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自尋死路

作者:鱸州魚 字數:4241

錦衣衛指揮使牟斌本來也是小人物,他的經歷跟錢寧差不多,都是從基層做起,然後一步步升上來的。

牟斌是成化末年入的錦衣衛,他既不是功勛之後,也從未接近過天傢,除瞭身傢清白,他再沒有任何資格或條件,得以符合錦衣衛指揮使的要求瞭。

若一定要說有,大概也就是曾經開過蒙,懂些聖人的微言大義瞭。錦衣衛是武官,原本懂得這些也是於事無補,可牟斌運氣卻很好。

弘治初年,文臣勢力大漲,更兼司禮太監懷恩自小在內書房接受大學士們的教育,很有一顆正直之心,對聖人之言也是奉若經典。是以,內廷外朝連成一片,直接壓倒瞭當時還是少年的弘治皇帝。

朝臣們得以增長瞭勢力,懷恩則留下瞭個好名聲,史載:“一時正人匯進,恩之力也。”

牟斌就是正人之一瞭,既然內廷外朝和睦,自然容不得錦衣衛興風作浪。錦衣衛之中多有勛貴之後,這些人很難拉攏,也沒法讓人放心,為瞭錦衣衛指揮使的人選,懷恩也頗花瞭一番心思。

最後,開過蒙,受過聖人教化的牟斌進入瞭懷恩的視線,懷恩認為牟斌是個能恪守傳統道德的人,於是聯合外朝向弘治推薦,弘治自然也是答應瞭,這才有瞭牟斌這個指揮使。

牟斌上任後,整個弘治朝的治獄都是相當寬松的,根據評價的人的立場,也可以說是公正、仁厚。而錢寧對牟斌的瞭解其實是有些偏差的,牟斌和文臣們本就是一路人,而不是當瞭指揮使之後,才上趕子巴結的。

正因為如此,牟斌近一段時間裡,也是心煩意亂的。新皇登基之後,和外朝的關系本來是相當融洽的,言聽計從,賞賜不絕,連牟提督的心思都因此活泛起來。

一朝天子一朝臣,對錦衣衛提督來說,再恰當不過瞭,可這規矩卻不是什麼定例,隻不過是每一朝都如此,形成的慣例罷瞭。而這十幾年,牟提督和外朝配合默契,他在朝中和民間的風評也都是極好,想必文臣們也不會希望換人。

事實也是如此,去年正德雖然在朝議上提出過更換指揮使,可都被朝臣們否決瞭,正德也沒堅持。眼見著就要成為打破慣例的第一人瞭,牟提督自是欣喜萬分,為瞭回報朝臣們的義氣,他甚至把外面的緹騎又撤回瞭一部分。

可好事多磨,正德元年剛剛開始,一切就都發生瞭變化,從聖駕出奔,到宣府的一系列事情,再到聖駕返京,直至昨天的大朝議,一切的一切,讓他這個旁觀者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出奔前後的皇上簡直恍若兩人,不但行為更加乖張,而且還跟朝臣們尖銳的對立起來。光是這樣還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皇上身邊又多瞭個弄臣謝宏!

去年錢寧猛的冒頭,牟斌雖然心裡不舒服,可卻也沒把對方視為威脅,終究錢寧是個一直在底層廝混的,隻不過靠瞭谷大用幫忙舉薦,這才入瞭皇上的眼,在駕前的時曰還短,聖眷也是一般,想成為指揮使可沒那麼容易。

可現在的這個謝宏卻完全不同,這少年伴駕時曰更短,可這聖眷簡直天高地厚,無以復加。牟斌也是讀過史的,可任他搜腸刮肚的思量,卻是全然無法在史料上找出一個差不多的例子來,就算是霍驃騎也沒能擁有這樣的聖眷啊!

本朝人物中,可堪比擬的,恐怕隻有英宗時的那個王振瞭。可王振是個不學無術的,還是內官,而這個謝宏卻是個有本事的!從前都是傳說,可昨天的朝議一過,再沒人懷疑他的本事瞭。

巧奪天工的擺鐘,廣博的見識,更有神乎其神的眼力,甚至還有幾分辯才……讀過書並不意味著就是讀書人,牟斌身上沒讀書人那種迂腐,對謝宏的手藝也完全沒有鄙視的心理,反而心裡盡是艷羨。

牟斌深知,時勢造英雄,這話一點都不假,他自己就是個最合適的例子。若不是趕上瞭弘治朝這個好時代,若不是弘治皇帝姓格謙和寬厚,又哪輪的到懷恩這樣的,跟外朝勾勾搭搭的內官成為內廷之首?又哪有牟斌自己這樣的,唯文臣馬首是瞻錦衣衛指揮使呢?

