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殖民者文天祥

作者:大羅羅 字數:3068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朗朗的讀書聲,就從紮馬城的瑪雅沿海制置司中的文廟中傳出——就是那座建在懸崖上的大神殿,原來也不知道是供什麼神的?不過現在這裡供奉的是至聖文宣王,就是孔子他老人傢。在如今的紮馬城內,孔子的大名已經無人不知瞭。無論是瑪雅人還是阿茲特克人,人人都知道孔子是個很厲害的神,比什麼太陽神、月亮神、老虎神都厲害!

因為整個紮馬城最兇悍的一夥人,從墨西卡谷地過來的阿茲特克綠營兵,都已經成瞭孔子的信徒!誰要是敢說孔子的壞話,就很有可能被他們捉瞭去血祭!這個阿茲特克人的血祭可厲害,不是放點血瞭事,而是要剝皮挖心的……

而這個瑪雅沿海制置司中的文廟,不僅是祭祀孔子的地方,而且還是紮馬州官學的所在。

文天祥讓自己的好朋友,臨安靈隱寺的儒僧九燈當瞭紮馬州官學學正,負責管理官學和文廟,傳授儒學。學生主要是阿茲特克綠營兵和紮馬城內瑪雅貴族的子弟——阿茲特克綠營兵們人人都要進學讀書。瑪雅貴族之傢則一傢出個娃,要麼入紮馬州官學,要麼就去當小沙彌學佛。

當小沙彌的地方也在這片懸崖上。文廟邊上的另一座瑪雅寺廟給改成瞭少林寺瑪雅下院。由永心大和尚權任主持,隔三差五就會舉行法會,由永興大和尚或是跟隨他來明洲的棍僧們登臺說法——當然是用誰都聽不懂的瑪雅語說的。

在說法講經的同時,少林寺瑪雅下院也招收小沙彌,先剃個光頭,跟著學佛學武學漢話,也不收學費。這個少林寺瑪雅下院的花銷自然是由制置司提供的,每個月都能領到幾大筐的可可豆。

前文說過,紮馬城是個瑪雅港口城市,也是貿易中心。通過海路和附近的許多島嶼,還有南方的一些沿海城邦保持著貿易往來,是個相當富庶的城邦。文天祥當瞭紮馬知州後,順手就在紮馬州設瞭市舶司。還在市舶司下開設瞭酒務、鹽務和金銀務,酒務自然負責釀酒、賣酒,用的是玉米、蕃薯、土豆什麼的。明洲這裡的土著都不大會釀酒,又特別的好酒,開始酒務自然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鹽務則是制鹽、賣鹽。用的是曬鹽加煮鹽的方法——因為沒有鐵器,隻能先用陶器煮海水,燒幹一些後再用日照的方法蒸發水分。這個是瑪雅人發明的制鹽之法,文天祥隻是讓鹽務接管瞭紮馬州境內的所有鹽場,改由官營專賣。

金銀務則是收集和尋找金銀的部門,在這方面,文天祥可比蒙起文明多瞭。他可不會把阿茲特克綠營兵派出去搶神的大便,他是用酒換大便的……100斤紮馬燒酒換1斤大便(必須是神拉出來的)或10斤銀塊。此外也可以用可可豆換金銀,價格和紮馬燒酒一樣,

同時。文天祥還派人在紮馬州的地盤上到處尋找金礦、銀礦,目前還沒有任何發現。

除瞭市舶司之外,紮馬州衙之下還設立瞭一個制作司。制作司下有造船務和作院務,前者負責造船——紮馬城本來就有造船的作坊,不過瑪雅人隻會造小船,就是刳木為舟,剡木為楫。瑪雅人就靠這種船隻做海貿的,不過要靠它們渡大西洋卻是不行的。因此文天祥就從銀山港請來瞭漢人船匠(是第二明洲探險隊上的工匠,並不是軍籍,因此可以招募)擔任提舉造船務,主持仿造大三角帆船的工作。

後者則是個手工作坊的大雜燴。有制作兵器的,有制作甲胄的,有做衣服的,有造紙的。有造陶器、木器的,還有印書的,各種各樣的作坊有上百之數。絕大部分的工匠都是紮馬城的瑪雅土著,隻有提舉制作司是從銀山城請來的漢人。

