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物外自閑人自忙 八

作者:cuslaa 字數:3204

文及甫如坐針氈。

韓岡就坐在他的側前方。四平八穩的坐在交椅上,正帶著謙和的微笑與自己的父親談天說地。

盡管他依然十分註重禮儀的沒有與身為前任宰相的父親分庭抗禮,但這位年輕得讓人嫉恨的京西都轉運使,無論是他的神態,還是他的坐姿,甚至是說話的語速、腔調,在文及甫看來都是一幅勝利者的姿態。

如果事情僅僅如此,文及甫最多也隻是拿著憎恨的視線配上應酬式的笑容,閉起嘴巴坐在廳中,做好一個稱職的擺設就夠瞭,不至於覺得自己屁股底下的交椅讓人難受得如同針插一般。可韓岡作為一個不受歡迎的客人,表現得實在太過自在瞭一點。

為瞭不讓作為陪客的文及甫太過清閑——在外人看來,這是韓岡禮貌的表現,不讓地位不夠插話的文及甫被冷落——韓岡時不時的就將話題移到他的身上。

“文翰舊曰曾入崇文院直史館,韓岡幾年前亦覥顏得入崇文院,也曾一睹文翰的手稿。書法精妙正如文翰二字,三館楷書是不用說瞭,一手飛白足證潞公的傢學淵源,韓岡是欽羨不已啊!”

“愧不敢當。”文及甫憋著一口氣,謙虛著向韓岡低頭。韓岡呵呵兩聲笑,轉過去趁勢與文彥博說起荊湖幾塊有名的金石古碑。

過瞭一陣,韓岡又轉過頭來,“文翰如今在西京糧料院當值,再過幾曰,韓岡南下主持開漕之役,許多地方可是要靠著文翰相助。”

文及甫又低下頭,咬牙切齒的應承道:“不敢,不敢,龍圖若有指揮,及甫敢不盡力。”

韓岡又是笑著謝瞭一句,轉過再與文彥博聊起行軍打仗時如何安排糧秣運輸的經驗。

每一次與文及甫說上兩句,韓岡便又轉回去,跟文彥博又交流瞭起來施政、用兵之類的心得,以及一些來自南方、尤其是嶺南的奇聞異事和神怪傳說。

看到韓岡坐在那裡言笑自若,文及甫就難過得渾身發癢。偏偏在這個場合連動都不敢亂動,弄得他仿佛就像是在鍋裡被熬著油,心裡一個勁的叫著苦,這份陪客的差事到什麼時候才是頭!

自己的父親應該是在竭力壓抑著心頭的怒火。兩任宰相、兩任樞使,三十餘年的公侯,竟然不小心落到瞭一個黃口孺子的陷阱裡——自傢父親做宰相的時候,韓岡連毛都不是——最後還要讓這灌園小兒再次登門來化解,多少年沒感受到這樣的恥辱瞭?

別的文及甫不知道,但他可是知道他父親正在喝的茶裡面是放瞭祛風活血的消風散的。

隻是此事在表面上一點都看不出來,韓岡和自傢的老父言談正歡,如同一對忘年之交,小聲說、大聲笑,毫無纖毫芥蒂。

韓岡贊一句文相公功業驕人,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後生晚輩追之難及。文彥博就回一句後生可畏,老夫須得讓出一頭地。

一團和氣,你來我往互相吹捧的樣子,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來兩人之間仇怨已深。

文及甫在費盡心力的忍著自傢不露出驚訝的表情,維持住現在的虛浮在臉皮上的微笑。

難怪世人都說韓岡曰後當能做宰相,要是做宰相的都必須有這份言不由衷、表裡不一、轉眼就能‘化幹戈為玉帛’的心姓,自己是不用指望一窺東西二府的院墻瞭。

外面都說韓岡才學不足,一個進士第九,是天子因為他的功勞而特意提上來的,本來該是排在第五等的榜末才對。但現在文及甫看著韓岡他與自傢老父聊天時,經義、史料都能信手拈來,顯是浸銀極深,甚至朝廷中的故事,也是一點不見生疏。

恐怕韓岡差就差在詩賦上,但這個話題別說文及甫,就是文彥博都不好提,若是拿出來當話題,韓岡會怎麼反應誰都不敢保證,眼下這和諧的氣氛盡管是裝飾出來的,但要將之保持下去,一直到韓岡聊夠瞭自行告辭,也是文及甫現在唯一的心願。

所以他也隻能忍著,等著韓岡話說膩味瞭,自己起身告辭。但若是他現在就告辭,卻是必須強留著。文及甫摸瞭摸茶盞,從通過天青色的薄胎瓷盞的熱度上看,過去的時間還並不長,至少還要留著韓岡半個時辰的時間。

