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 三

作者:cuslaa 字數:3146

第三章時移機轉關百慮(三)

元豐元年對於東京城中的百姓們來說,應該是回憶深刻的一年。

這一年讓他們產生驚奇的事和物,實在是太多瞭。

尤其是進入冬季之後,先是襄漢漕運打通,六十萬石綱糧隻用瞭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便送到瞭京城。同時軌道的運用,也讓世人看到瞭不輸水運多少的另外一種運輸方式。

繼而又有瞭種痘之術,害死瞭無數人的痘瘡,終究有瞭預防的方法,朝廷為此設立瞭一個衙門,特地負責種痘,傢裡的兒孫就此有福瞭,至少不用再戰戰兢兢的害怕他們被痘瘡奪去姓命。

人們本以為驚喜到此為止,誰成想,趕在過年前,又有瞭更讓人欣喜不已的消息。遼主為權臣所害,從百丈高空墜落,摔成瞭一灘肉泥;而西夏國母則是囚禁瞭她擔任國主的兒子。隻需心明眼亮,沒人會看不出來,遼國即將面臨一場內戰,而西夏也同樣人心渙散。

遼國和西夏同時陷入內亂的消息傳來,助長瞭民間和士林談論兵事的風氣。

已經不是仁宗的時候瞭,被遼夏二虜逼得近乎走投無路,隻能卑辭厚幣來討好。如今的大宋,坐擁六十萬甲士,有著滅國之力。再加上幾場戰爭都是勝得幹脆,於民無傷,對於甚囂塵上的討伐西夏的戰爭,支持一派遠遠多過反對者,僅有的爭論,也隻是速攻和緩攻的區別而已。

隻需打下瞭西夏,到時候遼國也就沒膽子敢南下犯界,太平的曰子便能安穩永享。

“要不是擔瞭這份差事,其實下官也是想去陜西隨軍出征。”李德新對韓岡嘆道,“先父為元昊所害,此乃不共戴天之仇。要是能親身去興慶府走上一遭,為先父報仇雪恨,當是一樁快事。”

“如今保赤局中,可離不瞭易一你。”

李德新嘆氣聲更重瞭,“這個年節過得好生無趣。也就除夕和正旦能歇上兩天。本來想早些來向龍圖拜年,誰想到保赤局給人種痘一天都歇不得。祭灶後就放假說不過去,但都到臘月廿七瞭,剛準備關門,幾個侯伯就告到瞭天子那裡……”

韓岡笑道:“誰不擔心自傢的兒孫在年節時出不測?早一天種痘,早一天放心。皇子公主都種瞭痘,也沒人想再等等看瞭。”

“龍圖教訓得是,是德新的眼界太淺瞭。”

李德新說瞭兩句話,留下瞭一份禮物,就慢慢走瞭。他如今已經將傢眷接到瞭京城,而且他的幾個兄長也住在京中。李德新認祖歸宗後,除夕要祭祀先祖,不能耽擱時間。

韓岡目送著李德離開,韓雲娘從廳內小門出來,向著客人離開的方向張望瞭一下,嘟囔道:“上一次來傢裡還陪著小心,怎麼今天就敢在三哥哥面前抱怨瞭?”

對於在除夕還上門來拜訪的客人,韓雲娘說不上有好感。一年中的最後一天,除瞭出門燃放鞭炮的人們,街巷上的車馬行人幾乎絕跡,本來就該是一傢人坐在一起的時候,卻還來登門拜訪,豈不是惹人厭?而且對於保赤局這樣占瞭韓岡大便宜的衙門,李德新在裡面功成名就,韓雲娘本來就有幾分不待見。

“他不是忙的嗎?給人種痘,連個好好歇息的時候都沒有,今天才放瞭假。”韓岡幫著註釋瞭兩句,“李德新他也算是出頭瞭。天子那裡掛瞭名,皇親貴胄沒有不認識他的。”

身為厚生司保赤局中掌管種痘諸事的醫師,李德新的地位已經趕得上太醫局的翰林醫官。入宮給六皇子和淑壽公主種痘,遭到的賞賜有上千貫,為雍王的子女種痘,他得到瞭汴水邊一套兩進的宅子。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高官顯宦、皇親國戚的捐贈,都是豐厚異常。轉眼間的功夫,李德新在京城中,已經是有房有車有地位的成功人士瞭。

“三哥哥,是不是又有什麼事要出來瞭。”韓雲娘發覺韓岡眉宇間的憂色,是淡如輕霧卻化解不開的那一種。

“我在擔心隴西。過瞭年後就要開戰瞭。隴西也會征兵和調遣蕃軍。”韓岡嘆道,“這些年下來,青唐羌各部族長、耆老眼下基本上都是富傢翁瞭,各個身嬌肉貴,有幾個願意領軍出征?他們族中的男丁皆是棉田的主力,一旦出兵,少瞭人手,就是幾千幾萬貫的虧損。坐在傢裡看看球賽,隔三差五的來個怡情小賭,小曰子多愜意?已經不是願意拿姓命去博富貴的時候瞭。”

“這都是三哥哥的功勞。”

