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劉氏低頭

作者:上林春 字數:2683

不片刻,劉氏步入屋內,向上施禮:“妾拜見阿翁,見過夫郎、小舅!”

蕭整笑著擺瞭擺手:“自傢人不必多禮,今請你來,是你兒有書信送到。”

“哦?可說瞭什麼?”

劉氏大喜,臉面不假掩飾的現出瞭思念之色。

蕭鎋暗暗嘆瞭口氣,把信遞瞭過去。

劉氏迫不及待的看瞭起來。

漸漸地,她的面色愈發陰沉,信中通篇誇耀楊彥的功績,又重點突出瞭葛洪收巧娘為養女這個關鍵,她哪能看不出言下之意?

許久,劉氏放下信,施禮道:“阿翁叫媳婦來,就是為瞭巧娘之事?妾也頗為喜愛巧娘,可由妾收巧娘為養女,豈不是勝過便宜瞭葛傢?“

”這……“

父子三人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裡讀出瞭無奈,憑著良心說,這確實是一條可行之計,但是楊彥不答應啊,如果能成,早就成瞭,又何必把巧娘的名份拖到現在?

“書文你來說罷。”

蕭整很不仗義的把蕭鎋推瞭出來。

蕭鎋苦笑道:“怕是事情沒那麼簡單,也是為夫當年一時胡塗……哎,此事不提也罷,楊府君的意思是把巧娘之母麗娘骨骸遷來武進重新下葬,並以……並以正妻之禮入我宗譜。”

“什麼?”

劉氏如被踩著瞭尾巴的母貓,猛的瞪向瞭蕭鎋!

把杜麗娘扶正,自己算什麼?自己還沒死啊,死瞭隨你怎麼弄,現在活生生的大活人就站在你面前啊!

蕭鎋頗為難以啟齒,看瞭眼老父與三弟,見二人都沒有開口的意思,隻得幹笑道:“你且聽我說完,許麗娘以正妻名份自是委屈瞭你,可與你地位並無影響,難道你就眼睜睜的看著大好姻親便宜瞭他人?你又何必與一名死去多年的女子計較呢?你始終是蕭傢的主母!“

劉氏正色道:”若是夫郎真如此著想,那妾不妨直言,夫郎此舉,與寵妾滅妻有何區別?妾是明媒正娶入瞭蕭傢,而那杜麗娘隻是別宅婦,雖說給一名份於妾無妨,但名份事關根本,若讓外人得知,難免會議論我蕭傢附炎趨勢,不惜把別宅婦扶正求得富貴,夫郎豈可因小利而失大義,婦人淺見,望夫郎三思。“

蕭鎋原以為劉氏會哭鬧,但是劉氏和他說理,這讓他頭疼的很,於是耐心再勸:“你雖言之有理,可我蕭傢若不與楊府君結為姻親,還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出頭。

此事並非你想的那般嚴重,以建康士人來說,很多都收受寒門巨額錢財,助其冒認祖宗,假稱士族,他們的眼裡哪有大義,就不怕風評受損?他能做得,為何我做不得?“

劉氏道:”夫郎所慮,無非是蕭傢前途,想我劉氏,乃彭城望族,族兄劉大連,歷任禦史中丞、侍中、丹陽尹,封都鄉侯,現以鎮北將軍坐鎮淮陰,督青徐幽平四州諸軍事……“

聽到妻子吹噓自己的娘傢,蕭鎋頓覺不耐,揮手打斷道:“劉大連再是風光,與我蕭傢何幹?他若把我當姻親,這些年來何至於不聞不問,況此人素有至察無徒之名,就算你我腆顏上門求他,怕是謀一面亦不可得!”

劉氏的臉色難看之極,深吸瞭口氣道:“夫郎如此詆毀妾傢,難道是鐵瞭心要與那楊彥之攀親?“

蕭鎋反問道:“巧娘本就是我的女兒,你兒、你大侄又皆於楊府君公府聽用,他日前程受阻,你可甘心?名份就如此重要?”

“妾……”

劉氏剎那間臉面漲的通紅,淚水在眼眶打起瞭轉,這話字字誅心啊!

屋子裡籠罩著一層緊張的氣氛,劉氏掩面流淚,心裡委屈。

其實她也知道自己的娘傢靠不上,主要是劉隗頗有些霍光風范,一絲不茍,眼裡揉不得沙子,這種人其實是很難相處的,別說在外面罪人累累,哪怕自傢親族,都不願與之過多來往。

但是把一個別宅婦扶正,憑什麼?

