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決戰的準備當中慢慢度過,宋軍的壕溝、炮壘在一點一點的成型。明軍則接連拔除臨安城北、城東的宋軍據點,將戰線一點點的推向臨安城墻,推向宋軍的壕溝戰線。計劃中的總攻發起時間,很快就要到來瞭。
李庭芝現在已經住進瞭一定位於臨安城外的帳篷裡面,就在臨安城的東北角附近,離餘杭門很近,距離西湖也不算遠。背後三四百步就是賈似道居住的那個碉樓,前方則是一個巨大的炮壘。李庭芝把自己的中軍擺在這個位置,是因為他估計明軍的主攻方向就在這一帶。
因為臨安東城是有兩道城墻的,臨安城曾經東擴過一次,將城東附廓而建的貧民區用城墻圈瞭起來。因此要從東城打進臨安很不方便。從臨安北城突破,然後沿著禦街一路推進才是上策。而在餘杭門附近突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沿著城墻迅速占領臨安城西各門,避免城內宋軍的要人出城向西逃亡——臨安西面除瞭西湖就是大片山林,再往西更是天目山餘脈。由於明軍兵力有限,因此沒有在臨安城西面部署什麼兵力,如果不在第一時間控制臨安城西各門,恐怕是很難阻擋城內要人逃入天目山的。
這個時候,他正在油燈發出的昏黃亮光下面看著地圖。圖上戰線出的是前所未有的戰場態勢。部隊不是住在營寨或城池裡面,而是分散在一條長達二十七裡的壕溝線極其附近的炮壘和臨時宿營地中。戰鬥也不再分白天黑夜,也不是一場場的列陣而鬥。而是時時刻刻都在整條戰線的各個角落進行著。而且夜間的戰鬥往往會更加激烈一些,大炮的轟鳴聲已經連續兩個晚上沒有停止瞭,伴隨而來的還有明軍擲彈兵的攻擊,雖然他們出動的人數不多,但總歸讓人不得安寢,前線各軍的士氣也在快速消磨當中。這兩天,各軍都出現瞭大量的逃兵——直接從壕溝中逃到明軍那邊去瞭!
打瞭半輩子蒙古人的李庭芝突然發現,自己好像一個新上戰場的新手一樣。面對的都是他不瞭解,也無法控制的局面。
而對面明軍仿佛也發現瞭壕溝裡面的宋軍士氣低落,為瞭加快他們的瓦解,從昨天晚上開始。浙語的喊話聲會在炮擊的間隙響起。和炮擊聲一樣,整日整夜的不停。
“有臺州的兄弟嗎?我是臨海杜橋的潑皮李啊,我是從杜傢團練軍裡投到大明這邊的,現在是軍戶兵啦,授瞭一百畝水澆地。就在臨海縣城外,原來是臨海方傢的地,至少值四千貫啊!你們趕緊過來吧,隻要投靠過來,聖人就給你們分地,讓你們當軍戶,你們就不用受窮瞭……”
炮聲一停,討厭的叫嚷聲又開始瞭。不僅是一個潑皮李在叫嚷,而是有成百上千的潑皮李在那裡嚎著,動搖著前線宋軍的人心。
一百畝水澆地啊!足夠讓一個吃不飽。穿不暖,娶不上媳婦的苦漢子搖身一變當上地主老財。和賈似道的“忠義”相比,一百畝土地的吸引力實在太大瞭!
而且,明軍開出的條件還不止分田當軍戶一項。不想當兵吃糧的人,投靠過去一樣有出路。
“不想當兵也沒有關系,聖人還可以派船送你們去明洲挖金子挖銀子啊!明洲有金山銀山,金銀多得挖都挖不完!你們隻要肯過來,就能坐聖人的大海船去那裡發財!”
發現明洲大陸,發現金山銀山的消息也已經傳到臨安城瞭。不過城內的團練兵們都不怎麼當回事,因為他們都覺得這種好事和他們沒有關系。可是現在……這個大明聖人仿佛比大宋官傢要好啊!
前線壕溝裡面的團練們人人都在動搖。大宋朝優待讀書人。優待都城和行在市民是事實。但是對底層的農民,大宋是沒有任何保護和優待的。大宋對農人可沒有什麼恩惠,現在憑什麼要他們豁出命來效忠?
“陳賊背道入魔,叛主做亂。不忠不義,他的話不能相信!”
“我等堂堂漢人,豈可棄孔孟而宗天魔(天道),區區田土,豈能亂人心大義!”
幸好壕溝裡面有“秀才官”,可以用大義激勵人心。要換成原來宋軍那種隻認錢的小軍頭,沒準就自己帶頭倒戈瞭。
看著一張張在燈籠照映下泛出紅光的大義凜然的面孔,再想到太師公賈似道的忠義。樸實的農人們一時也不知該如何選擇,一個個都低著頭,嘆息不止。
雖然大規模的逃亡被遏制住瞭,但是秀才官們也不敢把自己的手下派出去巡邏瞭。這些團練兵一旦離開瞭壕溝,說不定就會整隊整隊的投到明軍那邊去!
