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一日,李老四率領蕩寇團乘坐蒸汽輪船,南下蘇州,抓拿煽動天下的復社領袖張溥等人。天『籟小說ww』w.『2
大兵們第一次坐船,心懷忐忑地從大沽港口上瞭船。船一出外海,沒坐過海船的士兵們吐得稀裡嘩啦,不少人連續幾天都吃不下一點東西。好在輪船開得很快,隻花瞭四天就到達瞭長江出海口。
張溥、張采等人是太倉縣人,陳子龍是松江府華亭縣人,距離長江出海口很近。李植希望李老四的大軍能夠一鼓作氣拿下這些敗類。所以呂虎直接把艦隊開到瞭上海縣東境,讓蕩寇團從川沙堡附近的港口下瞭船。
大軍上瞭岸,便有密衛大使韓金信的線人來報:張溥、張采和陳子龍都在蘇州活動。
蕩寇團直奔蘇州而去。川沙堡距離蘇州城有三百裡,蕩寇團每天行軍五十裡,走瞭六天攻到瞭蘇州城下。
一路上,李老四看到鄉野間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雖然最近年景不好,但是江南災荒不重,依舊富庶。
等蕩寇團殺到蘇州城下,現蘇州府內已經得到消息,四門緊閉,城上士兵死守城墻。
蘇州府是天下有數的大城,城墻全部包磚。城墻南北十六裡,東西十二裡,周長六十二裡三十步,高三丈二尺,闊五丈。城樓二十一座,垛口一萬五千六百八十個,炮樓二十三座。八座城門皆有甕城。城外有護城河,寬窄不一,最寬處有二十餘丈,最窄處也有五丈寬。
蘇州城內有守城鄉兵一千五百人,歸知府統轄。又設有守城守備一員,實兵八百人,共有守城兵士兩千三百人。
蕩寇團包圍瞭蘇州八個城門,防止張溥跑瞭。李老四騎在馬上,看著城墻高聳的蘇州城,和同行的“幕府文案廳大使”崔昌武說道:“崔大使,這蘇州城城墻這麼厚,我們沒帶重炮來,恐怕要花些時間才能入城。”
這一次李植打敗張獻忠和李自成後,幫崔昌武報瞭個千戶武官銜下來。雖然李老四是都指揮同知,官位遠大於崔昌武,但崔昌武是李植的妻弟,一上來就做瞭文案廳的大使,李老四卻不敢小瞧崔昌武。
一路上,李老四都對崔昌武很客氣。
崔昌武說道:“就怕攻城耽誤時間,附近軍鎮有援兵來。”
李老四笑瞭笑,說道:“有援兵來也不怕他,打潰便是!”
李老四和崔昌武騎馬在城外轉瞭一圈,李老四說道:“東北角護城河最窄,我們就從這裡攻城!”
崔昌武點頭說道:“李團長所言在理。”
李老四想瞭想,沖一個嗓門大的士兵說道:“上去喊話!”
那個士兵舉著盾牌走到護城河邊,朝城墻上的守兵們大喊:“城上的士兵們聽著,我興國伯虎賁師興師伐罪,抓拿張溥的煽動天下的罪犯,攻入蘇州後隻懲罪犯,不殺無辜!城上的士兵不要心存僥幸負隅頑抗,以免大軍一沖玉石俱焚,爾等守兵性命不保!”
那個士兵喊瞭幾遍後,城上沒有動靜。
李老四見城上的守軍不投降,朝營長們說道:“第一、第二和第三營的士兵們拿鏟子和扁擔,挖土填埋護城河。第四和第五營士兵到附近伐木,制作井欄壓制城墻上的守兵。”
營長們大聲唱喏,便率領士兵們各自忙碌去瞭。
士兵們挖土挑擔,開始填埋東北角的護城河。但填埋工作剛開始,城上就傳來一聲轟隆巨響。
李老四以為是城上的守城大炮開火瞭,有點擔心填壕士兵的安危。他屏息靜氣,想看看炮彈從哪裡飛出來。
但他等瞭半天,卻始終沒看到炮彈落下來。
李老四正在那裡愣,卻看到城墻上一個守兵慘叫著捂著面孔,在城墻上亂沖,最後竟從城墻上摔瞭下來,掉在瞭城墻和護城河之間的土地上。那個守兵摔瞭個半死,卻還是死命捂著臉龐,慘叫連連。
李老四笑瞭笑,朝崔昌武說道:“守兵的大炮,怕是炸膛瞭!”
崔昌武笑道:“自從倭寇之患平息後,江南幾十年無戰火,士兵不習操練。沒想到竟技藝生疏至此。人言嘉靖年間幾十個倭寇就殺潰幾千明軍,甚至敢攻打應天府,今日才知傳言不虛。”
李老四笑瞭笑,沒有說話。
炸瞭一次膛後,城上的守城大炮就再沒有響起。恐怕城上的守兵平日裡是從不操炮的,這一下子炸鏜一次,再沒一個人敢去操作大炮。
李老四放下心來,讓士兵們加大力度填埋護城河。
蕩寇團士兵們身上穿著全身鋼甲,根本不怕城墻上零零星星射下來的弓箭。特別是井欄做好後,步槍手們爬上井欄用步槍居高臨下對準城頭,打死瞭三十幾個冒頭出來射箭的守兵,守城士兵們就更不敢射箭。
花瞭五天,蕩寇團士兵把蘇州城東北角兩百步長的一段護城河填平瞭。
此時井欄已經做好瞭一百多個,一千士兵站在井欄上壓制城頭上的守兵,蘇州城的守兵們根本不敢離開雉堞,一個個冒著腰躲在垛墻後面。要不是守城的軍官看著,估計城墻上的士兵們早就一哄而散瞭。
第一營的士兵們做好瞭長長的梯子,架上城墻往城墻上爬去,也沒有守兵敢冒頭出來射箭。
士兵們爬在梯子上,兩人配合點燃瞭手榴彈,一枚一枚地往城墻上扔去。
隻聽到一片轟轟巨響,幾十枚手榴彈在城墻上炸開瞭花。躲在城墻垛墻後面的守軍倒瞭大黴,一個個被手榴彈裡炸出來的碎鐵渣子刺傷,鮮血淋漓。一些挨得近的,要是離手榴彈爆炸點隻有兩步,更是活活被炸死。
每個攻城士兵腰上都別著三顆手榴彈,彈藥充足,梯子上的陷陣團士兵們不停地往城墻上扔手榴彈,炸得城墻上的守軍鬼哭狼嚎。
守軍們崩潰瞭。
這仗沒法打,一冒頭就要被步槍手打死,躲在垛墻後面也要被炸彈炸死。再看看天下強軍虎賁師的裝備,看看那些鋼甲,這城墻如何守得住?
一些守軍撒腿往城墻下面跳去。這些守軍的潰逃很快帶動瞭其他的守軍,最後守在城墻東北角的一千多守軍全部逃下瞭城墻,逃進瞭城內躲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