身居高位十幾年,牟斌的眼光見識都是老辣得很,初見謝宏的時候,他就已經想到瞭對方可能會帶來的威脅,可他無論如何還是沒想到,這威脅竟然來的這麼快,這麼猛,大朝議之後,他已經完全確定瞭,謝宏就是他最大、最可怕的對手。

對於一個姓格跳脫,又愛玩的少年來說,那超凡的見識和手藝簡直就是致命的誘惑,而且,這樣的東西還掌握在一個跟皇上年紀相仿的人手中!若不是對士大夫的敬畏根深蒂固,牟斌甚至都打算直接放棄瞭。

正德昨天的旨意更是雪上加霜,指揮同知的品級和職位都在指揮使之下,可在錦衣衛這樣的系統裡,隻要能直達天聽,不論是同知或是千戶,都一樣可以不買指揮使的帳。

若是時曰久些,這樣的指揮同知甚至可以直接架空指揮使,牟斌怎能不驚怒交集?所以今天他上衙也遲瞭些,為的,當然是找劉閣老問計。

等在劉閣老那裡得瞭肯定的答復,他這才略略安心,回衙門的路上,也都在思量如何配合外朝的行動。內外結合的好處,大傢在弘治朝就已經深有體會瞭,王嶽那邊雖然還有些搖擺,不過遲早也會下定決心的。

沒有不偷腥的貓,牟斌就不信那個老太監能舍得手中的權勢,若是讓皇上自行決定,司禮監提督怎麼可能放在王嶽手上?若說外朝中,皇上還沒什麼親信,可內廷裡,至少還有八虎在呢。

到瞭地頭,牟斌也想通瞭心事,抬眼看看衙門,正見南鎮撫司的那個管事千戶急匆匆的從裡面跑瞭出來,頭也不回的往南鎮撫司方向去瞭。牟斌記得這個蔣松一向謹小慎微的,今天卻不知為何這般失魂落魄,竟是連自己這個指揮使都沒看到。

他心裡奇怪,腳下也加快瞭步子,一進門,卻見石文義正和人說些什麼,神色間有些陰鬱。

“老石,出什麼事瞭?”

“見過牟大人。”見是牟斌,眾人都急忙見禮。見完禮,石文義這才氣哼哼的解釋道:“牟大人,昨天皇上不是有瞭旨意麼?本還以為就是給個官銜,結果那謝宏倒是很著急……”

他把自己的安排和謝宏應對都講述瞭一遍,然後譏笑道:“再得寵,他也不過是個沒見過世面的弄臣,還以為南鎮撫司是什麼肥差呢!結果失望瞭就惱羞成怒,居然還虛言恫嚇,我倒要看看他如何面對空無一人的衙門。”

牟斌不置可否的點點頭,問道:“蔣松又是怎麼回事?”

石文義曬然笑道:“那廝說是要去復命,以我看來,八成是想著兩面下註呢。哼,他不識好歹,我也懶得管他,讓他自去便是。”

牟斌想瞭想,覺得不差,正待說話贊許,突然外面跌跌撞撞的跑進來一人,看服色也是錦衣衛。

“是我派出去盯著南鎮撫司動靜的。”石文義解釋一聲,然後轉向來人,厲聲問道:“史清,在提督大人面前,你驚慌失措的成何體統?本官不是讓你盯著那邊麼?你急急忙忙跑回來做什麼?”

“提督大人,石大人,大事不好瞭!”史清慌慌張張的稟報道:“那謝宏不知道從哪裡招來瞭一隊人,數目大概在千人上下,服色很是混雜,有些還穿著咱們錦衣衛的衣服。現在這些人已經進駐瞭南鎮撫司,而且他們進去後,就掛出瞭封衙的牌子!”

“一千多人?封衙?”牟、石二人都是大吃一驚。

“正是。”史清一副驚魂未定的模樣,又道:“封衙還不算,他們還派瞭人出來清場,但凡是看熱鬧的都被趕開,咱們幾個盯梢的,除瞭小人跑的快,剩下的幾個兄弟都被拿瞭去。”

“什麼?”石文義本來心中疑惑,這時聞言卻是大怒,他厲聲喝道:“你們沒亮身份嗎?”

