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 上

作者:cuslaa 字數:3083

更新時間:2012-02-29

敲定瞭吳衍之事,韓岡從王珪府上告辭出來,沒有回府,而是往開封府衙沒發生

他打算趁機見蘇頌一面,隻為他給自己挑瞭一件好宅子,韓岡就得好生的感謝他。

隻是蘇頌現在是因為陳世儒弒母案而焦頭爛額,而且這件案子還牽連到呂公著的身上,又有蔡確攪渾水。

“難啊。”蘇頌搖頭嘆息,整個人仿佛老瞭許多。

精巧的傢宴,設在開封府的後園中,權知開封府一邊給韓岡倒酒,一邊大煞風景的說著案情。

“陳世儒當真弒母瞭?”韓岡還是不敢相信外面的傳言,“應該是李氏殺姑吧?”

弒母,千年之後,都是穩穩的死罪。而眼下更是被父母告瞭不孝,依律可以將兒子論以死罪的大宋!以孝治天下,將三綱五常視為維護社會穩定的鐵律的時代。弒母可是十惡不赦的重罪,跟造反一個等級的。相對而言,造反還能博得一些人的同情,而弒母就隻有鄙視和厭憎。反倒是媳婦殺婆婆還好說些。

“本來我也是不信的。”蘇頌搖著頭,向韓岡介紹著案情。

陳世儒是仁宗朝的宰相陳執中的獨子,案發前以國子博士的本官,在江南的太湖縣做知縣。他的妻子,被傢仆首告唆使婢女用鐵釘錐殺陳世儒之母張氏的李氏,是李中師的女兒。而李中師之妻呂氏則是呂夷簡的孫女,呂公著的侄女,李氏自然也就是呂公著外侄孫女。

陳世儒在太湖縣任官,而他的妻子李氏,跟絕大多數官宦人傢一樣,留在京城的傢中侍奉舅姑——陳執中早已不在人世,李氏侍奉的是陳世儒的生母張氏,也就是本案的被害人。

被殺的張氏,是陳執中的寵妾,姓格暴虐,幾十年前在京中很有些名氣。使人杖死十三歲的婢女迎兒是她,逼死另外兩名婢女的也是她。一個月死瞭三人,當初這件事鬧得很大,禦史臺接連上書,陳執中也被罷去相位。

而在陳執中死後,仁宗親自安排張氏入寺廟中修行,直到陳世儒誠仁,方從廟中迎回。不過沒多久她就死瞭,陳傢報的是病死,然後陳世儒丁憂回京。但案發後,經過檢查,張氏是被人謀殺。先下毒,後用鐵釘錐入心口。

“那出首的仆人,說李氏吩咐下來‘博士一曰持喪,當厚餉汝輩’。聽起來倒像是唆使,但奴仆欺主的事太多,這話一開始我是不信。張氏待仆婢刻薄寡恩,又有昔年舊事,死於仆婢之手更對得上。但之後審問陳傢傢人,卻發現整件事的確都跟李氏有關。陳傢上下的仆婢,都收瞭賞賜封口,而出首告官的這一位,隻是因為賞賜分配不均之故,才忿而站出來自首。”

“原來如此。……這還真讓人想不到,呂傢怎麼出瞭這麼蠢的女兒。”

“她是李傢的。”蘇頌更正道。

“李中師手段也挺厲害,當年逼得韓國公【富弼】全傢繳免行錢。”

“再厲害也是教女無方,而且這件案子不僅僅是李氏,陳世儒也脫不瞭罪名。”

“應該不可能吧?”韓岡不信,蘇頌前面都已經明示他有證據,但從情理上推斷,總覺得有幾分讓人疑惑。

李氏唆使婢女殺姑,有人證,有物證,口供雖然沒有,但遲早能審出來。隻是陳世儒他被牽扯進來就有些奇怪瞭。

“陳世儒沒必要為瞭回京而弒母,想回京直接報病請辭就可以瞭,有的是人等他的位置。而李氏想要讓丈夫回京,就沒有別的理由,除非能說服陳世儒,否則就隻有讓他丁憂才可以。”

蘇頌微微一笑,笑容還是脫不瞭苦澀:“那依玉昆你的想法,這個案子的真相該是什麼樣的?”

“應該有人要將水攪渾,鬧到現在,外界對這件案子的稱呼已經不是李氏殺姑案,而是陳世儒弒母案。但不管是李氏殺姑案,還是陳世儒弒母案,現在事情鬧得這麼大,隻怕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在韓岡想來,這多半是想通過這件案子將呂公著給拉下來。而呂傢也的確派瞭人來找蘇頌關說,且呂傢對大理寺很有影響力,幾次出手幹擾蘇頌的審案。不過這件事已經給爆出來瞭,讓呂公著好不狼狽。

此外韓岡還聽到一種說法,禦史中丞蔡確之父蔡黃裳,在陳執中離開相位,至陳州擔任知州的時候,曾經因為一次疏忽犯瞭錯,被陳執中逼得上表辭官。當時蔡確尚未誠仁,傢裡的頂梁柱沒瞭收入,一傢老小衣食無著,隻能流寓陳州。幾十年的恨意積攢下來。如今是蔡確在報復。

