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 上

作者:cuslaa 字數:3435

“二哥,你可算是回來瞭。。。”

韓鐘剛剛走進韓府的後院,就看見瞭他的姐姐韓锳。

少女容貌清麗絕俗,隻是眉宇中多瞭些英氣,沖淡瞭她的容貌給人的震撼。

韓鐘見到瞭她,就像老鼠見到瞭貓,連忙低頭:“姐姐。”

少女叉著腰,一點也沒有大傢閨秀的樣子:“玩得忘瞭回傢瞭?”

“哪裡敢忘?姐姐要出嫁瞭,小弟斷瞭腿也會爬回來的。”韓鐘嘻嘻笑道。

“就你會說嘴。”韓锳臉紅瞭一下,向前院張望,“四叔也回來瞭。”

“正在外面跟爹爹說話。我先進來拜見娘娘和姨姨。”

“娘娘在正屋裡,跟阿娘說話。雲姨帶著六哥、七哥他們在後園讀書,心姨在小廚房。”韓锳陪著韓鐘往裡走,打量著自己的弟弟,“黑瞭,瘦瞭。去江南玩瞭一趟,沒把心給玩野瞭吧。”

“哪裡玩瞭?這時候,冷得厲害,又濕又冷的,自骨頭裡發寒。在那邊就想著早些回傢。”

“你就胡說八道吧。玩瞭那麼久才回來,不是樂不思蜀什麼?”輕盈的搶先跨過一道門檻,韓锳回頭看著弟弟,“可沒去那些不該去的地方?”

韓鐘愣瞭一下,醒悟過來後立刻就叫起瞭撞天屈,“我要真的去瞭,四叔還不揪著我回京,讓爹爹打死我。”

韓锳抬高手臂,像安撫小孩一樣,拍瞭拍韓鐘的頭,“好瞭,好瞭,就信你,就信你。”

“小弟這會回來,有給姐姐你帶瞭禮物。還有幾樣是給姐姐你屋裡玉竹她們幾個的。”

韓锳道:“見人就送禮,都學得跟四叔一般瞭。”

韓鐘笑道:“小弟這叫長袖善舞。來回一趟不易,多帶一點禮物,也算盡盡心意。東西太多,就放在外面,待會兒卸瞭車,再拿進來。”

韓鐘回來帶瞭許多禮物。以相府之尊,韓傢的公子們,手邊當然不缺好東西。逢年過節、誕辰,都有人趕著送禮。但外人送禮,總不如自傢兄弟知道喜好。

老三喜歡藏書,尤其喜歡同一本書不同版本的對比。韓鐘帶瞭一整箱。單隻是《九域遊記》,就有三傢所出。

老四喜歡書法,韓鐘就帶瞭他親手拓印的諸多碑文。在下面的四位兄弟都還小,韓鐘就帶瞭許多京師稀罕的玩意兒。

按照幾個兄弟的喜好,韓鐘將禮物一一備好。給父母尊長的禮物更是準備妥當。

聽瞭韓鐘數瞭好一通,韓锳笑容稍斂,擔心的說著:“花瞭多少錢啊,零用錢別亂花,讓娘娘知道瞭會挨罵的。”

“也沒花多少,都是些便宜的,貴得小弟也買不起。有些是外公外婆要帶回來的。另外還有一些,是要轉交給二舅舅、二舅媽、京哥哥,還有越娘妹妹的。”

聽到弟弟提起表妹,韓锳就沒笑瞭,“前些日子,越娘來瞭傢裡一趟,看著氣色不怎麼好,宮裡派來的人管得又嚴,隻稍坐瞭坐就走瞭。”

聽到王越娘的消息,韓鐘的臉色黯淡瞭點,強笑道:“宮裡面也管得太多瞭,還沒嫁過去,就把嬤嬤派過來瞭。”

“誰讓太妃是那種脾性。太後都沒說什麼,她倒是急得跟什麼一樣。”韓锳生著氣,“娘娘上回進宮,路上遇見太妃,太妃連禮都沒回。”

“娘娘氣到瞭?”韓鐘連忙問道。

韓锳搖搖頭,“娘娘沒說什麼,是把太後氣到瞭。第二天,還特意把娘娘請瞭去,代太妃道瞭歉。”

韓鐘臉色微冷,“連禮數都不講,太妃的名聲也難怪不好。”

韓锳姣好的雙眉蹙起,多瞭一分憂色:“真要是官傢親政瞭,聽瞭太妃的讒言,還不知怎麼看我們傢呢。”

“不用擔心,有爹爹在。”

韓锳立刻展顏笑瞭起來:“是啊,有爹爹呢。”

“哥哥去瞭哪裡?”韓鐘問道。

“蘇姐姐一傢到京師瞭,住在蘇平章的府上,哥哥今天就到那邊見嶽父去瞭。”

“姐夫呢?”

“他還要讀書呢。”韓锳回瞭一句,方覺失言,登時雙頰緋紅,抬腿狠狠踢瞭韓鐘一腳,“還不是!”

“還不是什麼?”

姐弟兩人說這話,已經到瞭後院的正屋前。韓锳含羞挾憤的一聲叫,倒讓屋裡的王旖和周南聽見瞭。

聽見裡面問起,韓锳就瞪瞭韓鐘一眼,跑進屋內:“娘娘,二哥欺負我。”

“二哥欺負你?你不欺負他就好瞭。”周南站起身,上前迎瞭韓鐘進來,“二哥回來瞭。”

“孩兒拜見娘娘,南姨。”

韓鐘先整瞭一下衣服,然後進屋,跪下來拜見王旖和周南。

王旖把兒子叫上前來,仔細的打量瞭一番,看見沒有哪裡磕著碰著,方才放下心來問道,“去江寧見到瞭你外公、外婆瞭?”