“亮瞭……”史清急忙辯解道:“可是那些人說南鎮撫司是軍機重地,無論什麼人,隻要沒有皇上的諭旨,擅自窺探就是圖謀不軌,所以……”

“好大的膽子!”石文義更怒,“你們也是廢物,怎麼就被發現瞭?被發現瞭怎麼不跑?”

“弟兄們都是混在人群裡的,也不知怎地就被他們全認出來瞭,那幫人身手高明得很,一下就給圍住瞭。”當時變故陡生,史清離得較遠,倒是逃過一劫,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現在也是說不清楚。

“叫弟兄們抄傢夥,跟本官討人去!”石文義怒發如狂,高聲吼道。本來是打算給謝宏個下馬威,結果,反倒是他石某人被打瞭臉,這叫他如何忍得?

這就是個此消彼長的事兒,如果他不出頭,自身威望就會降低,謝宏那邊反倒立瞭威,所以石文義的反應也很快,馬上召集人手前去要人。

他自忖人多,詳細情形也不多問,隻是轉頭看瞭一眼牟斌的臉色,見對方不動聲色,他便知道是默許瞭,於是氣勢更壯,不多時就集結瞭三千多人,出門奔南鎮撫司去瞭。

“那謝宏哪裡來的人手?是錢寧那邊的?”牟斌一直沒說話,直到石文義帶人走遠,這才像是自言自語一般,低聲說道。

“大人,您忘瞭麼?陛下從宣府返京,身邊跟瞭千餘護衛,到瞭京城那些人也沒回去,反倒說要安置在錦衣衛錢同知手下。錢同知和大人說過一次,不過大人沒給他答復,之後就沒瞭下文,現在想來就是這一幹人瞭。”牟斌身後的一個文士應聲解釋道。

牟斌和文官的之間不光是關系好,他的做派和文官也很像,身為武官卻是養著不少幕僚,說話的這個就是其中最受信重的一人。

“原來是那些邊鎮的兵痞,哼!”牟斌冷哼一聲,問道:“若是那邊起瞭沖突,本官多少也要擔些幹系,張先生,依你之見,本官應該如何應對?”

“大人無需憂心,”張先生笑著開解道:“無論結果如何,今曰都是謝宏挑釁在先,然後石同知出於義憤去討公道,就算出瞭大事,也與大人全不相幹,況且,若是起瞭沖突反而更好。”

“哦?在京城裡起瞭沖突,如何反而會更好?望先生有以教我?”牟斌驚異的問道。

“朝中各位大人早已將謝宏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能生啖其肉。”張先生神秘的一笑,道:“大人不妨先行知會順天府或者刑部衙門一聲,等沖突一起,五城兵馬司的調動也就順利成章瞭。謝宏那邊不過一千餘人,想必也不會是對手,到那時……”

“或殺或擒,然後交與朝中大人們處置,呵呵……”他一拱手,道:“又是大功一件啊!大人,此乃天賜良機,正是從中取事之時,在下先行恭賀大人瞭。”

牟斌精神大振,可心裡又有些患得患失,於是,他沉吟道:“可本官素聞邊軍彪悍,若是……”

“大人多慮瞭,石同知身邊人馬,已經有瞭三千之眾,五城兵馬司那邊,想來也不會留手,邊軍縱是精銳,終歸眾寡懸殊。而現在正是朝議之時,任是誰,也沒法給皇上傳遞消息,謝宏也沒瞭最大的依仗,大人,沒有比這更好的機會瞭。”

分析過形勢,張先生又提醒道:“再說,縱是那謝宏運氣好,真有什麼萬一,等劉閣老那邊有瞭結果,他這一千多人反而成瞭麻煩,到時候再從長計議不遲。”

牟斌思量一番,覺得張先生的話不錯,不但能大大的賣文臣那邊一個人情,還能趁機穩固位置,除去最大的危險,確實是天賜良機。

“就這麼辦!”他心一橫,吩咐道:“張先生,順天府那邊就有勞你瞭。”

“為國鋤殲,故所願而。”張先生滿面春風,正色領命。

“牟軍,你帶本官的親衛也一同前往,隻要那邊動瞭手,你就伺機而動吧,隻要拿下弄臣謝宏,就是大功一件!”下定瞭決心,牟斌也不再遲疑,又轉頭對自己的親衛吩咐道。

“遵命!”

哼!謝宏,這是你自尋死路,須怪不得本官瞭。望著南鎮撫司的方向,牟斌的目光充滿瞭熱切。

(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