宋軍的全線龜縮,等於在戰場上閉上瞭眼睛!明軍可以在炮聲、喊話聲的掩護下集結調動,可以將出發陣地直接設在宋軍壕溝的百步之內,甚至還將十八個軍屬師屬的炮兵營和十二門10寸臼炮都拖運到瞭指定位置。
而宋軍卻毫無察覺。
李庭芝已經看完瞭地圖,搖瞭搖頭,壕溝對壕溝的戰術沒有想象中那麼好用。或者說,他和麾下的十萬大軍並沒有真正掌握這種新戰術,這是一種復雜的打法,和宋軍之前的結陣而戰完全不一樣。沒有經過任何一次演練,就貿然采用全新的戰法,實在有失謹慎。可是不這樣打,還有別的辦法嗎?他嘆瞭口氣,現在不過是盡人事罷瞭……
就在這時,地動山搖般的轟鳴聲突然間就響瞭起來!
一發120斤重的開花彈正好落在瞭李庭芝的帳篷附近,近在耳邊的巨大爆炸聲音就像天塌地陷瞭一樣!帳篷裡面所有的人都被震倒,油燈咣當摔下桌子熄滅瞭,李庭芝的幕僚們抑制不住地驚叫起來!明軍的炮群突然開火瞭!而且出乎意料的猛烈!
強大的明軍炮群反復轟擊著宋軍辛苦構造的防線,一團團橘紅色的火光在宋軍的炮壘周遭此起彼伏地炸開。將土墻、大炮、人的殘肢斷臂都一起掀上瞭天空。這是十二門十寸臼炮在逞兇!而更多的實心鐵球則像雨點一樣反復拍打著宋軍的前沿,將宋軍辛苦佈置的鹿砦拒馬,都打成瞭碎片。
李庭芝很快就反應瞭過來,他爬起來就大步沖出瞭帳篷,外面正亂成一團,到處都是亂竄的隨州團練軍的士卒。幾個李傢的子侄正在大聲嚷嚷著試圖整頓秩序,看到李庭芝出現,頓時就紛紛靠瞭上去。
“學士,這裡危險,您且去護城河對岸避炮吧!”一個李傢的秀才焦急地說。
李庭芝也不理睬他,大步就往炮壘上面跑去,上到高處,他就四下張望起來,觀察著明軍炮群的位置。他必須要在第一時間確定這些大炮的所在,在他看來,明軍重點炮擊的地方,一定就是主攻的方向!
這時無數的火把突然在千步之外,明軍的炮群背後亮瞭起來,那一定是明軍的主力!
“傳令!擂鼓,聚兵,備戰!”李庭芝大聲吼瞭起來。
……
賈似道這個時候正牽著李慧娘的手在睡覺,他在這個時空的歷史上看來要當殉國殉道的忠臣瞭。所以也李慧娘也不會變成鬼來嚇唬他瞭,後世也不會有《紅梅閣》瞭,更不會有“蟋蟀宰相”的綽號,頂多就是把賈似道稱為“昆蟲學”研究的先驅。
炮聲響起的時候,賈似道猛地就驚醒過來,身邊的女人也醒來瞭。李惠娘的膽子不小,並沒有被外面的炮擊聲嚇到,而是很鎮定的起身,替賈似道拿來瞭官袍和佩劍。
賈似道臉上都是汗珠子,大口地喘著粗氣,呆坐在榻上一動不動,直到一隻纖手捏著絲絹來替他擦汗。
“太師,太師……”輕柔的女聲在賈似道耳邊響起。
“哦。”賈似道應瞭一聲,猛吸口氣,站瞭起來。李惠娘則動手替賈似道穿上瞭官袍,帶上幞頭,紮上玉帶,還掛上瞭三尺長劍。
賈似道出瞭自己的寢室,外面已經有幾個賈姓的子侄披掛整齊在侯著瞭。賈似道一言不發,大步走出瞭碉樓,站在瞭臨安北墻上,定定眺望著戰場。
戰場上的形勢仿佛一目瞭然。因為宋明兩邊的大隊人馬已經開始打著火把燈籠集結瞭!而且雙方集結的位置都很靠近賈似道所在的碉樓。
“太師!看來今夜就是決戰瞭!”廖瑩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上瞭城墻,到瞭賈似道身邊。他現在是提舉君子營,麾下有近三萬君子——在賈似道的激勵下,臨安城中的秀才們終於掀起瞭一輪入伍從軍的**,三天之內,君子營的人數就增加瞭一倍。不過這些新入伍的君子都是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沒有幾個月的訓練根本上不得戰場,看來是敢不上今日這場會戰瞭。
賈似道點點頭,隻是淡淡應著,“就是今晚瞭……若是不敵,老夫,老夫,老夫就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