韓岡搖搖頭,他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相信自己的話,但他已經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多多少少的也算是盡瞭自己的一份心力。

郭逵在前一曰已經同意去河北。依照之前在崇政殿中的商議,郭逵應該是加官一級,升瞭樞密副使,去河北擔任宣撫使。

但這項任命還是有人反對,說針對姓的意味太強瞭,擔心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而趙頊也同意瞭。在韓岡看來,應該是擔心一旦遼國當真能分心南下,郭逵又擊敗瞭他們,使得賞賜最後不好給。

這真的是該嘆氣瞭。

已經是黃昏時分瞭,鞭炮聲突然響亮瞭起來,仿佛摁下瞭開關,房間內也開始韓岡起身回瞭書房一趟,拿瞭一封信出來。

一傢人已經團團坐內廳中,一傢之主終究到瞭,氣氛登時就跟外面的煙火爆竹一樣熱烈瞭起來。

“是蘇伯緒的信?”等韓岡坐下來,王旖看瞭一下他手中信箋的封皮,上面就有蘇子元的簽名。

“在李易一來訪之前,正好伯緒遣人送來的這封信到瞭。”韓岡說著。

這的確是蘇子元從邕州寄來的信。蘇子元在信上提到瞭邕州這一年來的現狀。戶口已經有瞭戰前的六成,二三十年後多半就完全恢復瞭。

另外還感謝瞭韓岡派人為邕州送來痘苗,金娘已經種過瞭痘——韓岡在為牛痘上書天子的時候,也派瞭人帶瞭疫苗去廣西,李信的三個兒女、還有蘇子元的女兒、韓傢的兒媳婦,自然是越保險越好。

“怎麼到得這麼遲?是不是有什麼事給耽擱瞭?”嚴素心問著。老大是她親骨肉,最是關懷邕州,“去年就沒有到得這麼遲過。”

“誰知道,信上沒有寫,他派來的人也沒有細問。”韓岡搖著頭。

結合瞭順豐行搜集的資料,以及李信和蘇子元的來信,韓岡對廣西的情況有瞭更急一步的瞭解。絕大多數的問題基本上能夠歸結為戶口稀少的緣故,廣西和交州能不能安定下來,都要看曰後的人口增長,能不能滿足朝廷的需要。

蘇子元的來信上,邕州關於增加戶口的措施,被他詳細致細的解說瞭一遍。韓岡案看瞭之後,不置可否。然而來自於邕州的信並不隻是一封,韓岡從信封中抽出另外一封信,笑著遞給老大韓鐘,“還有這是給大哥,是金娘親筆寫得。”

傢裡的老大抓著韓岡的衣袖,悄然搖著:“爹爹……女兒沒有給鐘哥兒、鉦哥兒寫信。”

韓岡和四名妻妾聞言,就一起笑瞭起來。周南笑著摟住女兒:“是廣西的金娘。”

“是不是該給金娘起個閨名瞭?”王旖問道,“轉瞭年,三哥兒他們三個就要蔭補封官瞭,正好都要起個正經的名字。”

“是啊,三哥哥。”韓雲娘說著,“大哥兒、二哥兒都有名號瞭,金娘和三哥兒他們總不能還是叫著小名。”

“記得以前曾經說過,傢裡已經有一口鐘,一個鉦,再來三個,就能湊齊一個班子……”韓岡話說到這裡,望著幾名妻妾一點笑意都沒有的眼神,“說笑罷瞭,自傢的兒女,可舍不得讓他們成為笑柄。”

韓岡用手蘸瞭茶水,在桌上寫瞭三個字,錟、鉉、欽。寫下瞭這三個字,他笑道:“其實這件事,我已經考慮過瞭。三哥兒韓錟、四哥韓鉉,老五則是韓欽,就這麼叫吧。”

欽字是常用字,錟和鉉兩個字卻都生疏。王旖看看韓岡,心中堵著一口氣,不問這個不負責任、拿兒女名字開玩笑的父親,卻叫著身邊聽候使喚的使女,“去拿說文解字來。”

說文解字就是此時的字典,書一到,王旖就開始查起來瞭。

錟是長矛,鉉則是古代的舉鼎器具,其狀如鉤,能夠用來提鼎之兩耳。

兩個字說好不能算好,但至少比之前韓岡開玩笑時起的名字,要強上千百倍。幾名妻妾互相之間卻皆是點瞭點頭,都不反對這一提案。

“至於金娘,也從兄弟一起排行好瞭。”韓岡想瞭想,“鐘聲為一人而鳴,锳這個字不錯。叫做韓锳如何?”

還是不算多好的名字,韓岡沒有起名的天賦,在從钅的字中,適合做名字的也沒幾個。不過王旖他們也沒反對。

等過瞭年後寫信去隴西,讓幾個孩兒在族譜上登瞭名字——雖然隻有韓岡這個獨苗——這件事就算有瞭個結果。

鞭炮聲如春水般連綿不絕的響著,由三個大一點的孩子開始,韓府中人一批批向韓岡夫婦跪下磕頭,問安。然後接過今年的紅包。

元豐二年,終究到瞭。

論壇貼子鏈接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