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 中

作者:cuslaa 字數:3086

江南棉商此舉,在韓岡看來缺乏長遠眼光。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

應該是多年養成的習慣,但凡是給官府的貨,江南的商人拿出來的,向來要差上一等。

也是跟民風有關,就像兩浙、兩江一帶作為稅賦收上來的絲絹,很多都是薄得一根手指便能洞穿,幾乎與醫用的棉紗佈差不多。但絲絹盡管可以做得很輕薄,但如紗佈和麻佈一般粗糙,可就說不過去瞭。棉佈的情況也是差不多的情況。朝廷要征收棉佈為貢賦,那麼江南的棉商就順理成章的將過去的經驗用上瞭。

這種事成瞭習慣之後,就連外售的棉佈都會做手腳。為瞭降低成本,與隴右棉佈比拼價格,這兩年已經能看出江南棉佈制造商們開始偷工減料的苗頭瞭。

而隴右棉佈,質量上名聲的出來瞭。所以才能夠賣得比相同等級的江南棉佈更貴。

品牌這東西,是需要常年不斷的去維護的。如果從個人角度來說,設法躲避苛捐雜稅,無可厚非,但是從地區的整體利益來講,所有人都這麼做的話,江南棉佈的名聲也就壞瞭大半。

直接的競爭對手若也一個樣,棉佈這個生意還能長久的做下去,可是隴西這邊,韓岡耳提面命要註重質量,上繳的佈匹都是選瞭質量好的,為得是什麼?還不是就是為瞭保證隴右在棉佈上的壟斷利益?

時至今日,隴右與江南之間的棉佈之爭,已經達到瞭韓岡最初的目標。即使是完全一樣的棉佈,掛瞭隴右的牌子,硬是要比江南棉佈貴上幾十文,這些差價,就是名聲。

“如果江南的棉佈,就做成小衣好瞭,穿在裡面誰都看不出來。(平南話,還是自傢的佈。”

韓岡手指捻瞭好幾下,直覺上覺得不該是江南佈,但也沒分清手上的衣服,到底是不是自傢的。

要不是因為成瞭朝廷發下來的俸祿的一部分,江南的棉佈也不會出現在韓傢。自傢就是隴右棉佈最大的生產商之一,韓傢當然不會向外購買別人傢的棉佈,但朝廷作為俸祿的一部分發下來的棉佈,那也隻能收下。

從南方征收來的棉佈,軍中也好,官中也好,都沒人想要。堆在倉庫中,最後隻會成為賬本上的紅字,平白虧瞭一大筆。最後韓岡決定,這批棉佈作為官員的俸祿,以一半陜西佈、一半江南佈這樣的比例分發下去。包括宰相在內,重臣們哪個都沒逃過。

拿回傢後,王旖持傢一貫不喜浪費,毫不猶豫的拿來裁衣,韓岡還特意讓人給自己用江南佈做衣服,不過到底做瞭沒有,他之後也沒在意過。但如果給他做瞭,妻妾子女都少不瞭,卻不會將俸祿上損失轉嫁給下面的仆傭。

“這兩件衣服都不是隴西裡的佈,不過也是機織的。”

雲娘在傢中負責四季衣物等雜事,雖然治傢的水平不行,平常還要靠王旖提點、周南幫忙,但看衣料的眼光可比不管傢事的韓岡要強。周南、嚴素心都比不上。

“不是隴西的?”韓岡扯瞭扯佈料,看不出有什麼區別。

“隴西的棉花織成的佈不是這個樣子,但也不是江南佈,江南佈幾乎都是手織,差得很多。”

隴西的棉佈織造機械在韓岡的督迫下,年年都有改進。現在的發展水平,已經不是過去那樣,看幾眼回去再琢磨一下就能夠仿制個七七八八。大量使用鋼鐵零件的紡織機,就是拿到現貨,沒一點技術水平也仿制不瞭。

“或許是其他地方的出產吧。”韓岡說道。以棉佈為貢賦,眼下並不隻有隴右和江南,隻是其他地方少罷瞭。

“種棉花的就隴右、江南多吧,還有哪裡種?”嚴素心問道。

“多瞭,荊湖、蜀中、河東都有人種,遼國都有。不過種得多的,當屬淮東,”韓岡將衣服遞給雲娘,回身坐瞭下來:“淮東挺適合種棉花。早幾年,海州、漣水軍、楚州、泰州都有人去買地種瞭,棉花這東西,不怎麼挑地方……”

他回想著“我記得商會中就有一傢前兩年就在鹽城縣買瞭六十頃地,今年是第三還是第四年,收成差不多有同樣六十頃的江南棉田一半。”

“這麼多?”“收成這麼差?”