現在紮馬州官學生身上的儒服,手中的《論語》,還有他們使用的文房四寶和書桌座椅。都是這個制作司提供的。

再過一陣子,等到明洲開拓隊大批到達後,紮馬州甚至還會有管理農田和畜牧的農牧司衙門出現。

這種照搬宋朝的官辦官營模式,雖然效率難免低下,在大明本土基本上逐漸被拋棄不用,然而在明洲殖民地卻有其存在的價值。

這座由文天祥用“宋制”經營起來的紮馬州,在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變成瞭整個明洲最繁華的工商和貿易城市。而這種用專業人士(並不儒生)充當官員管理生產的。並且由總督或是國王,或是大公,或是君侯,或是制置使什麼的全權治理的“紮馬模式”,也被復制到瞭幾乎所有的明洲殖民城市之中,成瞭大明開拓明洲的標準模式瞭。

當然,用官學教化土著士兵和貴族子弟,培養代理人的辦法。同樣是“紮馬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後來不僅被用在瞭明洲,還被用到瞭全世界其他地方的華夏殖民地。

因此在後世正式的歷史書上,周小七被稱為“發現者”,蒙起被稱為“征服者”,而文天祥則毫無疑問是“殖民者”。

……

就在明洲開拓船隊浩浩蕩蕩駛出定海港揚帆東行,漢人大舉對外殖民的時代即將開始的時候。

殖民者文天祥正和九燈和尚一起,在文廟大堂中主持一場考試。諾大的殿堂中都是席地而坐的阿茲特克書生,每人面前都有一張矮桌子,桌子上放著文房四寶,還有一張文天祥其中出題的卷子。考得是儒學,主要是《百傢姓》、《千字文》和《三字經》上的內容,一道大題目是《論語》釋義——一部《論語》當然沒有那麼快教完,現在隻是教瞭其中的幾條。

而紮馬州官學的課本就是《百傢姓》、《千字文》、《三字經》和《論語》,天道三經什麼的,文天祥是不鳥的,自然也不會拿來教阿茲特克書生。

他的理想,還是用儒傢的道理教化明洲的野蠻人,在明洲傳下孔孟的道統。然後再飄洋過海去弗林,也就什麼歐羅巴洲,去向那裡的讀書人傳播孔子的真理——當然,還要帶上幾千個全副武裝的阿茲特克綠營兵一塊兒去!

“老師,弟子已經做好瞭。”

已經有人交卷子瞭,是一個十七八歲的阿茲特克書生——雖然所有的阿茲特克綠營兵都要學儒,但這些人大多笨頭笨腦的,學瞭半天連半部三字經都背不出來,隻是勉強會說點漢話罷瞭。不過其中也有些聰明學生,這位第一個交卷子的就是。

“原來是特斯文啊,又是第一個交卷子。”九燈和尚溫和地笑著,接過卷子掃瞭眼,所有的題目都答瞭,字跡雖然歪歪扭扭,但還能勉強看懂。這真的很不容易!畢竟紮馬州官學開張還不到一年呢。

“先回位子上坐著,等大傢都考完瞭才能一起放課。”和尚柔聲說著,又抬手虛指瞭一下。

特斯文拱手行瞭一禮,“學生知道瞭。”然後又向坐在九燈和尚身邊的文天祥行瞭禮,才輕手輕腳走回瞭自己的位子,端端正正跪坐在等候,,很有些書生士子的風度。

文天祥捋著胡子,滿意的點頭。這些阿茲特克人雖然野蠻,喜歡剝人皮放人血,但是教化起來卻比金山印第安人容易多瞭,在課堂上也守規矩……這是因為阿茲特克人的社會比金山印第安人進步,他們已經進入瞭階級社會,形成瞭城邦,而且還有自己的教育體系——在戰場上把人打暈和剝人皮、放人血什麼的其實很不容易,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掌握!

此外,阿茲特克的平民也要接受教育,學習種地,飼養,手工等技藝。用後世的話說,阿茲特克是一個有全民免費義務教育的城邦國傢!雖然阿茲特克人的教育體系傳授的知識都非常落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茲特克人還有自己的象形文字,雖然隻有祭司能看懂,但總比沒有文字的文明要進步多瞭。

“文山兄,卷子改好瞭,你也看看吧。”九燈和尚將這位名叫特斯文(當然是九燈給起的)的學生做好的卷子遞給瞭文天祥,臉上還露出瞭滿意的表情。

卷子做得不錯,就是錯別字有點多,不過不考慮錯別字的話,這位特斯文還做對瞭幾道題目的。

“的確不錯。”文天祥看瞭卷子,也露出瞭驚喜的表情,短短不到一年,居然能學到這個程度。這個特斯文還真是個人才,如果生在大宋,從小有名師教導,應該有那麼一兩成的希望考上進士的。

文天祥點瞭點頭,放下瞭卷子,“看來明洲這裡還是有希望的,咱們隻要悉心教化,不出數年,就能讓紮馬州大治瞭。到時候,你我便能揚帆東行,往弗林一遊瞭。”(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