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山雨欲來

作者:柯山夢 字數:3211

八月十日,遼東赫圖阿拉東面的一座大山上,不少建州女真正在滿山的尋找野果。

赫圖阿拉是奴兒哈赤建立的第二個都城,第一個都城叫做費阿拉。赫圖阿拉是奴兒哈赤統一海西、東海女真大部後建立的,於萬歷四十四年在此稱汗,建元天命,建立瞭奴隸主政權後金。

赫圖阿拉周圍山巒如海山高林密,能耕種的面積很少,旅順之戰後建奴放棄瞭鎮江,東江鎮恢復點力量後便重新占據鎮江堡,並往北一路占據瞭寬甸六堡,赫圖阿拉變成瞭前線。此時的赫圖阿拉大多還是當年的建州部,還有部分居住在各處山林上的老寨中,但以老弱為多,年輕能戰的大多去瞭遼中定居,獲得瞭更好的生活條件。

今年以來到處缺糧,赫圖阿拉也不例外,好在他們還有大山可以打獵和采摘果子,雖然裡面危險重重,但也算有一條生路,但東江鎮恢復寬甸六堡之後,就經常過來打遊擊。這些島民本來已經奄奄一息,得到登州的支持後又恢復瞭元氣。

女真人雖然作戰勇猛,但遼民同樣民風彪悍,東江鎮多年來在鎮江至赫圖阿拉一帶長期作戰,對這裡的熟悉不亞於女真人。東江鎮在毛文龍時代就曾經多次圍攻赫圖阿拉,還曾經偷襲攻克薩爾滸城,現在武備和糧餉得到保證,人數也比赫圖阿拉的真夷丁口要多,女真人對付他們感覺越來越吃力,活動范圍被限制得越來越小。這使得赫圖阿拉的女真人少瞭很多出來打獵采果的機會。

在林中采挖果子和人參,是這些女真人最常幹的事情,裡面的一些少年還帶著粗大的滿弓,有人手中已經提著一些兔子和禽類。

突然“嗚”一聲尖銳的鳴叫在山下響起。山上的眾女真人齊齊回頭,山腰又連著發出兩聲鳴鏑。

一名帶頭的老者大喊道:“快下山,下山!”

山上一片忙亂,長輩呼叫小孩的聲音此起彼伏,打獵采果的人爭先恐後的往山下逃去,有些籃子背簍丟瞭也沒有人去理會。

眾人在山林中飛奔,他們慣於山地間的生活,雖然其中有不少女子兒童,但這類山林間的奔跑卻不顯得慢。

“東江島寇來瞭,快回城去!”到瞭大路上之後。幾名身穿鎧甲的甲兵大聲催促著。眾人往赫圖阿拉老城逃去。一路上不斷有人從山林中加入,在大道上匯成一股逃難的人流。

赫圖阿拉城墻上號角聲聲,周圍各處耕種打獵的人從四面八方往城池逃去。一些人影手執刀槍上到瞭城墻上。

大部分人逃入城池後,東面的城門立即被關上,這邊還有一些零星的真夷逃來,他們見城門禁閉,隻得又往其他方向繞去。

東南面的官道上數十名後金甲兵打馬疾馳,遠處的官道上人潮湧動,其中一面一丈六尺的副總兵紅旗,上書一個大大的“尚”字。

。。。。。。

連山關,這個名字威風的關隘其實就是一個坐落在河谷中的堡壘,關城守住瞭遼南通往沈陽的官道。這條道路是遼南山區最重要的通道,關城西側則是經甜水井站前往遼陽的官道,這兩條道路使得連山關成為瞭戰略要地,但關城本身並沒有任何天險可以依靠。

連山關以西是一座海拔九百多米的雄偉大山,這裡便是摩天嶺,在後來的清末聞名天下的摩天嶺,既見證瞭甲午時聶士成所部的英勇,也見證瞭日俄戰爭時可笑的中立。

連山關南門上,上唇留著幾根老鼠須的杜度皺著眉頭,杜度是奴爾哈赤長子褚英的兒子,褚英是被努爾哈赤下令絞死的,不過他的兩個兒子都沒有被牽連,杜度初始就被授為臺及,在老奴的後期還當到瞭鑲白旗旗主,後來努爾哈赤給把鑲白旗給瞭豪格,明確兩白旗屬於皇太極父子,杜度就被調去瞭鑲紅旗,杜度之父褚英和代善是同母兄弟,努爾哈赤按照血緣把杜度調入瞭紅旗系統,明確紅旗系統屬於代善一系。

杜度本身比較低調,雖然無緣無故丟瞭旗主位置,卻一直謹慎做事,作為後金貴族中的中層幹部,避開瞭高層的鬥爭,皇太極還對他多有拉攏,這次任命他帶本部兵和烏真超哈一部駐守連山關,弟弟尼堪卻被調去瞭海州。

他所領兵馬為五個自管牛錄、正白旗五個牛錄,鑲紅旗旗下烏真超哈一千三百人,包衣三千人,紅夷炮三門。這裡在上次春季攻勢後,也動員包衣修瞭一些壕溝,杜度到來之後連續催促,累死上百包衣之後,建成一個山寨的旅順防線。這片山地裡面不適合後金騎兵機動,皇太極給杜度的命令就是死守連山關,雖然關前有路往西去遼陽,但隻要連山關不下,明軍不可能真正威脅遼陽。

