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李泰收到鐵無環稟報的消息,先是大為震驚,幾乎不敢置信,待反復詢問,確定無疑後,登時化為滿腹的歡喜。
這位大哥,真是太善解人意瞭!
李泰滿心的感激,甚至悄悄決定,自己一旦被改立為太子,有朝一日成為皇帝,而廢太子李承乾那時還沒死的話,一定不會殺瞭他。這樣一位主動把太子之位拱手送上的兄長,就得兄友弟恭才行,到時候幽禁他的條件優渥些,每七天可以給他一頓肉食,哈哈哈哈……
李泰容光煥發,馬上吩咐:“更衣!本王要入宮!”
鐵無環站在廳中,暗暗一聲嘆息。這種兄弟鬩墻的場面,在鐵無環看來,實在是難免感慨。在他族中,迄今為止,還不曾出現過這種情況。但捫心自問,那應該是因為該部生活環境艱苦,外部壓力甚大,為首領者幾乎享受不到什麼權力的快感,反而是重任在肩吧。
如果,鐵驪部落也有大唐這樣的勢力……
鐵無環搖瞭搖頭,那是他一直想要追求的境界,可若因此使得他的傢族也如此的爾虞我詐,究竟值不值得?
鐵無環胡思亂想瞭一陣,忽又想到瞭李魚。
李魚隨軍前往齊州瞭,李績已經率大軍回來,可大哥卻還全無消息。朝廷說,大哥被李績大將軍留在齊州善後瞭。也好,大哥不在京城,便可以避免趟這混水。皇傢的事情,沾多瞭絕非幸事啊。
鐵無環輕輕嘆瞭口氣,忽然醒覺,王爺今天更衣出行的準備時間似乎太長瞭些。
鐵無環正想著,就見李泰又從後邊慢慢地轉瞭出來,仍舊穿著燕居的常服,背著雙手,在廳中徐徐踱瞭一陣,一會兒點頭,一會兒搖頭,不知在想些什麼。
過瞭許久,李泰才抬起頭,對鐵無環道:“你等繼續盯著,比之前要更加的謹慎,寧可打聽不到消息,也不可引起他們的警覺。”
鐵無環怔瞭一怔,恭聲答應一聲,退瞭出去。
李泰又思索半晌,沉聲道:“快!馬上把長史叫來!”
王爺的長史都可以算是王爺的副手,他的主要職責就是替王爺背黑鍋。所以,身為王府長史者,隻有兩條路,一條是整天跟王爺對著幹,時不時就向朝廷彈劾一下王爺的不檢點。
兩下裡關系惡劣的不可收拾時,就可以如願以償地滾蛋瞭。
不過,通常這樣離開王府的長史,也就沒有前途可言瞭。
皇帝把他派去給兒子,是輔佐同時也負有監視作用的。但你跟皇帝的兒子鬧得水火不容,拍屁股走人,皇帝對你絕不可能有好臉色。
所以,大部分長史就走瞭第二條路,跟所輔佐的王爺努力搞好關系,變成他的鐵桿,這樣自己的日子就好過多瞭。王爺有什麼黑鍋,也不大舍得讓你去背。
熬上些年頭,王爺漸漸歲數大瞭,不再復有年少輕狂時的舉動,自己也就功德圓滿,攢夠瞭足夠的資歷,朝廷必有回報。跟王爺走這麼近,王爺造反怎麼辦?
嘁!上下五千年,有過多少個王爺啊,造反的才幾人?那得多大的雨點兒,才能砸到你的頭上。真要是這樣都砸頭上瞭,那就是天意,認瞭吧!
東宮的長史,無疑就是被雨點砸中的那個人,而魏王李泰的長史,則是春風得意。
他所服侍的王爺,是皇帝最寵愛的兒子,而且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瞭,他所服侍的王爺是最有可能上位的,那麼有朝一日他將是什麼人?毫無疑問的宰相人選吶!
所以,魏王府長史這些日子就跟打瞭雞血似的。
魏王這邊一召,長史馬上就急吼吼地趕來瞭。
魏王李泰對他面授機宜一番,這長史連連點頭,很快就離開瞭王府。
第三天,皇宮收到瞭一份秘報。
秘報上用黃色的綾子纏瞭兩道,這意思就是極其秘密,隻能由天子親手閱覽。
密奏制度其實一直就存在。天子高高在上,遠離民間,豈能完全信任身邊人說的話?