“真是一汪渾水。”韓岡感慨著,蘇頌攤到這件案子運氣真的是糟透瞭。身為權知開封府,想脫身都難,“不過怎麼看,陳世儒都不會跟這一樁案子扯上關系。”

蘇頌搖搖頭:“雖然情理之中的確是好i有幾天就能消毒瞭此案當真是與陳世儒有關,從審出來的口供來看,至少他是知情的。”

韓岡臉色變瞭,知道妻子唆使仆人殺母而不阻止,其實就是弒母,沒有別的解釋。

這件逆人倫的大案,如果出在地方上,當地的知縣少不瞭會因為教化無功要被迫辭官,知州也得受到責罰,現在還是兩位宰相的後人做出來的,誰碰瞭誰都會覺得棘手,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案子本身的問題瞭。

“那這件案子還有什麼好猶豫的?”韓岡疑惑不解的問道。

“玉昆,你不知道……”蘇頌嘆瞭半天的氣,最後和著酒意將原因說瞭出來,“天子要保陳世儒。”

弒母,屬於惡逆,排在十惡不赦重罪中的第四位,僅次於謀反、謀大逆、謀叛這三條,直接觸犯天子的大不敬之罪則排在第六。

韓岡聲音都尖銳瞭起來:“就這樣,天子還要保他?!”

“‘止一子,留以存祭祀何如?’陳世儒是陳恭公【陳執中謚號恭】的獨子。他若是死瞭,陳恭公這一房可就斷瞭香火瞭。”蘇頌苦笑,“雖說天子沒明說,應該還有陳傢、呂傢的體面在。隻是呂傢一傢倒罷瞭,兩門宰相,其中還是獨子,天子不想鬧得太大。”

陳執中死的時候,英宗還隻是汝南郡王府上的十三郎趙宗實——其父趙允讓在幾個月後病逝方才追封濮王——當今天子甚至沒跟他打過照面。

可盡管這樣,陳執中的兒子是犯下瞭惡逆之罪的弒母罪囚,趙頊照樣還是想要保這個逆子一條姓命——隻因為陳世儒是陳執中的獨子,更因為陳執中是宰相。

包括韓岡在內,他們這個等級的高官一向是受到優待的。做到瞭學士、直學士的文臣,晉身兩府的宰執,才是真正能與天子共治天下的士大夫。至於下面的官員,那完全是兩個階層。

甚至是武將,比如當年做到樞密使的曹利用,也是明面上將其遠斥,私下裡讓人下陰招,使其自裁罷瞭。明正典刑的殺,幾乎是不可能的。

“前面隻當是李氏殺姑,天子說‘此人倫大惡,當窮竟。’但現在變成瞭陳世儒涉案,天子要放他一馬……給蔡確頂回去瞭。”蘇頌抱怨著。

韓岡冷眼問著:“如果這一次沒有禦史臺,這件案子基本上就能定下來瞭吧?”

蘇頌嘆瞭口氣,自是默然不語。

陳執中逼得蔡黃裳辭官,蔡確與陳執中有深仇大恨,能毀瞭陳執中的兒子,滅瞭陳傢的血脈,他是絕不會放過的這麼好的機會。

禦史大夫向不授人,禦史中丞是實際意義上的一臺之長,雖然禦史們各個桀驁,許多時候不服管束。但蔡確他既然統領禦史臺,要想引導一下清議風向的,還是很容易的。

天子都壓不下這些言官。烏鴉一叫,肯定是要死人瞭。

不知是誰人問的,禦史臺的言官為什麼總是能升得那麼快?有人就回答,因為色黑近紫——都是把他們當烏鴉看瞭。

“三綱五常,這是天條,子容兄,這一樁案子得盡快審結,否則禦史臺隻會樂得將整件事給擴大下去。”

韓岡神色嚴肅,語氣鄭重。要是蘇頌這邊繼續拖延,到時候,禦史臺的目標就不僅是預定中的呂傢、陳傢,連蘇傢也會給牽扯進來。說不定到時候,蘇頌的職位也一並保不住——盡管之前禦史臺已經借用另一樁案子來彈劾蘇頌寬縱,但間接的攻擊,和直接的指責,兩者之間的力度畢竟不一樣。

“哪裡還要玉昆你來說,愚兄這麼多年見得多瞭?”蘇頌自嘲的笑瞭一下,昨天蘇頌心血來潮,算瞭一卦,最後可是沒有好答案,“就是決心難下。現在正好,多謝玉昆襄助。”

“不敢。插一句話,隻是口舌之勞而已,喝瞭子容兄的酒,要還上一句。”韓岡哪裡會居功,根本就不幹他的事,隻是說瞭一句眼下這樁案子還是早點結束的好罷瞭。

蘇頌呵呵笑瞭兩聲,又與韓岡一並喝酒聊天,暫將此事拋出腦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