連山關南墻上視野廣闊,能看到南面很遠的地方,遠處一些模糊的小點在蠕動,不仔細觀察看不出來,但久經沙場的杜度卻很清楚,那是行軍的明國軍隊前鋒。

哨騎早已帶來明軍的動向,從七月開始,通遠堡、鳳凰城、草河堡等地便陸續出現瞭大批明軍,往來運送糧草的船隻充斥河道,明軍小股人馬順著官道往前推進,與後金軍哨騎在草河口至連山關一線反復交鋒。

給杜度最大的感覺,就是東江鎮的戰力有明顯提升,這些遼兵以前隻有血勇,現在卻有瞭一定的戰技,裝備也遠遠好過從前,後金兵對付他們不再那麼輕松。

沈陽不斷有塘馬帶來皇太極的命令,並告訴杜度整個遼東的明軍都在增加,杜度一邊加快佈置,一邊加強瞭對通遠堡方向的偵查。昨日巴牙喇哨兵在草河口至分水嶺之間發現瞭大批明軍,屬於廣鹿島毛承祿所部,並有少量登州兵支援,前鋒人數約六百人。

杜度得到消息之後,知道明軍的攻勢終於到來瞭。上次春季攻勢中,杜度跟隨嶽托駐守連山關,領教瞭河谷地形中登州火器陣的優勢,這次鎮占據瞭鳳凰城和通遠堡,取得瞭重要的戰役集結點和前沿支撐點,不再是輕兵襲遠,這次必定會比上次攻擊更加猛烈。

杜度轉頭對身後的甲喇章京道:“帶三百甲兵和一百白甲兵出戰,打退明狗的前鋒。”

那甲喇章京應聲而去,腳下的城門打開,甲兵列隊而出,越過關城前的壕溝陣地,沿著官道往南迎擊。

號角聲聲響起,杜度長長嘆口氣,他對於即將到來的戰事沒有信心,但也沒有退路,前方一陣鼓響,杜度輕聲道:“開始瞭。。。”

。。。

崇禎八年八月,隨著登州鎮大軍的陸續調往蓋州前線,遼東戰雲密佈。後金兵也察覺到瞭前線兵力的變化,雙方不斷進行偵查與反偵查。八月十日,北線的東江鎮率先開始攻擊,登州鎮的秋季攻勢正式展開。

北線處於茫茫大山之中,戰事圍繞赫圖阿拉進行。赫圖阿拉是建州部的老巢,建奴攻占遼中之後,這裡的人口便比較稀少,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

東江鎮從建鎮開始,便不斷在這個方向攻擊建奴,上次春季攻勢攻打未下,這次投入瞭更多兵力。獐子島在八月初發生瞭兵變,尚可義控制瞭局勢,協助尚可義的有尚可喜所部伍佰餘戰兵,駐紮鳳凰城的即墨千總部也派出伍佰戰兵在獐子島對面的海岸待命。

有瞭這兩股外力的支援,尚可義快速控制瞭獐子島,將黃龍及其近百人的心腹和傢丁軟禁後送往旅順,然後宣佈接管獐子島軍隊。

獐子島的人馬主力還是遼民,因為那黃龍與登州關系不佳,獐子島的生活條件比起其他各島都差,加上黃龍貪腐的作風絲毫不改,所以普通島兵對他並無留戀。

兵變時有大部分島兵已經上岸,準備發動秋季攻勢,所以尚可義受到的阻力很少,他控制黃龍後便立即登岸,前往寬甸附近的集結地接手軍隊。

一個登州船隊隨即送來一批糧餉和武備,尚可義原本在島上就有些威信,現在背後有雄踞遼南的登州鎮,糧餉和武備一分之後,普通島兵歡呼雀躍,基層軍官紛紛投靠瞭尚可義,跟尚可義所部一樣,這次登州鎮還派出瞭一隊教官,指導獐子島兵馬作戰。

距離獐子島不遠的皮島很快得到瞭消息,沈世魁也是剛回去不久,他當然不會相信是意外兵變,必定是尚可義在南城隍島的時候接受瞭陳新的指令,由尚可喜和即墨千總部提供支援,尚可義發動兵變,速度可謂非常之快。

沈世魁被嚇得不輕,原來黃龍是東江鎮裡面的落後分子,現在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是與登州關系最疏遠的一路,趕緊又派人去瞭一趟寬甸,擺出更積極的姿態,表示願意把駐守在鎮江堡的人馬投入北線攻擊,助尚可義一臂之力。

連山關和赫圖阿拉拉開戰役瞭序幕,但岫巖和蓋州方向的登州鎮依然安靜,遼東山雨欲來,蓋州、海州的後金軍嚴陣以待,同時後金也開始瞭最後的動員。

提供無彈窗全文字在線閱讀,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質量更好,如果您覺得網不錯就多多分享本站!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持!

高速首發晚明最新章節,本章節是地址為如果你覺的本章節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裡的朋友推薦哦!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