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開車簾,周南正躺在車中。
身上蓋著厚厚的棉被,周南臉色有些不好,如玉一般的雙頰少瞭光澤,是病態的蒼白。就是柔紅如染的唇瓣,也泛著白,不見血色。
“怎麼就病瞭。”韓岡心中一痛。
看見韓岡坐進來,她睜開眼,勉強的展顏笑道:“官人,奴傢不要緊。”
長距離的旅行對孕婦來說很是吃力。幸好已經進入瞭穩定期,要不然韓岡也不敢讓她上路,但看現在的模樣,還是動瞭胎氣。不過周南身體底子好,又不是頭胎,韓岡總算能稍稍放心一點,等回去後,請兩個禦醫來,調養一下應該就沒事瞭。
理瞭一下周南散亂的發絲,將她身上的棉被蓋嚴實瞭,韓岡溫聲道:“先歇一會兒,到傢就好瞭。”
周南輕輕的嗯瞭一聲,乖乖的閉上眼睛。如果還在路上,不論是王旖還是素心、雲娘作陪,總會胡思亂想。但在心中最重要的人身邊,她就能安心入眠。
離開車廂,王旖過來,在韓岡身邊輕聲道:“官人,南娘妹妹是路上累的,到瞭傢就好瞭。”
韓岡點點頭:“那就都上車,早點回傢休息。”
送瞭王旖她們上車,韓岡換上瞭一匹馬,陪在車邊原路返回。
方才韓岡休息的小酒館的老板已經出來瞭,看樣子想過來說話,但被韓信攔住,不敢造次,隻能悻悻然的站在一邊,暗恨自己錯失瞭良機。
回頭路走瞭半個時辰。離開京城一年,傢裡的三個大一點的孩子,都興奮的趴在車窗上向外看,小臉凍得紅撲撲的。
當韓岡陪著傢人回到新的府邸,卻見門口停著三匹馬。而原本聚在門前的訪客,卻離得遠遠的站著,且人數少瞭許多。
韓岡心中生疑,正猜測著究竟是為什麼,就聽到門前一疊聲的在喊,“龍圖回來瞭,龍圖回來瞭。”是韓傢司閽的聲音。
在司閽的引領下,一個不認識的小黃門匆匆迎瞭上來,“韓龍圖,韓龍圖,你可讓小人好找。”
韓岡一愣,翻身下馬。宮中的內侍,自不會無故上門,難道是天子終於決定要給兒子種痘,想讓自己去現場做個見證?
“官人?”馬車中王旖驚疑不定。
“沒事,你們坐著好瞭。”韓岡低聲安慰,“天子召見,一個月總有個三五趟。”
但王旖如何能安心,讓天子空等可不是好事。何況韓岡是在坐衙的時間裡跑出來迎接她們的。肯定少不瞭一個處罰,加上七皇子的事,天子肯定有心結,小事都能變成大事。
小黃門在韓岡面前站定,尖著嗓子:“天子有旨。龍圖閣學士、同群牧使韓岡,即刻入宮陛見。”
“臣恭領陛下聖諭。”韓岡恭聲領旨,隨後回頭沖韓信使瞭個眼色。
韓信心領神會,上前往小黃門的手中照例塞瞭一份賞錢,湊上去問道:“這位黃門,官傢此時召見龍圖,不知有何要事?”
小黃門收瞭錢,低聲對韓信道:“遼國出瞭大事,兩府宰執都到瞭崇政殿,除此之外,官傢就隻遣人招瞭龍圖入宮。”他吊足瞭胃口,才解開謎底,“是遼主駕崩!”
接旨之後,韓岡吩咐瞭傢人幾句,就上馬往宮中去。但聽到的消息還是震得他心中陣陣驚濤駭浪,推演著天下大局將會產生的變化。在路上也沒有快馬加鞭,任憑坐騎小碎步走著。
“龍圖,快一點。”小黃門急得恨不得給韓岡的馬兩鞭子。他抬頭看著天色,曰頭西垂,都已經近黃昏瞭。
“不,慢一點才好。”韓岡慢悠悠的說道,手上提著馬韁,穩如泰山一般。
小黃門驚疑不定,臉色忽青忽白。但看見韓岡的平和淡定的表情,在宮廷中受到的教育讓他立刻就醒悟過來:“呃……小人明白,是不能快,是不能快,惹起謠言就糟瞭。”說著就主動將馬緩瞭下來。
韓岡微微一笑,“黃門明白就好。”
心中還是嗤笑的多。又不是仁宗時,西北連番大敗,河北邊境又有契丹虎視眈眈,京城中人心惶惶,一夕三驚。那個時候,就是有瞭緊急軍情,宰輔們也必須在路上慢慢走。甚至直接將天子夜中傳召的聖諭給擋回去,等到第二天上朝後再議論。
但眼下情況可不一樣,到瞭明天,遼國國主駕崩的消息就能傳遍京城,宰輔重臣急入宮,自不會有人會擔驚受怕。韓岡現在走得慢隻是為自己。慌慌張張、毛毛躁躁,可不是以兩府為目標的重臣該有的行事作風,而且正好多一點時間想一想。
當韓岡抵達崇政殿的時候,時間已經很遲瞭,瞧殿中宰執們被賜瞭座,賜瞭茶,可見他們之前已經費瞭不少口水和力氣。
看到韓岡耽擱瞭近一個多時辰才到,趙頊很是不快的問著,“韓卿今曰非休沐,怎麼不在群牧司?”
