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閉關鎖國文字獄

作者:大羅羅 字數:4105

“可是要如何滅瞭歐羅巴人的歷史和文化呢?”

忽必烈想瞭想又問,這事兒好像不大容易——要是容易的話,估計歷代先汗就幹瞭。↖在忽必烈看來,滅人史和滅人文化的關鍵就是消滅人,把人都殺光瞭,歷史和文化自然沒有瞭。可是那樣誰來交稅,誰來生產,陳德興的人打過來誰來頂在前面送死?

姚樞捋著白胡子,眉頭深皺,緩緩道:“對歐羅巴,必須留其人而滅其史再斷其文化……這留和滅可就是個尺度問題瞭。”

“對,是個尺度!”忽必烈點點頭,“可是不好辦啊,這個人他識不識字不寫在臉上啊!”

姚樞噗哧一笑,“大汗以為把識字之人都殺瞭就能絕其史滅其文瞭?”

忽必烈嘿嘿一笑,“那當然瞭!把認字的都殺瞭,剩下的不就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愚民瞭嗎?”

“可是意大利、伊比利亞和英吉利那裡還有歐羅巴的讀書人,大汗能把他們都殺瞭嗎?”

忽必烈無奈地搖搖頭,“打不下來怎麼殺?將來打下來瞭才能殺啊!”

姚樞道:“咱們要是把歐羅巴的讀書人都殺瞭,可就沒有人幫著去打意大利、伊比利亞和英吉利瞭。”

“也沒有人幫咱們管理地盤瞭!”忽必烈苦笑。

都殺光肯定不行!要是能殺光,歷代先汗是不在乎多殺點人的。可是都殺光瞭誰當走狗?誰去組織漢軍?沒有瞭走狗漢軍,宋朝怎麼打?用蒙古人去拼嗎?宋軍的神臂弩可不是鬧著玩的。

“是啊,咱們不能把歐羅巴的讀書人都殺光。該用還是要用。咱們現在初來乍到,要求低一些。隻要肯承認大汗您是上帝次子,會背誦《欽定聖經》裡面幾個要緊的章節就可以做官。”

姚樞頓瞭頓。笑道:“但是不合咱們胃口的書都得禁瞭,歐羅巴的讀書人隻能讀咱們規定的書,最需要的讀的就是《欽定聖經》和《四書五經》,咱們要在歐羅巴開科舉取士,就像大宋一樣,也要重文輕武,讓歐羅巴的地方豪強多讀書少習武。以後要當神父,要當地方官,都得讀書考試。和科舉無關的書。要想辦法一步步的毀禁或修改。特別是那些古羅馬、古希臘留下來的書,一定要嚴禁!”

古希臘、古羅馬的書,姚樞也得到瞭一些,都是劉孝元讓人送來的。這些書裡面記載的歷史,傳播的思想,可都大大不利於大蒙古的統治!不盡毀瞭,如何叫人放心?

“這不大容易吧?”忽必烈搖搖頭,思索著道,“咱們自己地盤上的書好盡。可是他人地盤上留過來的書呢?伊比利亞和意大利恐怕一時攻克不瞭。英吉利更是有大海遮護,暴明又有海軍在香港,要跨海攻英隻怕不易。”

雖然目前的軍事行動比較順利,但是忽必烈並沒有太看低歐羅巴人。在他看來。歐羅巴人的軍事力量比起陳德興崛起之前的大宋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的海軍在地中海上的優勢可以和大宋水軍在長江上的優勢相比。他們的十字弓雖然不如宋人的神臂弓,但是也勉強可以對抗大蒙古的弓箭。而他們騎士的格鬥本事明顯比宋軍強悍!如果不是他們的組織和指揮太糟糕,維斯瓦河一役中。他們至少可以給蒙古人造成相當大的損失。

而且,在今後對伊比利亞和意大利的攻堅戰中。歐羅巴歸附兵才是主力!忽必烈根本不可能靠旗人去沖鋒陷陣,他的八旗兵隻能用來震懾。最多可以在平原上和歐羅巴人決戰,可不敢用他們去打消耗人命的攻堅戰。

要不然又得重蹈在中原的覆轍。因此,歐羅巴之戰很有可能會曠日持久。

姚樞當然已經想到瞭這一點,他點點頭道:“大汗,咱們可以封閉所有和意大利、伊比利亞和英格蘭貿易的口岸和關隘,不和他們交往,也禁止大汗地盤上的歐羅巴人前往那裡。這樣自然就不會有**流入瞭!”

