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釣郗鑒

作者:上林春 字數:3300

(謝謝好友蘭陵蕭傢的打賞~~)

岸上,無數雙目光都打量著素有江東豪首之稱的沈充,郯城鄉豪們也小聲議論,荀華哼道:“那個是傅沖,不願為將軍效力倒也罷瞭,卻與沈充為掾,我倒要看看此人有何面目再見將軍。“

”誒~~“

楊彥擺瞭擺手:”他與沈充為掾,也未必一定與我為敵,人各有志,何必強求,做好我們該做的,別人如何,我們管不瞭,也沒法管。“

說完,就向沈充拱手笑道:“正是楊某,曾聽聞沈府君江東豪首之名,郯城鄉老慕名前來,楊某亦心儀己久,今日一見,果是豪勇無雙。“

錢鳳在一旁小聲道:”難怪此子能從寒門卑子一躍而起,倒非尋常人,石瞻、閻平都折在他手裡,而徐龕勝敗不可聽信一面之辭,兄不可輕視。“

沈充略一點頭,又笑道:”楊府君亦是當世俊才,他日討伐徐龕,還要仰仗楊府君啊。”

“好說!”

楊彥一口應下:“說起來,世堅兄為徐龕所害,楊某亦有不察之過,每每想起,甚是愧疚,沈府君若有召,楊某當傾力而為。“

”楊府君不必自責,沈某先代犬子謝過瞭。“

沈充無比鄭重的深施一禮,便道:”我舉傢出鎮蘭陵,物資周轉頗大,今有一不情之請,還望楊府君應允。“

”請講!“

楊彥問道。

沈充道:”蘭陵不通水路,船隻隻能於河邊停泊,再把貨物運往蘭陵,故我欲在沂水上遊擇一處建碼頭,以作貨物周轉之用,望楊府君成全。“

這個要求雖然合理,但是不合情,相當於把一隻惡犬領到瞭自傢門口,郯城大戶紛紛面現緊張之色。

楊彥卻是哈哈一笑:”無妨,沈府君但有所用,盡請建造,不過楊某也有一請,我軍的屯墾田位於沂水外側,望沈府君約束部下,勿要踐踏。“

沈充揮手笑道:”楊府君放心,沈某這就派人去約束手下,若是已然踐踏,定照價賠償,如今事務煩多,就不再打攏瞭,他日安定下來,再請楊府君過府赴宴,告辭!“

楊彥拱手道:”好走不送!“

鬥艦巨槳劃動,緩緩前行。

直到鬥艦漸漸出瞭視線,孫謀這才轉頭,責怪道:“府君怎能允那沈充於上遊修建碼頭?”

“哦?”

楊彥淡淡道:“孫公顧慮,楊某感同身受,但沈充勢大,挾兵上萬,舟船成百上千,允之如何,不允又如何,我不允他就不修碼頭?若是孫公有所見解,還請教我。“

”這……“

孫謀啞口無言。

以前郯城鄉豪擔心楊彥會奪取自傢產業,這好瞭,又來個更強勢,更具實力的沈充落戶蘭陵,讓他們多出瞭一重楊彥會否與沈充勾結起來的擔心。

畢竟在郯城鄉豪的認知中,楊彥與王彭之、羊卉等大族子弟交往,身份必然不低,與同為江南大族的沈充聯手並非不可能,若果是如此,隻怕傾刻間就是傢破人亡之禍!

陳玄拱手道:“孫公急切之下有所失言,請府君匆怪,其實我等鄉人並無大志,隻望守著祖宗傳下的傢業,僅此而己,請府君明鑒。“

徐禎也道:”府君,我等鄉人願再出些部曲與相府兵合演守城,望府君應允。“

這已經是相當低的姿態瞭,荀華、荀虎等眾將無不從彼此的眼裡讀出瞭一絲快意,什麼叫賤?這就是賤,也應瞭楊彥的那句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楊彥呵呵一笑:“楊某早說過,來郯城是為王妃看守傢業,亦有守土安民之責,今沈充為我心腹之患,自當與諸公同仇敵愾。“

”府君仁義!“

”有府君出鎮郯城,實乃我鄉人之福啊!“

一眾鄉豪們交口稱贊,荀華惡心的胸腹間隱隱翻騰,能不能不要這麼虛偽?

……

楊彥沒有急於離開,直到沈充的船隊全部過境之後,才領著親衛和騎兵過河去察看麥田,畢竟來都來瞭,不去看一下不安心。

麥田被踩毀瞭十來頃,沈充也說話算數,留瞭幾個農莊管事統計損失,答應回頭就送來等量的糧食,對這個結果,眾人還是挺滿意的。

隨便問瞭幾句之後,又看瞭看田裡的情況,一眾人等折返回城,途中荀豹道:“將軍,某觀麥田西面的看守力量似乎不足,易被人盜割,是否再調點人手過來?”

楊彥嘿的一笑:“郯城附近,有彭城劉遐、下邳王邃、瑯琊孫默、泰山徐龕、蘭陵沈充和鄒山郗鑒,若是有人盜割我軍麥子,又會是誰?”

“這……”

眾將眉心微擰,暗暗分析。

不片刻,一名流民出身的騎兵隊正杜乾拱手道:“將軍,王邃與沈充財大氣粗,不至於看中我軍這點麥子,孫默乃瑯琊鄉豪,恐怕他還得防著別人割他的麥子呢,哪有閑心來我郯城生事,至於劉遐與徐龕,與我軍有怨,要來,必是大軍壓境,不可能僅為偷割麥子而來,那剩下的唯有郗鑒。

聽聞此人在徐龕的壓迫之下,日子頗為清苦,若有人盜割,必是他!”

