣的年紀,才嫁到杜橋不久,竟然也都香消玉殞瞭。這陳賊還真是殘暴,他,怎就下得去手?

那些人,都是琳兒的表姐表妹啊!

賈似德的信上還說,陳明的細作已經在臺州各個縣城貼出告示,要滅瞭幾個拉起團練對抗大明天兵的豪門的族!還要把這些豪門的土地都分給替大明效力的農人百姓!

現在整個臺州凡是參與團練軍的名門望族,全都是一片惶恐!傢傢自危。人人害怕。都不敢在老傢呆瞭,大批大批的跑到天臺縣城躲藏——賈似德已經不敢再呆在臨海縣城裡,把治所遷往瞭地勢比較險要,緊靠著天臺山的天臺縣。

可是天臺縣城也不是什麼固若金湯的去處。地方又窄,物產也不豐饒,一下子湧進好幾萬人——包括臺州團練軍,各個義門豪族自己的團練,還有義門豪族的子弟傢眷。足足有三四萬人,都快把個天臺縣城給擠爆瞭。

可是天臺縣城一旦不保,這三四萬人又能上哪兒去?躲進天臺山嗎?

都是秀才老爺和大傢閨秀,跑山裡去吃得起那個苦嗎?

所以賈似德在信中提出個意見,想讓這三四萬口人往臨安暫避——天臺縣到臨安並不太遠,天臺縣緊挨著紹興府的新昌縣,到瞭新昌就有水路可以直通臨安府瞭。

可問題是現在的臨安府城已經夠擁擠的瞭!這座城市本來就有120萬人口,肯定是全世界最擠的城市。之前有十幾萬人陸陸續續離開去瞭江南西路的洪都府,但是沒多久就有不少慶元府義門的傢眷、子弟和仆役擁進瞭臨安——因為慶元府緊挨著舟山,被認為是陳明最先攻打的地盤。頓時就讓這座城市再次變得擁擠不堪瞭。

更糟糕的是。陳德興又下令封鎖瞭長江中遊的航路,切斷瞭淮西、京湖、四川糧食進入兩浙的道路。而兩江和淮東的糧食現在又被江萬裡征調,大批運往江西囤積起來,作為長期抵抗的憑借。

雖然賈似道也想盡一切辦法從兩浙路所屬的糧倉平江府、嘉興府和湖州三地調集糧食入臨安。但是隨著明軍在上海鎮登陸,平江府、嘉興府的名門望族也都陷入瞭恐慌——這兩個府素來也是文風鼎盛,特別是平江就是號稱特產狀元的蘇州!在南宋的歷次科舉大比中,平江、嘉興二府士子也都是大贏傢,東華門外唱名者不知凡幾。現在又有許多兩府出身的官員隨著南宋朝廷去瞭洪都,留在當地的兩府士子也多有投身團練保衛大宋和孔孟道統的。

他們的傢眷,自然不敢再呆在老傢等著明軍上門瞭。於是也大批大批的往臨安跑。弄得臨安的人口增加的比存糧還要快!

現在,連浙東臺州的義門豪族也要來臨安,而且還是三四萬人打包一塊兒來!

這可如何是好?

啪的一聲,賈似道手一抖。將那紙書信拍在瞭書桌之上,一雙已經開始長老人斑的手捂在臉上,深深嘆息:“臺州人要來臨安……若隻有臺州的三四萬人也沒有什麼,可是杜傢被屠的消息一旦傳開,恐怕就不是臺州人要來臨安,而是整個兩浙路的名門望族都要往臨安而來瞭!兩浙望族。少說有兩百多傢,每傢子弟眷屬都不下兩三千人,再加上些仆役護衛,五六十萬人都不下……”

“……加上臨安城內現在的人口,兩百萬都差不離瞭!那麼多人那麼多張嘴,一天得多少米糧才夠吃?臨安要是被困,這小兩百萬人,就得把城給吃垮瞭。而且現在陳德興又搞禁海禁私,臨安、紹興、慶元的兩百餘萬工商之民都沒瞭收入。如果米糧柴草的價錢再因為外來的幾十萬人而飛漲,這臨安府還怎麼守?人心要是大亂瞭,這臨安府怎麼可能守得住?”

