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五章 撈鐵牛

作者:上林春 字數:2761

謝謝好友的打賞

宋褘和荀灌均是以不可思議的目光看著陸蕙芷,這簡直是一副活地圖啊,陸蕙芷的美眸中也現出瞭些許得色。

楊彥是知道原因的,這女人整天胡思亂想,什麼書都讀,正應瞭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老話,不過他也不說破,隻是望向瞭河中心的中渒城。

那煙熏火燎的殘垣斷壁,仿佛在講訴著曾經的金戈鐵馬與連綿戰火,兩岸各四隻大鐵牛,現隻剩下瞭三隻,臨晉關前兩隻,蒲坂關前一隻,均是傾倒在地,銹跡斑斑,看不出本來面目,這三隻鐵牛,帶著一種濃厚的歷史蒼桑感,從它們身上,竟似傳來瞭早年nn兩地,人來車往的喧囂嘈雜聲。

眾女陸續隨著楊彥望去,感受到瞭那份蒼桑,一時之間,都有些失神,荀灌忍不住道:“楊彥之,將來你可要重新再建一座浮橋,方便nn間的往來。”

楊彥也清楚,蒲坂關的浮橋,時建時毀,一般大一統時期,朝庭會出錢出人建橋,至戰亂時期又必然被焚,歷史上最後一座浮橋,毀於金國滅亡,不過他還是點點頭道:“這是肯定的,取下並州,就安排候禮與梁志協作築橋,爭取三年內,使天塹重變通途!”

荀灌現出瞭滿意之色,目光停駐在不遠處的兩隻大鐵牛上,突然靈機一動,問道:“這鐵牛看樣子,最少得有十幾萬斤,搬是沒法搬走的,另五隻該不會落入河裡瞭吧?如能打撈上來,豈不是省瞭重新鑄造的工夫?”

陸蕙芷搖瞭搖頭:“應該很難,這麼重如何打撈?重新鑄造雖然要花上不少錢,但至少容易些。”

楊彥卻是心頭一動,宋史中的一則逸事浮上瞭心頭。

宋仁宗嘉佑年,河水暴漲,固定浮橋的鐵牛被沖入河底,官方募能出之者,有僧名懷丙,精通浮力和杠桿原理,遂自薦,以二大舟實土,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這倒是可以依樣畫瓢,隻須確定鐵牛在河中的位置即可,而且這麼重的鐵牛沒可能自然落水,多半是焚毀浮橋時,被人推入河中,因此必在河岸不遠處。

楊彥微微笑道:“這不算難,明日一早,讓人下水摸清楚鐵牛的位置,我有辦法先把西岸的鐵牛撈出來。”

“哦?”

荀灌淡淡哦瞭聲,明顯不信,陸蕙芷、宋褘和靳月華也隱有質疑之色浮現,把十餘萬斤重的鐵牛從河中拖起,豈是人力可為?

楊彥暫不解釋,揮手道:“時候不早瞭,都回去罷,今晚我烤黃河大鯉魚給你們吃!”

一行人回到營寨,楊彥搭起烤架,把大鯉魚洗剝幹凈,置於火上,不片刻,便有香味飄散,那一滴滴的肥油落下,火中滋拉滋拉直響,再灑上鹽和胡椒末,還未入口,就讓人吞起瞭口水。

與此同時,楊彥打撈大鐵牛的豪言如一陣風般傳遍全軍,除瞭羌氏兩部近兩萬騎兵堅決認為不可能,明軍將士則滿懷著期待。

第二天一早,黃河岸邊人頭洶洶,幾名千牛衛潛入水底,很容易就確定瞭兩隻大鐵牛的位置,一隻靠河岸六丈,另一隻為十丈左右,但令所有人心癢難耐的是,楊彥並未著手,隻是下令造兩艘碩大的平底船。

造船非一朝一夕之功,臨晉雖處於黃河岸邊,卻苦於沒有合適的船,除瞭一些小漁船偶爾會小心翼翼的偷駛入河,放眼望去,滔滔水面幾無隻帆片影,眼下的局勢有如戰國時的秦魏,東岸為羯趙所有,西岸屬於明國,非但不相往來,反視彼此為仇寇,隻能耐心等待。

不知不覺中,半個月過去,兩艘平底船堪堪造好,黃河岸邊,再次圍的裡三層,外三層,每個人都很好奇,該如何撈出深陷於淤泥中的鐵牛呢?

