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敬酒罰酒】(下)

作者:石章魚 字數:3135

胡中陽道:“大人若是一意孤行,恐怕會讓東梁郡的百姓心冷,我等也沒有留在這裡的必要瞭。”

胡小天微笑道:“如果我沒聽錯,胡財東好像在威脅我?”

胡中陽臉色凝重道:“草民不敢!”

胡小天漫不經心道:“胡財東在東梁郡有多少年瞭?”

胡中陽道:“生於斯長於斯,我們胡傢在此經營已經歷經七代人瞭,算起來也有一百多年。”

胡小天點瞭點頭道:“想必胡財東對這裡一定有著特殊的感情瞭?”

胡中陽點瞭點頭道:“故土難離,不瞞胡大人說,在草民心中已經將東梁郡當成瞭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胡小天道:“我能夠理解你這種感情,若非對傢鄉有著這樣真摯的感情,也不會留戀至今,據說東梁郡半數以上的商人都已經遷入大雍,胡財東若是僅僅為瞭保持自身利益,隻怕早已像其他商人一樣北遷瞭。”

胡中陽道:“多謝胡大人體恤,草民之所以不願走的確是因為這個緣故。”

胡小天道:“知不知道咱們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胡中陽沒說話,心中卻想到,你是官我是民,這就是咱們之間最大的區別。

胡小天道:“在你心中東梁郡是你的故鄉,感情深摯,而我的故鄉卻不在這裡,也就是說我對東梁郡沒有你那麼深的感情,皇上將東梁郡賜給永陽公主作為封邑,並不代表皇上重視這裡,現在的時局你們應該能夠看得清楚,想得明白,雖然咱們是第一次見面,可我相信胡財東是個聰明人,東梁郡於大康並沒有特殊的意義。”

胡中陽道:“草民記得當初還是大人從大雍將東梁郡帶瞭回來。”他心中暗自警惕,胡小天這番話分明在告訴他,東梁郡在胡小天的心中沒那麼重要。必要時他可以采取任何極端的手段,甚至不惜犧牲東梁郡的利益。

胡小天點瞭點頭道:“安平公主於雍都遇害,所以才有瞭大雍皇帝用東梁郡作為補償的這件事,我也清楚東梁郡的百姓心中對大康已經沒有瞭歸屬感。有道是強扭的瓜不甜,既然民心不在這裡,留著這些人也沒什麼用處,明日我就會頒佈一道命令,誰想回歸大雍我絕不阻攔。但是人可以走,大康的一草一木決不允許帶走。”

胡中陽頭皮一陣發麻,胡小天這是在威脅自己,想走可以,必須要將錢財全都留在這裡,這小子夠狠,他低聲道:“大人不要忘瞭,民乃國之根本,若是東梁郡的老百姓全都走瞭,東梁郡就會淪為一座空城。也許這座城池就會不復存在瞭。”

胡小天微笑道:“不是說東梁郡已經有瞭三萬難民,我想他們不會介意成為東梁郡的常駐居民的。“

胡中陽倒吸瞭一口冷氣,這位新來的城主無論智謀還是手段超出太守李明成實在太多,跟他的交鋒中自己很難占到便宜。

胡小天道:“不過現在大雍邊境已經封鎖,沒有大雍方面的允許,任何人不得踏足大雍境內,或許胡財東有辦法打通關節重歸大雍,我看多半的百姓卻沒這個本事,若是拋棄瞭東梁郡卻又得不到大雍方面的接受,豈不是進退兩難?”他端起茶盞飲瞭口茶。靜靜等待著胡中陽的回答。

胡中陽道:“胡大人,能夠留在東梁郡的百姓大都是對這裡有感情的,如果能有一絲一毫的辦法,大傢也不會選擇離去。對大康前來的難民我等也不是沒有同情心,可是難民無休無止地湧入東梁郡,已經超出瞭東梁郡的承受能力,如果一味接收下去,東梁郡會被拖垮,到時候大傢一起完瞭。”

胡小天道:“依你之見我們應當如何解決這件事?”

胡中陽道:“草民不才。此前和同行估算過東梁郡面臨的形勢,東梁郡因為地理的緣故,並未受到大康的天災波及,可是城內存糧有限,以東梁郡目前的情況最多可以接納三萬難民,而現在已經接近飽和。這些難民因為缺乏統一的管理和調度,來到東梁郡之後為瞭生存采取一切手段,最近城內作奸犯科殺人放火的事情層出不窮,正是因為這種狀況下我們才出資組建瞭護衛隊。”

胡小天道:“你認為東梁郡目前最缺少的是什麼?”

胡中陽道:“一支維護東梁郡穩定的軍隊。”他停頓瞭一下又道:“其實東梁郡的多半百姓心中都明白,大雍早晚會將這裡收回的,東梁郡在大雍治下已經接近百年,多半百姓心中都認為自己是雍人瞭。”

胡小天道:“胡財東認為自己是雍人還是康人呢?”

