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我還沒有輸

作者:堂燕歸來 字數:3715

“是啊,那公孫度是傻子麼,就算要出兵,也該選在咱們跟陶賊拼個你死我活的時候出兵,而不是現在啊。”張飛粗聲粗氣的罵道。

連張飛都看出瞭其利的利弊,劉備又豈會看不出來,當即茫然的看向瞭諸葛亮。

諸葛料搖著羽扇道:“聽聞陶賊麾下,有一個叫作張儀的說客,擁有絕頂的辯才,必是此人說動瞭公孫度,在這個時候出兵。”

張儀之名,響起在瞭燕國王帳之中,令劉備君臣是一陣的震驚厭惡。

劉備深吸過幾口氣,漸漸冷靜下來,凝著眉頭沉聲道:“當年我就聽說那張儀曾遊說過劉表,沒想到此人如此瞭得,倘若給公孫度殺入右北平,我幽州就危矣,看來本王是不得不回救幽州瞭。”

此言一出,張飛第一個叫道:“大王,咱這要是一走,晉國不就完蛋瞭嗎?”

“那倒不見得。”諸葛亮卻淡淡一笑,“翼德莫要太過擔憂,那公孫度雖有野心,麾下卻無什麼良將,相信大王率主力回師,不出一月便可將他趕回遼東,袁尚有曹操相助,料想撐一個月應該沒問題,到時咱們大軍再入並州,自可繼續與陶賊對峙。”

一番話,打消瞭張飛質疑,也打消瞭劉備所存的顧慮,當下他連連點頭,便傳令全軍克日拔營。

就在他的號令剛剛傳下,陳到匆匆而入,拱手道:“稟大王,大事不好瞭,我南面斥侯傳回情報,秦軍大營已是人去樓空,曹操已於兩天前撤兵而去瞭。”

“什麼!”劉備臉色劇變,一躍而起,“本王是因為要去救幽州,才不得不撤兵,曹操為何無故會撤兵,難道他竟想不顧大局?”

陳到苦著臉道:“據斥侯盤問遺落的秦軍士卒,好像是因為劉璋盡起蜀中進攻漢中,陽平關危機,夏侯淵向曹操求救,曹操才不得不撤兵去救漢中。”

劉璋攻漢中!?

這個驚人的消息,再次令劉備君臣嘩然變色,大出意料之外。

顯然,劉備萬沒有想到,在這個他們跟陶商對峙的關鍵時刻,秦國和他自己燕國的側後,竟幾乎在同一時間出現瞭戰況,這時節點也趕的實在是太巧,簡直是老天都在幫那陶商。

“劉璋就算要攻漢中,也不該是這個時候啊,他怎麼跟那公孫度一樣,統統都犯瞭傻。”張飛罵道。

劉備身形微微一震,驀然間想到什麼,急是看向諸葛亮,“軍師,莫非又是那陶賊……”

“沒想到啊,真是沒想到……”

眉頭深皺的諸葛亮,連嘆數聲,方道:“劉璋出兵漢中,分明也是陶賊派說客說動,難怪這一月以來,陶賊皆按兵不動,原來他一直都在等著公孫度和劉璋出兵,讓亮奇怪的是,陶賊除瞭張儀之外,竟然還有一員絕頂說客,竟能說動劉璋在這個時候出兵攻漢中,實在是……”

運籌帷幄,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這一刻,也終於感受到瞭幾分無奈。

“這個陶賊,他到底藏瞭多少奇人異士,那些人都傻瞭麼,為什麼會甘心情願的甘當陶賊的門客,為什麼……”劉備拳頭擊打著案幾,灰白的臉上,流轉著深深的困惑和惱火。

“大王,那咱們該怎麼辦,曹操都已經撤瞭,咱們要是也撤瞭,袁尚那小子豈不是死定瞭。”張飛焦躁道。

劉備沉默不語,巴巴的目光看向瞭諸葛亮,這個時候,也隻能看諸葛亮幫他拿主意。

諸葛亮沉吟許久,英朗的眉宇間,掠過幾分苦澀,默默道:“晉國一滅,我大燕唇亡齒寒,但眼下幽州之危,才是燃眉之急,事到如今,也隻能先去救幽州瞭。”