畢竟擱在平地,底下墊幾根圓木便可推著鐵牛移動,可這是河裡,還被泥沙掩埋。

六裡之外的蒲坂關頭見著對面的陣仗,也是站滿瞭羯軍,都摸不透明軍要做什麼。

兩艘平底大船靠岸停泊,將士們把一擔擔的泥土石塊向船上挑去,船隻也一點點的緩慢下沉。

見這沒法理解的場面,宋褘不由問道:“郎君,打撈鐵牛為何要向船上擔土,其中有何聯系?您看,船快擔滿瞭吧?”

楊彥嘿嘿笑道:“你先看著,包你大開眼界!”

“哦!”

宋褘不情不願的應瞭聲,透出瞭滿滿的失望。

“哼!”

荀灌哼道:“宋娘子,莫要問他,你越問他,他越得意,越不會說,你看,除瞭你,咱們有誰問他?你呀,千萬不能慣著他!”

宋褘偷偷看瞭眼楊彥,點瞭點頭,她很喜歡這種沒有任何拘謹的氛圍,以一個女人的視角,楊彥並不是那種手握生殺大權的狠辣無情之輩,也不是整天板著臉的一傢之主,而是在相處中,處處透著關心,也很會調節氣氛,她不知該怎麼形容。

其實擱在現代,楊彥的行為,就是最標準的情侶相處之道。

“哎”

宋褘暗暗嘆瞭口氣,如果自己遇上檀郎的時候,仍保持著處子之身也許不大可能,但為何不能早幾年呢,尤其是司馬紹把她作為禮物親手送給瞭楊彥,這是她心頭難以撥去的一根刺。

“停!”

這時,前方一聲暴喝傳來,宋褘抬頭一看,將士們停止瞭向船上擔土,兩艘般緩慢駛離岸邊,河水沒到距船舷上方僅一尺的高度,仿佛一個稍大點的浪頭便能把船打翻,令人不自覺的手心捏著把冷汗。

兩艘船停在瞭距河岸六丈處,一左一右夾上沉於水底的那隻鐵牛,面對鐵牛的一側船舷,各伸出五支長桿,每根長桿由五名壯碩的軍士緊緊持住。

這十支長桿並不是木桿,而是投石機的梢桿,頂端裝有大鐵鉤。

與普通木桿相比,梢桿為復合制成,更加堅韌、強度也更強,可以承載更多的負荷,缺點則是入水的時間不能長,可這不是太大的問題,梢桿可以隨用隨換。

“下水!”

又是一聲暴喝!

兩船各有五名精通水性的將士持著梢桿的另一頭潛入河裡,他們將用鐵鉤鉤住鐵牛。

不多時,梢桿陸續停住擺動,以極大的弧度刺在瞭河裡,十人也相繼浮上水面,打瞭個可以的手勢!

“去土!”

在喝令中,軍卒操起鏟子,飛快的把泥石鏟入河裡,眾人均是愕然,裝滿瞭又要鏟掉?這不是吃飽瞭撐著沒事折騰人嗎?

但也隻是放心裡想想,沒人敢當眾說出。

荀灌卻是恍然大悟道:“這不就類似於曹沖稱象麼?據載: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呵,我還以是什麼瞭不得的方法呢。”

“嗤!”

楊彥輕笑一聲:“世間規律,咱們能瞭解並運用的就那麼幾條,陳辭濫調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活學活用,你的意思是我拾前人牙慧,不錯,但總比某些人遇事慢一拍好,某些人啊,哎”

說著,還連連搖頭。

荀灌瞬間俏面通紅,卻啞口無言,不憤的狠狠在楊彥腰眼擰瞭一把。

眾人暗暗好笑,但還是挺欽佩楊彥的,這和曹沖稱象的原理類似,都是利用水的浮力,正如他自已說的活學活用。

楊彥見著那陸續投來的眼神,心裡大為受用,表面卻不見動容,目光凝視河面,隨著船上的泥土的減少,梢桿彎曲的弧度也有瞭細微的增大,船隻正在緩慢的上浮。

“咕嚕嚕”

浪花中,突然泛出瞭成串的水泡,楊彥不由連呼:“加把勁,快出來瞭!”

所有人都一眨不眨的看過去,將士們也鼓足幹勁,手速如飛。

水泡越泛越多,隨即在嗡的一陣悶響中,鐵牛的位置,泛起瞭明顯的淤泥,梢桿也彎曲到瞭最大程度!

“出來瞭!”

任回不敢置信的驚呼!

一個黑影出現在瞭水面下方,這不是大鐵牛還是什麼?11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