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決戰 下

作者:伏波飄萍 字數:2539

如此拼命趕瞭十來天,終於從石漠趕回呼延大營。彭威、荊恬和程郊早已率領五百玄甲軍,整裝列隊,等候可朱渾的到來。

姚節、毛義、韋護和呂嶽四人,也帶著六百墨氏戰士,分據兩翼,躍躍欲試。

上回四人大戰李銘,本想在黃順面前露把臉,誰知卻成瞭李銘露臉的墊腳石,這讓四人都感覺面上無光。今天,難得黃順親自在場壓陣,他們當然要拿出所有本事,大殺一場,證明他們的實力。

在他們的身後,早有一群群生龍活虎的戰馬在等待著連日狂奔,人困馬乏的兩部聯軍。

彭威自看到可朱渾追軍的身影開始,就開始下令部隊前移,主動迎上前去。

一路上追著兩部聯軍的屁股砍殺的可朱渾狼衛,此時也是強弩之末,隻是一股信念在支撐著他們,這才堅持著追擊:他們累,兩部聯軍更累!

等他們抬頭看到前面黑壓壓一片鋼鐵騎兵,正踏著戰步,一步步朝他們逼過來,頓時從頭涼到底。雖然他們從未見過玄甲軍什麼模樣,但眼前這支從未見過的奇怪騎兵,從人到馬都包裹著厚厚的鐵甲,不正是傳說中人人聞之色變的玄甲軍嗎?

私下裡,他們曾跟見識過玄甲軍可怕之處的扶餘和侯莫陳人交流過,狼衛互相之間,也承認,狼衛雖強,但真跟玄甲軍碰上,隻怕還不是對手。

這樣的判斷,是在雙方都處於巔峰狀態時的比較。現在,狼衛十分戰力,發揮不出三成,而玄甲軍,卻是生力軍,鬥志旺盛。如此相遇,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誰輸誰贏。

兩軍交鋒,隻一個回合,狼衛便迅速潰敗,再無半分戰意,便掉頭逃竄。論速度,玄甲軍當然不是狼衛的對手。

但玄甲軍的兩翼,有同樣生龍活虎的六百墨氏戰士。追殺潰逃狼衛的重任,便落在他們的肩上。

墨氏騎兵也不負眾望,他們的速度,遠較筋疲力盡的狼衛為高,迅速追趕上去,狂砍濫殺。

在後面,兩部聯軍更換瞭坐騎,雖然人人乏的要命,還是抖擻精神,跟隨著玄甲軍,向可朱渾的追兵進行反沖鋒。

可朱渾後面的追軍,陸續從前方敗退下來的逃兵口中得知玄甲軍參戰,己方大敗。哪還有半分猶豫,立刻掉頭就跑。

如此敗退的人馬,如細細的溪流一條條,逐漸匯聚成滔天巨浪,席卷一切,後面壓陣的可朱渾,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難挽回敗局,隻有隨波逐流,先逃到安全地界再說。

