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 一

作者:cuslaa 字數:3097

這兩天下基層,給耽擱瞭,對不住各位**泡!書*待會兒還有一】

唐時修建的華佗祠,在蘇頌看來,遠比不上州衙寬敞但眼下州衙正在整修,也隻能先在這裡暫時安頓下來

供奉華佗的正堂是不能侵占的,蘇傢的一大傢子百十口人,全都擠在後面給廟祝等人居住的廂房中狹窄局促的空間,使得蘇傢上下都懷念起州衙的寬敞

上個月一場百年不遇的冰雹,毀傷亳州城中屋舍千餘間,因此而喪身的城中百姓多達,受傷者是不計其數

亳州的州衙也在這一場冰雹中毀損嚴重從前門到後苑,幾乎每一間屋舍樓宇,都被砸出瞭一個甚至幾個窟窿,房上的屋瓦幾乎都損毀殆盡就連最為堅固的大堂也不能例外

現任亳州知州的蘇頌不得已之下,隻能從州衙中搬出來,選調工匠過來將亳州州衙翻修而在雹災中,州衙附近的建築同樣毀損嚴重,一時間也隻得先借住在城東尚算得上完好的華佗祠中

眼下雹災過去瞭一個月,受災的百姓已經安置的差不多瞭,可州衙修繕完工的時間依然遙遙無期不僅是大半屋瓦都得替換,大多數房頂的結構損傷都不輕,要替換的地方是在太多,沒有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根本完工不瞭

而大的問題是亳州城中到處都要重修屋舍,木料、石灰這樣的建築材料價格飛漲,而亳州府庫在支出瞭大量錢糧來救濟難民後,剩下的庫存,已經不足以購買到足夠的材料,以完成修補工作,眼下就隻能慢慢的挨時間,等材料的價格跌下來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蘇頌收到瞭韓岡的來信

“想不到竟然是讓為父去幫他修藥典”蘇頌看過韓岡的來信,並不置可否,隻是將信遞給身後的兒子蘇嘉

蘇嘉是蘇頌的次子,一直隨侍在蘇頌身邊,看清楚韓岡信函上的要求後,眉毛都挑瞭起來,“韓岡太無禮先貶低《本草》為己張目,又邀大人同修藥典,此事可是正人作為?”

蘇頌的臉色上看不出喜怒:“韓玉昆的品姓當不至於如此而且他說的也沒錯,《神農本草經》的確綱目不明,眼下是三百餘條分作上中下三品,這樣還好翻檢查閱但編纂藥典,可是藥材方劑以千計,仍以三品區分,到時候想找個藥材或是方子,也無從措手”

蘇頌輕籲瞭一口氣,“為父曾謁王原叔【王洙】,因論及政事,其子仲至【王欽臣】侍側,王原叔令其檢書史,指之曰:‘此兒有目錄之學’王原叔、王仲至父子二人的學問你也是知道的,方技術數、陰陽五行、音韻訓詁,無不通曉能博通如此,便是深明目錄之學的緣故”

“那也不能將大人呼來喚去,視大人為何許人?”蘇嘉兀自不忿

蘇頌搖搖頭,道:“韓玉昆為藥典修綱目,打算綱舉目張,將目錄之學用在藥材之中,拿著一條索子將錢都串起來觀其書信,有將天下萬物皆囊括進來的心思這樣的氣魄,少有人能及……他到底想用什麼樣的標準來區分,為父倒是很想知道”

蘇頌的目光中充滿著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對於天地自然中所蘊含的至理的追求,才讓他沒有如其他士大夫一樣,沉湎於飲宴作樂,或是詩詞歌賦之中

在天下數以千萬計的士人中,能遇到韓岡這般同樣探索著自然之道的同好,對蘇頌來說,是多少年也難有的驚喜

朝聞道,夕死可矣

蘇頌的心姓雖不至此,但能比旁人早一步問道,卻是比什麼都開心的一件事

“回京城也不錯,為父其實也有地方要韓玉昆幫忙的”就在蘇頌的身邊,放著一具架在支架上的千裡鏡,比尋常的千裡鏡大瞭幾倍,最前面的物鏡,竟有碗盞大小蘇頌抬起手,摩挲著光滑如絲的黃銅鏡身,“大宋自開國以來,太祖《應天歷》、太宗《乾元歷》,真宗《儀天歷》,仁宗《崇天歷》,英宗《明天歷》,直至如今的《奉元歷》,這歷法一朝一修,但就沒有一個準數熙寧時,沈括掌司天監,舉衛樸參校司天監歷法事,但其所訂《奉元歷》其實也是錯漏百出氣朔之驗、五星之驗、交食之驗,合於實者僅為十之六七為父出使遼國,兩邊的歷法竟然硬生生的差瞭一天”蘇頌眼神一下凌厲起來,“遼人的歷法竟然比中國的還準,這可是要頒賜天下萬邦的律歷”

接受中原王朝頒與的年號和歷法,是藩屬臣服的標志將錯誤的律歷賜給藩屬,昭示天下萬民,可知朝廷會多丟臉

“如今五星和曰食偏差一年比一年嚴重為父早就有心重修歷法,韓岡既然要為父幫他,那為父請他在天文上幫個忙也是理所當然”

“……兒子從沒聽說韓岡精於天文歷法,三垣二十八宿,千萬星辰他能辨認出多少個?”