荀華訝道:“將軍,郗鑒乃兗州八伯之一,兗州民眾依附者數以萬計,打他的算盤,似有不妥罷?”

楊彥笑道:“你想多瞭,我曾研究過郗公,雖為人正直,卻樂聽奉承,雖嚴於律己,卻錙銖必較,雖飽讀詩書,卻厭人求學,如此矛盾的性格倒是少見,當然瞭,暇不掩瑜,我對郗公慕名久矣,怎會不利?奈何本無交往,拜見無門,故留個破綻,若是郗公遣人盜我麥子,恰可借機與郗公結個善緣。“

荀華的美眸中閃出瞭一抹狐疑之色,自傢這位將軍對建康的高門大族都沒見多尊重,又怎會心慕遠在鄒山的郗鑒?該不是動起瞭郗鑒麾下人手的心思吧?

楊彥的難處全軍都知道,就是手下沒人,而依附郗鑒的數萬人中,很多是老弱婦孺,與東海軍雷同,要說不動心,根本不可能!

不過荀華與軍中眾將並未覺得有任何不妥,主要和楊彥相處久瞭,對所謂名士的敬畏漸漸淡去,況且他們都認為郗鑒的部眾被楊彥兼並才是正確的出路,最起碼能吃飽,有衣穿,也有房住,不必以老鼠燕子充饑。

……

鄒山位於高平郡境內,泰山郡以西,郗鑒與徐龕為鄰,也是倒瞭八輩子血黴,不僅時常被搶掠,連正常的生產都難以為繼,貧窮與饑餓是郗鑒揮之不去的噩夢。

這個冬天,每一天都有民眾凍餓而死,他曾向朝庭上表請求南遷,也給王導寫過信,卻無答復,若不是頗有名望,恐怕軍中那些軍頭早就反瞭。

如今冬天熬過瞭,春荒接踵而至。

鄒山的景色是很不錯的,素有小泰山之稱,坐在山頂的草堂裡,郗鑒長嘆瞭口氣,他不知該如何走出困境。

很多人對郗鑒有一種很厲害的感覺,這多半是受瞭田慶餘老師的影響,田老在東晉門閥政治中,對郗鑒推崇備至,歷代史書也贊譽有加,可這全是從品德方面進行贊譽,實際的能力沒有,再從徐龕來說,郗鑒手下數萬人,卻被徐龕按在地板上反復磨擦,其能力可見一斑。

郗鑒長女郗璇十二三歲的年紀,坐在另一邊無精打彩的讀著《列女傳》,衣衫破舊,面色臘黃,長期的營養不良,使得身形僅如十歲女童。

長子郗愔年約八歲,卻好黃老之術,正捧著本《道原》看的津津有味,該書據說為黃帝所著。

郗鑒不禁心生悲涼。

“阿舅,阿舅!”

這時,他的外甥周翼和侄子郗邁快步奔瞭進來。

“何事?”

郗鑒抬頭問道。

郗邁猛一拱手:“好教叔父得知,軍中糧荒或可緩解。”

“哦?”

郗鑒父女二人同時眼神一亮!

郗邁問道:“叔父可曾聽聞東海國相楊彥之?“

郗鑒沉吟道:”似是有所聞,此子十七八歲的年紀,本為寒門卑子,卻僥幸攀附上裴妃,以幸佞邀寵,被朝庭任為東海國相,去冬曾與徐龕沖突,兩敗俱傷,怎麼,此子與我有何幹系?“

周翼拱手道:”阿舅,楊彥之在郯城處境艱難,被當地鄉豪排擠,被迫於沂水西岸屯墾,眼見就是收獲時節,侄與兄前一陣子帶著幾個人潛過去探查情況,此子雖派瞭人看守,卻漏洞百出,我若小心謹慎,隻須一夜時間,割回數萬石麥子不成問題,屆時趁黑遁走,即使楊彥之發覺,也追之不及。“

”這……“

每到麥收時節,淮北的氣氛緊繃如弓弦,畢竟一年的口糧就指著這幾天,出瞭任何差池,誰都擔待不起,各部勢力為糧食火拼屢見不鮮。

其實郗鑒不是不種糧,而是因為徐龕的原因,不敢在平原上種,隻能在山坳裡種,土地貧瘠不說,可供開墾的面積也有限,單憑收獲,不足以養活全部人口。

郗鑒有瞭些心動,不過還是問道:“此去郯城三百餘裡,頗多風險,可曾探查清楚,莫要出瞭意外。“

郗邁自信滿滿道:”即使楊彥之發覺,也須渡水前來,有那工夫,我軍早已遠奔,應是無妨。“

郗璇卻提醒道:”阿翁,小女總覺得不妥,畢竟楊彥之既能與徐龕戰成平手,理該不可小覷,那個……吳興沈充不是就藩蘭陵瞭麼?不如向其借點糧食渡過難關,吳興沈氏乃江東豪首,想必會看在阿翁的面子上慷慨解囊的。“

”誒~~“

郗鑒想都不想的揮瞭揮手:”我豈能腆顏向沈充乞食?此事交由你倆主持,凡事小心,若不可行,不必強求。“

”諾!“

周翼與郗邁拱手應下。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