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 28

作者:cuslaa 字數:3213

蔡確左一句以國事為重,曾佈又一句以國事為重。

章惇在旁搖旗,張璪則敲著邊鼓。

可向皇後還是在搖頭,不肯主動出面逼丈夫遜位。

“平章。”蔡確回頭來找王安石,他實在不想找韓岡,也隻能請王安石幫忙,“國事為重。都要四更天瞭,到瞭天明還不定下來,明天朝堂上會變成什麼樣?!”

王安石臉色並不好看,像是被人欠瞭錢——他還不在乎錢,應該是被人燒瞭滿屋子的書那樣的難看。

作為地位最高的臣子,軍國重事皆能與聞的平章,事關大宋江山、億萬子民的帝位傳承,王安石不可能置身事外。

他不想看蔡確他們凌迫天子和皇後的樣子,但也清楚這不是唱反調的時候。

而且他也知道,蔡確、曾佈等幾位決不會善罷甘休。羞刀難入鞘。到瞭這時候,隻能一不做二不休。退一步都是死路。想想寇準,想想周懷政,那都是在真宗皇帝重病時,謀圖擁立時為太子的仁宗,以真宗為太上皇。仁宗也同樣是真宗皇帝的獨生子。但他們最後還是失敗瞭。結果就是一個去嶺南,一個直接就砍瞭腦袋。

就是壓倒瞭蔡確,趙頊照樣不可能起來主持朝綱,站在皇帝一邊根本就沒意義。早一點內禪,國傢或許就能安穩一點。

站在王安石的角度,這已經是最不壞的結果瞭。

“殿下。事已至此,已經拖延不得瞭。”王安石話說得很勉強,但終於是開口幫忙。

“沒錯。已經拖延不得瞭。”跟著王安石,蔡確、曾佈又開始新的一輪攻勢,力圖說服皇後松口。

韓岡和薛向坐在最下首,不發一言,就是在看。

看瞭一陣,薛向忍不住輕聲對韓岡道:“玉昆,你就在這裡坐著?”

“韓岡在這裡面資歷最淺,地位最低,哪裡有說話的份?”

雖然是玩笑話,但正常的情況下,也的確隻有老資格的宰臣才有資格在這個場合說話。

不過韓岡肯定是例外的。隻是這兩天來,他說得夠多,做得也夠多,下面低調一點就可以瞭。

蔡確、曾佈他們,肯定也是不想看到自己忙前忙後,跟他們搶生意。

“玉昆你是站在高處不怕濕腳。”薛向的低聲一句,也不再多說什麼瞭。

薛向也不急。當初冬至夜時,他好歹也是第三位請立太子的宰輔。從時間上,比王珪早一步,從表現上,比王珪好得不隻一點,就姓質而言,他是功,王珪是過。

有這一份功勞,現在也不用跟人爭搶瞭。也就是當初排第二的張璪,就稍嫌貪心瞭一點。估計是想做宰相,以他的情況,也隻有積累定策之功才有一星半點的機會。

看著蔡確和曾佈的表演,韓岡輕輕嘆瞭一口氣。

太子若是看到這一幕,心中肯定會留下一個疙瘩。不過也用不著擔心什麼,這是為大宋好麼。

英宗當年重病垂危,幾位宰輔上去請英宗立太子、定遺詔。這明著對病人說你快死瞭、趕緊把遺書寫瞭的,英宗最後是‘泫然下淚’,文彥博回頭對韓琦道:‘見上顏色否?人生至此,雖父子亦不能無動也’,韓琦則回瞭一句,‘國事當如此,可奈何?’

皇權才是第一位的,縱使父子之親也抵不過權力的誘惑。同時讓國傢順利傳承,也是對趙氏天下的恩德。隻要明天趙傭順利登基,成為大宋的第七位天子。這擁立之功,就是明明白白,誰也否定不瞭瞭。就算趙傭曰後心中還有著疙瘩,但終究還是不能恩將仇報。

為國無暇惜身,得利的又是太子,怎麼也不能說他們是叛逆吧?

所以他們不怕急,隻怕慢。

帝位傳承上,就是抄傢滅族的大禍。誰敢保證一點意外不出?就是萬分之一的危險,也沒有哪個宰輔願意去冒上半點。

看著面前的幾位宰輔,一張張急切的臉,再看看在後面肅然默立的薛向和韓岡,向皇後撒氣一般的道:“罷瞭,罷瞭,國事就國事吧,這名聲我也不要瞭!”

皇後終於松瞭口,蔡確、曾佈等人大喜過望,趕著遣人去玉堂找值曰的翰林學士寫傳位詔書。

“事不宜遲,遲則生變。明曰早朝時,就讓太子上殿。”

“衣服呢?”章惇突然想起瞭一件事,“太子還沒有衣服啊!”

章惇的話聽起來有些好笑,但每個人都明白他想說什麼。太子的衣服多得穿不完,隻是沒做皇帝時穿的衣服。

登朝總要一身冠冕。

新帝登基之後,面見群臣,肯定不能再穿著親王的服色。天子六服,六套用在各級典禮上的不同輿服。都做瞭皇帝,不能說衣服都不夠在大典上穿吧?

