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二章 登壇建國

作者:上林春 字數:3208

謝謝好友楚慕羽的月票,好友一劍68的打賞

三月十八,春風和旭,陽光曖人,這是一個令青兗徐豫四州軍民合計兩百餘萬人歡欣鼓舞的吉日,楊彥將於今日登基稱王,明國將正式建制,他們也將擁有自已的國傢,可以自豪的對外宣稱自己是明人。

郯城正南十裡,一座簡樸而又大氣的圓形祭壇屹立於地平線上,祭壇周十丈,高五丈,夯土堆砌,頂部豎起三個氣勢磅礴的篆字地、人、天!

祭壇四面,各駐紮有一隊萬人騎兵,盔甲鮮明,刀槍雪亮,騎士們雖面容肅整,臉龐卻或多或少的泛出瞭激動之色,外圍則密密麻麻圍滿瞭百姓,不光是郯城百姓幾乎傾巢出動,豫青兗三州也都有人兼程趕來觀禮。

“通常祭天須祭昊天上帝與五方大帝,為何大王立國不祭神靈反祭天地人?諸位可知因由?”

“嘿!孤陋寡聞瞭吧?神仙佛祖不理會咱們的死活,否則天下為何會大亂兩百年,既如此,何必祭拜!”

“是啊,大王還坦言,明國建立,是靠全體民眾上下一心才得以立國,所以把人擺在正中,而生養咱們的天地擱在兩旁,寓意以人為本!”

“快看,天空!”

“那是慶雲啊!”

“真是慶雲!”

天空中,早起的驕陽從一大片薄雲中探出瞭身形,仿如被神仙潑上瞭油彩,剎那間,天空佈滿瞭炫爛的氤氳雲霞,火紅中泛著金色的陽光於雲彩中縷縷散射,綠紫紅黃等諸多色彩組成瞭一片片不規則的五彩圖案,似龍、似鳳、又似麒麟,仿如諸多神獸變幻飛舞,神秘而又艷麗無匹!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驚呆瞭,這分明是天子之氣啊!

漢書、天文志有雲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鬱紛紛,蕭索輪囷,是謂慶雲,慶雲見,喜氣也。

“五彩成紋,狀如龍鳳,大王立國,慶雲賀之,這是吉兆啊!”

“是啊,還是大王威猛,不祭神仙,神仙反趕著來呈上祥瑞,可見我大明氣運之深厚,將來必一統天下!”

絢爛的朝霞,將滿場的氣氛推上瞭一個階段性的頂峰,正當百姓們七嘴八舌,暢所欲言的時候,當當當,雄渾的鐘磬聲於遠處敲響。

圍觀人群迅速讓開瞭一條通途,一隊車馬儀仗由南門駛出。

最前方是一輛冠蓋馬車,楊彥與葛慧娘端坐其上,楊彥身著冕服,頭戴廣七寸、長一尺二寸、綠珠裡、玄上、前垂四寸、後垂三寸、系青玉珠為七旒,以其綬彩色為組纓的平天冠,葛慧娘則身著皂色廟服,挽著墜馬髻,上戴鳳冠,身後是將領、官員以及各自的親眷。

“恭祝大王立國,大明千秋萬世,一統天下!”

也不知是誰起的頭,夾道相迎的民眾依次拜伏,大聲恭賀。

葛慧娘那端莊的臉龐染上瞭一層酡紅,有些緊張,也有些興奮,不禁緊握上瞭楊彥的手腕。

楊彥回頭一笑,便抬瞭抬手,大聲道“諸位,都請起罷。”

十裡的距離不算長,但車隊行速緩慢,足足用瞭半個時辰,車仗才行到祭壇下方,郗鑒是太常,祭禮由他主持。

見著楊彥與葛慧娘踏下馬車,郗鑒猛一揮手。

頓時,禮樂聲大作,渲染出瞭一派肅穆而又莊重的氣氛,接著,郗鑒施禮道“臣輒下太史令擇元辰,今月十八初吉,可登壇受命,請詔三公、群卿、將士、百姓,具條禮儀別奏,請大王與王妃登壇。”

按理說,漢晉兩代沒有皇後或王妃登壇的先例,女子登壇祭天始自於唐朝武則天,不過楊彥覺得東征西戰,沒時間在傢,虧欠慧娘,因此執意攜慧娘登壇,把這一極具意義的歷史進程生生提前瞭數百年。

楊彥並未向郗鑒還禮,淡淡答道“可!”隨後攜慧娘緩步登上祭壇。

皇帝即位有三大步驟,讀策、授璽、燎祭天地,楊彥雖然不稱帝隻稱王,安排的禮儀卻一應如前。

郗鑒再一揮手,禮樂聲嘎然而止,隨即也登上祭壇,捧冊誦道“晉太寧三年三月十八日,明王彥之謙恭慈順,英名神武,宜奉郊廟,開統大業,今以青、兗、徐、豫四州軍民,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奉明王彥之即明國大王位”

策文很長,著重回憶瞭楊彥一路走來的歷程,突出立國的合理合法。

郗鑒讀畢,輪到司徒崔訪登場,崔訪於不久前升為司徒,掌民事。

崔訪手捧印璽綬,登上祭壇,面朝東面向楊彥跪拜道“今臣代百官向大王奉上明王璽與綬!”