燕國君臣們,神色盡皆黯然下來,一個個唉聲嘆氣,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不甘二字。

沉默許久,劉備長嘆一聲,無奈的一拂手,“軍師說的對,先解燃眉之急為上,傳今下去,全軍拔營東歸吧。”

劉備的號令傳下,燕軍士卒無不震動,聽聞老傢有危,個個都慌張不已,紛紛手忙腳亂的收拾行裝,準備拔營。

入夜。

劉備正在帳中忙著收拾,親兵入內,報稱司馬懿在外求見。

劉備知道司馬懿所為何事,遲疑瞭一下,還是拂手道:“讓他進來吧。”

片刻後,帳簾掀起,司馬懿一臉凝重的入內,急道:“大王,曹操已經撤兵,若大王也撤兵而去,豈非將我晉國棄於瞭絕境!晉國若失,而燕國不保啊,還請大王三思。”

“仲達啊,本王又何嘗想棄晉國於不顧。”劉備苦著臉嘆惜道:“可那陶賊太過奸賊,竟先說動劉璋攻漢中,逼曹操退兵,今又誘動公孫度攻我大燕,眼下遼東鐵騎已經殺到瞭右北平,本王若不及時回救,別說救你晉國,隻怕連本王的燕國都要失陷瞭,本王的難處,仲達你應該能體會的到吧。”

司馬懿滿腹的進言,都給劉備這幾句話給壓瞭回去,一時無言以對。

以他的見識,其實也很清楚,曹操和劉備的退兵,皆是中瞭陶商的計策,不得不退兵,人傢總不可能放任本國有失不管,還要繼續的救你晉國吧,就算是盟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

“陶賊,陶賊……”司馬懿默默無語,眼中流轉著深深的恨意,隻能在心中,默默的對陶商咬牙切齒。

沉默半晌,劉備見司馬懿情緒已冷靜瞭下來,便起身上前,將司馬懿的手緊緊握住,一臉深情道:“仲達你是聰明人,應該懂得良臣擇主而侍這個道理,眼下袁尚氣數已盡,你沒必要為他陪葬,不如跟本王回燕國去吧,有你這樣的王佐之士相助,你我聯手,何愁將來不能誅滅陶賊,成就大業。”

劉備也是愛才之主,他能忍心棄袁尚這個盟友於不顧,卻舍不得司馬懿這個絕頂智士,到這個時候,也沒必要再藏著腋著,當然是直截瞭當的招攬。

這番拳拳之言一出口,司馬懿眼神一動,眼中瞬間閃過一絲心動。

他之所以投奔袁尚,無非是想借袁尚之手,對抗陶賊而已,說到底,袁尚不過是他眼中的一枚棋子而已,他又豈會真對袁尚忠心不二,甘願為其陪葬。

眼下袁尚覆滅在即,司馬懿內心之中,其實早就在為自己尋找著下傢。

放眼天下,南面幾路諸侯太遠,也隻有曹操和劉備兩王可供他選擇。

曹操那邊謀士眾多,即使他去投奔,也未必得到重用,倒是劉備這裡,除瞭一個絕頂智者諸葛亮之外,並無其他的出眾謀士,他若前來投奔,必可站得一席之地。

“唉……”司馬懿苦嘆一聲,感激看向劉備,“蒙大王如此賞識,懿實在是受寵若驚,若懿早知大王如此神武雄略,早已投奔於大王麾下,為大王鞍前馬後效力瞭。”

話鋒一轉,司馬懿又慷慨道:“晉公雖非明主,但對懿卻有器重之恩,懿身為晉國之臣,當此國傢危難關頭,晉公尚在,懿若就此棄他而去,另投新主,實在是有違為臣之道,懿實是於心不忍。”

“仲達真乃忠貞之士也。”劉備肅然起敬,豎著拇指贊嘆,話鋒一轉,卻又嘆道:“隻是袁尚乃昏庸之主,仲達雖然忠義,卻效忠這樣一個庸主,豈非被天下人笑你愚忠?”

