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李植到達瞭河南開封。
受到冊封為王後,李植在天津短暫停留就趕到瞭河南,要看一看河南的情況。
這一次征討李自成,李植並沒有親征,而是讓李興和李老四在前線帶兵。所以對於河南的情況,李植瞭解的隻是前線將領的匯報和韓金信的情報。這些匯報雖然覆蓋瞭河南的大事,但卻缺乏第一手資料的細節。
對於李植管理河南來說,那些無法在文件中體現的細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忙完瞭天津的事情,李植就第一時間趕到瞭開封。
開封城中的蕭條並沒有讓李植很詫異。開封城本來是一座消費性城市,也就是說城中的主要經濟是由這裡的宗室、官僚和士紳消費撐起來的。這些權貴從整個河南吸血,然後把吸來的銀子在開封消費,雇傭仆人、雜役,戲子、婢女,撐起酒樓、勾欄和妓院的生意。
經過闖軍的血洗,開封城中的士紳和宗室被屠殺殆盡。沒有瞭這些人的消費,開封城必然會變成一座死城。
不過隨著李植的河南官僚逐漸入駐,開封城會重新成為河南的政治中心。到時候各衙門的辦事人員會打動開封的經濟。即便無法恢復這座中原大城往日的繁華,但也會讓各行各業的人有飯吃。
所以騎行在開封城的凋敝市井中,李植倒是沒什麼驚奇。
令李植感到驚訝的,是河南的農村。
李植在開封轉瞭半天後,就帶著簡單的儀仗和親衛出瞭城,一路行走在河南的農村中。此時是二月,田地裡的冬小麥正是最綠的時候。四野裡田地裡種瞭好多的小麥,看上去這裡一片那裡一片的像是大地的條紋裝飾物。
不過那些田地的選擇有些奇怪。李植在一片長勢不好的麥田裡看瞭看土壤情況,發現那片正在耕作的麥田土地十分淺薄貧瘠。然後他又在一片拋荒田上拾起一些土壤搓瞭搓,發現那拋荒田的土倒是肥厚,不禁皺緊瞭眉頭。
李植看瞭看那些麥田,問道:“怎麼這肥的田反而被拋荒,貧瘠的田地裡卻種著小麥?”
李老四答道:“東傢,李自成在河南均田免賦,把田地分給瞭跟隨闖軍殺士紳的百姓,所以有些投靠闖軍做饑兵的農民分得瞭大量肥沃土地。”
“河南經過這麼多年的戰亂,人口隻有原來的三、四成。以前河南的士紳占據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分給李自成的饑兵後,有些饑兵的傢屬根本種不過來。所以這些人隻揀最肥沃最好灌溉的地方種瞭。而差一些的土地,則拋荒瞭。”
李植點瞭點頭,問道:“那那些貧瘠的土地上,為什麼又種著長勢不好的麥子?”
李興搶著答道:“大哥,那是沒有投靠闖賊的百姓種的。河南雖然大多數百姓最後都從瞭賊,但是還是有一部分老實巴交的農民害怕官府的報復,拖傢帶口往南面逃,躲過瞭闖賊的攜裹。九月份闖賊退出河南後,這些農民跑回來種田瞭。”
“這些人因為沒有從賊,自然就沒有分到士紳的田地,擁有的還是原先的幾畝薄田。所以雖然大量的中田甚至肥田都拋荒,但是那些膽子最小的農民卻還是耕著最差的田地。”
李植聽瞭兩個師長的話,皺瞭皺眉頭。
李興攤手說道:“大哥,闖賊的所謂均田,其實也是一句空話。說到底還是看誰跟隨他殺掠士紳,誰就分到更多的田地。”
李植問道:“那分得肥田的百姓,為什麼不把自己拋荒的肥田租給那些貧戶呢?”
李老四吸瞭口氣,說道:“東傢,最令我們的天津士兵們驚訝的,是河南農村裡的秩序混亂。原先那些跟隨闖軍最積極,富起來的百姓,卻因為害怕沒有投賊的貧民眼紅,不敢把自己名下的富餘肥田、中田租給貧民耕作。”
“闖賊殺人十分血腥,根本不調查哪些士紳是好的,哪些士紳是不好的,隻要是富的就沖進去血洗。如今整個河南的財富被闖賊重新安排,整個社會的風氣和規矩都變瞭。”
“既然自己的田地都是從富戶那裡搶來的,那麼農民們都覺得以後誰富瞭就應該被搶,做地主就活該被殺。所以即便是坐擁上百畝田地,也沒有一個人敢把自己的田地租給別人吃地租,寧願拋荒著也不敢做吃地租的富戶,最後導致大量的好田拋荒。”
聽到李老四的話,李植有些驚訝。
想不到河南經歷瞭一次闖賊,居然混亂到瞭這樣的程度。
在河南農村,因為闖賊的這一次血腥洗劫,所有的原有秩序都被打破瞭。壞的秩序被打破的同時,好的秩序也同時被擊得粉碎。既然沒有瞭秩序,隻剩下搶一個字,那整個社會就會處於極度的不效率狀態。這種情況下好田拋荒,也就不足為奇瞭。
秩序是維護一個團體,一個組織,乃至一個社會運轉的基石。李自成的賊兵四處搶掠,到處破壞秩序,最後空有幾十萬人也是不堪一擊。在原先的歷史上,李自成甚至坐擁百萬之眾,據有整個北方,卻在滿清的攻打下土崩瓦解。
彼時闖軍的人比清軍多,馬比清軍壯,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輸掉戰爭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闖軍的士卒沒有秩序。
李植沉吟片刻,說道:“到村莊中去看看。”
李植離開瞭田壟,帶著儀仗往附近的村莊中走去。
此時已經到瞭晚飯時候,附近一個村莊上空炊煙裊裊。顯然去年百姓不需要交納地租和田賦,比以前富得多,至少傢傢戶戶都有糧食吃瞭。
李植越走越近,走到那村莊前面,卻發現那村莊大門是緊閉著的。一些村民男丁縮頭縮腦地站在村子的寨墻上,充滿敵意地看著村外的李植一行人。
李植站在村莊門口,沒想到自己在這裡吃瞭一個閉門羹,有些不高興。
李興摸瞭摸腦袋,說道:“大哥,你莫要不高興,河南農村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闖賊造謠說大哥你要沒收百姓搶來的田地,要把這些田地全部充為公田收租,這個謠言至今還在百姓中間流傳。”
“百姓們都傳‘李植來瞭,收田交賦’,平日裡都視我們虎賁軍為敵寇,輕易不讓我們進入村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