忽必烈皺起眉毛,瞇著三角眼思索半晌,“都禁止瞭,生意不做瞭?那得損失不少稅賦吧?”

“生意可以做,”姚樞想瞭想,“但是不能哪兒都做,隻留兩個通商口岸即可,一個開在北面對英吉利,一個開在南面對地中海。”

“兩口通商,別的地方都禁止?”

“都禁止瞭,”姚樞重重點頭,“必須如此,要不然怎麼管得過來?”他頓瞭頓,又道,“陸上的關口可以用重兵把守,用八旗兵緝私。至於海上,不能讓大汗地盤上的歐羅巴人造出可以遠航的大船,最多造些漁船……”

……

“……天道第一世紀,中國人迎來瞭大航海和大殖民的時代,中國人的血脈和文化也隨之撒遍瞭整個地球。但是這對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來說,卻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因為這些自稱是文明人,並且認為自己掌握瞭先進科學和文明的中國人每到一個地方,就會不遺餘力毀滅當地的文明。他們到處焚毀和歷史還有哲學相關的書籍,抓捕和屠殺掌握瞭各代文化思想和歷史的知識分子。一個個悠久的文明,無論他們有多麼璀璨的過去,在這些中國殖民者看來,都是毫無價值,都是危險的,都是必須毀滅的!他們不是什麼文化和文明的傳播者,他們是文化和文明的毀滅者!”

————以上摘自法蘭西大革命傢拿破侖.波拿巴的《告歐羅巴、阿非利加、阿拉伯、波斯和印度人民書》。

註意,大革命傢拿破侖.波拿巴在這篇雄文中提及的是“中國人”而不是大明帝國。因為據大革命傢考證,“焚書坑儒”的不僅僅是大明帝國,在天道第一世紀初存在的另外兩個和大明並存的“中國政權”。大蒙古和大宋(理宋)在擴張的過程中,同樣采取瞭毀滅被征服者文化和歷史的政策。而且比大明帝國更加激進。

後者好歹還搜集保存瞭大量各個文明的古籍,還接納瞭許多因為祖國淪陷或別的什麼原因流亡出逃的知識分子。但是大蒙古和大宋卻隻知道毀滅文化……是的。曾經以寬仁著稱的大宋,現在迫於生存的壓力,變得和大蒙古一樣極端瞭!

至少在不少華夏讀書人看來,大宋這些年已經變得面目全非瞭。

一艘看起來有些破舊的日式槳帆商船抵達瞭大光港的碼頭,這裡靠近伊洛瓦底江的入海口,一條名為大光河的寬闊河流將這裡和大海連接起來,海船可以直接駛入港口。因此大光港曾經是蒲甘王國的一個重要的港口市鎮,現在則成瞭大宋通海路的大光府,比之過去更加繁華瞭幾分。

因為此地靠近大海。此地的氣候在蒲甘而言也是最舒適的,雲水蔚藍,海風溫潤撲面。並不像內陸那樣的悶熱,瘴痢傳播的情況也不是太嚴重。

在蒲甘被大宋吞並之後,大光府迅速成為瞭南下的大宋權貴們最喜歡的城市。人口和財富迅速聚集,商業也飛速發展。碼頭上面熙熙攘攘的都是等著裝卸貨物的本地苦力。漢語、緬語的招呼聲呼喝聲響成瞭一片。碼頭以北不到十裡開外,還有一座正在興建中的城池,外墻是夯土包磚,還修建瞭飛簷鬥拱的城門樓。看起來仿佛是個再普通不過的中國城池。

這座城池當然就是大光府城,也是未來新的大宋行在所——大宋帝國的首都仍然是開封府,雖然大宋再也不可能收復那裡。當文天祥抵達大光府城外時,城墻還在施工。隻有一小半建成瞭兩丈高、最寬處達三丈半的夯土包磚城墻。剩下的一大半則在用木柵欄湊合。