現在,兩邊徹底掉瞭個,勝機擺在呼延部和俟奴部聯軍面前,必須緊緊的抓住,盡可能擴大戰果。

所以,雖然連日來騎馬趕路勞累過度,兩部聯軍仍然死死咬著可朱渾大軍的尾巴不放,拼命砍殺。

此時,玄甲軍早已完成他們的戰場使命,脫下盔甲,變身成黃順的親衛,護著黃順、程瑤、呼延康等人,跟在奮勇出擊的兩部聯軍後面,不緊不慢。

反追殺持續瞭半月有餘,可朱渾的主力被徹底打垮打散,被迫撤回翠屏山西。

與此同時,另一方戰場,武沛的小分隊,成功完成瞭穿越長谷川任務,來到聯軍的大營後面,放火擾敵。

祖淵得到訊號,立刻下令出擊。對峙已久的聯軍,根本沒有決戰的準備,更是被突如其來的大火搞得營中大亂,無力應對祖淵的全力沖擊,大營頓時告破。

危急時刻,聯軍各顧各的逃命,祖淵沒費多大氣力,便將聯軍趕回翠屏山西。然後,率軍趕往石漠戰場,與大獲全勝的兩部聯軍勝利會師。

可朱渾氏此戰,傷筋動骨。繼續追擊,打過翠屏山,徹底打垮可朱渾氏。這是個極其誘人的想法。

但是,這個提議,不但遭到呼延煌和俟奴完我的反對,連祖淵、黃順,也不同意此時進兵。

呼延煌和俟奴完我拒絕,是經過認真權衡,不得不放棄:可朱渾身後,站著一個巨人,不是呼延部和俟奴部聯盟能夠應付的瞭的。

再說,這個冬天,呼延部和俟奴部四處出擊,已然控制瞭翠屏山以東,需要時間來消化鞏固。這個時候,貪圖眼前利益,貿然出擊,風險太大。

而黃順和祖淵反對,是因為,他們的目標,已經不在定襄,而是看到瞭遙遠的所在:哪裡有城池,哪裡才是他們的目標。

這一戰,是生死之戰,不得不打。現在,可朱渾已然受創,沒有瞭再進犯的可能。寶貴的戰力,自然不宜再在這裡浪費。必須盡早抽身,考慮自己的前程。

借著此次大勝,呼延部與俟奴部整合翠屏山以東諸部落,再無阻礙,非常順利。而黃順,在董祀的串聯下,收攏的部落絲毫不少於呼延部和俟奴部。而且,最為關鍵的,十之八九的漢民,都踴躍歸屬,聽命於黃順。

諸般細務,祖淵、蔡琰、董祀已有成規,按部就班即可。與呼延部和俟奴部的關系,有黃順在,一切好說話。

現在,需要黃順盡快做出決策的,是如何取得自己第一座城池,站穩腳跟的問題。

方向已經有瞭,是尚處於韓遂控制中的榆林城。多虧蔡琰對邊事的熟悉,讓黃順得以在眾多選擇中,最終選定瞭榆林古城作為自己的第一座目標城池。

榆林鎮截河套之沖,固延綏之守。自鎮以北,皆戰國時雲中、九原地。是中原與北胡必爭之地。匈奴與戰國趙氏之間,此地數次易手,後來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為四十四縣,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裡。又渡河據陰山,逶迤而北,謂其地為新秦。自此匈奴不振。

漢主父偃曾言:榆林鎮河南地肥饒,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內省轉輸戍漕,廣中國,備邊之本也。

漢在此築西河、上郡、朔方等軍事重鎮,震懾諸胡,保境安民。後來,中原戰亂,三鎮荒廢,隻有榆林城尚存。

隻要奪占榆林城,便可在周邊陸續修復防禦,建立起廣縱深的防禦體系。而且,榆林土地肥沃,足以支撐數萬大軍用度。是絕佳的用武之地。

最為關鍵的,榆林城現在為韓遂所控制。黃順不敢得罪曹操,不願得罪馬超,對這個韓遂,黃順卻沒什麼畏懼。趁著韓遂的主力,都集中在潼關,與馬超一起抗擊曹操,黃順正好趁虛而入,拿下榆林。

目的地有瞭,打什麼旗號去,就是必須要解決的大問題。黃順不想過於張揚,更不願引起曹操的註意,所以,以襄陽黃氏的名義占領榆林,是絕對不妥的。

這個問題,祖淵和程瑤分別想出瞭解決辦法。

祖淵的意見是,扶持呼延遼為名義上的主子,率領大軍,攻占榆林城。把榆林城收歸呼延氏。這樣,黃順就沒有暴露的危險。

至於以後,祖淵的如意算盤是,呼延康為黃順生的兒女,肯定姓呼延。就讓黃順與呼延康的兒子,為榆林之主,順理成章。

在祖淵看來,說服呼延遼扛起這桿大旗,沒有問題;說服他接受後面的安排,也不是難事。這樣,榆林城實際上,仍在黃順的控制之下。既得瞭實惠,又免去瞭過早暴露野心,與曹氏交惡,兩全其美。

相比於祖淵的謀劃,程瑤的想法更為大膽,簡直是天馬行空,無所顧忌。

?

(本章完)

:。: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