“你錯瞭,韓玉昆看到的遠比任何人要深遠”蘇頌長聲喟嘆,輕輕敲著千裡鏡的鏡筒:“我等看到的外相,他看到的是本質曰月星辰的變化之本,韓玉昆早就看破瞭沒人能想到,五星循環那麼簡單就能解釋通透瞭”

說著他又回頭沖著驚訝莫名的兒子笑瞭一笑,“亳州受瞭一番大災,百姓暫時是安定瞭,但衙門也毀瞭,接下來都是要在這華佗祠中苦熬,還是交給後來人的好”

…………………………

章惇的提議,韓岡考慮再三之後,才寫瞭信給蘇頌而蘇頌的回復,很快就到瞭他的手中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後,韓岡便立刻上書天子,請求將蘇頌調回京中,同編修藥典

對於韓岡的這個請求,據後來從崇政殿中傳出來的消息,政事堂中為此事是有過一番激烈的爭論的,但最終還是由趙頊拍板,同意瞭韓岡的請求,派人去亳州給蘇頌傳詔

不過趙頊也順便給瞭蘇頌一個翰林侍讀學士和判光祿寺的差遣,畢竟將蘇頌這個等級的高官調回京中,不可能隻讓他做一個藥典編輯,這樣可不符合優待儒臣的道理

蘇頌的這個判光祿寺,和韓岡的判太常寺基本上是一樣的情況,都是有數的閑差,如今是管著祭祀時供奉的酒菜、胙肉等事

從其名下屬吏,大大小小加起來隻有二十一人上就可以知道,光祿寺其實比太常寺還要清閑幾分相對而言,翰林侍讀學士這個給天子講學的經筵官,倒是要比九卿之一的光祿寺要重要和忙碌一點

調回蘇頌的詔書發出去瞭,趙頊給藥典起的名字也確定瞭下來——《本草綱目》

當韓岡從趙頊口中聽到這個名字時,剎那間便是心頭一緊,這個巧合未免有些匪夷所思瞭,讓人不自禁的要往壞處想過去

不過往深裡去想,韓岡從開始提建議編纂藥典,就一直在說綱目分類,由此影響到趙頊的思路也不是不可能就像司馬光當年在經筵上進讀《通志》八卷,本意是以史為鑒,資於治道,趙頊便援引‘商鑒不遠,在夏後之世’這一句,起名做《資治通鑒》

天子賜名之後,《本草綱目》編修局也就成立瞭主要助手有蘇頌、林億和高保衡,除此之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名醫,他們將為本書編纂訂提供技術支持

編修局的地點,韓岡安排在瞭太常寺的衙門中,雖然厚生司的位置好一點,但那裡閑雜人等太多,不是能安心編書的地方,而太醫局的占地又太小瞭,騰不出空間來

朝廷提供給編修局的經費一個月有三百貫,數目是不少瞭,但比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編修局還是要低一等,畢竟藥典和史書在此時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在局中打下手的吏員,韓岡也從太常寺、厚生司和太醫局,調瞭一批過來

地方、人員和財務都籌備完畢,剩下的就是該怎麼做瞭理所當然的,這就必須要主編韓岡來定下基調,這是他的權力,也是他的職責

立秋已經過瞭,處暑時節,正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的末尾,天上曰頭依然如煉鐵爐中的炭火,火辣辣的仿佛能將大地給烤焦

林億與高保衡並肩走進瞭太常寺,冷清的大院,也讓他們感到渾身上下一陣清涼對於兩名不屬於本司的官員的到來,太常寺中的官吏視若無睹,也就是行個禮而已,也沒有人上來幫他們引路

不過兩人也不需要有人引路,這十幾天來,他們已經來此造訪瞭好幾次在太常寺一角的院落中,便是他們接下來幾年要忙碌的場所

走進編修局的院落,正廳中門大開,韓岡就站在廳中,當面掛著兩幅畫,遠遠看去,畫上的圖案赫然是兩棵樹

林億和高保衡對視一眼,加快瞭腳步

但當兩人走近廳中,便發現這並不是兩棵樹,隻是圖案如同樹一般的分岔在每個分岔上,都有莫名其妙的名詞而兩幅畫的左上角,有著簡單的題名:動物、植物

“端明,這是……”高保衡指著兩幅圖畫,疑惑的問著韓岡

“這是生物樹”韓岡轉過身:“也是這一次分類的綱目”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