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診病斷脈

作者:上林春 字數:2410

“小郎君,你為何於此處書寫?”

一名圍觀的中年人忍不住問道。

楊彥放下筆,拱瞭拱手:“代寫書信。”

“代寫書信?”

人群中起瞭些議論。

在明清時代,代寫書信的很多,但是這個時代,讀書識字被世傢大族壟斷,平民很難有獲得教育的機會,包括庶族地主,大部分人一輩子目不識丁,代信通常指捎個話,沒誰會捎書信。

不過捎話的缺點是傳著傳著,就離題萬裡,甚至被別的事情打岔,忘瞭傳話。

楊彥也不著急,自顧自的書寫。

沒過多久,一名穿著還算得體的中年人扒開人群,沖瞭進來,問道:“小郎君,可是代寫書信?價錢如何?”

楊彥向置於案頭的竹簍一指:“隨緣,看著給,若無錢,分文不收。”

話是這麼說,但是竹簍裡擱著幾枚五銖錢,這就等於是暗示鐵錢不收。

當時江東的貨幣極為混亂,即有漢魏兩朝的五銖錢,還有吳國孫氏鑄的,如車輪大小的大泉當千,實際重量卻隻有三十六銖左右,也有地方大族私鑄的鐵錢,以次充好,濫竽充數。

據考證,一克約等於當時的1.75銖。

由於僑姓士族渡江南下,攫取瞭政治權力,作為補償,在經濟上給予吳姓士族特權,允許吳姓大豪私鑄貨幣,鑄造瞭大量的劣質鐵錢在市場上流通,瘋狂掠奪社會財富!

實際上相比大多數的吳姓士族,僑姓士族在當時還算是開明的,當然瞭,葛洪是個例外。

隨便給,是給多少?

就象現代社會的和尚道士化緣,嘴上說隨便給,但是又拿個冊子給你看,上面記載著誰誰誰捐瞭幾千或者幾萬。

楊彥的隨便給以五銖錢打底,和這個性質差不多。

不過那時的人,思想比現代人單純,想不到裡面的門門道道。

中年人看瞭眼竹簍裡的五銖錢,就從懷裡掏出個袋子,伸手抓瞭一滿把,足足幾十枚五銖錢放進竹簍,才道:“傢母得瞭重病,盼見遠在山陰(今浙江紹興)的幼弟一面,令速歸,請小郎君幫我書寫。“

”稍待片刻!“

紙已經被楊彥裁過瞭,一尺長,半尺寬,他從中取瞭一幅,攤在幾案上,奮筆書寫,為瞭對得起這幾十枚五銖錢,楊彥很可恥的水瞭,寫瞭好幾十個字,基本上一個字一枚五銖錢。

寫好之後,抖瞭抖,晾瞭晾,念瞭一遍,才遞給中年人道:“待墨跡完全幹透再封好,速遣人送往山陰。“

”好,好,多謝!“

中年人如獲珍寶般,捧著紙,急匆匆擠瞭出去。

頓時,圍觀群眾嘩然,眼見著楊彥隻寫瞭幾十個字,就凈賺幾十枚五銖錢,幾乎相當於一升谷子,這真是生財有道啊!

楊彥也不管別人怎麼議論,繼續寫他的三國演義。

沒過多久,一名四十多歲的婦人擠瞭進來,站在幾案前,期期艾艾不說話。

楊彥放下筆,問道:“這位夫人可是要寫信?”

“這……”