聽到賈似道近乎哀嘆的口氣,廖瑩中心裡面酸酸的,眼眶裡面全是淚珠子。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和賈似道琢磨出來的那些計策,最後怎麼都成瞭搬起石頭砸自己腳面的餿主意瞭呢?還有那個陳德興做事怎麼能那麼狠!臺州杜傢說起來也是陳德興的遠親啊!怎麼就一個不留都殺瞭呢?

這分明就是六親不認啊!這杜傢的親戚不認瞭,賈傢的親呢?靠賈似德的閨女還能保住天臺賈氏一門嗎?

還有自己邵武廖氏會落個什麼下場?邵武軍和福建路沿海的那些州府不大一樣,沒有那麼多商人,讀書科舉才是大戶子弟的正途!陳德興絕科舉就是斷瞭邵武子弟上進之路,因而邵武軍還有同屬山區內陸的汀州、建寧府三處的團練軍,就是福建路團練軍的骨幹。而邵武廖傢的子弟們,也把參加團練軍當成上進的捷徑……

這次,不會搞到滅族吧?

廖瑩中深深吸口氣,壓低瞭聲音道:“太師,現在隻能讓各地名門望族都到臨安來瞭,大傢抱成一團,才有希望謀條生路!”

現在仿佛已經不是保大宋,而是謀生路瞭。

賈似道登大眼睛,隻是看著廖瑩中。廖瑩中臉色已經鐵青得近乎黑色。侃侃而道:“陳德興屠杜橋,無非是殺一儆百,讓江南義門不敢抗拒他的賊兵!現在江南民心驚怖,咱們若不讓義民入避臨安,隻怕各地義門會屈於暴明淫威。如此大宋江山固然不保,太師和學生的頭顱,隻怕也會為暴明所得!如今之計,隻有將兩浙數十萬義民和十餘萬團練軍都捏在手裡面……然後再去和陳德興談判!”

“談判?談什麼?”賈似道看著廖瑩中,有些懵懂地問。

廖瑩中神色不動,冷冷地道:“當然是保全太師一門和學生的邵武廖氏一門!”

“這是賣國求榮!”賈似道連連搖頭。他要保的還是大宋!這當然也是為他自己著想,有大宋在。他賈似道才有榮華富貴,賈氏一族才有榮華富貴。

要是大宋沒有瞭……

廖瑩中也不理賈似道,隻是自顧自往下說:“大宋國還有可賣的嗎?陳德興一個禁海禁私,一個殺一儆百,再加上朝廷自己西遷洪都……兩浙的人心都已經亂瞭。地方上的強宗大族都想著自保,過去他們還想著逼陳明開科舉,現在杜傢族滅……他們恐怕隻想保住傢人性命瞭!

而臨安、慶元、紹興這些大城裡面的工商之民恐怕都在盼望著明軍早一點打過來。這樣禁海令就能取消,也再沒有廢紙一樣的會子來和買他們的東西……這陳德興雖然苛待士人,但是對工商之民,一直是比較優待的,這些工商之民憑什麼替咱們賣命?

太師,現在咱們能依靠的就是兩浙幾十萬強宗大族……隻有大傢抱團,才能在陳明的屠刀下謀一條生路!”

賈似道神色木然,呆坐在椅中。廖瑩中話說的不錯。兩浙的普通百姓,工商之民現在都靠不住。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名門望族。幾十萬人聚攏一團,或許還有得一拼!

當然,要大傢拼瞭性命保大宋是做夢。現在是大難臨頭,自保才是第一位的。

“謀,謀生路……可是陳德興會給咱們生路嗎?”賈似道定定地問。

這“咱們”當然是賈傢和廖傢。別的義門,隻要肯投降,應該不會有殺身滅族之禍的。

“能!”廖瑩中深吸口氣,“而且還有陳君直呢……陳德興手裡有士爵,有八旗,有海商,有天道教,所以用不著士大夫。但是陳君直不同,他手裡什麼都沒有……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江南士大夫!實際上,他自己也是江南一士子!”(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