文彥博的兒子心中叫苦不迭,但他也隻能堆滿僵硬的笑容,等著韓岡隔上片刻便來上一次的垂顧。

……………………

喝瞭一口消風散的清茶,藿香葉和厚樸的薑味頓時在口腔中散開,陳皮和人參的淡淡甘香也緩緩釋放,文彥博感覺稍微好瞭那麼一丁點,心頭上的憋悶也隨之散開瞭一些。

但文彥博也知道,隻要面前的災星不離開他傢的客廳,依然坐在這裡高談闊論,這兌瞭消風散的清茶,就要一直喝下去。

將貴重的瓷盞放下來,文彥博道:“玉昆舊年在陜西宣撫司,輕易平定瞭慶州廣銳卒之亂,那時候老夫還在樞密府任上,聽說玉昆不辭姓命之危,毅然入城說降,一席話說動瞭叛軍開成而出,老夫也不得不為之擊節叫好。”

“遠不及潞公當年平定貝州之亂。”韓岡對文彥博的恭維禮尚往來,“慶州廣銳軍叛亂隻是因為賞罰不公而已,並非有心叛離,加之叛軍又被困於城中,人心惶惶,說降不難。而王則是蓄謀已久,自稱神聖,為瞭造反籌劃多年。他的信徒心意堅定,要不靠瞭有潞公一手主持平叛,貝州如何能如此訊快的收復?”

文彥博和韓岡哈哈哈的笑著,贊美的都是對方值得一提的功業,言辭懇切,像是發自於肺腑,完全是真心實意。但文彥博就是知道韓岡是根本沒把自己的成果放在心上。

自傢的確是剿滅瞭叛軍,並因此升任宰相。但韓岡不僅僅平定瞭叛亂,更開拓瞭國土,還滅掉瞭一個國傢,這份差距可不是韓岡的一兩句恭維就能當做不存在的。他的奉承話說在耳邊,而實際上又有幾分誠意?

文彥博心中的冷淡,反映到臉上,卻是溫和厚重的笑容:“玉昆說降的這些叛賊,他們在河湟之事上,立下瞭不少功勛,這也是玉昆的功勞。”

“韓岡那個時候不過是個新入流品未久的小官而已,河湟之事,上有天子護翼,下有王副樞主持,韓岡也僅僅是贊畫而已。”

“有玉昆你於其中贊畫輔佐,下面的士卒才敢奮勇作戰……畢竟是藥王弟子啊。療養院不知救瞭多少帶傷的士卒。”文彥博笑贊著。

“藥王弟子即是市井謠言,純屬無稽之談,潞公就別拿韓岡取笑瞭。韓岡在熙河經略司設立的療養院,也是得到瞭多方協助方才成功,並非是一人之力。”

交談還在繼續,話題也是天南地北,韓岡年紀雖輕,但歷事甚多,說起南北趣聞,在見多識廣的文彥博面前,半點也不見怯場。

沒有說的,一番深入的交流之後,文彥博明白自己之前的確是太小瞧這位灌園子瞭。可以說是幾十年難得一出的策士,貿然將把柄留在他雙手上,落到如今的田地也不足為奇。沒被害的傢破人亡,聲名盡喪,已經是難得的運氣瞭。

不過他的七十餘年的人生也沒有虛度,隻要韓岡露出一點破綻,文彥博就能立刻把握住。

‘隻要等著就是瞭。’文彥博想著,又狠狠的灌下瞭一大口摻瞭消風散的茶水。

……………………

韓岡從文彥博每說上兩句話就抿一口茶水的動作來看,至少這位潞國公心中依然帶著濃濃的不甘心,甚至是想著曰後加以報復——此事也不足為奇。

文彥博隱藏得很深的恨意,韓岡卻並不放在心上。早就知道的事,也不足為奇,堂堂宰相恨他一個都轉運使,也算是光榮瞭。

就是不知道文彥博能不能壓得下現在的恨意,再過幾個月,襄漢漕渠破土動工,民夫們所要消耗的錢糧有很大一部分要經過洛陽,隻要判河南府的文彥博不致仕,錢糧轉運的單子都要從他這裡走上一遭。

“開鑿襄漢漕渠一連失敗瞭兩次,在太宗皇帝之後,就沒有人再敢與此事上做文章瞭,也隻有玉昆才高於世,能有所成就。”

“此事全是韓岡在去廣西的路上看到舊時的遺跡,故而才動瞭心思。汴河一年一疏浚,耗費的錢糧一年幾近百萬,運送上京的綱糧也不過六百萬而已。若能打通襄漢漕運,京城也不用全然依賴汴河。狡兔亦有三窟,東京百萬軍民,宗室官宦幾近萬傢,怎麼能隻依靠一條汴河?”

“玉昆此言說得正是。東京汴梁為天下之中,怎麼能隻依靠一條汴河,若能打通。事關國運,玉昆宜當勉之。”

“有潞公垂顧,坐鎮於後,韓岡何愁工役不成?”

“有玉昆統轄,必能水到渠成。”

雖然是令人作嘔的互相吹捧,亦是言不由衷,但文彥博的態度算是明朗瞭,眼下他面臨的局面,也不能在此事上扯韓岡的後腿。

今天的這一次拜訪,算是有所收獲,並不僅僅是上門來幫文彥博解圍的。就算是再心不甘情不願,短時間內文彥博也必須得支持自己。

對韓岡來說,已經足夠瞭。

看著文彥博再一次端起茶盞,微微顫抖的手將瓷盞湊到嘴邊,韓岡笑得更為和煦,猶如春風一般。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