婦人咬瞭咬牙道:“妾有一子,於下邳戊守,聽說近期羯騎時常於下邳附近出沒,妾擔心會爆發爭戰,是以想請小郎君幫妾修書一封,問明情況,報個平安回來。

隻是……妾傢清貧,隻有這麼些,若是不夠,能否先寄著,他日再還給小郎君?“

說著,婦人從懷裡掏出個佈包,用那粗糙的手打瞭開來,裡面包著幾枚鐵錢。

周圍議論再起,婦人也顯得很羞愧的樣子,低下瞭腦袋。

楊彥看著婦人,這名四十多歲的女人,如果放在前世,保養得體的話,應該能保持著三十左右的容貌,即使不保養,也是胖乎乎的富態模樣。

可這名婦人鶴發雞皮,面色臘黃,身上的裙子又臟又舊,還帶有一種甘為人下的卑微氣質,楊彥敢毫不客氣的說,就算他那年過七十的父母與之相比,都要顯得年輕瞭許多。

暗暗嘆瞭口氣,楊彥柔聲道:“這位夫人,我曾有言,有錢隨便給,無錢分文不取,請把錢收起來吧,我免費幫你寫。“

婦人渾身微震,現出瞭感激之色。

楊彥拿起筆道:“你說我寫。“

”大牛,阿母聽人說羯胡要入侵瞭,你一定要小心啊,但是就算重戰死沙場,也千萬莫要降瞭羯胡,否則你阿翁於九泉之下必不會瞑目……“

婦人絮絮叨叨,楊彥也不厭其煩,說什麼他就寫什麼,足足寫瞭兩頁紙,婦人才陡然醒悟,訕訕道:“小郎君,是不是寫的太多瞭?”

“無妨!”

楊彥拿起紙,抖瞭抖,遞過去道:“拿著吧,讓大牛找軍中文官給他解讀。“

”謝謝,謝謝!“

婦人小心翼翼的接過,連聲稱謝,正要離開,卻是身形一個踉蹌,倒瞭下來,楊彥連忙一步上前,扶住瞭這名婦人。

“怎麼瞭?怎麼瞭?”

周圍紛紛喧嘩。

婦人的面色黃中發青,額頭虛汗陣陣,楊彥把婦人扶到幾案後面的草墊靠下,拿起手腕,搭起瞭脈。

“咦?小郎君還會診病啊。”

“到底是誰傢的小郎君,莫非是哪傢士族子弟?”

“很有可能,小郎君氣宇軒昂,目中含神,必不是凡人!“

圍觀群眾指指點點,楊彥也不管,細細診著脈相。

楊彥的眉頭越皺越緊,這名婦人的病,放在現代不是什麼問題,無非是貧血、低血糖和營養不良,但在那個時候,是能要人命的。

“諸位父老,誰能幫我買一碗甘蔗水和一塊餅?”

楊彥掂起幾枚五銖錢,望向瞭眾人。

“我去,我傢就是賣飴糖的,就在前面不遠,請小郎君稍待!”

一名三十左右的漢子撒腿奔瞭出去,楊彥趁這空隙,掐著婦人的人中,漸漸地,婦人幽幽醒轉,那名漢子也端瞭一大碗甘蔗水與一塊胡餅回來。

“小郎君……妾怎麼瞭?”

婦人虛弱的呢喃。

一名群眾道:“這位婦人,你剛才暈倒瞭,是小郎君好心救瞭你。”

“多謝……小郎君。”婦人掙紮著要起來。

“別動!”

楊彥卻按著她的肩膀,向一名二十多歲的婦女招瞭招手:“你扶著她,喂她就著甘蔗水把胡餅吃下去。“

這名婦女沒想到楊彥會叫自己,一怔,還是旁邊人推瞭她一下,才手忙腳亂的扶起婦人,半靠在自己懷裡,另一隻手接過碗,喂向婦人。

“這位娘子,使不得!”

婦人不安的推讓,畏畏縮縮看著楊彥。

楊彥淡淡道:“你的身體嚴重虧損,在你推辭之前,先想想你兒大牛。“

婦人不吱聲瞭,目中隱隱泛出瞭淚光。

楊彥又道:“我現在給你開副藥方,照方抓藥,一至兩旬即可緩解。“說完,便提筆寫起瞭方子。

”來,我喂你吃吧。“

背靠著的那名婦女柔聲勸著,把碗湊過去,婦人一邊吃著,一邊流淚。

很快的,楊彥開瞭一副藥方,考慮到實際經濟承受能力,常用的人參被摒棄瞭,以當歸首烏為主材,配以輔藥,不過效果並不會太差。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