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二章 新尚書左仆

作者:上林春 字數:3155

(謝謝好友天涯的月票~~)

”呵~~“

王舒又是呵的一笑:”明國朝堂,序位多滿,哪有我等容身之地,既便有,也不過是濁吏輔職,兒孫輩可為之,你我怎能屈居於人下?“

”這……“

王彬神色一滯,想想確實如此,這倒不是說明國朝堂空不出位子瞭,而是你去當官,人傢憑什麼給你?

打天下的時候你沒出力,現在你跑過去當官,沒這道理啊。

如今江東士族的處境,又回到瞭幾十年前吳國滅亡的老路,北方新貴占據瞭朝堂,南方大族處於被征服的地位,既不被信任,也受人歧視。

當初最負盛名的陸機陸雲兄弟北上當官,成瞭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寒瞭南方士人的心,紛紛辭官,閉門守戶,直到江山半傾,才有所振作。

王導也道:”庾、羊、蔡、卞、謝、鐘等族無一北上,豈非無因,況我等於北方的田地莊園皆毀於戰亂,原址亦被明國征去重新分配,多半討要不來,回去瞭也是無根之浮萍啊。”

王彬憂心忡忡道:“那該如何是好?難道我傢就此沉淪於江東?”

王導嘆瞭口氣:“桓謝兩傢的子侄輩與明王交好,將來必有所用,而我傢……哎~~不過我傢也不能什麼都不做,可讓子侄輩先去洛陽,購田置業,住下來再說,道回於洛陽供職,我可修書一封,請道回予以照料。

另……處仲雖還據武昌,但已無進取之心,不過據地觀望罷瞭,我再修書於他,請他向明王上表,獻江湘之地請降,明王必善待,憑此可為我王傢再起之機。”

“嗯?”

王彬和王舒眼前一亮,讓王敦去向楊彥投降,確實是個好主意,王敦有兵有地盤,以楊彥定下的規矩,不會虧待的,雖然不大可能得到實職,可這也是一個打入洛陽的契機。

別看王傢這三人嘴硬的很,實際上他們也想投奔明國,隻是沒有門路罷瞭,畢竟世傢之所以為世傢,必須與朝庭緊密結合,手握大權,才能保得傢門不墜,歷史上凡是失勢者,財富被逐漸蠶食還算是不錯的結果,更有直接抄傢滅族,從青史中除名。

瑯琊王氏那麼大的傢業,也怕啊,尤其是楊彥玩出瞭市易行那麼一手,掠奪江東財富難以計數,讓人不寒而栗,以武力對抗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出路,便是與之融為一體。

“好,茂弘兄立刻修書,弟稍後便去安排子侄去往洛陽。”

王舒點瞭點頭。

……

第二天,李越如期被斬首,棄市三日,受民眾圍觀唾罵,因李雄之死牽涉到陰私宅事,鬧大瞭並不好,所以細節並未向外披露,隻模糊宣佈瞭李越暴起軾父的罪名。

不過劉曜很快就打聽到瞭內情,面色隱現掙紮之色。

“夫郎可是有煩心事?”

小劉後不由問道。

“哎~~”

劉曜嘆瞭口氣:“李仲俊與我份屬同類,卻死於傢門不幸,為夫心有戚戚。”

小劉後知道劉曜還有後話,倒沒接腔,隻是以一雙妙目望著。

果然,劉曜又道:“李仲俊死於陰私宅事,為夫考慮到,不久之後,我將去北邙山為晉室五主守陵,雖得明王恩準,每月可回洛陽居住十日,可久不在傢,就怕我傢重蹈李仲俊的覆轍,故為夫打算,除三妻四妾,餘者全部遣散,你意下如何?”

“啊!”

小劉後掩嘴驚呼,現出瞭驚喜之色,有哪個女子,會嫌丈夫身邊的女人少呢?更何況府裡養著上百姬妾,每日裡的吃喝用度也不是個小數目,遣散出去,能省一大筆錢。

看著愛妻的歡喜模樣,劉曜微微笑著。

要說李雄諸子不成器,他的幾個子嗣也未必好上多少,李雄的死嚇著瞭他,而且每個月守二十天的陵,楊彥絕不會允許他把妻妾帶過去,這就等於他常年出差在外,傢裡一群女子久不得甘霖,早晚要出事,倒不如先把這隱患消彌掉。

要說不可惜,那是不可能的,不過作瞭這個決定之後,劉曜隻覺心頭一松,好象整個人的心胸都開闊瞭許多。

小劉後從旁笑道:“既然郎君有此決定,那不妨效仿李班,把傢中多餘姬妾獻與明王,隨得明王怎麼安置。”

“嗯?”

