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四章 白眼狼

作者:上林春 字數:2316

“不必瞭!”

華混一臉正氣,把銀幣塞回去,冷聲道:“我大明官吏,兩袖清風,從不私下收受好處,還望貴使莫要再讓本官為難,本官先行一步,貴國要求自當如實報與長吏,告辭!”

說著,拱瞭拱手,便大步離去。

翻譯把原話翻譯之後,一幹薩珊使節,現出瞭欽佩之色。

在薩珊,索賄受賄是公開的,合法的,誰辦事不先塞兩個錢,這是潛規則,而大明官吏居然不受賄,品德如此高尚,難得啊!

華混是不知道薩珊人的想法,否則鐵定要罵一句吝嗇鬼,老夫為你那幾個金幣甘冒奇險,犯得著麼?

從館驛出來,華混如實向王含匯報,王含又帶著華混趕赴宮中,求見楊彥。

而此時,楊彥正與崔訪、刁協、諸葛頤,還有接替徐龕,出任將作大匠的孫班,也就是孫媚的長兄討論著下水道的問題。

崔訪覺得,修築洛陽的費用太高,再查閱卷宗,發現下水道占瞭三分之一,於是要求楊彥在後續的築城中取消下水道,按他估算,假如還需要十年才能完成洛陽的修建,那麼,僅此一項,每年能節省五億錢左右。

刁協與諸葛頤也覺得此議可行,跟瞭過來,他們知道楊彥在內政上並不獨斷專行,打算通過人數增加說服力,孫班則沒有主見,他是辦事的。

楊彥認真的聽取瞭幾人的論據,沉吟道:“不知諸公可瞭解,從前漢中期開始,長安的井水變得苦澀有異味,凡飲用者,多腹泄,死者難以計數,迫使民眾不得不從周邊的山裡取水,由此衍生出瞭賣水這一行當。

後漢以洛陽為都,比之長安更有不如,從中葉的和帝開始,井水也難以飲用,諸公可知緣由?”

“這……”

幾人相互看瞭看,崔訪拱手道:“還請大王示下。”

楊彥道:“歸根結底,還在於都城人口密集,經年累月之下,生活污水污染瞭地下水源,導致井水成瞭疫病之源,民眾不得不以高價從別處購水,對於王公貴族,買水的錢不算什麼,但對於平民,這就是不小的負擔啊。

而眼下洛陽的井水尚可飲用,還得歸功於晉末戰亂,民眾要麼被殺,要麼逃亡,洛陽成瞭空城,沒瞭污水來源,地下暗河逐漸凈化井水,可是隨著將來的人口越來越多,凈化的速度必然趕不上污染的速度,早晚洛陽的井水將不堪飲用,重演兩漢的賣水盛況。

因此從一開始,我就讓徐龕修築地下管網,通過街前暗溝收集污水,統一排入荒僻河谷,雖然耗資巨大,可這錢省不得。”

“哦?竟有此說法?”

殿內幾人現出瞭驚詫之色。

楊彥並不是危險聳聽,地下水源的污染是北方人口密集區域始終存在的問題,隋朝為什麼要廢棄北周的長安城,另於數十裡外重修長安?就是因地下水污染,隻能擇地重新築城。

即便是隋唐洛陽城,也不是漢晉洛陽的原址,而是往西南遷徙瞭數十裡。

而明清的史料更豐富,當時皇室與達官貴人飲用的都是玉泉山的山泉水,至於井水,因污染,又苦又澀,哪怕經過瞭明礬沉淀,都要捏著鼻子才能喝下。

反之南方的都城,如建康、成都,上千年位置未變,主要是南方地下水量豐沛,流速大,有足夠的自我凈化能力,在這方面,北方存有先天不足。

其實古人也知道生活污水會污染地下水,並修建瞭排水溝與地下管網,但受限於工藝,地下管網以陶管為主,脆而易裂,滲水嚴重,並不能有效的解決污染問題。

洛陽的地下管網則多為水泥構件,堅固耐用,成本也隨之高漲。

楊彥點點頭道:“千真萬確,諸位可回頭翻閱兩漢的札記方志,其中多有關於水源的記載。”

“哎~~”

崔訪嘆瞭口氣道:“是老夫魯莽瞭。”

“無妨,諸公也是一片好意。”

楊彥笑著擺瞭擺手。

這時,一名老宦人在殿外喚道:“大王,大鴻臚求見。”

“哦?”

楊彥與眾人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裡讀出瞭不解,這個官形同於賦閑養老啊,哪能有什麼事情,不過楊彥還是揮瞭揮手:“宣!”

“諾!”

老宦人施禮離去。

在等待的時間裡,君臣幾人不再談論公事,而是聊起瞭私事,比如崔訪暗示願為其子與楊彥的女兒楊繼璇,也就是郗鑒的外孫女結個娃娃親。

楊彥呵呵瞭,和自己與郗鑒同時沾上親,這老傢夥倒是打的好算盤,好一個一石二鳥之計啊。

其實從貢獻和傢世來說,崔訪為他的子嗣求娶自己的女兒並不過份,但楊彥是現代人,哪怕不至於搞出自由戀愛,至少也要等孩子長大瞭,觀察品行如何,才能做決定。

郗鑒可能因崔訪以笑言的方式說出,沒有明確表態,也有類似的想法,說話玄玄虛虛,雲山霧水,再細細一琢磨,沒一句說到點子上,兩個老傢夥你來我往,都在邊上繞,這倒是讓楊彥大感興趣。

不片刻,王含步入殿中,施禮道:“臣王含參見大王!”

“處弘公不必多禮,此來所為何事?”

楊彥笑著擺瞭擺手。

“多謝大王!”

王含稱謝起身,又和崔訪、刁協、郗鑒分別打瞭招呼,對孫班隻是略微點頭,畢竟孫班無論從資歷還是出身,與他瑯琊王氏不能相比,而刁協猶對王敦王含懷有餘憤,隻輕哼瞭聲。

王含也不在意,向楊彥拱手道:“昨日有薩珊使團來訪,臣已安置於館驛,其提出願與我大明通商,並要求從我大明獲取以下技術,大王請看……”

說著,就呈上瞭薩珊方面的索取列表,老宦人接過,攤於楊彥案前。

楊彥一看,差點炸毛!

說起來,薩珊人的嗅覺也挺靈敏的,這些年他搞出的發明創造,幾乎都列在瞭表上,除此之外,還要求允許他們挑選工匠和書籍帶回薩珊。

漸漸地,楊彥的眼眸中已經冰冷一片。

薩珊這個國傢淵遠流長,傳至後世更是屹立中東,在伊核協議未簽署之前,受到制載的時候,對華夏百般示好,拉瞭不少投資,後來伊核協議簽署,立刻翻臉,撕毀與中石油的協議,把一個大油田給瞭韓國,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川王上臺瞭,又撕毀瞭伊核協議,該國慌瞭,外長,副總統接二連三的往華夏跑,請求援助,沒一點臉紅的樣子。

從理智上,楊彥理解上面在中東佈局的重要性,不得不以利動之,但是在感情上,沒法接受被反復訛詐,這個民族,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以利益為導向,沒一點信義可講,就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啊!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