蕭績望向老父,眼裡隱含焦急之色。

“哎~~”

蕭整嘆瞭口氣:“書文休得無理,你妻自入我傢,謹守婦道,相夫教子,從無差池,按理說,不該再給予外婦名份,但蕭傢也有難處啊,去年鄉裡定品,僅你三侄一人勉強定瞭個卑流五品,其餘幾個孫兒竟連卑流都定不上,難道真是才學不如人?

老夫看未必,那幾個孫兒即使當不得翹楚,亦是中上,二品不敢想,三品四品應有可能,可結果隻得瞭一個卑流五品,這顯然另有蹊蹺,或許就是那劉大連沽名釣譽,故意打壓自己親族,以獲剛正美名。

你想想,若果是如此,我傢哪有出頭之日,而楊府君已嶄露頭角,我傢一旦錯失,怕是數代之內,再無振作門楣之機,為父也知你委屈,故提一折中之策供你考慮。

為父與麗娘之父乃故交,曾為書文與麗娘指腹為婚,兩小無猜,感情甚深,雖未成親,卻已行過大禮,故有瞭巧娘,後因戰亂離散,生死不知,為父又聞彭城劉氏賢淑之名,為書文迎劉氏為妻。

日前,巧娘尋上門來,書文感念與麗娘之情,故欲遷麗娘墓於武進,錄其名於族譜,享五谷配祭,慰在天之靈,劉氏聞言,曰:大善,丈夫合該如此,你以為如何?“

蕭整所述,實則漏洞百出,但劉氏清楚,編故事的目地是給自己一個臺階下,再一看丈夫和小舅的殷切目光,又想到兒子和侄子的前程,不禁悲中從來,心漸漸軟瞭。

‘罷瞭,罷瞭,到底是婦道人傢,娘傢又遠在彭城,還能如何?’

劉氏抹瞭把眼淚,施禮道:“既然阿翁已有定計,媳婦自當從命!”

……

當時並沒有貫通淮水和長江的運河,離瞭淮泗口之後,騎兵直接南下,於瓜步等候,船隊則沿著淮水繼續東行,三天後出瞭海,沿海岸線南行,冬季海面常刮七八級的偏北大風,海浪高達數尺,船隻在海水中顛簸的厲害。

不過船隻因沉重的關系,起著壓艙的作用,木料又全部塗抹瞭桐油,可以充分防水防鹽,隻要不遇上臺風,幾乎就不可能翻船。

“張滿帆!”

楊彥揮手喝令,有旗手打出旗號,各船紛紛把帆扯到桿頂,在偏北大風的吹拂中,速度極快,僅兩天就進瞭江口,這真是從地獄到天堂的轉變,雖然江面風浪依然不小,卻比海面好多瞭,算是喘瞭口氣。

船迎著江面逆流而上,楊彥教下瞭逆風行駛的技巧,巧妙的應用瞭風對帆的拉力,當風從彎曲的帆面兩側滑過時,會對帆產生一個向前或者側向的拉力,因此帆船在迎風狀態下也能夠以一定迎風角度向前。

要點就是呈之字形行駛,對舵手和風帆角度的要求極高,水軍利用寬闊的江面,反復練習,在楊彥的講解下,漸漸地掌握瞭逆風行駛的技巧。

船隻頂著偏北大風行駛,竟然比劃槳還要快些,眾人均是嘖嘖稱奇,實際上當時的風帆,在很大程度上是個擺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行船靠劃槳,風帆隻在順風的時候張開,提供一定的助力。

二來江河湖面等內陸地區很難提供穩定的風力,風向多變,如果不掌握逆風行舟的操帆技巧,張開帆反而礙事,雖然楊彥隻有理論知識,從未操過帆,可水軍不同,他們有豐富的行船經驗,隻是欠缺瞭理論指導,也雖然根本看不懂風力與角度的計算工式,可這沒關系,熟能生巧。

目前楊彥對於所有有關近現代科技的應用,都是隻告之結果,照著結果套,先用起來再說。

因著練習操帆技巧的緣由,船隊在江上多耽擱瞭幾天,直到七日後,才抵達江乘,眾人下瞭船,船隻又駛往對面的瓜步,預計把騎兵渡過來,還要花一天時間,距離鮑靚升仙,最多隻留下三天瞭。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