大航海傢文天祥還是有點暈船,他現在的身份是個常住日本的華商——現在天道日本控制的難波港、博多港還有平安京居住瞭許多華商,漢語在那裡也非常普及。經常和華商往來的日本人都能說一點。上層的日本人也都在學習漢語,他們都是天道教徒。而漢語是天道教的“法定語言”。天道教不僅在大明以外推廣漢語,而且還在大明國內推廣官話。利用拉丁字母給漢語註音,創造出瞭所謂“天道拼音”,還成為瞭大明蒙學的必修課程。因為這種“天道拼音”的出現,現在日本、高麗的天道徒也能比較容易的掌握漢語。在天道日本,“假名”和日語正在漸漸消失,漢語漢音已經成為瞭官方語言。

這樣的變化雖然方便瞭文天祥這個漢人在天道日本的生活,但是對天道教相當反感的他卻不想在這個以天道教為國教(其實隻是半個,另外半個還堅持佛教和神道教)的國傢長久生活。

讓他魂牽夢繞的故國,永遠隻有大宋!

可是這裡能算是大宋嗎?文天祥帶著幾個日本隨從走在通往大光府南門的街道上,心裡卻沒有一種遊子歸傢的喜悅。原本他隻是想要街道蒲甘前往大理,可是卻沒有想到,當他走下那艘在難波購買的槳帆船時,他已經抵達大宋瞭。

因為蒲甘王國的國祚在一個半月前就告終瞭!末代蒲甘國王交斯華(其父那羅梯訶波帝在吉大河戰役後失蹤,沒有再回蒲甘城,他帶去的軍隊也幾乎覆沒)正式請求大宋皇帝趙禥接受自己的“內附”,將國土和版籍全都獻給瞭保護蒲甘的大宋帝國。

“這吃相也太難看瞭吧?”望著大光府城頭的大宋龍旗,文天祥就忍不住嘆息起來。蒲甘並非大宋之土,收為藩屬就罷瞭,這樣赤果果吞並,而且急不可耐地下手,蒲甘的土著怎麼能心服口服?肯定會有人起兵反抗,到時候就要生靈塗炭瞭。大宋就算僥幸獲勝,也壞瞭仁德之名,隻怕四方蠻夷都要將大宋和暴明等同瞭。

現在隻能靠多施仁政來挽回人心瞭。文天祥想到這裡,不由加快腳步。教化蠻夷這事兒他有經驗——大明在明洲的作為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不行仁義,一味使詐用暴,雖然一時得逞,但是明洲人口損失太大,本來人口密集的繁華之地都成瞭死城荒地,不得已隻能想方設法不遠數萬裡從中原移民過去,真是勞民傷財,而且效果也不顯著。大明人口多,底子厚,禁得住折騰,大宋現在可沒這樣胡鬧的本錢……

“燒!快點燒瞭!”一個熟悉的聲音隱約在文天祥耳邊響起。正在低頭趕路的文天祥抬頭一望,眼前是個白塔林立的地方,大大小小的白塔排成瞭一列,仿佛有數十上百。白塔中間還有一座由精美木刻組成的大門,雕刻多到瞭繁雜的地步,沒有什麼美感。大門前方擁著不少看熱鬧的人,有打著赤膊的土著,也有拎著橫刀的漢人——他們絕大部分是漢商,大光港原本就是個不大不小的商港,有不少漢商往來。而在大宋控制蒲甘之後,這裡就愈加繁榮。因為蒲甘盛產稻米和大象(大象是蒲甘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南番和天竺,它們也是生產工具),價格又非常便宜,便成瞭在天竺作戰的八國聯軍采購物資的重鎮。不過八國官方不好出面,畢竟大明和大宋的戰爭還沒有結束。於是就隻能委托商人出面,這大光府的商埠內自然隨處可見漢商的蹤跡瞭。

文天祥快步走瞭過去,他身材高大,哪怕站在人群外圍,也能看清楚裡面的情況。看熱鬧的人們圍成瞭一個巨大的半圓,半圓的中間堆放著許多書籍,看樣子似乎是佛經什麼的。還有一隊穿著閃亮胸甲,持著長槍的士兵在維持秩序。還有一個軍官模樣的人拿著火把點燃瞭那些書籍。一個穿著紫袍頭戴長腳幞頭的大宋官員站在那堆書籍旁邊,正是文天祥在臨安做官時的同僚蘇劉義。仿佛就是他在指揮焚書!

另外還有幾個老老少少的和尚也被幾個宋兵從寺廟裡面押瞭出來,個個都滿臉惶恐,仿佛馬上就要大難臨頭一般……(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