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沙場秋點兵

作者:月關 字數:3345

聽著楊帆溫柔的聲音,古竹婷的芳心一陣悸動。(百度搜文學館)她咬著薄薄的嘴唇,輕輕地點瞭點頭,就像院中花圃裡那朵開得正艷的“瑤臺玉鳳”,風中婉約。

楊帆道:“那你先坐下歇會兒,我去叫人打水來。”

古姑娘窘道:“在……在這裡麼?我還是叫驛丞再備一件房吧。”

楊帆略一思索,道:“這樣不妥!也不知道這驛館裡有沒有他們的耳目,你我不可有任何令人起疑的地方,我方才在李管事面前已經說過瞭,如今為安全計,你就宿在這裡好瞭。”

一見古姑娘滿臉的不自在,楊帆不禁失笑道:“這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同榻而眠咱們都做過,何況同室?”

這句話出口,楊帆立知失言,趕緊搶救道:“咳咳。我是說,這裡書房也有一張榻,我……我晚上睡那邊。”

說完,楊帆也顧不得看古竹婷成熟的石榴般五彩紛呈的臉色,趕緊溜瞭出去。楊帆找到一個驛卒,叫他找人來清洗浴盆,再換熱水,吩咐已畢回到住處客廳,就見古竹婷站在桌邊,一手拿著一隻熊掌,問道:“這就是熊掌麼?”

楊帆道:“是啊,你沒見過麼?”

古竹婷抿嘴一笑,道:“隻見過烹好的,沒見過生的,聽說這玩意兒是珍饈美味,樣子怎麼這麼醜?”

楊帆笑道:“好吃的東西不一定好看啊。等咱回瞭洛陽,請個名廚,好生烹調一番,讓你嘗嘗滋味。”

古竹婷嫣然一笑,道:“還是阿郎與夫人品嘗吧,奴可不敢壞瞭規矩。咦?這是什麼?”

古竹婷又拿起那根紫紅色。長長似剝瞭皮的蛇幹似的虎鞭,好奇地問道:“這是蛇麼?”

楊帆“呃”瞭一聲,道:“是……是蛇,用來泡酒,活血祛寒……”

“怎麼沒有蛇頭?”

“這蛇巨毒,沾之即死,所以蛇頭除掉瞭。”

古竹婷道:“在這樣的怪蛇嗎,怎麼這上面有好多好多倒鉤?”

楊帆幹笑道:“天下之大,無奇不用嘛。據說此蛇隻要有瞭千年道行就能化龍,那倒鉤就要變成龍鱗的,呵呵……也沒啥稀奇。好瞭,快收起來吧。”

古竹婷“哦”瞭一聲,握劍似的拎著虎鞭。把蔥白似的纖纖玉指屈起,在幹癟的睪丸處梆梆地彈瞭兩下,自言自語地道:“這麼長,好占地方,酒壇都放不下呢。”說罷雙手一用力,“咔吧”一聲,虎鞭被撅成瞭兩截。

楊帆一陣蛋疼……

大唐軍府遍佈全國。最多時八百多府,少的時候也有六百多府,其中關內道獨占二百六十一府,占瞭總府數的三分之以上。其次為河東、河南、河北、隴右,其它諸道的軍府就比較少瞭,像江南和嶺南,一共也就設瞭兩三個軍府。如此佈局。正體現瞭大唐建軍“居重馭輕,舉關中之眾以臨四方”的政治、軍事意圖。

河南道是大唐東都所在。所以這裡的府軍數量僅次於關中,等武則天遷都洛陽,登基為帝後,這裡的軍府也越來越多,依舊貫徹的是大唐“重手輕足”的軍事策略。不過,到武則天這時候,軍府已經漸漸衰弱,募軍漸漸增多瞭。

在延州之北,毗鄰延州的綏州府,此時還有四府之軍。駐紮在綏州府城的這一府兵馬就是以地名為府軍名,名曰綏州府軍。這支折沖府為上府,轄一千二百衛士,折沖都尉叫史烈。

史烈已經六十出頭瞭,老將軍曾經在高宗朝時南征北戰,為大唐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如今眼看著府軍日益衰微,老將軍時常借酒澆愁,雖然他依舊堅持練兵,教習將士攻戰之術,可他也很清楚,現在的府軍戰力已遠不能同當年相比瞭。

但是他也沒有辦法,府兵制是兵農合一、寓兵於農,如今隨著均田制的崩壞,府兵的基礎正在漸漸消失。再加上國傢承平已久,非職業軍人的戰鬥力也不可能保持當初天下大亂、四海動蕩時的軍人戰力。

“可惜瞭啊……”

史烈摸著漸漸松馳,不復當年強壯有力的大腿,照著杯中倒影,看著鬢邊白發,嘆息一聲,一口烈酒倒入腹中。

“報!都尉,刺史來瞭!”

一名軍士匆匆跑進史烈的帥帳稟報,史烈驚詫地站起來,訝然道:“刺史?刺史來此作甚?”

史烈在綏州幹瞭二十年,從兵曹參將一步步升到折沖都尉,一共也沒見過本州刺史幾次,而且都是去州衙相見,從未見他來過軍營。

刺史雖有節制本州兵馬之權限,但是這個權限幾乎就沒有動用的時候,況且近二十年來,史烈也沒打過幾次仗,有幾次突厥人東侵戰局緊張時,史烈所部也曾被調動過,卻隻是作為後備軍跑到邊境地區屯紮瞭一陣兒,前方自有精銳與敵交戰,他們跟突厥人連個照面都沒打。

史烈驚訝之下,正想出帥帳赴轅門相迎,綏州刺史雲錦帆已然一身官衣,神情肅然地走進來,後面跟著幾個或著皂衣、或著襴衫的人。史烈大驚,趕緊離席而起,叉手施禮道:“史烈見過使君!”

