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襄陽大戰 3

作者:伏波飄萍 字數:2167

司馬懿此次強勢出頭,目的也不是要真把襄陽怎麼樣。他知道,憑十姓在襄陽的根基,即使把流官全換瞭,也白搭。司馬懿這麼做,更多的是向黃順示威,讓黃順為自保,縮在襄陽,不要管他鄴城的事。

以司馬懿的情報,自然知道黃順下一步就是襄陽自立。襄陽自立,雖然長遠看於司馬氏不利,但短期內,能把黃順徹底拴死在襄陽,不再蹦出來給他搗亂,卻是重大的利好。司馬懿更是知道,滿朝上下,到處都有黃順的眼線,自己的這番話,肯定能傳到黃順的耳朵裡。

隻要讓黃順知道,他司馬懿正盯著襄陽呢,讓黃順小心防范,就夠瞭。

司馬懿想的多,人老成精的許蒙,也不遑多讓。司馬懿的算盤,就算許蒙不能拿捏的十分準確,至少也能猜透七八分。襄陽的事情曹操早有定論,即使曹丕也敢輕易做出改變。

而曹丕在襄陽城的態度,與曹操略有不同,這個許蒙也是洞若觀火。此時許蒙不惜得罪曹丕站出來,與司馬懿打擂臺,就是要在曹丕眼裡,樹立這樣一個印象:他許蒙,隻認理,不認人,絕不會因為曹丕即將上位,是他今後的領導,就會揣摩曹丕的心思,暗中逢迎。

許蒙這麼做,也算是未雨綢繆,他知道,以後自己的任務,就是在朝中制衡司馬懿,同時確保曹丕不會一力針對黃順。

這樣的許蒙,肯定少不瞭與司馬懿和曹丕的意見相左。萬一讓曹丕認為許蒙心向黃順,那就糟瞭。借助襄陽一事,提前給曹丕留下隻認理的倔強老頭的印象,很有必要。

這次廷論,另一個主角於禁,當然也有他的考慮。於禁年事已高,與關羽打一場持久戰,他已經沒有那份精力,更沒有那份雄心瞭。於禁已經功成名就,此時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享清福。

這次他敢站出來掛帥,是因為他看的很準,關羽進攻南鄭,是為瞭策應漢中戰局。既然漢中戰事已經結束,關羽就沒有進一步猛攻的必要,不久就要撤兵。

關羽還沒有狂妄到以江陵的兵力就拿下南鄭、拿下襄陽的地步。否則,劉備也不會任命他為江陵太守,總攬江陵軍政大權。

而且,正如許蒙所說,襄陽十姓在這次戰事中,還沒有出手呢。在於禁看來,曹仁實在太過要面子。戰事一起,為將者,就該調集一切能夠調集的力量,隻為爭取勝利。

襄陽十姓的兵力,在於禁看來,完全在可調集之列。於禁帶兵前去,第一個要做的事,就是與襄陽十姓接洽,商談襄陽出兵的問題。

隻要能夠說動襄陽十姓出兵,關羽的敗亡,便指日可待。

在於禁看來,這是必勝的戰局,開始沒站出來,是害怕曹丕自己有人選,站出來得罪曹丕,既然看準瞭曹丕沒有人選,那自己再不站出來,就是傻瓜。

於禁算盤打得可以,打完這一仗,為自己的戰爭生涯畫一個圓滿的句號。以後的日子,就是神仙般逍遙瞭。畢竟,這是曹丕主政後的第一仗,自己主持幫他打贏瞭,曹丕怎麼也不會難為他不是。

於禁的小算盤還在心裡撥弄著呢,剛剛散會回傢的曹丕,便又派人來找於禁說話。

於禁沒有多想,跟著來人就過去瞭。曹丕見面後的第一句話,卻讓於禁有些傻眼,這才意識到,自己接著這趟活,貌似有些燙手。

“老將軍,此戰就多多仰仗你瞭。除瞭解圍南鄭,救出叔叔外,我這裡還有個不情之請,請老將軍務必答應。”

“老臣惶恐,世子吩咐,老臣一定萬死不辭。”於禁連忙低頭,避免曹丕看出他的心思。

曹丕根本沒有在看他,笑著說道:“有老將軍出面,解南鄭之圍不難。我這裡有幾個小夥伴,都渴望上戰場為朝廷效力。聽說荊州有瞭戰事,早早的跟我請纓出戰。我拗不過他們,隻得答應。還望老將軍多費費心,提攜提攜他們。”

於禁不禁在心裡嘆息:這是打仗,不是過傢傢。帶著一幫毛頭小夥打仗,還個個來頭不小,得罪不得。要是他們插手指揮,自己還能說瞭算嗎?指揮不暢,這仗還能打贏嗎?

“世子的人,老臣自然會多加照應。隻是老臣怕,約束不瞭他們,影響戰局。”於禁小心翼翼的提出自己的擔心。

“老將軍多慮瞭,他們都是第一次上戰場,撈點戰功而已,絕不會插手軍務。”曹丕聽出瞭於禁的畫外音,連忙給他打包票。

於禁還能說什麼隻能連連點頭稱是。

曹丕還沒有完,又說道:“老將軍此去荊州,除瞭解南鄭之圍,還勞煩老將軍悄悄為我辦件事。”

於禁換瞭個姿勢,露出註意聽的神態。

曹丕繼續說道:“襄陽雖然在我們手上,但天下人都知道,襄陽是十姓的。這是父王當初對十姓的恩惠,我無從改變,但以後,這種情況,肯定要慢慢扭轉過來。老將軍此去荊州,幫我探探底,聽聽那邊的官員都怎麼說。如果下情允許,從南鄭開始,逐步收回,也是勢在必行。”

於禁雖然與黃順接觸不多,但黃順的傳奇故事,他一件也沒少聽說,現在曹丕要暗地裡對付黃順,還讓他打頭陣,於禁就感覺頭痛。

“世子,襄陽那頭,有曹彰、曹植和曹宇三兄弟,此事由他們辦理,會否更為妥當?”於禁小心翼翼的把皮球踢瞭出去。

曹丕搖頭道:“他們跟黃順關系好得很,肯定向著黃順說話。此事不但不能讓他們去辦,還得瞞著他們才行。”

於禁知道,這是件棘手的任務,甚至遠比南鄭解圍更加的難辦。於禁不禁有些後悔站出來瞭。這趟活,完全就是個燙手的山芋。弄不好,一世英名就要搭進去瞭。

事已至此,於禁隻有硬著頭皮幹下去瞭。曹丕讓於禁多多提攜的人,都是典型的官二代,如夏侯德、夏侯琳、張虎、樂嵐等輩,本事不大,派頭不小。而且個個出身武將世傢,典型的眼高手低,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

這還沒出鄴城,隻是在軍隊集中和物資調派,於禁就被他們煩的一個頭兩個大瞭。往往於禁一個軍令下去,他們早有三四條意見跟在後面。

(本章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