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籌謀

作者:伏波飄萍 字數:2265

在徐瑩處被教育瞭一頓,黃順出來,便著手準備出門。這時,蕭凝一臉的糾結,走瞭過來。

黃順此時已不把蕭凝當做勢不兩立的敵人,而是悄悄將她在心中歸類於可以團結的那一類。看蕭凝明顯異於常日的表情,不由得問道:“大清早的,你這是唱的哪一出?”

蕭凝老實回答:“今天一大早,你姐姐就派人過來,告訴我,說她今天要帶所有弟妹們出門逛街玩耍,問我的意見。我給回絕瞭。”

黃順聽來不覺莞爾:這個蕭凝,肯定很想跟著一起去,隻是任務在身,身不由己。雖然回絕瞭,心裡卻在糾結著。

“這裡沒別人,咱倆說話能不能直接點?”黃順直截瞭當說道,“我都喝瞭你們的毒藥瞭,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擔心我對你不利?你死瞭,我頂多比你多活一個月。我會那麼傻?真不明白,你整天防賊似得盯著我,折騰個什麼勁。”

蕭凝“哼”瞭一聲,說道:“你太滑溜瞭,矩子大人沒有十足把握降的住你。再說,你門路廣,墨氏的毒藥雖然霸道,保不住就能被你神不知鬼不覺間弄到解藥,然後反制於我。我也惜命,不想不明不白掛在你手上,看緊你是必須的。”

黃順樂道:“那你還糾結什麼?既然沒得選擇,就乖乖跟我出門就是。我不介意到哪都跟著一位美女。”

蕭凝還要說話,突然感到奇怪,疑道:“你今天怎麼這麼好說話瞭?昨天還墨跡瞭半天,才許我跟著的。”

黃順把胸脯一挺,傲然道:“這就是我的優點:既然生活無法抗拒,那就放開懷抱去享受。能讓英雄出沒的頭牌整日跟在屁股後面,長臉的是我!想通這點,就沒什麼不可以接受的瞭。”

蕭凝聳聳肩,表示自己無所謂,隨口問道:“你今天準備去哪?”

黃順道:“走親戚串門唄,還能幹嘛。反正都是應酬,本來還想帶著吟霜她們,結果讓姐姐搶跑瞭。”

接下來幾天,黃順幾乎天天不著傢。襄陽大門大戶多瞭,光能在黃氏面前說得著話的,就不下幾十傢。

黃循早為黃順安排瞭拜訪計劃。黃順回來後,又被諸葛亮催著要趕緊啟程去江陵,所以,便把黃循的計劃大大壓縮,以一天拜訪兩傢的速度,秋風掃落葉般,掃蕩整個襄陽城。

有蕭凝全程陪同,黃順喝酒應酬很小心,絕不喝多,酒囊飯袋再也沒用,怕蕭凝看出端倪。

祖淵那邊,自從回襄陽後,黃順便再沒去過,但兩人之間卻沒斷瞭聯系。祖淵知道黃順不久又要出遠門,一回來就開始為此做著準備。

從定襄帶回的二百呼延戰士和二百俟奴戰士,成為此次黃順出門的主力力量,被祖淵拉著日夜操練。

對付墨昆的大計,黃順也沒有隱瞞祖淵。祖淵自知自己墨氏身份敏感,主動避嫌,不參與謀劃和行動,隻給黃順提瞭一個建議,讓黃順知會褚仁,尋找機會主動接觸墨氏。

祖淵告訴黃順,墨氏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矩子傢族和長老傢族,彼此之間制衡牽制,關系復雜。還有那些隱居狀態的“退役死鬼”傢族,實力強橫,與墨氏的關系近乎完全獨立,隻有墨氏遭遇滅頂之災,面臨生死存亡,他們才會出面,介入墨氏事務。

所以,得罪瞭墨昆,並不等於得罪整個墨氏。而墨昆,更不能代表墨氏。既然墨昆主動發難,與黃順為難,黃順當然無須客氣,堅決予以反擊。

為牽制墨氏矩子一族,可以讓褚仁接觸墨氏其他勢力,陳述利害,爭取他們的支持。墨氏孤懸西域幾百年,對主動介入中原事務慎之又慎。在祖淵看來,隻消讓幾個長老傢族知道,墨昆主動招惹黃順,才招惹殺身之禍。定能避免墨氏的報復。

就算矩子傢族尋求為子報仇,以襄陽黃氏的力量,主場迎戰,完全不怵。而且,墨氏內部,肯定有拖矩子後腿的人,想籍著中原的力量削弱矩子傢族。

有褚仁在,聯絡墨氏內部反對矩子的力量,完全可以形成統一戰線,給予矩子傢族以痛擊。

得到祖淵提醒的黃順,第一時間便想到劉子羽。不知那個老傢夥在墨氏是屬於哪幫哪派的。很顯然,劉子羽很看好黃順,至少,與墨昆不是一條心。

對與墨氏的交往,黃順一直保持謹慎的心態,並不是黃順對墨氏有什麼成見,純粹是出於對陌生、對未知的恐懼,是下意識的抗拒意識。

現在,墨昆再次主動招惹上黃順,算是徹底激怒瞭黃順。而且,此時的黃順,早已今非昔比。黃順的手上,已經掌握有極其強大的力量,而黃順能夠調動、借用的資源,更是雄厚。

黃順自己,也開始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在很多人眼裡,已經是強大的存在。有些時候,就該表現出強者該有的憤怒,而不是一味的委曲求全。

所以,這次,黃順決定不再妥協,而是勇往直前的與墨昆撕破臉皮。這是黃順第一次挑戰一個自己沒有完全摸清底細的敵人。為求必勝,黃順必須要全力以赴。

所以,與墨氏交往,勢在必行。

黃順聽從祖淵的意見,給褚仁寫瞭封長信,讓他積極聯絡墨氏內部一切可能與矩子為敵的力量,並重點指示褚仁:盡快找到劉子羽。黃順需要與劉子羽談談雙方的合作。

董祀和蔡琰夫婦,來到襄陽後,便被黃順安置在夏吟坊的荊山別院處。本來,黃順想讓董祀和蔡琰代自己主持夏吟坊日常事務。

誰知,人傢夫妻倆在荊山別院看到黃順各地搜羅來的書冊古籍、古董珍玩,便愛不釋手,還向黃順毛遂自薦,要求專門負責搜集各處書籍古玩,充實荊山別院。

黃順雖然覺得如此安排,太過屈才,但確實,有此二人坐鎮,確實能做的更好。而且,黃順還趁機提出,不能光看重這些死物,一些有一技之長的人才,隻要找到,盡可能挖到襄陽來。

此前,黃順一直有一個模糊的想法,他想在襄陽,建立綜合學府,不隻是學習儒學的經典,墨氏、農傢、兵傢、法傢的著述,都在學習之列。百業技藝,也在傳授之列。

現在,黃順有董祀和蔡琰這般醉心於文化保護的大傢,又有精通工具技藝的馬鈞,再加上夏吟坊的財力和影響力,綜合學府這件事,已經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這個東風,便是黃順的決心。隻要黃順下決心要做這件事,就一定能做起來。

(本章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