胡中陽嘆瞭口氣道:“不瞞大人,胡某曾經得罪瞭大雍的某位權貴,這也是草民不敢返回大雍的原因之一,再加上草民祖上世代都以康人自居,從未放棄過回歸大康的願望,所以草民至今不願離開。”

胡小天對胡中陽的這個理由表示滿意,點瞭點頭道:“護衛隊必須要解散,至於來自大康方面的難民,以後我們可以有條件的接受,對於入城者要嚴格遴選。”

胡中陽道:“若是取消瞭護衛隊,何人來控制眼前的局面。”

胡小天將手中茶盞緩緩放下道:“解鈴還須系鈴人,想要將難民治理好,還要從他們的內部著手。”

胡中陽眨瞭眨眼睛,似乎並不明白胡小天的意思。

胡小天道:“東梁郡一直都是你們的故鄉,對我而言,從今日始,這裡就是我生存發展之地,若是想讓這塊土地在亂世之中得以保存,東梁郡的每個人就應該攜手共進,而非相互拆臺,三萬難民之中應該可以遴選出一支過得去的軍隊,若是你們已經做好接納這些人的準備,那麼不妨放下戒心,以同等的眼光去看待他們。”

胡小天當然明白區區一座東梁郡根本無法接納太多的難民,他來到東梁郡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東梁郡西二十裡的地方劃出瞭一塊區域,專供難民暫時容身之用,同時頒佈命令,向難民征兵,這樣做的原因,一是給難民一個機會讓他們得以名正言順地成為東梁郡的一員,二是因為胡小天對東梁郡本身的原住民不敢報以太多的信任,這群人多半對大康並沒有歸屬感,很難依靠他們和大雍作戰。

在胡小天頒佈征兵令之後,難民營內報名踴躍,短短三日之內就有近兩萬人報名,根據胡小天的條件,如果符合條件被征召入伍之後,可以帶領一名傢人進入東梁郡生活,對這些難民來說就意味著暫時擺脫瞭困境。當然隨著訓練的展開,在軍營之中隨著職位的提升,或者是建功立業,可以獲得更優惠的條件。

雖然有近兩萬人報名,可是真正通過層層篩選,符合條件的隻有五千人,初期訓練之後,又篩選掉三千人,最終剩下的隻有兩千人,這兩千人一邊訓練一邊開始佈防,下沙港成為防守的重點,隨著天氣的轉冷,大康方面仍然有難民源源不斷地偷渡前來,胡小天雖然同情這些難民的遭遇,可是在現實面前不得不狠心選擇拒絕,對於其中前來投軍符合條件者予以接納,在東梁郡內特地開辟瞭一座童子堂,用來接納逃難的兒童,至於老弱婦人,他們已經無力兼顧。既便如此,在胡小天抵達東梁郡一個月後,難民營和童子堂已經完全飽和,根本沒可能接納更多的難民瞭。

他嚴令手下抓捕偷運難民渡江的船夫,這些船夫通過這種方式運送難民從中牟取暴利,算得上是趁機發國難財,對於這些人必須要嚴懲。通過對組織偷渡者的懲處,從源頭上減少偷渡現象的發生,讓許多偷渡者開始選擇其他的地方作為落腳點,偷渡前來下沙城的難民果然減少瞭許多。

梁英豪和熊天霸兩人走入議事堂,看到胡小天正背身朝門站著,靜靜觀看著墻上的一幅地圖,兩人不敢打擾,就在胡小天身後靜靜等著。

胡小天點瞭點頭轉過身去:“你們找我有什麼事情?”

熊天霸笑道:“好消息,我過去在倉木的那些兄弟找過來瞭,兩百多人個個都是好手,其中還有一百名神射手。”最近雖然征兵不斷,可是因為條件苛刻,到現在人數也隻是剛剛突破三千,這些人過去大都沒有接觸過實戰,熊天霸為瞭訓練這些人也是好不頭疼,有瞭他過去的二百名弟兄,非但戰鬥力方面會有一個突飛猛進,而且在訓練方面他的壓力也減輕瞭許多。

胡小天向梁英豪道:“你有什麼消息?”

梁英豪道:“我觀察瞭一下東梁郡附近的地形,除瞭城墻以外就是庸江,和大雍接壤之處再無天險可守,想要增強防禦力就必須在城墻上下功夫。”

胡小天搖瞭搖頭道:“暫時沒那個必要,就算將城墻加高加闊,一旦大雍軍隊南下,將東梁郡團團圍困,早晚都會糧草耗盡。”

梁英豪道:“最近倒沒有聽說大雍要發兵的消息,看來他們正忙於內部的事情,短時間內沒有精力考慮南下的事情。”(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