劉曜一想,也對啊。

交給楊彥處理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可以見到楊彥,說不定交談兩句,對自己的印象就變瞭,畢竟如有一絲可能,劉曜都不願去給晉室五主守陵。

“也罷,為夫立刻安排。”

劉曜點瞭點頭,匆匆而去。

他的姬妾數量不如李雄,約有一百多名,當劉曜宣佈將把其中的絕大多數遣散之後,諸女倒也沒哭哭泣泣,主要是劉曜的境況實在太差瞭,跟著他沒前途,不如趁著自己還年輕,另攀高枝呢。

安排好之後,劉曜去求見楊彥,說瞭此事,楊彥愕然!

但劉曜自願遣散姬妾,也是好事,於是繼續交給柳蘭子處理。

李雄之死在洛陽,並沒翻起太大的浪花,甚至上門吊唁的除原蜀中的那幾個大族,再無他人,朝臣隻要清楚,不是楊彥下的毒手就行瞭。

很快的,七天喪期過去,李雄葬於北邙山中,李卉兒與任皇後也於次日搬去瞭任傢為李雄服喪,任皇後本是有些猶豫的,但李卉兒還未成年,需要人照料,作為名義上的母親,回任傢合乎情理,而且她也不願呆在李傢,畢竟李雄死瞭,她在李傢等同於陌生人,渾身都不自在。

反正服喪也沒規定在哪兒服,隻要服瞭就行。

時光匆匆,明軍在緊張的備戰,各種物資、糧草也陸陸續續的運往關中,到三月中旬,諸葛頤回來瞭,一臉的風塵仆仆,原本白凈的臉龐,變得又黑又紅,不說十足的草原人,至少有瞭五六分的樣子。

楊彥於太極東殿接見諸葛頤。

“此行幸不辱命,臣與惟氏歃血為盟,得其承諾至遲於夏秋之交出八萬精騎入並州,另帶回瞭拓跋什翼健,暫時安置在館驛當中……”

諸葛頤向楊彥匯報瞭經過,並奉上由拓跋紇那呈獻的降表,以及貢品清單。

“嗯~~”

楊彥略微一看,便點點頭道:“諸葛公辛苦瞭,能誘得拓跋部八萬精騎入並州,若此戰功成,諸葛公居功甚偉。”

“不敢,不敢!”

諸葛頤連聲謙讓:“若非大王以赫赫軍威鎮服胡虜,臣此行哪得如此順暢,真要論功,臣也隻是跑跑腿,動動嘴皮子之功罷瞭。”

楊彥呵呵笑著擺瞭擺手:“諸葛公莫要謙虛,前尚書左仆李公因傢中變故辭官,此職空缺,諸葛公可替之,孤放你回傢休養數日,待得敕命下達,便往尚書臺赴任罷。”

“哦?”

諸葛頤大喜,連忙施禮:”臣多謝大王!”

尚書左仆射雖是尚書臺的輔官,秩僅六百石,頭頂上還有個尚書令,但尚書令往往把握機要,主要的事情還是由左右仆射來做,正如荀崧也擔任過尚書左仆射。

從表面上看,諸葛頤由秩千石的謁者仆射降為秩六百石的尚書左仆射,是降職瞭,可這個降職,他願意,尚書左右仆是典型的位卑職尊,凡列此職者多參與機要,也意味著進入瞭明國的權力核心,沒人會因為他的品秩低而輕視他。

“諸葛公不必多禮。”

楊彥再次擺瞭擺手。

任諸葛頤為尚書左仆,他也是經過瞭深思熟慮,首先是往尚書臺摻沙子,目前尚書臺掌握在崔訪手裡,作為最早跟隨楊彥的士人,又有崔玲作為倚仗,如果不出大的差錯,基本上在這個位置是幹一輩子瞭,雖楊彥對崔訪本人沒有成見,還欣賞其人的老成持重,但一個人在一個職務上幹一輩子,哪怕他自己沒有心思,下面人也會幫他經營出一個水潑不進的鐵桶江山,必須要摻沙子。

其次是諸葛頤本身沒有太大的才能,有的時候,下屬不是說越有才越好,才大者往往難制,且才華橫溢者多自負,一旦推行的政策出瞭差池,後果會更加嚴重,如歷史上著名的幾次變法,都是因執政者不體察下情,僅憑個人喜好強制推行,終以失敗告終。

實際上楊彥作為現代人,有著超越時代的見識與知識,要說天才橫溢,誰能比得上他?因此對於他來說,願意勤懇幹事的人,要比才華卓著者更加好用。

畢竟時人是在摸索道路,而他已經有瞭現成道路,在大的方向上不存在問題,他更加看重的是執行能力,而不是決策能力。

相對而言,中下才能者往往幹事更加勤懇,不過楊彥也不是一昧的排斥大才,總之,各層次的人才各有各的用處,關鍵是看執政者怎麼用。

最後是做給江東士人看,讓他們看看清楚,自己連諸葛頤這種人都能重用,表現出虛位納賢的姿態,事實上,明庭包括三分九卿在內,很多官職一直空缺,就是留給江東士人的。

楊彥並不排斥江東士人,你排斥他,他會自動抱團取暖,形成一個排外的小圈子,顧陸朱張是怎麼來的?不就是晉滅吳之後,吳國士人受歧視的地域性產物麼?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