楊彥接過璽綬,抬手道“請司徒起身。”

“臣謝過大王!”

崔訪站起退向一旁。

這時,郗鑒又是一聲喝“請大王與王妃祭天!”並捧上果蔬。

楊彥與慧娘分別接過,奉於天地人前的幾案上,行稽首大禮,郗鑒、崔訪及壇下的官員與百姓們也紛紛拜伏在地。

沒多久,楊彥與慧娘禮畢起身,眾人跟著站瞭起來,楊彥又從案頭取來卷冊,面向眾人,目光一一掃過,有巧娘,美眸中含著欣喜,有靳月華,雖著裝端莊,可那渾身的媚態就是掩飾不住,還有憐香,不久前被封為瞭良娣,絕美的面龐上,凝聚著絲絲柔情。

王府妃嬪沒那麼多說法,王妃之下是良娣,原意是皇太子妾,到瞭魏晉,被引申為王妃之下的王府妃嬪,楊彥把巧娘、靳月華和憐香一並封瞭良娣,憐香與靳月華尊稱巧娘為大良娣。

兮香和菱香自願給慧娘為婢,因此沒有獲封,其餘女子也未過門,實際上楊彥名份上的妻妾,就是慧娘、巧娘、靳月華與憐香三女。

能獲封為良娣,歌舞姬出身的憐香已經心滿意足瞭。

另有葛洪夫婦,哪怕一心求道,此時也是面色紅潤,激動的看著楊彥與慧娘,許傑夫婦,則是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不過可能是人太多的關系,楊彥並未看到崔玲與郗璇。

而絕大多數的人,均是面容肅穆,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個神聖的時刻,對於楊彥自已,也是人生的一個巔峰。

楊彥不由暗暗思忖起來,自已魂穿來這亂世,究竟是偶然,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可這顯然不會有答案。

“嗯?”

楊彥突然看到瞭陸蕙芷,目光清冽,註視著自己,仿如空谷幽蘭,竟與周圍的火熱氣氛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突然楊彥笑瞭,展開卷冊念訟。

“皇天浩蕩,後土載德,眷顧降命,屬彥黎元,為人父母,我不敢當,羣下百辟,不謀同辭,咸曰晉祚失德,江山板蕩,百姓流離,我發憤興兵,破石虎於郯城,誅蘇峻、劉遐於定陶,平定中原,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

讖記曰楊彥之發兵捕不道,丙火修德當天下,我猶固辭,至於再,至於三,羣下僉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因自惟涼德,尚賴親賢,共圖新治,其以明年為大明洪武元年,大赦天下,與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條列於後“

整篇祭文,洋洋灑灑數百字,全部由楊彥自己完成,崔訪、刁協和郗鑒等老傢夥不由交換瞭個無奈的眼神,通篇都沒有昊天上帝、五方大帝等等天神,而且楊彥不謙稱為彥之,而是自稱為我!

皇帝即位禮不能等同於天子即位禮,楊彥雖說即的是明王位,但儀式與即皇帝位沒有區別,皇帝即位禮隻有兩個環節,即讀策與授璽,燔燎告天則相當於天子即位禮。

天子,乃天之元子,自漢代起,皇帝把天子作為自己的正式稱號,意在表明自己與天建立瞭一種虛擬的血緣關系,權力由上天賦予,君權神授的意圖十分明確。

通過君權神授獲取神聖權力的途徑需要與世俗權力有所區分,世俗權力的擁有是由皇帝即位實現,而神聖權力的獲得即是燔燎告天。

禮記、曲禮載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楊彥在祭天時理應謙稱為彥之,以表明與天建立父子關系,燔燎告天的實質是在行子禮,比如漢光武帝劉秀登基,自言秀不敢當,在天面前省略劉姓,屬父前子名,表明劉秀與天建立父子關系,但楊彥自稱為我,是在與天建立平等關系。

尋常人不會在意,可這幾個經年儒生一聽就有數。

楊彥與天平等對話,按儒傢說法是大不敬,但是又能如何呢?楊彥早擺明瞭態度,隻能除瞭苦笑,還是苦笑。

這時,楊彥向下一招手,荀虎會意的手捧一托盤趨步走上祭壇,上有玉具、隨侯珠與寶劍,並向崔訪遞去,崔訪再拜道“臣謝過大王賜禮。”

這三樣東西是具有象征意義的王室重寶,而崔訪身為司徒,代表百官,楊彥賜下此物意在對群臣的勸勉。

崔訪接過三寶後,楊彥再次轉向臺下,大聲道“諸公,如今我明國方立,百廢待興,還望諸位兢兢業業,克盡職守,匆要負孤與明國士民之重托!”

“大王萬歲!大王萬歲!大王萬歲!”

官吏與前來觀禮的親眷百姓,全都拜伏下來,那數萬精騎也單膝跪地,一手撫胸,一手持矛,數十萬人齊呼萬歲,聲如驚雷,響徹瞭整片天際!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晉顏血》,微信關註“熱度網文或者rdww444”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