雖說密奏制度在後世常遭人詬病,其實它是朝廷信息渠道的有力補充,是正常的。在現代社會,領袖的身邊人探個親、休個假什麼的再回去時,領袖也會問問他的見聞,以免蒙蔽。
匿名舉報,官方也是一直存在這樣的渠道的。隻不過,屁股坐在哪兒,就向著哪邊說話。他若舉報個貪官污吏,就是百姓眼中的鬥士。他若舉報的不合己意,那就是告密制度不現代、不法制瞭。
而且漢武帝、武則天、明朝、清朝這四個階段,告密制度大行其事,實在是害苦瞭許多人,尤其是讀書人,在其口誅筆僥之下,告密毫無疑問地就有瞭貶義色彩。
李世民時期也是有告密制度的,隻是沒有達至泛濫地步罷瞭。
密奏呈至禦前,李世民一見是密奏,馬上放下正在批閱的奏章,先查瞭火漆,確認無人打開過,這才取過銀刀,親手將它打開。看罷密奏,李世民臉上毫無表情,送來密奏的大太監微微斜眼瞟瞭皇帝一眼,也不曉得是誰告密,告的什麼,心下雖是好奇,卻不敢動問一句。
李績沉默半晌,將那密奏就著火燒瞭,便若無其事地繼續批閱起奏章來。
次日早朝已畢,皇帝隨口說瞭一句:“兵部、戶部留下!朕要聽聽今冬軍中寒衣的發放情況。”
李世民就是個馬上皇帝,一向重視軍隊,這隨口一句吩咐,誰也沒有多想其他,就連昨日呈上密奏的那個大太監,一時也未聯想到今天這個小范圍的討論寒衣發放的舉措,和昨天的密奏有什麼關系。
隻有魏王李泰,間接打聽到這個消息後,一顆心放回瞭肚子裡。
他馬上做出決定,撤回所有密探,免得打草驚蛇,弄巧成拙,接下來的事,該由他的父親接手瞭。他相信,父親會做的比他更好。不管是父皇的能力,還是父皇所掌握的力量,李泰自問,都是望塵莫及的。
他最大的倚仗,是父親對他有別於其他子女的寵愛。
************
“自今日止,各位娘娘的禮儀演練就結束瞭。接下來,會有六局二十四司的奴婢們侍奉各位娘娘進行安置!”
女官彬彬有禮地說著。
她教授的是第一批次的幾人,全都是有妃嬪職位的,其中一女是四品,還有幾個五至八品的,全都是註定瞭的皇帝的女人,她可不敢像其他各組的“教官”那樣頤指氣使。天知道哪一天,自己就得撥到她們之中的某一人宮裡當差呢。
李魚作為禦前“太監”,適時地趕到瞭。
他要瞭解這裡的進程,以便稟報皇帝。
“呀!”
人群中,華姑一眼看到瞭李魚,禁不住輕呼一聲,急忙捂住瞭嘴巴,大眼睛左右一溜兒,幸虧聲音小,沒人聽見。
華姑沉住瞭氣,隨著各司各局的安排,前往安置她們的宮殿----華沐苑。她是五品的才人,在後宮的位置已經算是極高瞭,但大唐的皇宮雖大,殿宇雖多,也還沒有她獨立的宮殿,可以自稱本宮。
她和另外三名才人,分配到一座宮殿中,各自擁有不同的起居處、活動空間,各自不同的太監和宮娥侍候。如果年少寂寞瞭,還可以跟其他才人湊到一起,打打葉子牌什麼的。
“李魚!”
一直到她抵達分配給自己的殿宇,分配來侍奉她的太監宮娥見過瞭她,送她來的女官想要告辭,李魚也要隨之離去,華姑才忍不住喚瞭一聲,李魚一回頭,她就知道沒有認錯,這人果然就是李魚。
“傢父曾在利州任職,李中官本也是利州人,是以認識。那時人傢還是個八九歲的小丫頭呢,沒想到,會在這裡看到故人!”