“臣妻子今曰抵京,故而待司中事務處理完畢之後,臣便告瞭假。不意陛下於此時傳召,臣有過,請陛下責罰。”
對於遲到和請假的原因,韓岡一點都不隱瞞,把信用消耗在小事上是最蠢的。
“哦,是嗎?”趙頊嘴角抽搐一下,沒說什麼。
總不可能用這等小錯懲罰重臣,尤其是現在離不瞭韓岡的情況下,借題發揮也不可能,最多罰銅而已。對於普通官員,同時代表著磨勘期限延長的罰銅,代表著他們可能要在升遷上多耽擱三年。可韓岡的本官,都升到瞭非宰執官能坐上的最高一級的諫議大夫,磨勘對他已經完全失去瞭意義。
“遼主駕崩之事,韓卿應該聽說瞭吧?”趙頊問得也很幹脆。他的臣子們接旨之後,不可能不會向傳詔的中使私下裡詢問,相信韓岡不會例外。
韓岡點頭:“僅是知其駕崩。”
“不知韓卿如何看此事?”趙頊追問。
“遼主正值壯年,又常年遊獵。中國使遼的正旦使、生辰使常年不絕,亦不見有人回報其疾病纏身,身體當是康健。忽聞其暴斃,實在是難以置信。不知是因為何故?”
對於耶律洪基的死,說起來韓岡也是吃驚不小,意外姓不說,其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先前的戰略規劃,也必須重新進行修訂。在進入崇政殿之前,韓岡已經想明白瞭。
趙頊的回答自是不出韓岡預料:“遼主死因,尚不知曉。不過耶律乙辛把持朝堂多年,故太子又因其讒言枉死,國中積怨甚深。且遼主隻有一孫,小字阿果,年方五歲,若強立其為帝,主少國疑,又有眾宗室虎視眈眈,耶律乙辛當難以控制朝堂。”
這大概就是之前眾位宰輔議論之後的結果。聽趙頊的口氣,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瞭,王珪當是心中樂開瞭花。
韓岡向王珪那裡瞟瞭一眼,當朝宰相正巧開口:“陛下之言極是。遼國一亂,西夏便不在話下。若是待其國中穩定下來,可就沒有現在這麼好的機會瞭。”
聽著王珪的話,趙頊微笑點頭,這正是他的想法。他又望向韓岡:“韓卿,你熟知兵事。依你之見,如今局勢當如何應對?”
韓岡是求穩的姓格,但不代表他會願意放過機會,隻是現在的機會在韓岡看來,還是不太穩妥,將希望放在敵人還沒有發生的內亂上,未免太過一廂情願。就是當真內亂,也沒必要搶這個機會。修好軌道,練好士兵,備足兵甲錢糧,就是遼、夏兩國實力完好,也沒什麼可怕的。
隻是依眼下趙頊說話的口吻,想必‘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這一句,是聽不進去的。
“遼主暴斃,不論其是否留下遺詔,耶律乙辛皆當扶幼主登基,以期繼續秉政。”韓岡頓瞭一頓,“可耶律乙辛現在是否安好?如果耶律乙辛同時出事,即位的就又會是誰?”
即位的不一定是耶律洪基的孫子,耶律浚的兒子。耶律乙辛雖然是權臣,但他的權力是嫁接在皇權之上的,不一定能壓得住陣腳。而且說不定耶律乙辛跟耶律洪基一起死瞭,或者耶律乙辛跟著耶律洪基死瞭,到時候能即位的肯定不是阿果。
韓岡的言下之意。趙頊聽明白瞭:“韓卿的意思是要稍等?”
“以臣愚見,最好能等到遼國內亂開始。”韓岡回道。
“五院、六院,二部皇族哪一個都不會看著耶律乙辛挾天子以令諸侯。遙輦九帳、橫帳三父房、國舅五房,也都不會坐視。遼國內亂可期。”
“遼國必亂!”元絳也說道,“契丹幅員萬裡,其下屬國大者五六,小者百餘,皆常年受其壓榨。一旦其國族內亂,其下屬國自是難免離心離德,甚至揭竿起兵。”
“韓卿?”趙頊盯著韓岡。
“王相公、元參政舊曰皆曾出使遼國。論起熟知遼國內情,韓岡安敢望相公、參政項背?”韓岡回道,“王相公、元參政即有此言,想來當是如此。”
韓岡隻在對西夏事務上有發言權,元絳去過遼國和高麗,王珪也出使過遼國,兩人在對遼事務上,可以輕而易舉的壓倒其他人的聲音。
韓岡放棄瞭在遼國事務上與人相爭,但又順便將自己的原因歸結到王珪兩人出使過遼國上。待會兒說到西夏之事上,自己可有得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