司馬懿身形一震,似是驀然醍醐灌頂般省悟,一時陷入瞭沉默不語中。

劉備見他已動心,卻也不催他,隻靜靜的等著他做決定。

半晌後,司馬懿長嘆一聲,拱手道:“袁尚雖為庸主,但懿卻必須要對他仁至義盡,懿請大王給我留三千兵馬,懿將竭盡所能救晉公突圍,如果天要亡袁氏,懿也算做瞭應該做的事,那時,懿必前往幽州投奔大王。”

話說到這份上,劉備除瞭感慨司馬懿的忠心之外,還能說什麼,隻好答應瞭司馬懿所請。

當下劉備便撥給瞭司馬懿三千兵馬,自率兩萬多的燕軍主力,借著夜色掩護,星夜拔營東歸。

司馬懿得瞭三千兵馬,再加上郭淮所統兩千晉北之軍,便以五千兵馬,繼續留守大營。

為瞭虛張聲勢,司馬懿便令於營中多樹旗幟,遍插草人,以偽裝出千軍萬馬之勢,假裝劉備的燕軍還沒有撤走。

一切忙乎停當,已經是蒙蒙天亮,司馬懿便修書一封,派瞭心腹傢丁趁著天色未亮,偷潛入晉陽城給袁尚。

目送著傢兵消失在黑夜之中,司馬懿狼目之中,浮現一絲冷絕,“袁尚,你若不死,我怎能名正言順的投奔劉備,不過,在你死之前,至少還可以利用你救出我司馬氏和張傢一族,你也算是廢物利用瞭。”

……

晉陽城,國公府。

死一般的沉寂,袁尚枯坐在那裡,盯著地圖是徹夜未眠,整個人都陷在惶惶不安之中。

曹操撤兵的消息,剛剛傳到瞭袁尚手中,給瞭他精神沉重擊,才燃起的希望,立時又熄滅大半。

“曹老賊一走,隻餘下瞭劉備一路援軍,也不知能不能頂得住陶賊的進攻,該死的曹操……”袁尚拍擊著案幾,喃喃罵道。

正當袁尚惱火之時,親兵來報,言是司馬懿的心腹傢兵已入城,正在外面候見。

袁尚突然有種不好的預感,即刻令將喚入。

那傢兵一入內,袁尚便迫不及待的先道:“曹操撤兵的消息,想必劉備和仲達已經知道瞭吧,那劉備打算如何應對。”

“回晉公,遼東公孫度發兵進攻幽州,劉備已星夜率主力回援,我傢主公特命小的前來報知國公。”傢兵默默道。

一道驚雷,狠狠的轟在瞭袁尚的頭頂,瞬間驚到他目瞪口呆,錯愕驚怖,身形劇烈一顫,險些從座上跌落下去。

“曹操走瞭,劉備也走瞭,完瞭,晉國完瞭……”驚怖的袁尚,失魂落魄的喃喃自語,臉色轉眼已慘白如紙。

走瞭一路曹操,袁尚還心存幾分希望,現在連劉備都走瞭,隻餘下他孤傢寡人一個,憑著手頭幾千兵馬,如何能守得住晉陽。

袁紹、袁譚、袁熙……

他父兄的慘烈下場,立時浮現在瞭袁尚的腦海中,他仿佛也看到瞭自己的慘烈結局,如何能不嚇到驚魂落魄。

正當這時,那傢兵卻拿出一道帛書,拱手道:“晉公莫憂,我傢主人有一道密計獻於晉公,主人他說瞭,隻要晉公照做,就能逃出升天,將來就還有翻盤的希望。”

原本絕望的袁尚,驀然間身形一震,眼眸中閃現驚喜,仿佛於黑暗之中,看出瞭一線光明。

他立時一躍而起,跌跌撞撞的沖下階來,奪過傢兵手中密信,迫不及待的看瞭起來。

漸漸的,袁尚臉上的驚慌之色緩和瞭下來,情緒慢慢平靜下來。

“陶賊,你想滅我袁氏,可沒那麼簡單,我袁尚還沒有到認輸的時候……”合上密信時,袁尚的嘴角,已鉤起一抹陰冷的詭笑。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