嚴素心和雲娘幾乎同時開口。

“論起收成的話,還是江南最多,”韓岡對雲娘道,“隴右就差瞭許多,幸好隴右地多。淮東的情況也差不多,不如江南收成多,我記得是跟隴右差不多。”

隴西是新辟之地,平均一傢能有三五十畝棉田,農忙時還能從蕃部那邊得到相對廉價的雇工,大戶人傢動輒百頃,除瞭種植和收獲,人工使用更少,所以最後結算下來,在隴西種植棉花的收益能與江南相當。

轉過來又對嚴素心道:“買的田多,是因為沒人種,都是荒地,所以便宜。”

淮東靠海,土地多鹽堿,不利耕種,所以與河北的滄州一般,常能見大片大片的荒地,地價極便宜。但棉花耐鹽堿,又不是海灘邊上,地下都是咸水,淮南東路沿海諸軍州的荒地,差不多有一半能種棉花。買下那些荒地後,一把火燒過野草,就又多瞭層上好的肥田肥料。

第一季的棉花就有瞭個不錯的收成。不過去年秋後,去淮東買地的競爭對手是越來越多瞭。雍秦商會中,有十幾傢都去那裡瞭。他們本來還想找馮從義一起去,希望能借韓岡的光,不過給馮從義婉言謝絕瞭。

“如今淮東種棉的風氣漸起,等到淮東本地人都開始種棉花,那市面上爭奪的就更厲害瞭。江南不一定能夠比得上。”

“對傢裡要不要緊?”周南輕聲問。

“沒事,反正傢裡還有其他產業,棉花也不愁賣不掉,少賺點就是瞭。”韓岡笑道,探手捏瞭捏雲娘細嫩的臉頰,“總少不瞭你們的脂粉錢,”

“官人!”“三哥哥!”周南、雲娘同時嗔道。

嚴素心白瞭韓岡一眼,“官人,要不要到淮東去買地?”

韓岡搖搖頭,“大餅一個人吃不完的,人總不能把所有的好處都占盡瞭吧?現在已經很不錯瞭。”

江南的棉田最開始的時候,韓岡完全又能插足進去,但他給忍住瞭。淮東雖好,但他依然不需要。

韓岡又拿起那件新作的袍服,細膩的手感時刻警醒著他,現在的優勢並不足以為憑。

江南棉佈在手感和質地上,還不能與隴右的棉佈相提並論,加上有意無意的縮減成本,讓江南棉佈始終競爭不過隴右。可換個角度來比較,江南棉佈的質量比起一開始時,其實還是進步瞭許多。

現在的隴右棉佈,主要還是依靠瞭技術上的優勢才帶來瞭成本上的優勢。但技術是會擴散的,即是現在雍秦商會的各傢都在保守這個秘密,可江南棉商想要收買一個人,總能拿出適合的價碼。

現在江南棉商一心想著是如何壓榨織工,每天出產更多的棉佈。資本傢的范兒,現在是一點也不輸給另一個世界幾百年後的同類。至少韓岡就沒有看見,哪一傢考慮到瞭工人的安全問題。

正想說話,韓岡突然心中一動。起身走到門邊,看著門外院中,“下雨瞭。”

……………………

“下雨瞭。”

聽著窗外的雨聲,行人的驚叫,王旖悄悄的將車窗打來瞭一條線。

風雨帶來的寒流一下就探進瞭車廂中。而外面的嘈雜也一下響亮瞭起來。

王旖透過車窗,觀察著外面的風雨,但黝黑的夜幕下,風雨交加,連路邊的燈籠走在風雨飄搖中,看不清道路兩邊的景物,也分辨不清已經到瞭那裡。

終於是辭別瞭依依不舍的六嬸嬸,向六叔夫妻告別,然後匆匆上車往傢趕過去

幸好聽到瞭鐘聲,之後又傳來消息說太皇太後上仙瞭,這樣她才脫瞭身。

“到哪裡瞭?”掀開前面的車窗,王旖問道。

“回夫人的話,到大圖書館瞭。”

馬車經過瞭東京大圖書館,車窗外的噪雜聲立刻又上升瞭一個數量。從車窗的縫隙中看過去,好幾位士子在路邊上奔跑過來,一路往大圖書館方向趕過去

紅色的磚墻曾經是大圖書館的主體外觀,不過前兩年,被石灰粉刷瞭一遍,看起來沒有任何厚重感覺,反倒像是一棟普通的建築。

自從有瞭大圖書館之後,士人們多瞭一個流連往返的去處,而且可以說是最好的。有錢可以進,沒錢也可以進,海納百川一般歡迎所有人入內。

大圖書館每天一直開放到二更初,現在成瞭士子們競相學習的場所。圖書館中珍藏各色圖書二十萬卷,不僅僅是流傳到外界的書籍,還有《冊府元龜》、《太平廣記》、《太平禦覽》、《文苑英華》,這些從太宗、真宗時期便留下來的典籍,如今成瞭人們競相抄錄的目標。過去的雕版早渾碎瞭大半,現在除瞭一步一劃的抄錄,也沒有別的辦法解決問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