雲錦帆嗅到一股酒氣,往案上一看,眉頭便微微一皺,不過卻未發作,隻是冷肅地道:“史將軍,朝廷有使者來,欲調你部聽用!”

“哦?”

老將軍雖然老邁,且近二十年不曾打過仗,壯志消磨,頗顯頹廢,可是一聽這話,些許醉意馬上一掃而空,他在人群中掃瞭一眼,目光便定在雲刺史身旁的一個襴衫青年身上,沉聲道:“可有魚書?”

魚書就是魚符和敕書,這是調兵的必需之物。近幾年朝廷已改魚符為龜符,不過兩者合稱時,各地還是習慣性地稱為“魚書”。

雲刺史一抖手,便張開一道敕書。沉聲道:“朝廷發予本官的敕書在此,本官已驗過勘合無誤。”

雲刺史說完,扭頭看向那襴衫青年,襴衫青年會意地踏前一步,手中托起一隻金燦燦的龜符,道:“兵符在此!”

按照朝廷制度,調兵需用敕書和兵符,剌書由本州的正印官刺史大人勘合驗證,兵符則由統帶兵馬的將領驗證。兩者都符合瞭,才能調動兵馬。

史將軍一見龜符,眼中陡地射出兩道精芒,日日坐守軍營,從來也沒仗打。這對一個戎馬一生的老將軍來說,是最難煎熬的日子,此刻一見兵符,史將軍心頭一陣激動,他有些壓抑不住地大喝道:“來人,取兵符!”

值日兵曹早就聞訊跟進瞭帥帳,聞訊高呼一聲“得令!”轉身就走。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全副戎裝披掛的值日兵曹便在四名全副武裝的衛士護擁下,手捧鐵匣匆匆進入帥帳。史烈自腰間取出鑰匙,打開印匣。取出兵符與那襴衫青年所持的兵符一合,嚴絲合縫,分毫不差。

史將軍立即向那襴衫青年抱拳道:“綏州軍府折沖都尉史烈,謹從吩咐!”

那襴衫青年道:“有勞將軍瞭。此事關系重大,為瞭不走漏風聲。還請將軍集結所部兵馬,隨我同行,到瞭地方,自會告知你此番該做什麼。”

史烈一聽此事如此機密,反倒一喜,連忙欠身道:“謹遵將令!請容末將調集兵馬!”

那襴衫青年點頭答應,片刻之後,綏州折沖府大營中便飄起一道濃煙,濃煙如柱,滾滾向上,經久不散。這是烽火訊號,不同的煙柱有著不同的作用,這孤柱一道,就是召集本營所有官兵瞭。

李遠強正拉著滿滿一車小山般的粟子走在鄉間小路上,兩膀的腱子肉鼓起山丘似的幾塊大疙瘩。大兒子十六瞭,在後面賣力地推著車,小兒子也在幫哥哥推車,不過他才七歲,正是貪玩的年紀,時不時會被路邊一些事情吸引,跑開一陣子。

“兒子,今年秋糧打完,老子就給你說房媳婦,你說陳老三傢的二丫頭怎麼樣?”

明知道兒子跟陳傢二丫頭要好,李遠強也早跟婆娘商量好,要把陳傢二丫頭娶回來做兒媳婦,因為今年糧食收成好,心情暢快,還是想逗逗兒子。

李傢老大性情靦腆,老爹一說,一張小臉就變成瞭大紅佈,隔著小山似的粟子,李傢大小子吭吭哧哧地道:“兒……兒子全聽阿爹的安排!”

李遠強就笑:“你這臭小子,一點也不隨你爹!瞅你這慫包樣兒,當年你爹我喜歡瞭你娘,可你爺爺偏偏相中瞭東村開油坊的白傢閨女,你爹我……”

李遠強還沒跟兒子吹完牛,突然看到遠方一道滾滾黑煙直上九宵,頓時一怔,車子馬上停下來。

李傢老大從車後面繞過來,擦把汗道:“爹,你累瞭啊?”

李遠強瞇著眼看著遠處那道濃煙,臉色越來越嚴肅,突然,他一拍大腿,道:“兒子,你看著車子,爹回村去,一回兒叫你娘和你二叔來運糧食。”說完撒開雙腿,便往村裡狂奔而去。

村子裡,孟宗正在場上用梿枷有節奏地打著豆莢,提著陶罐給他送水來的婆娘忽然覺得天邊有些異象,她手搭涼篷望瞭兩眼,奇怪地說:“這是哪兒失火瞭麼,這麼大的煙,莫不是南莊劉老財主傢的房子著火瞭?”

“吧嗒”

身邊一聲響,婆娘扭頭一看,孟宗正一溜煙兒地跑開,婆娘大叫:“當傢的,你幹啥去?”

孟宗遠遠地喊瞭一聲:“大帥點兵啦!去晚瞭要打板子,你把莊稼收瞭,小心晚上有雨……”話沒說完,他已經從場地邊上消失瞭。

p:誠求月票、推薦票!

推薦一本情節精彩爽利的書,吉時醫到作者雲霓,現代內科醫生穿越到古代的故事,看一個籍籍無名的女子,用驚世駭俗的醫術成為一代名醫。書號:2689522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