這是華姑對那女官的解釋,解釋的滴水不漏。不但說清瞭她做為後宮嬪妃與這太監相識的緣由,而且還點出瞭自己當時的年紀,避免有人嚼舌根子。
宮裡頭鶯鶯燕燕的,別看大傢平日裡仿佛親熱的不得瞭,可指不定誰就會在背後下你的絆子。甚至……,不需要結怨,不需要有過節,她看你不順眼,她嫉妒你出身更好、容顏更俏,就足夠瞭。
華姑年紀雖小,這些事卻很明白。
“那倒巧,李中官,難得故人相見,就陪娘娘說說話兒吧,記得早早回禦前稟報。”
那女官知道李魚的真正身份,是以好心提醒瞭一句,否則他一個“完整”的男人,在後宮久滯不出,還與皇帝的女人接觸親密,後果很難預料。
那女官其實平日裡也蠻尖刻的,但誰叫李魚是個正常的男人呢,長得還挺俊俏。雖說不可能與他發生點兒什麼,可這好感卻是自然而然的。
李魚謝過瞭那女官,與華姑行在院中,便敘敘起瞭別後之情。
童年的事情,在華姑心中已經淡瞭,那時她還是個小女童,但現在已經出落成大姑娘瞭。不過,她仍記得是因為李魚的冒死相助,才救瞭她一命,對這位救她一命的大哥哥,還是心存感激的。
“原來如此!”
華姑聽說李魚不是太監,又聽他說瞭扮成太監留在宮中的理由,便更加親近瞭幾分。雖說她是後宮女子,且剛剛進宮,不怕她與外臣有所勾結,可李魚哥哥能毫不避諱地對她說出這個秘密,還是令她覺得很開心。
“可惜你在外廷,我在內宮,平素裡不大能相見呢。”
李魚笑道:“那也未必,我現在禦前,為瞭扮得像一些,隻要皇帝往後宮裡來,我也就得跟著來,你若被皇帝喜歡瞭,常往你這裡行走,你我未必不能相見。”
說到這裡,李魚神思一陣恍惚,很久很久以前,那黃花地裡,有個小丫頭曾童言秩語地說過長大瞭要嫁給他呢。沒想到,現在她已出落成瞭大姑娘,自己融入這個時代,已經很久瞭啊。
很多的人、很多的事,由他一起經歷著,與他一同成長著,那時他還是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呢,如今卻是有妻有妾,還有一個大胖小子。啊!凌若也快生瞭吧……
李魚一時也浮想聯翩。
華姑聽他提到皇帝,便有些害羞,但又忍不住試探地道:“皇帝……是個什麼樣的人啊?胡子還沒有白吧?他脾氣大不大?”
李魚笑道:“皇帝才隻年過四旬啊,怎麼可能那麼老。他身材偉岸,容顏端正,你一看就知道瞭。皇帝的脾氣……也不算大吧,至少我還不曾見過他大發雷霆。”
華姑聽著,忍不住浮想翩躚。
她已經知道,本月二十三,她就得侍寢於皇帝。今天已經十九號瞭,想想就叫人芳心亂跳,說不出的緊張。皇帝……會喜歡我的吧?
一想到她是九九而禦,還要和另外八個女子一起侍奉皇帝,華姑就更緊張瞭。九個姑娘一起侍奉皇帝,如果不能得到他的喜歡,很可能就會得不到他的寵幸。那時,連身邊的太監宮娥都會來欺負我瞭。
華姑想著,暗暗攥緊瞭拳頭,她可不喜歡被人無視,被人欺負,既然已經進瞭宮,她就得在這裡站穩腳跟,一定要給皇帝留下深刻印象,要他喜歡上自己才行。
此時,楊千葉也被領到瞭華沐苑。引她前來的女官板著臉道:“你之前表現優異,所以,我舉薦你為華沐苑的良侍女官,你要好好做事,配合承宜良侍,侍奉好幾位娘娘。”
“多謝姐姐提拔,妹妹銘記在心。”
楊千葉福禮謝過,那女官臉上顏色便緩和瞭許多,點頭道:“此間承宜良侍是正管,你是副管,她是宮裡老人瞭,脾氣也好,我帶你去見她。”
楊千葉淺笑答應著,跟著那女官往裡走瞭走,忽然一眼看見李魚,正與一位才人服飾的女子低聲說著話。楊千葉的心兒咯噔一聲,就提到瞭嗓子眼兒。
雖說她一直不敢相信,這個與李魚一模一樣的太監會是李魚本人,可此時一見,還是心驚肉跳,她下意識地就往那女官左側一躲,低著頭,跟著她盈盈邁步,向華沐苑裡走,不敢稍稍抬頭。
那女官微微回首,將她舉動看在眼裡,不禁淡淡一笑:“雖說平素看著她頗具雍容之姿,到底還是剛剛入宮的人,這就開始緊張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