“輿服怎麼辦?現在做還來得及嗎?”曾佈也慌瞭起來。

大宋開國一百多年,幾次天下易主,新燕京是因喪即位,沒有說老子還在,兒子直接就登基的。這內禪的禮儀,誰都沒經驗。現在忙得亂瞭套,要是趙傭穿瞭一身皇太子的服色上殿,讓群臣朝拜,那就不是內禪,是笑話瞭。

連王安石在內,宰輔們都皺起瞭眉。所謂量體裁衣,這時候哪裡來得及招裁縫來量瞭尺寸,再去裁剪、縫制。又不是禿驢們的一口鐘【註1】,兩塊佈縫幾針就能穿上身瞭。那是天子輿服,耗費多少人工和心血都是應該的。

若是正常的父死子承,新皇帝就要在梓宮前麻衣素服,不冠不冕,甚至披頭散發,捶胸頓足,以示心中的哀慟之意。三辭三讓,不用急著穿上禮服。有足夠的時間制作新衣。以一幹專為天傢服務的宮廷裁縫的手藝,要把天子所用的袍服都做好,也不過一兩天的事。隻是現在隻剩下半夜時間,哪裡還來得及?

“已經做好瞭一套。”皇後忽然說道。

殿中陡然間就靜瞭。

剛剛還很興奮的蔡確和曾佈,就像是被冰水淋頭,一下都僵住瞭。

韓岡都不由得直瞭腰,驚訝的望著向皇後。

“去年官傢中風後,清源郡太夫人入宮,勸吾說官傢得天佑,當無大礙。但事有萬一,還是稍作準備,緩急間也不會誤事。這話吾覺得是有些不好聽,可終究是忠言,所以吾就讓人去做瞭一件預備著。”

皇後惴惴不安,畢竟方才還議論得熱鬧呢,現在卻一個個都噤口不言,瞪著眼,讓她也感覺有些害怕。

不過皇後解釋瞭之後,冰結的空氣就緩和瞭下來。

宰輔們都反過來看蔡確。蔡確雖為宰相,可惜年資淺薄,尚未得封國公,依然是清源郡公。而清源郡太夫人,便是蔡確的老母明氏。

什麼時候就打瞭釘子下去?皇後不說,還真是不知道。

韓岡看蔡確的表情,似乎也是吃瞭一驚。估計是沒指望他讓他母親出的提議,會被皇後聽從。

“先不管那麼多瞭,得趕快找人取來。”蔡確有點狼狽的大聲道。

章惇抬手壓瞭壓,示意稍安勿躁,問向皇後,“殿下,做好的是哪一套?”

“通天冠、絳紗袍,哦,還有一套赭黃袍的常服。不過這半年,太子又長高瞭點,可能穿不下瞭。”

張璪松瞭口氣,“那就是兩套瞭。”

韓絳皺眉道:“至少應該做一套履袍才對。就僅僅是絳羅袍,絳衫袍也行啊。”

正式的大禮服,是大裘冕和袞冕——玄衣、纁裳,以黑色外袍和赤黃色衣裙為主色。次一級的禮服,是通天冠、絳紗袍,是正紅色。再次一級,為履袍,黑革履和絳羅袍,衣服顏色依然是正紅色。直到作為常服的衫袍、窄袍,才有赭黃、赤黃、淺黃為主色的袍服,同時依然有絳色的衫袍。

所謂明黃色的龍袍其實於古禮不合,在等級比較高的典禮上,並不會出現。隻不過一年三百六十天,能有大典禮的次數實在不多。絕大多數時候,還是以衫袍、窄袍為主,天子服黃的情況也就很常見。

“有赭黃袍也夠瞭。也不是沒故事的。”

蔡確沒明說出來,但大傢都明白。

沒錯,的確是有先例——太祖皇帝。陳橋驛黃袍加身嘛。天下誰人不知?

天子六服中,通天冠、絳紗袍排在第三等,履袍則是第四等的禮服,赭黃袍則更差一級,前兩件在登基大典上都能用得上。但勉強點,赭黃袍照樣能用。反正隻要主要的禮服不出問題就行瞭。

這就跟結婚一樣,連鞋子帶衣服,要一套套的換。沒有說一件從頭穿到尾,其中錯一點也沒什麼。隻要接親和拜天地時的衣服不錯就行瞭。

朝廷的大典禮,隻要皇帝主持,基本上都是一身接著一身的換。雖說是禮制,其實也害人。去年郊祀,如果趙頊坐在玉輅上時,也穿大裘冕,或許就不會中風,畢竟外面還有一件黑羊皮的大裘可以防風禦寒。可惜按照禮儀穿的是通天冠,外套一件絳紗袍,從裡到外透風。

不過現在是有什麼就用什麼瞭,還能有什麼挑揀?

“事已至此,也隻能先湊合著用。赭黃袍就赭黃袍。有通天冠、絳紗袍,禦正殿時能用瞭,其他時間,則穿赭黃衫袍。”

“那大小呢?”

“改衣服容易,量瞭尺寸,在這裡就能改!”

“量尺寸……得將太子請來瞭!”蔡確連忙道。

忙瞭一通,這才發現,他們將主角給忘瞭。

現在就要內禪,主角不能不來!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