“外公、外婆身體都好,外公現在每天在傢裡讀書寫詩,隔兩天還去一趟書院。”

王旖聽瞭,卻忍不住抱怨:“都病瞭一場,還不知道休息。”

韓鐘笑道:“外婆也這麼說外公。”

說話間,素心和雲娘帶著幾個弟弟都過來瞭。嚴素心看著韓鐘,對王旖笑道:“二哥出去瞭一趟,個頭高瞭,人也幹練瞭許多。”

雲娘道:“就是瘦瞭些,是不是沒吃好。”

“外面的口味是不如傢裡好。不過孩兒也沒餓著,隻是因為長高瞭一點,才看著瘦瞭。在外面的時候,四叔還逼著孩兒多吃飯菜,說是出門在外不比傢中,口味就別講究瞭,隻有填飽肚子才有精神。”

韓鐘難得出門一趟,又不是像去年,因為王安石重病才去的江南,一直守在江寧,而是在江東、兩浙繞瞭一圈,經歷頗多。

他笑笑說說,先讓人出去取禮物,又拿出瞭從江寧帶回來的信給王旖。

……………………

就在韓鐘進後院的時候,韓岡正與馮從義說著話,“江南的情況怎麼樣?”

“其他都還不錯,隻有織戶不好。”馮從義言簡意賅,“民傢自織的素綢現在賣不出去瞭,生絲也不行瞭。江南以耕織為生的五口之傢,能耕種十畝地,一年能有十幾匹絹,口糧、租子和稅賦都從此中來。如今隻剩下土裡刨食,最多也隻能養活三口人,這逼得農民要減租。鬧佃的事情雖不如絲廠的事起眼,但數量確實比前些年都要多瞭。”

“這也沒辦法。”

韓岡沒辦法感概太多,小農生產被工業化大生產所淘汰,這是必然的事。除瞭轉變成工藝品,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手工制品無法與工業產品爭市場。

馮從義也很冷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爭不過就是爭不過,聰明的轉行,有毅力的去學織綾羅,什麼都沒有的,那就隻有被淘汰。”

機織的絲綢,以及機繅的生絲,質量比民傢手工的要強。機械與手工最大的區別,一個是規模,一個是穩定,這兩方面,都是機器占瞭絕對的優勢。

如果是各種緙絲等特殊紋飾花樣的綢緞,制造技術掌握在官府和極少一部分專業生產者手中。男耕女織的小農生活所生產出來的絲綢,隻能是最普通的素綢。而機器生產的綢緞,正是處在這個等級。高檔綢緞,機器生產不瞭,但機器生產出來的綢緞,卻能以產量和質量上的優勢,將民間手織絲綢的市場給沖垮。

小生產被淘汰,這是歷史進程。雖然說是韓岡將車子給推動,但他現在也拉不停瞭。給那些受害者廉價的同情,就是鱷魚的眼淚,反而是個諷刺。

“過些日子,朝廷會加大鐵路的鋪設。每個地方都會各自的特產,如果能運出來的話,也能彌補一下絲絹上的損失。在這方面,官府會加以引導。”

“這是好事。”馮從義點頭,卻又問道:“不是說南方修建鐵路的條件不如北方,鐵路修建的重心暫時還不會南移嗎?”

“蒸汽機差不多可以用瞭。過些日子,你讓商會去軍器監那邊購買設計圖和生產許可證。”

馮從義喜笑顏開,“哥哥可要把價錢算低點。”

“朝廷為瞭蒸汽機花銷瞭多少?能低得下來嗎?一起湊個二十萬貫出來,少瞭會有人說閑話。”韓岡說道,“圖紙拿回去後,要跟商會裡面的蒸汽機加以對比,不要全盤仿效,商會之前研究的基礎絕不能放棄。”

馮從義鄭重的點頭,“小弟明白,哥哥放心。”

“那就好。”馮從義這麼說瞭,韓岡便放心瞭,又問起另一件事,“秀州倭人坊你去看過瞭,情況怎麼樣?”

“那不是開絲廠,是開油坊磨坊。”馮從義冷笑,“進去的倭人,不給榨出骨頭裡的油,把骨頭碾成粉,那些人都不會滿足。也虧遼國能不要臉皮把人賣瞭來。”

“倭國的人口數量不比遼國少多少,耶律乙辛當然要未雨綢繆,免得日後麻煩。比起販賣婦孺,他把倭國的男丁往礦坑裡送,那才叫狠。現在這算什麼?”

“還未雨綢繆什麼?上層的倭人殺光瞭,現在連認識倭文的都沒幾個瞭,連個能出來領頭的都沒有瞭。”

“這是最聰明的做法。滅瞭倭國的文法,把倭國變成瞭女直、室韋一般的邊荒部族,統治起來就容易多瞭。”

“倭國是完瞭,高麗也差不多瞭。過段時間,一樣會往這邊賣。”馮從義憂心忡忡的對韓岡道,“哥哥,難道就任由他們如此肆無忌憚下去?說不定商會裡面也會給帶過去,畢竟太節省成本瞭”

這是兩條路線。一條是純粹走技術線,通過技術發展降低成本,另一個就是靠壓榨工人,做血汗工廠。路線不同,立場當然也不同。

單純從效果來講,說不上誰好誰壞,而且兩條路線並不是對立,也可以參合而行。不過技術的進步能帶來社會的進步,血汗工廠雖然也能,但進步速度就慢太多瞭。韓岡也不想雍秦商會的風氣給敗壞瞭。

“過幾年,在報上爆出來,他們的日子過不好。就是倭人,那也是人,不把人當做人來看,有幾個人會站在他們一邊。”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